2025-04-29 17:12 阅读量:1万+
华人号:陕西侨联瓷艺之巅峰,人文之渊薮
它不但承载着千年窑火的工艺精髓
还定格了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
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
巴掌大的小船
把“烟雨江南”留在书房里
▲示意图
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小巧玲珑
尺寸接近一个成年人的手掌大小
其胎质细腻洁白
通体施温润肥厚的粉青色釉
仿佛自带“烟雨江南”的气质
砚滴的造型
被做成了一艘漂在水面上的扁舟
舟上舱篷、艄(shāo,船尾)篷、栏板一应俱全
雕刻精细,栩栩如生
往船舱内看
里面有两个人在端坐闲话
舱外,船舷上有一位艄公身着蓑衣
正在攀爬篷顶
打算取下上面的斗笠
仔细看艄公的衣裾,正飘向船尾
让人有种船泊江心,微风拂来的感觉
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
整体造型设计巧妙,逼真细腻
用动静结合的方式
再现了江南烟雨中舟行湖上的一幕
充满了诗情画意
“手动”控水
用水“自由”
砚滴也称水注
是一种文房用品
用来给砚台磨墨添水
作为一件水注
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的设计非常巧妙
“空心”的船体是储水空间
船首处的大口既是注水口,也是出水口
在舱篷和艄篷之间的甲板上
还有一个小圆孔
是控制出水的“开关”
使用者通过改变拇指按压圆孔的力度
可以调节水的流量和速度
古人通过这个小圆孔
利用气压实现了“手动”控水
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的精巧设计和烧制工艺
代表了龙泉青瓷鼎盛时期的巅峰水平
是海内外公认的龙泉青瓷杰出代表
一部浙江陶瓷史
半部在龙泉
▲2009年9月,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图为“中国青瓷小镇”
“瓯江两岸,瓷窑林立
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来往如织。”
龙泉窑以瓯江上游龙泉溪为轴线
密集分布在龙泉溪的两岸
史称龙泉窑
▲浙江省博物馆“江南秘色——浙江青瓷文化陈列”展览上展出的南宋龙泉窑青瓷直颈瓶、长颈瓶
龙泉青瓷则以瓷质细腻、线条流畅
造型端庄、色泽纯洁著称于世
其中,粉青和梅子青
是传统青瓷釉色之美的代表
▲宋代龙泉窑梅子青菊瓣纹洗,苏州博物馆藏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柿形瓷水注,杭州博物馆藏
龙泉青瓷凭借着自身的“美貌”
获得大批文人雅士的青睐
“变身”文房器具
如笔洗、笔架、砚滴、砚屏等
出现在书房之中
为书香气再添一些高雅气质
▲宋代龙泉窑碧青琮式瓶,福建博物院藏
▲明代龙泉窑玉壶春瓶,安徽博物院藏
中国陶瓷考古专家陈万里曾说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
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
龙泉地区烧制青瓷始于三国两晋
至南宋时到达巅峰
明代中期后逐渐衰落
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
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
千峰翠色,一抹动人
宋元时期的文人雅士
将一叶扁舟置于桌面之上
便可随时随地望见烟雨江南
本文来源 | 央视新闻客户端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