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追寻红山文化的踪迹

2025-04-27 04:10 阅读量:1.9万+

华人号:光明网

  【文化中国行】

  光明日报记者 刘勇

  近日,辽宁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凌源市大东沟遗址和上朝阳沟遗址有了新发现,填补了牛河梁遗址周边地区大型聚落遗址发现与研究的学术空白,为辽西地区古人类活动和红山文化研究带来了全新突破。

牛河梁全景。光明日报记者 刘宇航摄

  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西辽河流域,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发达文明。其发端于距今6500年前后,大约在距今5800年进入古国阶段,被称为中华古文化的直根系。

  “5000多年前,这里气候适宜、资源丰富,红山先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渔猎耕牧、祈福求安,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在牛河梁遗址博物馆,造型精湛的玉器、做工精美的彩陶、神秘庄严的塑像映入眼帘,观众在讲解员的介绍下纷纷驻足欣赏。

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外景。资料图片

  牛河梁遗址位于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距今5800年至5000年。1981年,牛河梁遗址被考古队发现。1983年,牛河梁遗址考古工作有序展开。不断更新的考古成果将红山文化推向了新高度:大型祭祀场所、高等级墓葬在16个地点精巧布局,证明5000年前这里曾存在过一个初具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

  “红山文化发现了坛、庙、冢三种遗迹,证明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程度。”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这样评价道。

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内景。资料图片

  曙光升起,经久璀璨。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沿着中轴线排列的“北庙南坛”布局吸引了人们的关注。令人赞叹的是,作为古代社会祭祖与祭天的礼制建筑形制,庙与坛早在5500年至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时代就已显现萌芽。

  “只有持续不断地对牛河梁遗址展开深入发掘、研究,才能更为精准地认识和了解我们的史前文明,更好地了解华夏文明的渊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世界考古研究室主任贾笑冰说。

牛河梁神庙遗址。资料图片

  作为红山文化最高层次的礼仪中心,牛河梁遗址周边是否有大型聚落或居住区分布?这些聚落或居住区又是怎样布局的?

  2022年6月,考古队继续勘探,发现了距离牛河梁遗址6.5公里的上朝阳沟遗址,并于此发现了27座建筑遗址。2024年3月,考古队又发现了位于凌源市康杖子村附近的大东沟遗址,并于同年10月展开勘探,采集石制品300余件。这里地表遗物分布集中,文化层清晰连续,未来或许还有更多惊喜等待发掘。

牛河梁文化遗址。柴国义摄

  “我们从一处处散落的遗迹中抽丝剥茧,寻找线索,拼凑出历史全貌,让我们这个民族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贾笑冰意味深长地说。随着考古技术的进步和考古工作的深入,红山文化的神秘面纱正在慢慢褪去。对红山文化的研究,不仅是对华夏文明底蕴的溯源,更是对文明发展的启迪。

玉猪龙。资料图片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追寻红山文化的踪迹》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全球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文化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