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吕红:我的父亲

2021-09-08 21:36 阅读量:5k+

华人号:华人头条-荟萃文坊

文章来源:东方文学国际写作,天下文摘精选(经作者授权转载)

我的父亲

 
吕 红 [美]
 
端午节,父亲突然给我发来了语音。絮絮叨叨,抒发对端午节的感慨。我真是没料到,老人的记忆有时候竟胜于年轻人。
若非心电图检查,谁会料想一个心跳仅三十几下,时不时就会停摆的老人,靠什么意志力支撑每天爬五层,买菜做饭洗碗扫地样样来,聚会打麻将、春天踏青、重阳见人表演节目,心动脚痒也想上台显摆一下,惜年过八旬不让登台……
父亲年轻时好帅。一米七八的个头,双目炯炯,鼻梁高耸;身板挺直,气宇轩昂。是远近闻名的俊男。有的说他像电影中的“李向阳”,有的称他像《英雄儿女》的“张团长”。亲友间也常常将他与银幕人物做类比。那些故事片,人家早就看过多遍,熟悉得好像自家人。
自小生在贫瘠的乡村的他,靠勤勉聪颖读书优异而考进了省城。奇怪的是,过去生活条件那么差,他怎么会长得那么高?俺哥还生在城市,环境条件强多了,咋就不“青出于蓝胜于蓝”呢?老爸得意地透露一个秘密:小时候他野,调皮,整天爬山涉水,率一帮孩子玩泥巴折树枝“打仗”。总爱当头儿,当“总司令”。我恍然大悟,噢,原来“将军”竟是从小培养的?呵呵。
从挑战命运的少年,壮志未酬誓不休的青年,到身负重担的中年,终于到了含饴弄孙、麻将桌上“修长城”的晚年。一生经历风吹雨打艰难坎坷,却从未卷入任何争斗旋涡,既是幸运,也与他内敛谨慎有关。社会瞬息万变他依旧秉性不改两袖清风,站好最后一班岗。
前年,老父因跌倒住院,挂上心脏起搏器。我俩表姐来医院探视,他拉着大表姐的手,感慨万端,“当年与你妈妈一起,都是革大同学,还那么年轻。一辈子一下就过去了!如今,你妈妈爸爸也不在了……”他哽咽着说不下去,用手背挡住了泪眼,不想让人看见他,老泪纵横的脸!
毕竟年事已高,父亲无法每天爬楼上上下下……家人劝他搬家住进有电梯的新居。搬离开了多年生活的地方,也远离了同事或麻友,生活一下子清静下来,显得寂寞无聊。偶尔下楼走走,几乎没有什么娱乐。儿女担心老人得老年痴呆症。劝他找点事情做,比如看看书、写写字,背诗哼歌,回忆往事,也是不错的选择。老爸似乎听进去了,精神好时,断断续续写,那些字迹比较潦草,但大致还可辨认——
端午节前,母亲说我们家没有钱买肉,今年端午节大碧塘要打鱼,有鱼吃就不吃肉了。那时孤儿寡母,过日子很艰难。父亲被日本鬼子抓去做劳工没吃没喝还遭打,大雨之夜挖墙偷跑回家,一病不起,很快就去世了。而最能帮母亲的二哥也突然病逝。顶梁柱一倒,家境更加惨淡。这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母亲就起身赶去大碧塘看捕鱼分鱼。迷迷糊糊,我听到外边说话声、喊声、还有等分鱼的嬉闹声。眼巴巴的,等母亲提着胖头鱼回来给我们烧鱼吃。见母亲无精打采的回来,拎着只有半斤多的鲢鱼。心一阵寒凉,端午节就这半斤鱼打发了?母亲默然,垂泪。从此,每年端午节我就想起那分鱼的轶事,那个冷清的节日。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前几年陪父亲回乡。他双脚踏上故乡的土地,心情激动。感慨年轻守寡的母亲,当年站在小山坡,望着他去县城读书那个路上,他有时候回头看一眼母亲,越来越远的身影……永远铭刻在他内心深处。如今,目送他去县城读书的那条路,面目全非。儿时的小山坡也没了。一堵墙,一座房子挡住远眺的视线。思念母亲,双泪长流,为儿为尽孝,心中永远的痛。子欲养而亲不在……
兄弟姐妹都走了……老同事也都走了……连说话的人都没有了。老父郁闷,有时也唠叨,尤其是疫情期间,封闭几十天没出门。保姆回乡过年,老人颤颤巍巍在厨房料理,几乎弹尽粮绝仅剩一个土豆。幸亏有邻居伸援手,将新鲜蔬果袋留门口,缓解匮乏。艰辛惨烈的日子,好歹扛过去了。
谁料,疫区解封,他却生病,突然入院。因久咳不愈,做了CT,才发现肺部有炎症,导致呼吸困难。老人心肺病都是马乎不得的,所以很紧张。不分昼夜,儿女商讨救治方案,与熟人医生沟通,似乎都快成了半个医生。在儿女精心照料及牵挂下,在父亲节前安然回家。
他说,几十天都没有刮胡子了,趁着儿特地从北京赶回,医院陪护多天,终于好起来;又陪伴去院外的小理发店,理了个发。面目一新,心情大好,庆幸又躲过一劫!
只要父母能过好每一天,我们做儿女的都是安慰。
无意翻照片,从牙牙学语,到博士毕业典礼,父亲都在我身边。回忆满满的,时时拿出来细品,记忆犹新。
几个孩子中间,我可能是最像爸爸,不仅身形,长相,有他年轻时的影子。不苟言笑,时有急躁。而且讷于言而敏于行。虽有时迟疑,一旦决定,永不回头,不撞南墙不回头,还有,永远简单粗暴而有效?最要紧的是呼吸与心跳,有坚韧的基因密码与血脉。
他回忆我小时候因母亲生病、父工作忙顾不上,只好将两岁小女送到乡下奶奶家,当俺离开他怀抱时大哭,叫着爸爸,爸爸!他泪都流下来了。很是不舍,但又无奈。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暮然回首,东隅已逝,桑榆未晚,提及往事,总能触动心底最深的记忆。
哦,老父终于在端午节淡忘了少年凄苦往事,当年母亲只有半条鱼给孩子们做端午节午餐。父亲说那时候日子难呀,就半斤鲢鱼,放点油盐、辣椒,也算解了馋。
而今端午,他想起海外探亲短暂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老父乡音浓,一般人还不一定听得懂。微信留言:“今天是端午节,六年前的今天,现在这个时候我们正开车前往二丫家的路上哈。那天很愉快,品味粽子、烤虾、海蟹什么的,还有树上采摘红樱桃。当天过了一个丰盛的端午节哈。”
文友回复,“请转达对老人家的问候, 下次来美再聚。端午安康。”
老父感动,说二丫她还是那样热情、还是那样好客啊!在美数月,随着你到处看啊,还参加了各种活动,见了很多朋友、很多的同行啊,特别是协会各位领导啊,对我十分关照,真要谢谢他们啊!
一大早父女俩通话半个多小时,忆当年,他有欣慰也有遗憾……总觉得对俺们小时候照顾不够。他偶会感叹,他有个好女儿,这辈子去过了朝、韩、美,还在维多利亚港欣赏夜景下的东方明珠,心中甚慰。
陪老父游首尔。一出捷运,地下通道遇见“不老门”,即伫立门前留影。他曾经历冰冻与炮火烈焰,大难不死浴火重生。半个世纪后老骥伏枥又游南韩景福宫,青瓦台,明洞,东大门与首尔塔,徜徉在夕照中的清潭洞、清川溪,清风明月,微醺之中,几乎忘了今夕何夕?
想起从前有人说,假如人是从80岁往18岁活,那这世界多数人可成为智者。可是人,却只能从年轻活到年老,经过生离死别,倍感亲情可贵;闯过沟沟坎坎,方知人生真谛。或许,这便是人的宿命。
文友曾经感叹,我羡慕他有老妈,她欣赏我有老爸。人生虽不能尽善尽美,但有至亲疼爱,总感觉心头有温暖,后背有靠山,有定力。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遥想当年,诗情澎湃。然而命运打了个岔,投笔从戎。心有不甘,恨不得晚年追梦。出版社寄他一套“名人自传”,老父看得废寝忘食爱不释手。往事历历,渴盼能奋笔疾书天马行空,如入无人之境……
张艺谋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因触动了人心柔软处,让无数海内外观众感动流泪。那感人至深的,不正是淳朴细腻而真挚的爱与亲情么?
 
 

作者简介

 

吕红,笔名弘晓,旅美作家,美国《红杉林》杂志主编,美华文协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美国俄亥俄大学研究学者。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美国情人》、《尘缘》,散文集《女人的白宫》,小说集《午夜兰桂坊》、《红颜沧桑》。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吕红:我的父亲》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纽约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最新资讯

冰凌经典微型幽默小说:九十年代单旋律25章

华人头条-荟萃文坊2022-08-22 21:18

三学探源

华人头条-荟萃文坊2022-08-22 21:08

屈金星作品入选大中小学教材考卷读物

华人头条-荟萃文坊2022-08-22 20:58

方塘周末副刊●第29期

华人头条-荟萃文坊2022-08-19 20:57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