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1 01:53 阅读量:6k+
华人号:旅埃华人古埃及文明是拿破仑系统性伪造的这种观点,在当前网络相当盛行!主要是因为在1809年出版的《埃及描述》(Description de l'Égypte)清楚介绍到在拿破仑远征埃及的军队里,携带着一支160名民间学者和的科学家的科考团,还有2000名艺术工匠和技术人员,其中包括400名雕刻师。
然后在1801年拿破仑撤离埃及时,这支考察团和技术人员没有随同拿破仑离开,而是持续在埃及活动到1809年,后将汇编的古埃及文明基础架构的理论和建筑测绘图整理为《埃及描述》(Description de l'Égypte)进行出版,此书一直持续更新到1829年才终版。
但是从事版本学研究的学者发现《埃及描述》的测绘图中出现诸多与现实古埃及金字塔、神庙、壁画等等元素无法重合的内容,才被推测是伪造现代古埃及金字塔群的基础手册,就此有了“古埃及拿破仑伪造论”。不过从上述资料只能证明金字塔是近代伪造,可伪造的动机是什么?
殖民者的“祸心”为掠夺清王朝做准备
在查阅欧洲历史相关的资料后发现,拿破仑并非伪造古埃及金字塔工程的主谋,真正在背后操作这一切的是英法两大殖民帝国的资本贵族。它们伪造古埃及文明的动机之一是为殖民清王朝做准备。清代学者龚自珍说:“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
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英国在海外的殖民地所收割的大量白银,几乎都被用来采购清朝的茶、丝、瓷等物资,并且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这种贸易上的不对等让英国殖民者更加相信《马可·波罗游记》“中国遍地是黄金”的记载。
比如在万钧《东印度公司与明清瓷器外销》所描述:1673年英国商船携6.2万西班牙银元首次抵达广州;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麦士里菲尔德号商船到广州购置约13076两白银丝织品;1704年英船肯特号购置清王朝的八万两白银丝织品,占全货值的63%;1716年英国商船赛杂纳号购买了5.4万白银瓷器;1717年英国埃塞克斯号商船购置30.5万件瓷器;1720年英国埃塞克斯号购置112箱和500包瓷器;1735年英国格拉富圈号和哈雷林号购置24万件瓷器回国。
单独瓷器英国在18世纪就运输了2500~3000万件回国。在茶叶方面,英国在18世纪上半叶,每年都要从中国进口全欧洲用茶总量的65%,英国甚至为了阻断欧洲其他国家采购中国茶叶,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专门针对广州的出口绿茶进行采购垄断。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欧洲各国对于中国产品的需求非常大,同时也反映出欧洲在17~18世纪很难生产出中国所需的产品,侧面也说明了欧洲的生产业极为落后。但是随着英国在海外殖民地不断的扩张,基督殖民者那种傲慢自大的自卑心理与日俱增,正常的贸易已经无法满足它们的需求,想要劫掠清王朝这块“富饶”土地的念想愈发的强烈。
但是基督殖民者认为能被征服的文明都是“野蛮人”,而清王朝继承华夏庞大的文明体系,相比较其他被殖民的小文明,并不是殖民者依靠杀戮就能征服的王朝,同时在1840年之前英国无能力向清王朝发起挑战,必须想方设法将清王朝贬低成一个它们可征服的野蛮人文明。所以伪造古埃及文明来证明欧洲地中海文明的优越,成了英国殖民者必须要做的事情。
英国使团的任务“窃情报”,顺手牵羊“盗茶种”
所以从1792年9月26号英国正式派遣使团访华开始,它们殖民中国的意图就显于纸上。英国派遣了臭名昭著的大海盗乔治·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1737年—1806年)担任正使者,还有小斯当东(Sir George Thomas Staunton ,1781—1859)担任副使,小斯当东是个中国通深受乾隆宠爱,后来成为鸦片战争的主要叫嚣人之一,简直是莫大的讽刺。
然而对于“英国访华使团”这个事件上,乾隆帝负面评价居多,国内很多“学者”在接受了西方那套历史解释后,认为乾隆固步自封和目光短浅,开历史倒车不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因此中国被是昏庸的乾隆拉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但是事情的真相并非如此!
国内历史学者普遍站在英国殖民者的角度叙事,访问中国的马戛尔尼使团携带了大量先进的礼物进行朝贡,但是乾隆不感兴趣,在《清高宗实录》里记载:“可于无意之中,向彼闲谈,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又因为礼仪的问题对于马戛尔尼发难,马戛尔尼不愿意配合清廷的行礼方式,导致乾隆对于西方的贸易要求尽数否决,进而导致中英关系破裂,也中断了清朝看清世界和认清自己的机会,为日后鸦片战争埋下祸患。
但事实上,马戛尔尼使团携带的礼物多数是在海上劫掠下来的“中国制造”,甚至礼单中出现了一门西班牙掠夺来的明制虎门火炮。也正是马戛尔尼拿二手货去朝贡,所以乾隆嘲讽英国人穷。然后礼仪上的问题乾隆对马戛尔尼已经破例了,根据两国礼节的不同宽待了马戛尔尼,并没所传因马戛尔尼单膝下跪而不磕头导致乾隆龙颜大怒那么荒唐。
然后从《英使马戛尔尼访华档案史料汇编》和《乾隆皇帝谕英王乔治三世敕书》中知晓,乾隆对英国使团的到来是处于戒备的状态,在马戛尔尼离开北京之后,即刻下令各地严守海防口岸做好军事防御,特别是对于广东沿海澳门、浙江舟山做严密防御。并勒令所有沿海的税务官面对大量英国商船严格按照规定收税不可敲诈,避免英国有借口对其发动进攻。然后关于这次“中英建交失败”的污蔑和大量攻击乾隆人品的内容基本来自斯当东的《马戛尔尼回忆录》(A Narrative of the British Embassy to China, in the Years 1792, 1793 and 1794)。
另外从它们开出的贸易要求也可以看出来:一、要求清廷开放新港口与英国人通商,二、想要在北京设立永久性大使馆,三、要求清廷放松广州地区对英国人的管制,四、要求清廷无条件割让浙江舟山附近一处小岛给英国使用,并且免税由英国人管理。以上条款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基本一致,英国想通以此手段来进行第一步殖民策略,与殖民印度前期设立“东印度公司”行为相同。
马戛尔尼此次觐见乾隆的同时,也受东印度公司要求希望能够从中国获取“茶种”,所以在离开中国之前在常山境内叫人盗挖了带泥的茶树苗和茶种。这段内容在《马戛尔尼回忆录》里记载:“吾随员中有喜研究博物之学者数人,沿路见奇异之虫鱼花草,即采集之。余则见一处种茶树甚多,出资向乡人购其数株,令以泥土培壅。其根作球形,使人舁之以行,意将携往印度孟加拉种之,果能栽种得法,地方官悉心提倡,则不出数十年,印度之茶叶必能着闻于世也。”
根据这些史料,马戛尔尼使团来华目的并非是想要贸易,确切是想通过外交手段实行殖民策略。但是乾隆的拒绝让马戛尔尼使团意图殖民中国的策略失败,却让这些海盗回去的途中窃取了经济作物与农桑情报,直接给了清王朝“以茶制夷”的策略致命一击。然而英国殖民者窃取中国经济作物的想法并不止于此。
1842年,英国商业间谍罗伯特·福特尼(Robert Fortune)再次来中国盗窃茶种与相关技术。1877年英国学者贝尔登( Samuel Baildon )出版的《阿萨姆的茶树》( 《Tea In Assam》 ) 里指出,从未有人提出过在中国境内发现野生茶树的学术申请,证明中国没有野生茶树,也就肯定不是茶树原产地。单凭殖民者窃茶的真实历史,也能探究到它们伪造历史的目的。
另外,清廷闭关锁国的说法与乾隆严防英国来袭形成了矛盾,所以乾隆真的闭目塞听不闻欧洲巨变吗?很显然不是。从康熙年间,中法就已经建立的“交流”,所以清朝对外界的变化是知晓的,因为清朝从顺治时期的钦天监就由“间谍传教士”担任。另外,也正是清朝这个行为,导致千年积累的数不胜数的华夏科技典籍外溢和被窃取,其典籍主要流入到意大利和法国。
英国访华团动机与布局:清缅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接着英国派遣使团前往中国的是时间点也相当讲究。马戛尔尼使团1793年6月19日到达中国之前,发生了两个大事件。1791~1792年的廓尔喀之战(清缅战争),是乾隆年间清军反击廓尔喀入侵西藏的战争。在此战役期间,英国殖民者已经屯聚于印度半岛,曾派出克尔帕特里克使团前往廓尔喀,企图支援廓尔喀一事与之谈判,但是廓尔喀没有撑到英国殖民者到来就投降了清王朝。
英国殖民者久攻不下廓尔喀被清王朝征服,让英军对清王朝有了忌惮。英国殖民者意识到想要在东方发展,就必须搞清楚清朝的具体情况。而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就在这段时间之内,所以可以很清楚看明白英国殖民者想刺探清王朝虚实的动机。
1789年7月14日法国爆发大革命,乾隆在1790年1月份左右收到了法国巨变的消息。消息是由法国传教士钱德明传递,原本乾隆准备出使法国与路易十六见面,但是由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中断这次出使计划,乾隆开始对自己国内治理有了担忧。所以在1793年6月份英国使团访问结束后,加强了沿海军事防御。
然后1793年1月21日,波旁王朝复辟前的最后一位国外“路易十六”被执行死刑,1793年10月乾隆才接收到了路易十六的死讯,对此大为震惊,再次加强了沿海的军事防御提防英国殖民者,就与此进入到被诬陷为“闭关锁国”的贸易严控时期。同时路易十六的死亡清朝被动中断对欧洲信息的接收。此时的欧洲信息已经完全由盎撒资本控制,欧洲状况向清朝传递信息的渠道基本被阻绝。
波旁王朝的肮脏:欧洲中国热
清王朝为何与法国关系如此密切?1666年由大臣柯尔贝尔(Jean-BaptisteColbert)支持成立法国皇家科学院,该院长由比尼昂(AbbéJean-Paul Bignon)担任,他与来华的间谍传教士有较多来往。还有负责组织科学院活动的永久秘书有三任都与中国有关。比如丰特奈尔(Bernard LeBovier de Fontenelle)跟中国的耶稣会士有一些来往。
与华相关的这些传教士多数参与了明末天文历法、农耕技术、地理勘测等书籍的盗窃,其中就包括《几何原理》、《奇器图说》、《天工开物》等。路易十四的崛起与华夏科技关联极大,前期路易十四依靠大臣柯尔贝尔的改革“重商主义”,使用华夏科技进行对欧洲各国进行了“降维打击”的碾压,所以路易十四之才能成为欧洲霸主“太阳王”,并在全世界高速殖民扩张。
但是在1685年法国在欧洲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法国在依靠明末窃取回来的技术短暂成为整个欧洲的文化中心,但是路易十四实行的霸权让欧洲各个国家产生了强烈的敌意。路易十四又推翻了柯尔贝尔的政策,造成法国工商业巨大损失。法国社会开始出现颓势,欧洲各国开始虎视眈眈。路易十四也意识到自己武力统治的方式维持不了欧洲霸主的地位多久,于是又打起了东方大国清王朝的主意。
在1685年路易十四特地派出法国皇家科学院六位所谓的“国王数学家”去往中国。这支科考团只有洪若翰、白晋、李明、张诚、刘应五、人抵达中国,并且还带来了30箱科学仪器作为礼物送给康熙。其中白晋和张诚获入宫资格,长留康熙身边,教授天文学、几何学和医药学。
但是这些人所教内容康熙认为都是从中国抄过去的,因为康熙成在《三角形推算法论》(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宣称西方历法源头在中国:“历原出自中国,传及于极西,西人守之不失,测量不已,岁岁增修,所以得其差分之疏密,非有他求也”。并且还说到数学也出自中国《易经》——“夫算法之理,皆出于《易经》,即西洋算法亦善,原系中国算法”。
由此可见,路易十四派遣的科考团的目的就在于如何多窃取一些科技回国,因为路易十四急需东方科技来增强自己欧洲霸权地位和声望,并非是痴迷东方文化。而康熙也在1693年6月,让传教士白晋携带一批珍贵礼物暨49册装潢精致的典籍回到法国,就此引发了“中国热”。然后法国又派遣了第二支科考团去往中国,这就说明路易十四认为他赌对了,法国确实因为中国的科典暂时回光返照。同时回到法国的白晋同时也向路易十四递送了一份监视康熙的密报,也就是现在被公诸于世的《康熙帝传》《中国现状》。以交流之名行偷窃之事,改变不了“耶稣会士”盗窃的本性。
另外,耶稣会传教士除了盗窃东方科技典籍占为己用外,还有充当间谍祸乱清王朝的任务。比如1689年中俄边境问题的《尼布楚条约》签订,其中传教士张诚(让-弗朗索瓦·热尔比永 Jean-François Gerbillon,1654年7月4日-1707年3月27日)就清朝边境问题与俄罗斯贵族官僚协商,将清廷的布局尽数出卖给了当时的沙俄,实际在暗中挑拨以此来获取最大的利益。就是这样的一群间谍传教士贯穿了整个清王朝。
窃取中国科技典籍就能改变法国的问题吗?法国虽然得到了东方大国的“馈赠”,但是殖民者的内部矛盾并没有改变,“中国热”导致法国所掌握的华夏科技的数量被英国殖民者知晓。与华相关的传教士在欧洲各国兜售它们在清朝窃取的典籍,英国也在法国引发的“中国热”中获得了不少华夏科技典籍,在1760年英国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盎撒彻底有了跟法国较劲的实力。
“盎撒化”法国
而后在1786年英法两国签署了《伊甸园协议》,又被称之为《天堂条约》,加速法国爆发暴力革命。从字面上这个协议短暂的停止了英法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战。但实际上,条约是单方面对损害了法国的经济。条约内容似乎相互“降低关税”可以让两国公平自由贸易,但是英国只开放自己的优势产业,对法国的优势产业进行了绝对限制。
英国当时已经完成了产业设备化生产,又依靠印度和北美供应的廉价原材料,利用低价优势迅速占据了法国市场,法国的各行业直接被挤压,大面积的工厂倒闭,进而造成法国千万工人下岗,与之行业关联小商贩也全部失业,就此法国巴黎的大街上遍布了流浪者。所以在《伊甸园协议》中清晰的看到英国欺骗成性,英国倡导的自由贸易仅在自身的优势产业,而对于无优势的产业实行关税壁垒,造成了法国社会的崩溃诱因之一。
另外,路易十四在海外殖民所获得的财富全部被用于欧洲争霸,连年的战争让法国的财政长期处于亏空状态,到了路易十六时期,国王与贵族长期享乐,又参合美国独立战争,殖民资源掠夺的速度赶不上法国财政支出,英国殖民者看懂了法国的财政问题,直接给法国下了《伊甸园协议》这个圈套,后续路易十六为解决财政问题将手伸向了贵族、军队、新型资本阶层、底层征税触发了暴力革命。
革命爆发后所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经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掌权和雅各宾派的专政。在热月政变后,又有热月党人、督政府和执政府时期。其中这些派别的政党人士均可以看到亲“盎撒”的亲英派。此时,法国政治阶层已经被新型资本阶层把控,并与盎撒的资本集团彻底捆绑。
诡异拿破仑远征:英国傀儡穆罕默德·阿里在埃及
法国大革命之后,台面上看似争锋相对英法两国,实际背地里已是处于合作状态,英法两国就此进入一段相对稳定的“蜜月期”。所以从1794年开始,英法两国资本阶级殖民者已经同流合污。在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之旅结束,法国已被资本阶级接管,完全成为了盎撒的同伙,清王朝在欧洲唯一的同盟波旁王朝彻底覆灭,英国开始计划着手伪造可以颠覆清朝的“伪大文明”。
1798年拿破仑率领三万大军远征埃及就是伪造的开端,跟随到埃及的160人科考团和2000多名技术与艺术大师,包括四百名的雕刻师,实际是英法两国资本共同出资的团队。这里肯定有人疑惑英法两国怎么可能合作?在现有的欧洲近代史的描述中基本在强调英法两国是死敌。
可以分析一下,拿破仑1798年被任命为东方远征总司令,五月份出征埃及,目的是要切断英国和印度的红海生命线,进而扩展东方的势力。此时的法国在地中海区域并没有制海权,并且英国舰队完全控制地中海,欧洲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在地中海与英国较量,拿破仑居然能够横渡地中海?如此重要的战役,西方资料对其都没有详细的记载,毕竟这是一次能让拿破仑在整个欧洲威望飙升的大战役,没详细记载一笔带过相当诡异,英国海军没默许这种横渡地中海事根本不可能办到。
接着另外的诡异的点,拿破仑远征目的是为了切断英国和印度的红海生命线。但是在拿破仑占领埃及的计划中又有想建立“地中海与红海”的沟通运河,结果因为错误勘测红海比地中海的海平面要高,所以放弃了这项计划。这种前后矛盾描述也在隐藏某些真相。
然后拿破仑到达埃及之后,奥斯曼帝国的叛徒,英国所圈养的傀儡“穆罕默德·阿里”,也随即进入埃及抗击拿破仑。很明显拿破仑进入埃及是协助英国殖民者布置傀儡控制埃及。穆罕默德·阿里也不负英国所望,1805年被拥立为埃及总督,1807年假击败英国干涉军。1811年消灭马穆鲁克势力,统一埃及。曾先后出兵镇压汉志的瓦哈比派起义,征服苏丹,参与希腊独立战争。在这整个过程中都发现英国殖民者的身影。
拿破仑与盎撒的交易
根据上述内容,古埃及文明的伪造参与者基本可推断出来:“英法两大殖民国以及英国在埃及埃及扶持的傀儡政权”。所以殖民者是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力去伪造古埃及文明,并且时间也足够(1809~1857年)。
另外,穆罕默德·阿里在后期已经完全把控了埃及,给伪造古埃及金字塔提供了安全的环境,伪造项目的信息完全可封锁。所以那些说伪造古埃及文明这么大工程现场怎么会不走漏消息,因为都是自己人。
然后从《圣赫勒拿之声:流亡中的拿破仑》(Napoleon in Exile or A Voice from St Helena)第1 卷第472页发现,拿破仑于公元1817年3月26日所说的内容:“与中国这样的大帝国开战无疑会是你们在许多年里犯下了最大错误,并会占用巨量的资源。这将是你们这么多年里做的最糟糕的事情,与中国这样拥有庞大资源的帝国开战,无疑要占用巨大财力。在开始你们无疑会成功,拿走中国的所有船只,破坏它们的贸易。中国会被迫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免受你们的攻击与入侵。中国人会想:“我们为什么要允许远道之人对我们肆无忌惮,我们要强大自己与这个民族抗衡。我们必须建造船只,我们必须在船上安装大炮,我们必须使我们自己与他们平等”。拿破仑继续说,他们将从法国和美国,甚至从伦敦得到工匠和造船工人,他们会建立一支舰队,最终打败你。
(Napoleon replied,"It would be the worst thing you have done for a number of years, to go to war with an immenseempire like China, and possessing so many resources.You would doubtless, at first , succeed, take what vessels they have, and destroy their trade; They would be complled to adopt measures to defend themselves against you; they would consider ,and say, we must try to make ourselves equal to this nation. Why should we suffer a people , so far a way ,to do as they please to us? We must build ships, we must put guns into them, we must render ourselves equal to them. they would ,continued the emperor, get artificers and ship-builders from France and Aerica, and even from London; they would build a fleet,and, in the course of time defeat you.)
仅此凭借这段话在去梳理整个脉路,可以判断拿破仑确实参与了“古文明伪造”,不然不会对英国有这种评价,因为拿破仑从来没有去往过东方,更加对清王朝不了解,远征埃及或许是拿破仑与英法资本的交易。当时拿破仑本身就是贵族,并且作为保皇派和大资本派一员,愿望也是想要重新让法国称霸欧洲,但过程需要足够的军费,此时法国在经历过法国大革命后依旧亏空赤字,那么与“盎撒资本”做交易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清洗欧洲的东方意识形态
拿破仑远征埃及三年回来之后,在1799~1804年间大英博物馆就获取到了大量“古埃及文物”,还在馆内特定建造了厢房“汤利美术馆”,埃及的物品占据了这个馆的中央大厅。从这一刻开始,英法针对欧洲意识形态之战开始了。
英国资本贵族阶层先是对帝国边缘的殖民总督下手,不断在鼓动他们献上自己私人藏品,让伦敦成为世界文化中心,而狂热的边缘殖民者陷入到了这种帝国荣耀的洗脑,为了回到自己帝国的中心,便在世界各地劫掠前抢夺文物。而其他的欧洲他国殖民者想要归化英国,为了攀上英国将自己的古董多半置换成“埃及文物”送向大英博物馆,为此欧洲甚至还出现了所谓埃及考古热。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法国1809年开始对外宣称的发现千年文明古埃及,当时欧洲文物收藏家对文物的真伪辨别能力奇差,基本仅凭年代来的确定文物价值,所以吹年越久文物价位就越高,所以英法两国不费吹灰之力将真正有价值的文物收纳到帝国机构中。
1804年拿破仑加冕,也正式对欧洲各国私藏的文物进行地毯式收割,将掠夺回来尽数搬运进了卢浮宫。拿破仑将各国私自藏匿的中国文物尽数收缴是在配合盎撒的布局,这是淡化欧洲对东方大国向往的第一步。所以国内研究西方历史的学者刻意将拿破仑的掠夺行为解释成“法国浪漫主义”的影响,实际这种解释非常可笑。
另外,法国毕竟作为老牌殖民帝国怎么可能顺从英国,所以在缴获欧洲文物和伪造埃及文物的过程中,卢浮宫同大英博物馆从原本的帝国机构变成了公开场所,双方相互宣传自己帝国的强盛。所以英法两国在东方意识清洗上合作,在欧洲文化话语权相互竞争。
那英法为什么要对欧洲进行意识清洗?因为欧洲受到“中国热”两百年的影响是事实。本身欧洲内部各国对待东方大国的情绪都不同,如果不控制欧洲人的意识,向清王朝发动战争的代价就非常大,所以殖民者们必须统一意识形态。
然后在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1790—1832年)对罗塞达石碑上的象形文字释读成功,标志着埃及学这门新兴学科的诞生。”埃及学是什么?法国人为什么发明埃及学?很多学者肯定会以发现古埃及文明来做解释,其实法国的大量的艺术文化与清朝有直接交集,是深受中国艺术影响的国家。拿破仑带去2000名艺术工匠和400名雕刻师,也正好解释了古埃及金字塔建筑中出现大量的华夏元素缘故,侧面证实古埃及艺术是出自法国人之手。埃及学出现在法国实际就是想将学习的中国文化尽数遮盖其原本面貌嫁接在假学科上,想以此期满欧洲人法国从未与中国有接触,典型的欺师灭祖的过程。
而法国这种东方意识清洗行为一直持续到今天,比如边芹《被颠覆的文明》中说到他在法国旅居的十年,碰到有法国人到中国学习中医后回国,从来不会跟别人说自己留学中国,对于自己医术会说成自己摸索和自学。有了这层印证,也就能说明1857年法国跟英国殖民者联合“火烧圆明园”的突兀,证明了“法国盎撒化”的成功。
然后法国伪造的古埃及文明的特点也耐人寻味,正常自然演化的文明文明都是向上发展有生命力的,但是伪造的古埃及的文明面向的是“死亡”,并且整体呈现出一种邪恶,只有臆想下的人造文明才会有这种突兀。另外,古埃及文明的解释权一直在英法两家手中,古埃及文明的伪造场地就处于地中海,西方却一直在宣传埃及是东方文明,含沙射影不言而喻对标的就是坐落在东方的清王朝。
现在古埃及被创造出来的动机已经说明,就是为了配合英国殖民者向清朝开战前夕的意识清洗。不过英国殖民者假想的“东方巨龙”清王朝,居然在鸦片战争中惨败,使得自卑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后期对清朝的侮辱内容就更是比比皆是。后续古埃及文明成了众多想要提高声望和发财的伪学者的科考项目,所以各种伪造层出不穷逐渐失真。到了20世纪中叶成为了欧洲资本的旅游产业,所以欧美研究所谓古埃及的学者基本“心照不宣”,只要有自然科学的科学家对古埃及发表意见,就会被欧美埃及学术圈攻击。
而关于古埃及文明伪造所需要人力通过上述已经解决,时间也能大概确定出来,至于是谁来执行建造,以及如何建造下回做具体分析。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