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侨见上海 | 首次来沪!贝聿铭大展今起对公众开放

2025-04-26 19:10

华人号:上海侨联



传奇建筑师贝聿铭在中国家喻户晓,也是上世纪至今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美籍华裔建筑师。4月26日,他在中国内地的首个全面回顾展——“贝聿铭:人生如建筑”亮相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贝聿铭肖像,摄于刚获选设计马萨诸塞州多切斯特的肯尼迪总统图书馆暨博物馆之时,1965年。

© John Loengard/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Shutterstock   


展览共呈现逾400件展品,包含来自机构或私人收藏的绘图手稿、建筑模型、摄影、影像及文献资料,其中不少展品是首次在中国内地公开亮相。

展览分为六大主题,近距离探索贝聿铭的生活和工作。这些主题不但充分展示了贝聿铭独特的建筑手法,更将其作品与社会、文化及其人生轨迹交相对照,显示建筑和生活之密不可分。



贝聿铭的跨文化底蕴



展示贝氏成长和修读建筑学的经历,为他日后能够挥洒自如地融会不同文化、结合传统与现代,奠定坚实的基础。

贝氏家族于上海福开森路(现武康路)贝祖诒住宅(属中国银行所有)的花园中合照,后排:贝聿铭(左三)、贝祖诒(左六),坐者:贝聿铭祖父贝理泰(左五),1935年。©版权所有,由贝洽提供  

贝聿铭,《中国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的标准化宣传站:No. 3立面图》,1940年,墨水纸本。由麻省理工学院博物馆提供。© MIT Museum    



地产和城市再开发



揭示贝聿铭任职于纽约房地产商韦伯奈普公司这段鲜为人知的事业经历,以及1960年代他在美国及后来在美国以外地区,参与的综合用途规划、住宅和都市活化项目。

贝聿铭走上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的楼梯。© Marc Riboud/Fonds Marc Riboud au MNAAG/Magnum Photos    

华侨银行大厦(1970–1976)屹立于新加坡金融区摩天大楼间一景,约1976年,M+,香港。BEP Akitek捐赠,2019年。© BEP Akitek   



艺术与公共建筑




聚焦贝聿铭设计的博物馆,以及他与亨利・摩尔和赵无极等艺术家的紧密合作。这一部分展现了他认为博物馆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在艺术与建筑之间展开对话的重要性,足见他对当代艺术的深厚情感。


贝聿铭,《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硕士论文中“上海中华艺术博物馆”设计的剖面绘图》,1946年。由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弗朗西斯·洛布图书馆提供。    

滑动查看更多

左图:贝聿铭及赵无极于巴黎杜乐丽花园,约1990年。摄影:马克·吕布。© Marc Riboud/Fonds Marc Riboud au MNAAG/Magnum Photos    

右图:赵无极的水墨画装设在香山饭店(1979–1982)四季庭大堂旁的房间中,北京,2021年。摄影:田方方。M+委约拍摄,2021年。© 田方方  



权力、政治与赞助者


揭示贝聿铭如何凭借其精湛的建筑技艺和解决问题的高明方式,以及对客户需求的敏锐体察,在许多重要的委约项目中成为客户信赖的合作伙伴。在他职业生涯中的这些重要项目,既获得客户支持,亦曾引起争议。


保罗·史蒂文森·欧雷斯(绘图师),贝聿铭及合伙人事务所,卢浮宫计划(1983–1993)中拿破仑庭院金字塔入口的白天效果图,巴黎,1984年,铅笔纸本。图片:M+,香港,获授权数码复制。© 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从美秀美术馆(1991–1997)大堂看出去的景色,可见最左边的是“天使之喜”钟塔顶部,滋贺县信乐町,2021年。摄影:米田知子。M+委约拍摄,2021年。© 米田知子    



材料与结构创新



展示了贝聿铭及其团队在采用材料和施工方法上持续地推陈出新,尤其是对混凝土、石料、玻璃和钢材的运用。

韦伯奈普,《圆形螺旋公寓(1948–1949,未建成)入口和低层单位立面图,纽约》,约1948年,水彩纸本。图片:M+,香港,获授权数码复制。© 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中银大厦(1982–1989)外墙一景,香港,2021年。摄影:何兆南。M+委约拍摄,2021年。©何兆南    



以设计重释历史



贝聿铭长期热衷于依据不同历史、传统与生活方式设计现代建筑,尤其钟情中国文化相关领域。他善于对文化和历史建筑原型去芜存菁,从中提炼出契合现代需求的形式与空间策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巧妙融合。


陈其宽(绘图师),贝聿铭建筑师,《东海大学(1954–1963)女生宿舍庭院内透视景观,台中》,约1955年,复印本。图片:M+,香港,获授权数码复制。© 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苏州博物馆(2000–2006)大厅框起了花园中的石景等主要景观,苏州,2021年。摄影:田方方。M+委约拍摄,2021年。© 田方方


展期内还将举行一系列富有启发的讲座与探讨。作为PSA和M+签署合作意向书后的首个共同项目,本次展览亦是“2025上海西九文化周”的重点节目。6月19日,M+和PSA将共同主办一场公共讲座,邀请贝聿铭之子、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兼创始人、建筑师贝礼中和艺术家徐冰展开对话。



展览信息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

展期:4月26日至7月27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7楼(黄浦区苗江路678号)

开放时间:11:00-19:00

门票:60元


来源:乐游上海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侨见上海 | 首次来沪!贝聿铭大展今起对公众开放》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洛杉矶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