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手上传技艺 轻风戏纸鸢

2024-09-12 14:19 阅读量:4.4万+

华人号:侨园杂志社

传承人赵秉泉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纸鸢”指的就是今天的风筝。风筝最早是用绢或纸做成鹰,放飞时就像雄鹰在空中翱翔,故古时中国南方一般把风筝叫作“纸鹞”,北方把风筝叫作“纸鸢”。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和发展,风筝无论是工艺造型还是艺术特色,都充分表现了人们的艺术情趣和美好向往,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乡土生活气息。2006年,地处营口地区的盖州风筝入选第一批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承:风筝世家出大王
清代是盖州风筝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点从清代诗人于天墀的诗中就能得到验证,其《春风》诗云:“寒消黍谷莺先觉,暖入花林蝶亦狂。何处儿童闲理线,争牵线鸢舞斜阳。”足见放风筝活动早在清代就已普及盖州了。盖州风筝主要以“赵氏风筝世家”传承人赵秉泉,以及段洪义、刘惠文、薛成波、孙文斌为代表。
清代末期,赵秉泉的祖父赵永邦在家传的基础上,凭手工技艺赖以生存,会描绘小儿兜肚、鞋头、枕顶图案,卖图案粉底,也能制作漂亮的风筝、扎制蝈蝈笼、捏面人等。其代表作是模仿盖州东关古戏楼用细麦秆制成上下二层蝈蝈笼,上层是戏楼和戏台造型,捏了某一出戏的面人,下面是不停鸣叫的蝈蝈,声像合一,组成一台“大戏”,可惜此技失传。赵永邦的第二代传人赵福仁依旧从事手工技艺,能做各种儿童玩具,其中有泥人、泥虫、风车、蹦猴、蹦蛙、爬龟……尤其擅长做各式风筝,其中“刘海戏金蟾”颇为经典,其采用竹架结构和“高丽纸”(东北一种糊窗纸),造型民俗,色彩鲜艳,翅外金钱还可随风转动。他所做的另一款“蜈蚣”风筝后来演化为长“龙”风筝,长达百米,头为蜈蚣造型,身躯为节片组成,扎制简练,放飞后酷似一条蜈蚣在天上爬行。赵永邦的第三代传人赵秉泉受家中长辈影响,自幼酷爱美术,9岁读小学时便在家传的基础上动手制作各式风筝,并以此贴补家用,他每年寒假期间制作出售风筝,直到现在人们仍称之为“东关老赵家风筝”,赵秉泉因此被称为“风筝大王”。他制作的各种民俗内容极强的风筝,深受人们喜爱。如代表作“化蝶”风筝,是采用民间传说梁祝化蝶的故事设计制作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将传统的硬翅风筝上下翅对称的特点改为适合“蝶”的造型要求,即上下不对称(上宽下窄)并且在上翅边缘增加一处“衣袖”,使造型贴近“蝶形”,化蝶寓意更加突出。化蝶风筝在人物处理上采用民间对称做法,左右一男一女,两人并立,各伸左右手,身躯紧靠,表现出坚贞不渝的爱情信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男女主人公冲破束缚、化蝶双飞的主题。
技艺:传统风筝手工制
盖州风筝类别丰富,若从形制上划分可包含硬翅、软翅、平面、立体、板式、串式(直串、散串)、折叠式、组合式等不同的类别;若从规格上细分,可分为大、中、小、微型风筝。无论是哪一类别的风筝,均保持传统手工技艺流程。
首先是精心设计,需将准备制作的风筝画在纸上当作草图或小样。然后依据图样或“心样”尺寸选料、下料。大部分风筝会选用竹子做骨架(用存放两年以上的毛竹,既干燥,又不变形,并且易于烤制造型),还有一部分风筝会选用秫秸(北方称“高粱秆”,优点是体轻、精巧、细腻)做骨架。在制作轻巧型鸟类风筝时,会选用木制或泥制“模子”做风筝头部,用地产“土”纸加上面制浆糊,依据“模子”糊成鸟“头”的造型,待其干透后揭下,以此制成的风筝格外轻巧。
需要注意的是,选料时要将选好的具有大概尺寸的毛料去其表皮、竹黄,留取精华部分,小料用油灯或蜡烛、大料用炭火烤制造型,然后将烤好的成型竹料,用刀劈开“一分为二”。这样左右或上下便呈现出绝对对称的效果,若将其重合便是一个整体,即“合二为一”。将两片竹料重合后,用快刀刮削,刮到适合的薄厚、轻重、软硬的程度。然后采取“叼线”绑扎法,用棉、麻或丝线进行绑扎。所谓叼线绑扎法,即口中叼线的中段,线头部分与骨架接触,缠绕扎扣。绑好后用刀割或牙齿咬断线头,再绑另一扣(精品风筝不用绑线)。这样一番操作,既省时、省工,又结实耐用。
骨架绑好后,会按骨架下好蒙面料,这样就可以裱糊了。盖州风筝大都采用处理好的薄棉“土”布做面料,用大力胶或其他胶水刮(刷)于骨架蒙面部分。待胶稍干,可将布面蒙上压实。胶干后再使用刀或剪将“飞边”去除。最终呈现的效果是侧面能见骨架,正面是蒙面,整体干净利落。立体或半立体风筝骨架采取分块裱糊方法,即按骨架结构分块下料,逐块糊在骨架上,这样蒙面可随骨架逐渐转折,成型后自然平整、美观、坚固。
盖州精品风筝的骨架不用绑线捆扎,而是采取类似木工接榫的方法,在大骨架(主骨架)交接点处,借助刀具手工刻槽、卡卯、胶合,使两根或两根以上竹条重叠交接的地方在一个平面上,没有凸起的感觉,达到自然交接无痕迹。小骨架(支骨架)在交接处手工钻孔,用“竹钉”以胶粘合,待胶干透,除去“钉头”“钉尖”,用细砂纸手工打磨,直到平整呈自然流线型,整体看上去好似整块竹子经镂刻、雕琢自然生长而成的骨架造型,单看骨架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手绘:“蒙面”绘制显功力

盖州风筝多采取手绘方法。墨要选用“一得阁”的,再用墨块细研一遍,这样不跑胶、不掉墨,上色时干净鲜艳。绘制“化蝶”风筝时首先从头部开始用墨勾勒线条,墨线画好后,待其干透,用品色(透明色)稍加胶液,这样易于上色、不易掉色。上色时,采取黑、白、灰对比法,墨线或墨块为黑色,白即留原布底,灰即各种颜色。由于对比合理适当,风筝的色彩艳丽明快,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加上布料有一定厚度,色彩更易饱和,留空效果极佳。在材质上,现成绢料虽然使用方便,易于绘线施色,但其致命弱点是料薄、透明,上空后,由于透射天光,故色彩易淡薄,形象偏模糊。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观赏效果。薄棉“土”布虽厚重,但可以制作中、大型风筝,这样反将缺点化作优点了。得益于制作上的各种技巧,盖州风筝既适合放飞又具备较好的留空效果。

风筝颜色上好后,需为其拴线。拴线时,人物硬翅风筝上线与上翅平行,下线向上收拢,自然形成三角形,在翅外一点,系好扣即可。龙类风筝可根据需要先拴线、后蒙面,这样既准确无误,又省时省力。

接下来就是放飞调试了。放飞时一般选择空旷、平坦的地方,城市可在广场,距建筑物远一些。因为风扑在建筑物上,会“返流”造成不规则阵风,风筝受影响会无规律斜飞,难以测出风筝的好坏。要根据风筝的“表现”找出“病症”,改动拴线或改动受风面(这只能是小的调整,大问题不能通过拴线解决,因此做风筝时必须严格细致,才能一举成功)。

盖州风筝除龙类、串类外,一般单人即可平稳放飞。根据风力变化随时调整线的长度,这样可避免突变风力造成风筝损坏。风大时,可以“顺”,即送线慢收。风小时可以“逆”,即收线助跑。风力相当时,可送线高放。总而言之,可根据气氛、环境不同随时变换或增加“节目”。有时上碰子,有时上串灯,有时上烟雾,有时上鞭炮,有时上锣鼓。总之,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各色各类的风筝足可以保证放飞者玩得开心,旁观者赏心悦目。

由于满汉杂居的文化历史背景,盖州风筝体现出辽南满汉人民共同的审美观点和风俗习惯,以民俗题材为本、造型逼真、传承数百年的传统手工技艺本身及其盖州风筝作品,承载着乡土民俗、历史文化,是众多民俗艺术的活化石之一。这对于研究辽南民间美术、绘画、手工艺制作,特别是研究辽南地区满汉等民族历史文化习俗、生活情趣及劳动人民的艺术想象、民间艺术创造等都是重要的文本。

 

来源:《侨园》杂志2024年第8期(总第280期)

作者: 刘仁智    尹忠华

编辑:张艳红  责编:王春棠  审核:孙海燕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手上传技艺 轻风戏纸鸢》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辽宁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辽宁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