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7 10:23 阅读量:3.3万+
华人号:魅力渭南传说踅面是被誉为“战神”的西汉大将军韩信率军东渡黄河攻打魏王豹时首创而成,在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民间流行两千余年而经久不衰,男女老少皆喜食这一民间小吃。
合阳特色小吃——踅面(本文图片由史沛鸿拍摄)
合阳民间流行有这样一句俗语,“不吃踅面不看线,不算到过合阳县”。踅面和提线木偶戏,都产生于西汉,一个代表着合阳地方饮食文化,一个代表着合阳老百姓的精神享受,踅面更成为在外合阳人的思乡情怀。
美味的踅面
和其他地方一样,踅面的历史传说并不是空穴来风,踅面到底好在哪里,外界人评说不一。然而,合阳人对踅面的钟情却是祖祖辈辈骨子里遗传的真爱,乡间关于踅面的逸闻趣事更是不胜枚举。
踅面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合阳红薯驰名西北,很多有生意眼光的人做起了长途贩卖红薯。坊镇东雷村的马德广也是其中一员,他三天两头开着手扶拖拉机往返西安合阳,经常一整天下来还饿着肚子。有一回从西安回来走到大伏六街道,饿得实在不行,停下车坐在一家踅面馆的长条板凳上吃起来,摊主手拿调饭勺子眼睛直直地瞅着已经吃了十多碗的马德广,不知道是该说不要吃了还是不要吃了,直到吃完十八碗,马德广才说了一声:不吃了,来两碗面汤。从此,伏六地区关于马德广连吃十八碗踅面的故事一直传播至今,人们疑问,一碗踅面按四两算,马氏的胃有多么大,一次何以能容下五六斤碳水化合物?直到三四年前,在东雷村碰见马氏其人,我问他十八碗踅面是不是真的,他哈哈大笑:你不晓得,把人饿扎咧,那时候年轻,饭量大,真正吃得多。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每星期六下午,我都要骑着自行车回乡下老家,途经坊镇街道偶尔咥一碗踅面解馋,有一次正逢集会,我在田茂林先生的二弟田中林的摊子上,一口气吃了三碗。记得田中林当时对旁边的人说:看这小伙子,这才叫吃饭哩,吃得香得没浪费一点点。这是我吃踅面最多的一次。不由得想起在伏六乡中上学时,因为嘴馋欠了踅面店王老板一块多钱,人家在放假前跑来学校找我要账,无奈之下是一个和蔼的老师替我垫钱还账才解了围,要不然我都不知道当时咋样收场。昔日的乡中早已拆掉重建好几次,中学校改为小学再改为幼儿园几易其名,但我对那位老师的感激之情至今仍在,少年时那份懵懂的经历仍记忆犹新。
集会上的踅面摊
在合阳坊镇、黑池镇、百良镇、路井镇的街道上,每逢集会,踅面摊、油糕摊是绝对红火的,男女老少赶集,都喜欢咥一碗红油踅面,干汤随意,葱花、鱼儿粉依个人爱好添减。十多年前,合阳各村的传统庙会或者追往会纷纷恢复起来,无论庙会规模多大,踅面摊子前总是围着一大群人,有的人上会甚至不买一件东西,为的就是吃一碗踅面过过瘾。近年来,又开始流行家里如遇红白喜事,把踅面摊子请来,招待前来祝贺或者吊唁的宾客以及村里帮忙的执事们,安排灶房做几道热凉菜,有的还请来打烧饼师傅,一碗踅面配上一个热烫烫的烧饼,吃起来简直是绝配!这样子不仅给主事人省去了很多麻烦,也让人们感受到合阳人的热情好客和周到的民间礼仪。
如今,街道上装修豪华的踅面店替代了大部分摆摊经营者,有把踅面做成现代饮食的套餐,有抽成真空包装便于保存带往外地,生意红火者还开了一分店二分店,踅面制作技艺也被专家认可,公布为省市级非遗项目。尽管荞麦面有降血脂、降血压的辅助作用,在追求健康的时代,很多人进店后仍然会说一声:不要大油少放盐,先来一碗汤。
踅面,这一带着浓浓黄土气息的地方小吃,从产生、传承、发展、创新,历经两千余年历史长河而依然是合阳人深深融进心田的朴素情怀。(作者:史沛鸿)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