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9 13:00
华人号:社会能见度如何把“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身处办案一线的法官有经历,有体会,更有责任。
为了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讲好审判故事,传递法治声音,也为了交流工作经验,不断提升审判能力和水平,经过调研、征求意见,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共推专栏——“法官手记·做实‘公正与效率’”,与大家见面。
诚邀一线的法官拿起手中的笔,记录讲述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审判、一次执行、一次接访、一次普法,透过小切口,通过小故事,反映情理法如何相互交融,公正与效率真正实现。文字宜短,内蕴应长,如有现场视频、照片,读者当会更加欢迎。来稿请注明姓名、单位、联系方式,发送到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邮箱:fgsjzgfy@126.com。
春日的午后,阳光穿过明净的玻璃柔柔地洒落在办公桌上,书记员欣喜的声音打破办公室的宁静:“琼姐,乐乐(化名)刚才在电话里笑了,声音听起来开朗多了!”我放下手中正在翻阅的案卷,长舒一口气,仿佛看见那个曾被阴霾笼罩的青春少女,正一步步地走向阳光。
承诺破碎:七年未兑现的父爱
今年二月初,乐乐的案子摆在了我的案头。起诉状上冰冷的文字记录着一段令人心碎的往事:2017年,乐乐的父母协议离婚,年仅7岁的她由母亲抚养,父亲承诺每月支付800元抚养费直至她成年。
然而,这份以金钱为纽带的“父爱”却成了空谈——整整7年,父亲不仅从未探望过乐乐,甚至连最基本的抚养费也分文未付。在这7年时间里,母亲对父亲的描述也只有片言只语。渴望父爱的乐乐抑郁寡欢,最终结成一枚苦果,并在她14岁那年爆发——即将升读初三的乐乐被确诊为中度抑郁症,至今未愈。
翻阅卷宗时,“抚养费分文未付”“七年来从未探望”“青春期”“中度抑郁症”这些关键词在我眼前挥之不去。我不禁思考:乐乐为什么偏偏选择在确诊抑郁症后起诉父亲?她真正想要的,仅仅是那笔被拖欠的抚养费吗?
法庭对峙:针锋相对的父母
庭审当天,乐乐的母亲作为其代理人、父亲作为被告,甚至舅舅、爷爷也作为案外人出现在旁听席上,唯独乐乐本人没有出现。
法庭上,乐乐母亲情绪激动地指责父亲:“法官,您看看他配当父亲吗?七年不闻不问,孩子的心都伤透了!”父亲则试图为自己辩解:“我怎么没管?去年她生病我专门请假陪了她,还给她买了手机和电脑!可我供房供车压力很大,还得帮我大哥养侄子……”
看着互不相让、各倒苦水的乐乐父母,轻抚着那略显单薄却使我的心情异常沉重的卷宗,我更加确信:这不仅是一起抚养费纠纷,更是一个抑郁症少女对父爱的无声呼唤。于是,我决定打破常规,将原本安排在最后的法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提前展开。
叩问心灵:爱与责任的觉醒
我直视乐乐父亲,问道:“你有能力助养侄子、供房供车,却七年不给亲生女儿一分钱?关键是这些年你从未探望孩子,这说得过去吗?”
接着,我又转向乐乐母亲:“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该成为你们斗气的筹码。即使夫妻感情破裂,她也需要父爱的滋养。孩子确诊之前也曾表示想见父亲,你为什么不尝试联系他呢?”
听到这里,二人陷入了沉默。我举起乐乐的心理评估报告追问:“乐乐即将中考,抑郁症却迟迟未愈,甚至不得不通过诉讼来引起她父亲和其他亲人的注意。你们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乐乐母亲不禁潸然泪下:“确实,乐乐起诉不是为了那六万块钱,是想让她爸知道,他还有个女儿……”
父亲的声音也低了下来:“……是我对不起她……这些年她们没主动联系过我,我以为孩子不要我了……”
见双方均有悔意,我顺势将庭审引向调解:“作为孩子父亲,七年六万多块抚养费,你是一定要依法支付的。但除了抚养费,更要认真思考一下,你还应该承担哪些做父亲的义务、还能为孩子做些什么?”“乐乐妈,这些年你抚养孩子不容易,所以相信你能明白,光靠这六万多块钱,是买不回女儿的心理健康的。”
而后,我继续温声劝解:“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抚养费纠纷不难判决,但你们宝贝女儿未来的人生路还很长,需要父母双方共同用爱指引……”
搭建桥梁:让迟到的温暖抵达
经过庭审教育和调解,案件处理收到良好效果,不仅化解了六万多块的抚养费纠纷,更搭建了一座可以到达乐乐内心的“爱之虹桥”:父亲表示将在三年内付清欠下的抚养费,并承诺会定期主动联系女儿,用行动弥补缺失的父爱;母亲也接受了分期支付的方案,并表示会主动向乐乐父亲分享孩子的成长情况。
考虑到乐乐与父亲长期分隔两地,我特别叮嘱乐乐父亲:“这份调解书不仅是法律文书,更是你重新做一个有责任心父亲的机会。孩子已经缺失了七年的父爱,需要你用加倍的牵挂和呵护去弥补。好好爱孩子吧,距离和经济状况,都不该成为借口。”
庭审后,为了及时追踪督促父母双方履行职责,我们启动了“涉未家事案件回访机制”。3月的回访中,乐乐母亲欣慰地告诉书记员:“幸好当时法庭调解,不然就算抚养费到位也没有意义。现在孩子爸不仅关心孩子,还分担了一半的心理咨询费用。乐乐这阵子情绪好多了!”4月,乐乐亲自接听了电话,声音里透着雀跃:“爸爸说,中考完要接我去他那儿住一段时间!”
裁判文书上的墨迹终会干涸,但融化其中的温暖和思考却不会停止。当冰冷的抚养费数字与滚烫的亲情渴望在法庭相遇,它是青春期少女用法律文书写就的“父爱请柬”:真的好想你,在我的成长中不能留下爱和陪伴的空白。
用心调解并非止步于抚养费的清结,而是努力以法律之名唤醒沉睡的亲情。可喜的是,父亲迟到的醒悟、母亲放下的怨怼,良好的双向奔赴已经和还将印证——爱或许会迟到,但不能缺席,放下的应是彼此恩怨,而非父母责任;即便天各一方,仍该让孩子确信,父母是用爱包裹她(他)的定海神针。
(讲述法官:广东省博罗县人民法院 刘燕琼)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