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国外教授真的很吃中国留子这一套!GPA4.0狠狠拿捏了好吧!

2025-02-08 11:41 阅读量:3.4万+

华人号:留学那点事儿

在异国他乡,我们常常幻想能够与口音各异的朋友们交心,建立深厚的关系,尤其是和那些知识渊博的外国教授建立起一段深刻的师生关系。

但是实际却是:“我这么开朗热情,怎么就融入不了?留学使我从E变I?”

如何在跨文化、跨语言的环境中突破障碍,和外国教授建立联系、取得信任,进而有效地使用教授的资源?下面小编将和大家一起探讨与外国教授社交的困难,并提供一些或许能帮上忙的tips。

环境给的“疏离感”

 

语言障碍真的是和外国教授交流时的一大挑战。记得刚到国外时,尽管我的英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托福口语有28分的我可是自我感觉良好呢!

可是在课堂上听教授讲课时,还是会有些跟不上。有时候教授的口音、说话速度,甚至某些专业术语,简直像听天书一样,让人焦虑不已。尤其是在讨论环节,大家都很积极地发言,教授也会迅速回应,那个节奏有点让人喘不过气。

尤其是当讨论到复杂的学术问题时,你可能会怀疑自己到底听懂了什么,教授的意图是否完全抓住了。这种不确定感一度让我在课堂上表现得不太自信,感觉自己就像在跟一群会说外语的人拼劲力。

而语言问题之外,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总感到和教授和同学的互动总有一种“疏离感”。尤其是在课堂上,大家的发言几乎是平等的,每个人的意见都能得到尊重。教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给你答案。

这种方式一开始让我觉得很新鲜,但也有点不习惯毕竟在国内,课堂上更多的是教授讲解,学生听讲,教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会大一点,学生通常不敢随便插话或提出不同的看法,感觉与教授之间的关系有些“敬而远之”。

然而,到了国外,这种传统的“师生距离”会被打破,大家都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刚开始,我还不知道如何在这种环境下与教授建立更自然的关系,甚至有时会觉得自己根本不敢主动发言,怕说错话。

所以,一开始真的会有很多不适应,既要克服语言上的不流畅,又要适应新的文化和沟通方式。你可能也会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心里有点不踏实。但其实,这种不安是很多留学生都经历过的阶段,关键是要慢慢适应,找到自己在这个新环境中的位置。

而最好的办法,就是针对每个教授“对症下药”,逐步克服疏离感!

教授的108种个性

 

教授们就像是各式各样的网剧,每一位都有自己独特的“剧情”和个性,有的严肃,也有的奇葩。和他们建立好关系,像研究MBTI一样了解他们的“个性标签”就成了成功社交的关键。

 1. 严苛型教授——“标准高,压力大”

你有没有遇到过那种上课每句话都像是金标准的教授?

作业提交的格式、字数、引用,甚至连空格都不能马虎,考试要求严苛到仿佛你错一个小细节,整个学期的努力就白费了。刚开始跟这种教授打交道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压力山大,甚至会有点紧张,生怕一不小心就“掉链子”。

对于这种教授,最重要的就是:“细节决定成败”!

你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预习,课后主动找教授沟通,提前准备问题和讨论内容。不要害怕提出问题,教授其实更喜欢看到学生对学科的热情和渴求。而且,当你展现出对课程的投入和学术的严谨态度时,教授的批评反而会变成你进步的动力。

 2. 冷漠型教授——“我不关心你的感受,我只关注你的脑袋”

冷漠的教授通常会让你有点心酸就像那种表面看上去对学生的困惑不太关注,甚至在课堂上看你一眼都没有。你可能会觉得他们不感兴趣,甚至不关心学生的个人发展。

尤其是当你遇到困难时,他们似乎永远都是“沉默是金”,总是在课程内容上“深耕细作”,而不太有时间去关心你是否理解了这些知识。

对于这种类型的教授,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出击,“积极寻求帮助!”

即使教授看似冷漠,也不要因此放弃。通过邮件、office hours等方式主动与教授交流,展示你对学科的兴趣和疑惑,慢慢地你会发现,教授的“冷漠”其实是一种独特的教学风格,而通过主动沟通,你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成长机会。

 3. 放养型教授——“自由的天空,偶尔也要自己摸索”

这类教授通常比较“自由放任”,他们给学生留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和思考,不会过多干涉你的学习进程。课上,他们可能只是提供一些大致的框架和引导,让你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刚开始跟这种教授打交道,你可能会觉得没有方向,有些“放养”的感觉——你一头雾水,教授却好像希望你自己找到出口。


对于这种教授,你可能会觉得一开始没有方向,但这其实是他们希望你自己去发现知识、主动思考的方式。“不要害怕独立思考”,主动去寻求帮助,展示你的学术兴趣和独立性,你会因此得到更多的成长与认可。

 4. “哲学家型”教授——“语言深沉,课堂常常发散思维”

这些教授可能更喜欢深度的思考和哲学式的讨论。他们的课堂往往并不局限于书本内容,喜欢从更广阔的视角来探讨问题,思维往往很抽象,话题可能会围绕哲学、伦理、社会等展开。学生在他们的课堂上可能会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因为教授的思维不拘一格,常常在复杂的理论和哲学的辩论中游走。

对于这种教授,不要怕“迷失”。

虽然他们的教学方式可能让你感到思维有些脱节,但其实这种“深度思考”对你的学术成长非常有益。可以通过课后主动向教授请教,或者和同学讨论课堂上提到的哲学观点,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

 5.“事业型”教授——“重视学术研究和成就,不太注重学生互动”

这种教授通常非常专注于自己的研究事业,他们对学术的热情和投入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课堂上,他们讲解知识的重点常常集中在自己的研究成果上,甚至可能会不太关注学生的个人进展。他们更多的是想传授自己在研究领域的经验和见解,课堂讨论也往往围绕着最新的学术成果展开。

对于这种教授,关键是展现你的学术兴趣。

虽然教授的关注点大多放在自己的研究上,但如果你能展现出对他们研究方向的兴趣,主动去请教他们相关问题,你会发现他们其实也很愿意帮助你。尽量去理解教授的研究背景,甚至参加他们的研究项目,可能会成为你和教授建立联系的有效途径。

 6. “神秘型”教授——“不喜欢社交,课堂内容高度凝练

这种教授通常是那种让人感到有些“高高在上”的存在。他们的课堂内容通常精炼且高度集中的,学生往往很难完全把握教授的每个要点。课后,教授通常也不太主动与学生交流,甚至很少回复邮件。你可能会觉得自己与教授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厚厚的墙”,似乎永远无法突破。

对于这种教授,尽量保持专业性!

虽然教授可能不喜欢社交,但你可以通过邮件或者课后提问的方式,尽量将交流集中在学术层面。教授虽然不爱社交,但如果你表现出对学术的深度兴趣和独立思考,或许能得到教授更多的关注。

这些不同类型的教授,各自有着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个性。“教授百态”,可能让你刚开始时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其实,当你真正理解了他们的教学方式后,这些看似困难的互动,最终都会成为你与这些有趣的学者建立联系的独特纽带。

你会发现,和教授们建立良好关系的秘诀其实就藏在这些丰富的个性背后!

交流时紧张不自然怎么办?

 

当然,除了了解教授的个性,在相处过程中一定也少不了自己的“偷偷努力”。大家在和教授交流时都难免会有点小紧张,尤其是当你面对那些学识渊博、学术权威的教授时,这种情绪更是特别明显。

“怎么就和教授说话的时候就开始不自觉地心跳加速呢?”

其实,这种焦虑感完全是正常的。毕竟,谁会不紧张跟一个权威人物打交道呢?不过,放心,大家都会有这个阶段,下面是一些小窍门,能帮你减轻这份紧张感,轻松面对教授。

 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做好准备!

就像我们参加比赛之前总是要训练、练习一样和教授交流之前也要做好功课。提前预习一下课程内容,梳理你可能想问的问题,能让你在和教授对话时感觉更加自信。

比如,如果你对某个知识点有疑问,提前想好要怎么问,这样在面对教授时你就能流利地表达自己了。

记得选一些你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你可以更加自然地跟教授对话,而不是硬着头皮聊一些你并不擅长的内容。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聊自己喜欢的事儿,根本不怕紧张!

比如,我就有个朋友,第一次跟物理教授讨论量子力学,光是教授的讲解速度就让她有点懵。她紧张得甚至说不出完整的句子。但她后来发现,只要放轻松,把自己关心的点提出来,反而能跟教授聊得更深入。

所以,记得提前准备,让自己在面对教授时不至于被一堆术语和公式吓到。

 多鼓励自己主动发言

你可能会觉得,“我怎么敢在教授面前发言,我说错怎么办?”

其实,你不必知道所有答案,教授更看重的是你的思考过程和主动性。没有人天生就能做学术大师,教授并不会期待你一开始就能全都答对。最重要的是展现出你思考的方式和独立性。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观点是对是错,也没关系,勇敢地表达出来。

你可以这样说:“我不太确定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我想从这个角度试着解释一下……”这种开诚布公的态度往往能得到教授的尊重。

 逐步建立信任

跟教授的关系就像是培养一段友谊,没必要急于求成。从小步走开始,逐渐建立信任感。在课后主动去找教授聊一聊,参加他们的office hours,或是在课堂上通过提问来跟他们互动,都是不错的方式。

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拘谨,但慢慢地,随着你和教授的互动增多,交流会变得越来越自然,焦虑感也会减少很多。

举个例子,我曾经跟一位教授的关系非常陌生,刚开始完全不敢找她谈话。但是,我开始参加她的office hours,偶尔聊一些学习上的问题,慢慢地,她也开始主动关心我的进展。过了几个月,我发现,和她交流已经不再那么紧张了,反而能更自如地讨论学术问题,甚至聊些生活琐事。

建立信任,绝对需要时间,但小小的进步会让你逐渐摆脱焦虑,建立起更自然的沟通方式。或许,你还会收获一场意想不到的学术友谊呢!

和教授的交流不再是负担,而是一次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记住,紧张和焦虑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过程,不要把它当作障碍,反而要看作是一种挑战,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你完全可以通过这些简单的技巧,让自己在与教授的互动中更加自信、自然,从而建立起更好的师生关系。

写在最后

 

在与教授的交流中,我们总会经历一段“破冰期”,而这段过程往往充满挑战和不安。

但正如每个挑战都是成长的契机,跨越这些障碍后的你,会变得更加自信、成熟,甚至建立起深厚的学术关系。就像磨合期中的任何一段关系,从最初的紧张和疏离,到后来的熟悉与信任,每一步都在推动我们向前发展。

我在很多时刻感到和教授的沟通是那么遥不可及,像是在努力拼凑一个不太协调的拼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学会了与教授之间的互动,不再单纯看作一种“任务”,而是一个充满可能性与收获的过程。其实,这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成长,更多的是一种对不同文化、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和突破。


所以,面对与教授的交流,别害怕紧张,别畏惧失败。每一次的不确定,每一次的胆怯,都会在你坚持下去的过程中化作信心和能力。通过适应和了解教授的个性,逐步克服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你会发现,教授们也不过是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小伙伴,与你并肩探索知识的旅程。

最重要的是,别忘了“保持真诚”。无论是提出问题,还是分享自己的观点,教授们不仅看重你的学术能力,更欣赏你的思考方式和真诚的态度。慢慢地,你会发现,原本的“疏离感”终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真正的学术伙伴关系和相互理解。

最后,快来和我分享你们遇到过的有趣的教授们吧!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国外教授真的很吃中国留子这一套!GPA4.0狠狠拿捏了好吧!》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全球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留学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