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老行当寻新突破|“微缩”竹篾闯出致富路

2022-10-12 09:17 阅读量:5.6万+

华人号:魅力汕头

▲竹篓的收口最考验师傅的手艺

▲粗竹子眨眼变成大小相近的竹条

▲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学习编篾

▲劈竹取篾是编制竹器必经之路。

▲锈迹斑斑的竹篾抽丝板

▲为编制的竹器起一个好底十分重要

一根根细长的竹篾条,在长满老茧的双手间不断地交织、翻飞,密集地交叉、穿绕。渐渐地,一个“微缩”竹编制品“诞生”了,小巧可爱,萌态十足,让人一见倾心,恨不得马上带回家把玩。

眼前这位正埋头编竹篾的七旬老人,是澄海区隆都镇新乡村的老手工艺人黄作光。新乡是远近闻名的“竹编村”,高峰时期,家家户户日夜赶工,从丰顺县留隍镇顺着韩江水漂流而来的竹子,占满了村里的大小河道,成了他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从小“泡”在竹篾里长大,黄作光几乎闭着双眼就能编出各式竹编制品。

在一根光滑的竹子开口处破上“十”字,塞入两块自制的“竹架卡”,用厚刀顺势一敲,随着清脆的“咔嚓”声,竹子瞬间劈为四瓣,当真是势如破竹。经手工抽取,竹子如变魔法般,分解成一根根约1毫米厚的细竹篾条。黄作光颇为自豪,数百年来,新乡村都是手工破解竹篾,只取竹子表层的“篾青”,无论是柔韧性还是稳定性,都是用机械解抽的篾条无法比拟的。

让新乡人无奈的是,随着时代高速发展,传统的竹编制品日渐式微,大多数手艺人被迫改行。编了一辈子竹篾的黄作光却不甘心,他用一份执着的匠心,始终守护这个老行当。

坚守,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寻求突破、探索新出路。黄作光将传统日用竹编制品按比例缩小尺寸,“摇身”变成为精致小巧的“工艺品”。甫一推出,就成了“爆款”,订单源源不断涌来,让他看到了老行业未来的曙光。

从编织竹制日用品到工艺品,体积缩小,难度却更大,也更耗神。粗糙的大手,细小的篾条,黄作光一边编织,还得借助“厚刀”将间隙一点点“敲实”。有些间隙太小,还得像提针线“绣花”一般,用牙咬着竹篾轻轻将它“骗”过去。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黄作光就这样旁若无人,安静地从早编到晚,任时光在指尖流淌,沉淀一份坚守的初心。

这绝非形单影只的坚守。为了守住这项传统手工艺,新乡村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青少年学习编竹篾手艺,通过老师傅“传帮带”,为老行当注入新血液。近期,新乡竹制品工艺展示馆也建成投用。馆里,各式筐、箩、篮、篓、筛等传统日用、工艺竹器制品,应有尽有,“见窗”“竹尺”“木模”等几近消失的编竹篾辅助工具也“重出江湖”。新乡村用心搭建这处竹编制日用品和微型竹篾工艺品集中展示平台,希望通过它的引领带动,运用电商平台推广,进一步拓宽产品的知名度和销路,带领更多乡亲利用传统手工艺产生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闯出“新乡特色”的增收致富路。

来源:汕头融媒集团

记者:林鹏 林彦恂

审核:杨文兴

编辑:吴恕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老行当寻新突破|“微缩”竹篾闯出致富路》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意大利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