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博览群书》第七期来了

2023-07-08 10:51 阅读量:3.9万+

华人号:光明网

 

《博览群书》,1985年创刊,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刊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撰写发刊词,是光明日报社主办的综合性思想文化月刊。“砥砺思想,宁静心灵”是我们的追求,“知识人写给知识人”、“名家作品名家看”,已被这本杂志坚守38年。

读书笔记

汪建新:逆境中的毛泽东与这两首词

本期关注·失意与诗意

星河流转,世事沧桑。这忙碌的世界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人顺风顺水的通达,有人多灾多难的坎坷;有人“一日看遍长安花”,有人感叹“人生失意无南北”;有人乘时而起,有人沉埋无用。纷繁的众生百态,演绎着真切的人间世相。

理性来看,得志和通达毕竟是少数的、阶段性的,而失意和坎坷则是更为普遍的人生常态。“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这些失意者的心声,带着深沉的人生喟叹和强烈的情感力度,更易打动人心,更能得到同情和共鸣。

总体观察这些失意者的心声及其应对方式,我们会发现,其间包蕴着无穷无尽的人生智慧,体现出恒久绵长的精神力量;而这些智慧和力量又都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厚土,带着浓郁的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千年以还,仍然魅力不减,熠熠生辉。“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宝剑虽已沉埋,但光芒不掩,气冲斗牛,精气神曾不减分毫。这样的诗句完全可以砭顽起懦,振聋发聩。

如果应对得当,失意人生完全可以结出硕果、开出奇葩。失意的陶渊明缔造了一个精神高地和心灵家园,贬谪的苏东坡留下了千古绝唱和天下行书,落魄的杨维桢完成了“铁雅”体的锻造,困顿潦倒的曹雪芹创制了震古烁今的小说丰碑。他们把失意活成了诗意,把坎坷变成锻炼自己的试金石,把人生低谷转化为戛戛独造的主阵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是坎坷和磨难玉成了陶、苏、杨、曹等的伟大成就。由此来看,只要精神独立、初心不改,即便是失意,那也不过是人生常态而已,失意中的心性更为沉静,更利于精神生产和智慧创造。

基于这样的考虑,四位青年学者分别撰写了关于陶渊明、苏东坡、杨维桢、曹雪芹的文章,主要立足于其人生失意与诗意来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借此来弘扬传统文化,同时也寓意于垂鉴当世、砥砺人生。

——杜志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兰蓓蓓:看五度出仕的陶渊明躬耕田园——“失意与诗意”之一

周忠强:三起三落的苏东坡为何“不恨”——“失意与诗意”之二

武君:杨维桢“焚诗”之后的出人意料——“失意与诗意”之三

孙大海:观察曹雪芹诗意的背后——“失意与诗意”之四

错了吗

萧跃华:《孙犁全集》为何有六封书信前后重复

文化思考

吕国康:面对《永州八记》,我们其实都是“愚者”

评论

林美茂:并非偶然的“偶然性哲学研究”

邢哲夫:《孔子大历史》与孔子的“错误”

文化地理·故乡是用来回望的

也许,故乡真的是用来回望的。

鲁迅先生的《故乡》许多人耳熟能详,它的开头段是:“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这里既有空间距离,也有时间距离,这样的距离适合回望。因此,假如不是回望,《故乡》就不会那样爱恨交织;假如不是回望,莫言就不会创造出“高密东北乡”。于是我们不妨大胆断言:故乡诞生于回望之中。

这组文章触及的作家作品,也大抵如此。汪曾祺的《受戒》写的是自己“43年前的梦”;梁鸿的《梁庄十年》写的是《中国在梁庄》之后梁庄的十年(2010-2020)变化;废名的《桥》也在回望和思乡;作为回望故乡的巅峰之作,本雅明的《1900年前后柏林的童年》更高大上,也更朦胧迷离。

关于故乡,无论是作家还是理论家,其笔下的回望都具有一种穿透力。每一个成年后的人,无论是否生活在异乡,精神上总在回望故乡回望起源,从中汲取力量。

——赵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赵春然:汪曾祺宁可挨批也要让《受戒》传递欢乐——“故乡是用来回望的”之一

廖梓君:直到《梁庄十年》,梁鸿才改变了“姿态”——“故乡是用来回望的”之二

舒翔:随废名的《桥》去探寻“自由”——“故乡是用来回望的”之三

凌子:看本雅明怎样寻找自己的童年——“故乡是用来回望的”之四

书人志

舒心:“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破解童心”

怀念

唐秀芸 周景峰:轮椅上盛开的沈从文研究之花——著名报人、翻译家符家钦侧记

文化视点·解密王昌龄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出生于山西太原,流传下来的资料不多,其生平不可详考,综合各方面材料看,王昌龄自幼接受儒家教育,早年嵩山学道,梦想羽化登仙;青年时漫游塞边,赴河陇,出玉门,渴望马上封侯。开元十五年(727),29岁进士及第,然其壮岁仕途多舛,多半时间是以戴罪之身在贬谪之地度过的,41岁时流放岭南,安史之乱时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旧唐书》本传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唐才子传》为其叹息曰:“奈何 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使知音者喟然长叹,失归全之道,不亦痛哉!”看来,王昌龄之仕途失意,与其“不护细行”的性格与行举也不无关系。

王昌龄著有《王江宁集》六卷,存诗181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尤以七绝见长,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与宫怨,而以边塞诗最为著名。虽然其诗的数量不多,题材不广,体制亦未皆备,然其名气很大,有评价甚高,而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王夫之推其为唐人七绝第一,在《姜斋诗话》中称“七言绝句唯王江宁能无疵颣”。王昌龄独以七绝而成为名家,然终不能算是一流大家也。

初盛唐七绝约550首,而王昌龄一人就有74首,几占六分之一。王昌龄在盛唐著名诗人中年辈较长,写作七绝时间也早,表现手法完全成熟,而其成就之高,七绝至王昌龄而体制大定,给后人以很大影响,逐渐成为唐代流行的重要体裁。

王昌龄的七绝,盛唐诗人中只有王维李白可与之媲美。古人云:“七言绝句,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王世贞《艺苑卮言》)古人又云:“七绝第一,其王龙标乎?右丞以淡而至浓,龙标以浓而至淡,皆圣手也。”(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这里也揭示出三者绝句的风格特征。

在艺术风格上,王昌龄的七绝以委婉含蓄为主要特色,表现曲折,意境深远。王昌龄的七绝善用典故,巧妙而贴切,不露迹象,也多用比兴、寄托手法,抒写了诗人对现实的揭露和幽怨。因此,陆时雍说:“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诗镜总论》)。王昌龄认为:“凡诗,物色兼意下为好。若有物色,无意兴,虽巧亦无处用之。”而“景语若多,与意相兼不紧,虽理通亦无味。”因此,非常重视诗的境界,重视情与景之谐和,其七绝亦以“境”胜也。 

——王志清(文学教授,文化学者,中国王维研究会副会长)

秦兆基:王昌龄究竟是“夫子”还是“天子”——“解密王昌龄”之一

张永祎:王昌龄的江南在哪里——“解密王昌龄”之二

许富宏:王昌龄《出塞》之八面观——“解密王昌龄”之三

崔淼:王昌龄的方外诗踪——“解密王昌龄”之四

商榷

张纹华:《朱次琦评传》该怎么写

推介

刘骥鹏:跨越喜马拉雅山的禅思

校园悦读·打工与文学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城市化进程,农民进城务工逐渐成为近几十年普遍的社会现象。“打工”一词本是粤语方言,随后流传至全国,同时也衍生出更多含义。除了受雇于人之外,打工一词通常意味着背井离乡到外地、外省工作,且多指从事比较劳累、每天工作时间比较长、收入不高、可替代性强、重复性高的体力和低级脑力工作,这种工作一般来说不属于“铁饭碗”的工作。传统社会主义时期,劳动具有塑造社会主义新人主体以及创造新生活的神圣性和意义感,相形之下,“打工”可以说重新定义了近些年国内最大范围的劳动形式,表征着时代的深刻变化。21世纪以来,文学批评界围绕着题材和作者等问题对“打工文学”的定义展开了集中的讨论,以何西来、洪治纲、李敬泽为首的一派认为打工文学应该从题材的角度进行定义,既包括打工者写打工生活的文学也包括专业作家写打工生活的文学。

从中国“打工文学”的发展与现状出发,关注到打工群体的文学写作已然成为当代文坛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分子参与工人群体的文学教育,媒体关注和支持,涌现出“皮村文学小组”,发行纪录片《我们的诗篇》,出版《劳动者星辰》等文化事件。近年来,不乏学者提出用“新工人”取代“农民工”这一称谓,其主要关切是超越实用主义消极描述意味的命名,而将这一数量庞大的群体重新放置在“工人”这一社会主义主体的序列中,探寻新的时代状况中新的工人主体塑造的可能性及其现实出路。

当下语境中,关注新工人群体的文学写作行为本身与评析其作品同等重要。因此,本辑所评均为新工人所创作。本辑评论作者皆为高校中文系学生,他们以敏锐的思考、细致的笔触呈现了新工人笔下的世界,剖析了新工人主体的困境和对未来的展望。新工人和新工人笔下之世界耐人寻味,大学生对打工和打工者之观察和感受亦颇有启迪。

——陕庆(宁波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周春英(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

钱天澜 章涛:《人罪》对打工者精神困境的反思——“打工与文学”之一

陈玉珂 周春英:从《微尘》看中国矿工——“打工与文学”之二

朱瑞阳 陕庆:打工者用劳动创造的星辰——“打工与文学”之三

王来仪 陕庆:当代新工人诗歌中的身份之问——“打工与文学”之四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博览群书》第七期来了》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全球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文化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