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0 18:59 阅读量:3.6万+
华人号:光明网我国新型灵活就业的供需规模呈现扩大趋势。近日由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一项关于新型灵活就业的报告显示,我国新型灵活就业的招聘职位数占比从8.4%增至15.2%,投递人数占比波动上涨至高点36.4%。而且有超过四成新型灵活就业求职者学历水平达到本科及以上,传统就业求职者中这一比例为49%。
按照报告的界定,“新型灵活就业”概指数字经济发展驱动下,依托互联网平台发展的新型就业模式,并进一步分为基于位置和基于云端两大类。比如网约车类、配送以及生活服务类等偏体力的工作可归为前一类,知识服务类、媒体类、直播类及网络电商类属于后者。新型灵活就业并非新事物,但由于其超级庞大的群体规模以及不断变化的内涵和外延,而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出行叫网约车、一人食点外卖、“8小时外”自学技能靠网课……平台经济深度植入我们的生活,并深刻塑造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乃至哲学。同样,平台经济带来的高效供需匹配、重塑的工作流程以及共享经济等理念,也对每个人的就业选择产生或显或隐的影响。
不夸张地说,灵活就业已成为一种趋势性的择业行为,而这并非中国独有,而是在全世界普遍存在。就拿我国来说,数字经济加速崛起、服务业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大量的灵活用工需求和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数字技术突破了传统工作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劳动者的求职和就业半径;而且使得劳动者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选择真正热爱的工作,甚至同时对接多个用工需求,更好发挥个人专长、激发个人潜能,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社会价值。在现实中,确有一些年轻人将灵活就业作为一种权宜之计,但也要承认,更多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背景的人主动选择拥抱灵活就业,将其作为自我锻炼能力、积累经验、探索未知的一种尝试。而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作为社会技术生态整体转型中的一种职业选择,灵活就业都丰富了人们的选择,它的出现和发展壮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多项研究指出,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还将进一步发展,未来三年或将保持超20%的年均增速。
作为一种新的就业形态,灵活就业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与优势,但也面临或大或小的挑战。比如,认为灵活就业是不务正业的偏见和误解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再比如,相较传统就业形态,该种就业形态不稳定性相对较高,而在通过加强社会保障支持来为他们系紧“安全带”这一问题上,还有很多问题待解;又比如,针对灵活就业群体的就业培育和指导、技能培训与支持仍有待扩面提质,一些从业者缺乏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后劲,等等。
以上这些,绝不只是某个个体的事,而是我们共同的事,因此自然也需要包括政府、市场主体等在内的各方力量协同努力,务实行动,加快强化社会支持系统,让灵活就业群体权益更有保障,更加安心乐业。相信超过2亿规模的灵活就业群体就业质量的不断提高,将推动人才红利更充分释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而就业“蓄水池”的不断扩容,又将为我们每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现实生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就在日前,两大头部平台企业相继宣布,将逐步为全职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等保障,引起广泛关注和好评。人们期待更多的务实保障和公平关照,拓宽灵活就业空间,呵护更多梦想与社会活力。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