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致敬最美教师 | 周树强:用爱擎灯,以技筑梦

2025-02-10 09:31 阅读量:2.7万+

华人号:中华儿女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如今,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周树强在调试设备

15年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技师周树强用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惠及了一届又一届学生。他带出的1600多名学生,90%都在技术第一线。他们中有全国技术能手、行业标兵、劳动模范、大国工匠,都在为祖国航空事业贡献力量。

2024年9月,周树强获评“全国最美教师”称号。他说:“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育的灵魂,是知识传承与创新的桥梁。作为职业院校的老师,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让学生明白未来职业人的责任与担当。”

“拥抱蓝天、载梦飞翔是我的初心”

1987年,周树强出生于四川省资中县的一个小山村。那个年代,村里来往的汽车极少,但是村子上空却时常有飞机经过。“望着天上的飞机,我总是会想它为什么能飞起来?它会飞到哪里去?后来,我经常用泥巴捏‘飞机’,树上挂满了我捏的各种奇奇怪怪造型的小飞机,特别神气!”周树强回忆。

儿时的周树强是一个性格相对安静的孩子。他有过很多梦想,想过做工程师,想过做研究员,后来还想过做飞行员,但在他的记忆中,似乎从来没有想过当老师。

2005年,周树强高中毕业。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时全国重点示范院校——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那一年,恰好是学校建校四十周年。作为原航空工业部直属的十所航空院校之一,“三线建设”初期的1965年,学校由来自北京航校、132厂、420厂等单位的56名年轻人,响应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号召而创建,填补了中国西南地区航空教育事业的空白。历经数十载风雨,学校从中专发展为国家“双高”院校,拥有多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对于这所学校,周树强满是崇敬,但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在这里一待就待到了今天。

当年,周树强被数控技术专业录取。对于这个学校的“王牌专业”,他并不了解。“当初,认为这个专业就是用计算机编程去控制设备。”周树强说。但是,进入学校学习之后,他发现这个专业和自己想象中的完全不同,数控专业学习内容比较丰富,涉及机械、电气、电子、计算机等多个学科,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入校后,我们专业有一周的专业教育实习,要去企业实地参观,从根本上了解数控,操作设备机床,完成产品的加工制造。很多同学知道后心都凉了,可是我却感觉蛮有意思。”周树强说。

就这样,周树强刻苦钻研数控知识,在无数次“实战”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那时候的他对实现理想的道路有了更加清晰的筹划,因为他的手中不再是泥巴捏的飞机,而是飞机用的零件。他希望能够掌握一门关键技术,让飞机零件制造更加科学、更加便捷、更加精细。

周树强说:“从一个‘毛坯’,通过数控操作编程,加工成飞机零件,会让我的内心特别愉悦,而且在整个加工过程中,自己都沉浸其中。可能在旁人看来,在车间工作非常辛苦,但我却乐在其中。”

随着周树强对专业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他也为自己的技术打下了坚实的技能基础。在2007年的校级技能竞赛中,他一举夺魁,获得了代表学校参加第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机会,至此踏入了磨砺技能的成长期。他付出了比其他同学更多的艰辛和汗水,每天八点进入车间,有时候会一直训练到晚上十点钟,按照老师安排的任务,反复练习。“5·12”大地震时,他正在实训车间操作设备,因为声音很大,地震瞬间,他还以为有人撞上了机床,待他反应过来,整个车间已经空无一人,赶紧撤离。

“当时,我在学校已经处于出类拔萃的了,所以去参赛的时候,我还挺有信心的,认为大家的水平应该就在毫厘之间,成绩好坏都要看临场发挥。说实话,当时的自己有些妄自尊大。”周树强说。

然而,当时的比赛给了周伟强“当头一棒”。“真的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你真正站在赛场上,和别人真刀真枪比试,才会发现巨大差距。因为我的基础功不够扎实,导致赛场上问题连连,最终没有取得自己想要的成绩。”他说,“虽然付出了很多努力,结果没有得偿所愿。但我也仅仅是失落了几天,就告诉自己技术水平还需要继续提高,去缩小和别人的差距。竞赛的种子在我心里已经生根发芽”。

在周树强看来,在校学习三年,除了专业上有了全面进步,他还遇到很多好老师,引领自己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林盛老师就是其中之一。每学期结束,都需要扫机床。机床中的冷却装置时间久了,会有些发臭,有的同学嫌脏不愿意做,林盛老师见状,二话不说开始清理,这给周树强留下了深刻印象。“林盛老师还喜欢钻研,遇到难题废寝忘食,这样的精神也一直感染着我,后来哪怕再苦再累,我也会踏踏实实把每一件事情做好。”

做学生迷茫时的一盏指路明灯

2008年,凭着在校的出色表现,周树强留校成为老师。当时,他还有更好的选择,有的企业甚至开出了不菲的年薪,但他丝毫不为之所动。“我对教学感兴趣,喜欢为学生答疑解惑。”周树强说,“航空报国并非要冲锋在一线,不一定要多伟大,为航空工业持续培养优秀航空人,鼓励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也可以是航空报国的选择”。

2023年5月,周树强(左三)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优秀教师代表全国巡回宣讲

留校后,周树强从助教做起,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实训基地,指导学生操作。每一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他的任务就是要带着他们一起飞翔,通过不懈努力,抵达自己心中的目的地。

2012年,周树强正式带队参加全国第一届数控维修类技能大赛。在该项赛事中,三个人的团队要完成机械装调、电气装调、精度检测、试切件加工全过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所有一切都是重新开始。

周树强说:“按照比赛需要,买设备肯定来不及,我们只能根据现有设备去拼凑,按照比赛要求去组装调试。当时,我们对普通车床进行改装,把数控系统加上去,之后把普车改成数控,过程非常艰辛。我第一次带队比赛,当时的技术水平也不是很成熟,在改造调试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一直不停打电话咨询,最后设备调出来的时候,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有了竞赛设备,周树强带着学生一头“扎”进实训基地一点点摸索。备赛从三月一直持续到11月,但因为第一次参加比赛,成绩不理想。学生刘宝川在比赛结束后,想到这段时间备赛的艰辛却没获得好成绩,走出考场后忍不住痛哭起来。看着失落的刘宝川,周树强的内心也很难受。入校之前,刘宝川因没能考入预期大学,一直郁郁寡欢,进校后,因为身体不好,不得不回家休息,更加泄气。但周树强从没中断和他的联系,经常鼓励他坚持学习,休学一年,他硬是没落下一点专业知识。在这次的备赛中,刘宝川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周树强对刘宝川说:“没关系,我们回去继续踏实练习,明年我们再来。”

之后,周树强和学生就“泡”在了实训基地。为训练出精细的刀工,冬天,刘宝川不敢穿得太厚,担心不利于机械操作。手冻得通红,也不戴手套,为的就是方便触摸工件的凹凸度。为保障加工工件的精准度,他们坚持训练,从画图到编程再到精度控制,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出错。数控铣削技术主要是利用数控铣床,通过去除金属材料的方式,对工件进行铣削加工,要求选手在操作时控制误差尺寸,对操作者的要求非常高,一不小心就容易出错。 

周树强说:“在生活中,一点小误差不算什么,但在飞机零件中,这微小的测量误差却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可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经过长时间刻苦训练和学习,周树强和学生们的技术和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刘宝川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

学生通过努力取得理想成绩,周树强也想通过比赛检验自己的成长。当时,周围很多人开始反对,因为他已经带出了成绩斐然的学生,这时候贸然去参加比赛,万一最后的成绩还不如学生,“面子上实在挂不住”。周树强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有压力才能有动力。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我自己要首先做到。”周树强说,职业教育不能“坐而论道”,无论是比赛还是教学,自己先把可能涉及的内容“吃透”,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正是有这样的实力,周树强才有打比赛的信心。2016年,这个想法从萌发到实现经历了9个月。没有周末,没有暑假,只有每晚实训基地的灯光和机器作伴。浓厚的机油味和机器声的回响陪伴着周树强熬过了每一个孤独的夜晚。他说那段时间,有成长,有收获,更多的是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最终,周树强在第七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上,以卓越表现摘得桂冠,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有人问他备赛有什么经验时,他只说了两个词,“踏实”、“训练”。

“明天的大国工匠,就坐在今天的课堂上”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周树强(左)在给学生讲解专业知识

“我始终认为,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周树强坦言,“我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相信只要认真去做了,最后结果都不会太差。我也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希望他们能够成为有担当、有技能的新时代青年。”

作为教育者,周树强深知技艺的传承比技艺本身更为重要,因此,他始终坚守在职业教育一线,用行动诠释“大国工匠”精神。他坚持立德树人,将德技兼修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成长成才,成为航空事业的中坚力量。

“提起强哥,同行中有句话:数控技术哪家强?成都航院周树强。”陈有鑫说起指导老师,钦佩之情溢于言表。他是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大三学生,在周树强的指导下,通过参加竞赛,在校期间就获得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陈有鑫中职毕业后,特招进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他原本的目标是“毕业后能找一个好工作”,但在新生动员大会上,周树强的一句话让他有了新目标。“周老师当时说,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技能可以成就人生。”

就这样,经过一番努力之后,陈有鑫进入了周树强大师工作室,开始了训练和比赛。“在课堂和实训基地,周老师是极其严苛的,学习需要预习和复习。训练时会告诉我们每天具体去做什么?实施什么?当天的任务必须完成,而且精益求精,每一处细节都要处理好,每天训练结束,还要写总结。”

陈有鑫的队友魏非表示:“周老师的团队是非常温暖的,因为周老师就是一个有温度的人,对于我们的困难,永远义无反顾。我在训练中感觉比赛设备的通信数据传输有问题,周老师带着我们一直熬到了凌晨3点,才解决问题。我有时候遇到技术问题,夜里11点发给周老师求助,基本是秒回,所以和这样的老师学习,真的很幸福。”

2024年11月,陈有鑫、魏非等四名同学在周树强的指导下,获得“2024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银奖。在过去10年间,在周树强的指导下,1600余名学生成长成才。刘宝川、何富忠等学生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一等奖;张轲华、陈有鑫两位同学在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分别夺得银奖和铜奖,并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8至2023年间,54名同学在全国、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等赛项中勇夺18个一二三等奖。张泰军、白强等10余名学生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殊荣……而他自己,也从一名青年教师成长为技能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首批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天府工匠”等荣誉称号。

当下,除了带学生比赛,周树强一直坚持给学生上课,是学校里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他一直不断充实自己,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学习新技术、新工艺。他相信,认真上好每一次课、做好每一次实训、培养好每一个人,就是在点滴之间实现“航空报国”。因为或许,明天的大国工匠,就坐在今天的课堂上。

从留校任教到2022年,周树强见证了学生从“90后”到“00后”的变化。“了解同学们在想什么,关心什么,需要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情况和现状,能帮助我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周树强说,“每个年代的学生都有时代特殊性。比如‘00后’是网络原住民,我会刷抖音、逛B站、看微博,了解他们关心的话题,这样课上就可以把知识点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相结合,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把课上好”。

2020年,周树强成立四川省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成都航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为技能人才培养抢占高地。

周树强说:“今年,是我们学校建校六十周年。受成都航院老一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榜样引领,我始终坚持言传身教,也希望自己的学生都能勇担为国铸重器的重任。”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致敬最美教师 | 周树强:用爱擎灯,以技筑梦》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全球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中国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