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30 19:05 阅读量:1.1万+
华人号:华声中国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提出,要加速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推进能源资源、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近年来,我国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水平深入推进的新阶段,体制机制、发展环境不断完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我国双化协同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从政策指引、模式探索到试点落地,双化协同经历了从理念萌芽到推广实施的发展阶段与成长路径,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一)中央、地方、行业的相关政策陆续发布
双化协同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中央层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求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024年8月,国家网信办等十部门秘书局(办公厅、综合司)联合印发《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地方层面,《上海市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重庆市工业企业以数字化为引领深化技术改造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23—2027年)》等文件的印发,标志着双化协同在地方政策层面得到了明确部署和积极推动。行业层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在相关政策文件中,紧密围绕各自核心职责,明确部署了数字化技术在关键领域的广泛应用,并以此为驱动力,加速推进各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与发展。
(二)政府、产业、企业的双化协同模式日益清晰
双化协同在不同层面探索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政府层面,引领社会治理向绿色智慧方向转型升级。双化协同运用数字技术推动社会低碳管理高效化、生态环境治理精细化、居民生活绿色化。产业层面,带来产业新增长与发展新业态。数字技术与绿色经济的深度融合打破传统产业边界和局限,有力促进了不同经济主体间的创新融合,催生出以数字新能源服务、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紧密融合、协同共进的新产业新业态。企业层面,双化协同带动企业全方位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推动企业构建融合数字技术的绿色制造体系。
(三)首批双化协同综合试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2022年11月,国家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确定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辽宁省大连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江苏省盐城市、浙江省湖州市、山东省济南市、广东省深圳市、重庆市高新区、四川省成都市、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等10个地区首批开展双化协同综合试点。过去两年中,试点地区依托自身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发展潜力等方面的优势,在顶层设计、技术创新、产业培养、要素保障等方面积极探索,进一步提升双化协同能力和水平。如河北省张家口市围绕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枢纽节点建设,创新性地推动数字产业与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浙江省湖州市为达成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发数字化改革应用“工业碳效码”,开创区域碳监测的先河,推动数字化算碳、管碳、控碳。各试点因地制宜、创新实践,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
二、数字化绿色化双轮驱动,创新不断
数字化绿色化双轮驱动的内核是持续创新与不断发展,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与新活力,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一)数字产业绿色低碳技术迭代更新
近年来,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新突破。以数据中心为例,2023年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为1.48,较2022年进一步优化。能效水平持续提升源自算力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绿色设计,以及围绕计算、存储、网络等核心环节的绿色技术攻关。如在算力设施层,绿色能源的规模化使用,冷板式、浸没式等液冷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基础设施绿色低碳水平。在算力设备层,随着芯片工艺架构持续创新,服务器整体性能不断改善,以及设备存储效率和密度的显著提升,设备能效得到进一步优化。在算力平台层,虚拟化、池化、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持续更新,有效促进了数据中心的资源高效调度、平台结构优化以及能效监测分析。
(二)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发展向新向实
数字技术在绿色低碳领域的赋能呈现多领域覆盖加速、全产业链协同提升、多环节应用丰富等特点。数字技术全方位渗透并赋能绿色低碳领域,有两方面的驱动和原因。一方面,数字技术迭代更新,及时满足绿色低碳领域新需求、解决新难题。如虚拟电厂等数字化管控技术有效缓解了电网供需不平衡的难题,提升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仿真模拟技术,正加速应用于全生命周期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助力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健康舒适的目标。另一方面,关于数字技术对绿色低碳领域的认知在深化、理解在提升。在工业领域,依托历史积累的工艺大数据、能耗大数据,形成“能效优化机理模型”,助力制造业节能降碳、降本增效。在交通运输领域,基于“铁、水、公、空、仓”等交通运输及仓储的海量数据积累与融合,形成“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有效提升物流资源整合利用率。未来,伴随算力、算法技术底座的不断夯实,大数据资源的进一步积累,人工智能大模型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双化协同转型,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提高全过程生产效率,降低全链条资源消耗,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减排的双赢。
三、区域双化协同探索深入,实践丰富
区域是贯彻落实双化协同决策部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各地区紧密结合资源禀赋与发展基础,积极探索双化协同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地方特色突出、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区域双化协同特色发展路径逐渐明晰
自2022年我国正式启动双化协同工作以来,各地紧密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潜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一批类型各异、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四川、河北等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以发展新能源产业为主,同步提升数字化水平;黑龙江、辽宁等重工业地区聚焦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并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山东、福建等数字经济基础雄厚地区以数字赋能行业绿色转型为主,向初步融合型区域迈进;江苏、广东、浙江等数字化与绿色化条件优越地区以双轮驱动为路径,向双化协同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培育等深度数绿融合型区域演进。
(二)固本强基和协同创新是当前区域发展重点
一方面,从数字化支撑能力来看,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是实现数据高效传输、处理和共享的前提,需要具备高速稳定的网络、强大的算力支撑体系等基础,才能为数字技术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应用创造良好条件。从绿色化支撑能力来看,加强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是推进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数字产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各区域通过实践创新,应用新技术、新模式践行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理念,提升发展质效。如江苏省在构建双化协同服务资源池、河南省在推动企业创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等方面已形成创新实践探索。
(三)区域双化协同一体化建设趋势逐渐显现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部分地区在双化协同领域开始探索一体化合作模式,打破人才、资产、信息、技术的地域限制,为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创造有利条件,也为本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长三角地区已在双化协同一体化建设方面率先探索,从政策制定、应用场景推广、数据要素打通等多个层面推动双化协同从点状发展向区域联动建设迈进,对全国探索与推广区域双化协同一体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