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专家解读|加快数字化绿色化深度融合 推动智能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4-11-30 19:05 阅读量:9k+

华人号:华声中国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模型以破竹之势迅猛发展,正深刻重塑人类的知识、信用与权威格局,人类加速步入智能社会。回顾历史,工业社会既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环境污染最为严峻的阶段。智能社会人工智能的发展和社会影响也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协同推进数字化和绿色化,使之形成强大合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和政策议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速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推进能源资源、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021年9月,国家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启动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建设,搭建包括10家环境治理领域特色基地在内的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总结形成包括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在内的智能社会治理的经验规律和理论,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2024年,国家网信办等十部门秘书局(办公厅、综合司)联合印发《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指导各地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
近日,国家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组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成立了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以下简称“双化协同”)监测课题组,开展区域双化协同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工作,起草形成《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介绍了双化协同与产业体系深度融合的中国实践,通过区域双化协同成效评价全景呈现我国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样貌,是推动双化协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及时准确把握数字化绿色化协同态势是推动双化协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是有利于明确实施路径、助力制度建设。报告介绍了中央有关部门相继出台的《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等文件,呈现了推动双化协同的总体政策框架。报告表明双化协同在国家层面战略布局逐步完善,在重点领域实施路径逐渐明确。
二是有利于梳理发展模式、总结成功经验。报告总结了政府层面、产业层面、企业层面的经验做法。在政府层面,以新场景、新业态、新范式对社会治理进行系统化重组再造,运用数字技术推动社会低碳管理高效化、生态环境治理精细化、居民生活绿色化。在产业层面,打破传统产业边界和局限,有力促进了不同经济主体间的创新融合,催生出以数字新能源服务、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紧密融合、协同共进的新产业新业态。在企业层面,推动企业应用数字技术实现从研发设计到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改造升级,构建融合数字技术的绿色制造体系。
三是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指导后续实践。报告梳理了碳排放监测、碳足迹、智能电网等双化协同多种典型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尤其关注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在碳排放领域降低资源消耗,推动传统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实现全链条的清洁化、节能化改造的作用。介绍了我国举办APEC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研讨会、APEC绿色低碳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APEC数字技术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研讨会等会议,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签署《关于加强数字经济领域投资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和《关于推动绿色发展领域投资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情况,明确提出促进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转型协同发展。
二、报告系统介绍了双化协同与产业体系深度融合的中国实践
报告从四方面介绍了双化协同与产业体系深度融合,带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中国实践,为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势,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探索智能社会的人类文明形态贡献了中国智慧。
一是双化协同综合试点取得新成效。首批10个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在顶层设计、场景应用、要素保障等方面创新探索,取得积极进展。河北省张家口市优化“一廊四区多园”的总体布局,促进数字产业与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山东省济南市以新工艺、新材料提升数字设备设施节能降耗。辽宁省大连市以海洋碳汇研究为着力点,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广东省深圳市强化数字技术赋能电力、物流、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建设创新试验示范高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以重工业为核心的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重庆市高新区构建双化协同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建设“科、产、城”融合双化协同综合试点。江苏省盐城市以企业“智改数转赋绿”为抓手,引导企业提效降耗。四川省成都市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制造业深度融合。浙江省湖州市聚焦八大新兴产业链,打造工业碳效码平台。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构建清洁能源、高原农牧等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
二是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电力平均利用率由2018年的15%提升到50%以上,个别数据中心已实现100%清洁能源供电。基站共建共享继续深入推进。截至2023年底,我国5G基站数量为337.7万个,共建共享率超90%。5G基站单站址能耗较商用初期降低超20%。
三是数字科技企业绿色低碳得到新提升。一方面,数字科技企业自身稳步推进碳中和。另一方面,形成数字化产品与服务供给能力,积极服务社会绿色发展。首先,赋能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百度助力北京亦庄开展智慧交通示范区建设,已实现单点路口车辆排队长度下降30.30%,绿灯浪费时间下降18.33%,年减碳量可达1.7万吨。其次,助力生态环境治理。浪潮为山东省打造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对包括大气、水、污染源等环境要素进行深度融合,实现精细化环境质量分析。再次,服务全民践行绿色生活。京东推出“青绿计划”,开设消费者碳账户与低碳消费专区,持续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商品。2023年,100余家品牌参与“青绿计划”,京东平台提供绿色低碳商品超过356万件。
四是数字技术赋能行业绿色转型水平取得新突破。数字技术赋能范围呈现出多领域覆盖、全产业链协同、多环节应用的新态势。一是从电力、钢铁、有色、石油化工等重点碳排放行业,加速向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建设运行、生态环境治理、绿色智慧城市建设等多领域进行覆盖。二是从龙头企业内部扩展到产业链上下游,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满足上下游企业碳排放核算、产品碳足迹测算、碳排放分析、碳信息披露等需求,推动绿色低碳供应链打造。三是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各行业绿色转型从单一环节向多环节转变。如推动数字赋能工业生产绿色化改造向上游绿色设计、下游废品回收再利用延伸;推动数字赋能建筑运行向前端绿色建筑设计、中端绿色建造拓展。
三、区域双化协同成效评价全景呈现了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样貌
一是构建了较为完备、科学、客观、可操作的区域双化协同评价体系。国家网信办首次组织研究构建区域双化协同评价指标体系,涵盖数字化支撑能力、绿色化支撑能力、双化协同应用和发展环境四个一级指标,全面评估2023年我国区域双化协同发展成效。评价结果显示,江苏、广东、浙江、北京、上海、山东、河北、四川、湖北、福建等地区的双化协同水平位居全国前十,这些地区展现了前瞻性战略布局和实践创新的领先优势,为全国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评价体系的四个一级指标凸显了双化协同的重点与路径。数字化支撑能力侧重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双化协同的技术基础;绿色化支撑能力则聚焦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为生态友好型经济提供重要保障;双化协同应用通过创新成果产出、行业绿色升级和区域低碳治理的实际案例,展现了双化融合的多样化成效;发展环境则以政策供给、标准研制、资金投入和示范引领为核心,为双化协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外部支撑。
二是介绍了领先地区的实践与经验。江苏、广东等前十地区在双化协同领域表现突出,形成了诸多可推广的经验。例如,江苏在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协同路径上,通过构建双化产业生态,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广东则在新能源汽车、绿色电力等领域实现产业链协同创新,为全国双化协同提供了产业实践样板;浙江通过建立统一的能源数据平台,构建高效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此外,北京、上海聚焦智慧城市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山东、河北在农村能源结构优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四川、湖北在重点行业的绿色化升级试点中成果显著,福建则以“全域覆盖”的方式实现双化协同全面布局。
三是强调了政策、资源与示范推广的重要性。这些实践案例表明,区域双化协同的推进,不仅需要数字化与绿色化的深度融合,还需要政策体系、资源投入和示范推广的全方位配合。未来,应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引领作用,以评促建、以评促用、以评促强,推动区域双化协同水平持续提升,为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总之,报告的发布及时准确地把握了双化协同发展态势,系统介绍了双化协同与产业体系深度融合的中国实践,通过区域双化协同成效评价全景呈现了双化协同发展的样貌,有助于开展双化协同领域的国际合作,对于开展长周期、多领域、跨学科的智能社会治理研究、探索双化协同转型发展路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 竣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智能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专家解读|加快数字化绿色化深度融合 推动智能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全球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中国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