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3 12:32 阅读量:1.1万+
华人号:中拉智讯墨西哥“国民性”研究扛鼎之作
游刃于文学与学术壁垒内外
穿插在精巧的写作手法下
反思是怎样的牢笼
桎梏了一个民族走向现代化
点击书封面,一键购买
《忧郁的牢笼:墨西哥人的身份与异变》
作者:(墨)罗赫尔·巴尔特拉
译者:万戴
ISBN:978-7-301-35656-2
定价:69.00元 平装 263页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北京大学出版社·启笛
1
内容简介
比如,作者认为墨西哥男性像本国特有物种美西螈一样,具有终身的幼年性,冲动、野性、对女性的依恋和崇拜、忧郁等。而这种民族性,在墨西哥独立逐渐向现代化国家演变的过程中,对政治和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墨西哥的政治似乎永远处于变革的前夜,但是每次变革总是延续此前的种种缺陷,似乎永远无法“成熟”……
本书兼具有思想价值与可读性,是认识当代墨西哥与墨西哥人的引路之书。
2
著作信息
罗赫尔·巴尔特拉(Roger Bartra)著
墨西哥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供职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研究领域包括:墨西哥政治体制、社会文化、思想、神话等,涉猎广博、著作等身。早年深入参与墨西哥社会运动,并加入墨西哥共产党,是当代墨西哥乃至拉丁美洲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
万戴 译
中国拉丁美洲学会理事,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拉美思想史、当代拉美政治与社会、跨文化认知、中拉文明交往与形象建构等。编有《反对不理解和暴力——文化的哲学人类学思考》,译有《救赎者:拉丁美洲的面孔与思想》等著作。多篇论文与评论散见于《拉丁美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新民晚报》、澎湃新闻等。
3
内容节选
可以看出,这些正是萨穆埃尔·拉莫斯及其学派赋予墨西哥人的特征。新的城市境况,让这些墨西哥灵魂的观察者十分恐惧。对他们而言,墨西哥人毫无理智可言,无缘无故地否定一切,不信任任何人,对思想充满了蔑视。拉莫斯痛苦地自问:“那么墨西哥人为什么活着?”他之所以活着,是因为过着一种未经反思、没有未来的生活,故而墨西哥社会不过是“一团混沌,个体在其中像散沙一样盲目运动”。这个比喻完全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典型运作。
从1844年以来,恩格斯本人一直在努力理解和描述今天所谓可怕的“贫困文化”。在其对工人阶级状况的经典研究中,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典型的冲动、短视,当然也包括酗酒和滥交倾向,是缓解他们日常生活中特有的匮乏、不稳定和堕落的必要平衡。如今,19世纪特有的无产阶级亚文化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基本不复存在;但却在落后的外围地区出现,在那里工业革命推迟的痛苦由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压迫的后遗症变得更为剧烈。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欧洲资产阶级用来描述无产阶级的文化刻板印象。
墨西哥状况的特殊性在于,为了促进民族认同的发展,无产阶级的原型被诡异地分离出来。在革命之后,墨西哥民族主义者(本土传统资产阶级的孤儿)只剩下农民与无产阶级作为灵感来源:需要对意识形态进行解剖,以便从大众文化中提取某些特征,并将其提升至民族意识形态范畴,同时抛弃被认为无关紧要的其他方面。这不是一种简单的二元对立行为,就像波菲里奥式实证主义所做的那样:摒弃那些被认为有害的元素。这是墨西哥人复杂、矛盾形象的呈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城市无产阶级状况的反映。
我已经提到,墨西哥人的原型多愁善感且暴力、热情而好斗、心怀怨恨又充满愤怒。现在我们必须认识到另一个本质层面:墨西哥人也是一个逃避者,寻求躲避其周围的痛苦现实。从逃避工作的懒惰与丧志,到创立复杂的逃避与伪装机制,人们从多个不同角度对这种逃避进行了描述与评价。对许多人来说,这种逃避都是无意义的,徒增工业社会的混乱。这种逃避的结果,是塑造了一个在流浪汉文学中由来已久的形象。
然而,墨西哥的佩拉多并非只是西班牙流浪汉传统所创的变种;与旧日的阿尔法拉切们、小癞子们、骗子们、佩里基略们不同,佩拉多是现代城市工业化的垃圾:对他们来说,语言并非交流的手段,而是一种能够自卫与隐匿的屏障。因此,皮卡洛最优秀的后继者之一是无声电影中的英雄,而并非来自旧时小说:查理·卓别林以其无助的淳朴与温柔的狡黠唤起了人们对20世纪苦难者的同情。难以捉摸的表情语言,佐以眉毛和胡子的各种动作,成为抵御咄咄逼人现实的最佳屏障。
与夏尔洛对标的,是墨西哥的坎丁弗拉斯,他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正是能够通过难以捉摸的语言摆脱任何困境。墨西哥人性格的观察者之一——塞萨尔·加里苏列塔——称,坎丁弗拉斯是墨西哥人心理类型的最佳代表性范例。与卓别林的正装透露出的乌托邦式变革意愿不同,坎丁弗拉斯没有改善自己的意愿,“他甚至连一个梦想中的美好世界都不想要;他只想依然故我”。现代墨西哥人被简化成为一个漫画人物。墨西哥革命的各种插画家都曾极力颂扬活力、进取心与生命力,将其视为新人类的特征,但这些在坎丁弗拉斯处荡然无存。
坎丁弗拉斯受到大众的喜爱,无疑是因为他通过玩笑批判了社会不公;比如,当有人问他工作是否是件好事时,他回答道:“如果是好事,早就被有钱人拿走了。”但这是一种顺民的批判,所提出的是逃避而不是抗争,是溜走而不是战斗。
墨西哥人变成了装傻充愣、语带双关的大师。他重归委婉、斟酌、含混与迂回,“以拐弯抹角为乐”。这要归功于其绕弯、搪塞、冗述和费解的语言,似乎是为矫饰艺术量身定制的:“指东打西,颠三倒四。”
坎丁弗拉斯式的刻板印象是否适用于许多墨西哥人,这一点尚且存疑;但很明显,它可以被用来表述政府官僚政治的风格。它甚至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可以用来描述使专制主义合法化的特殊调解架构:这种结构是一个由矛盾、双关和矫饰组成的迷宫,它允许接纳最为激进的民众诉求,这些诉求会不可避免地迷失在走廊、前厅和办公室的迷魂阵里,其原本的意义也随之消失。
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相比于其他方面,民族性的定义更多源自政治动机。我们面临着一个复杂的现象:在某些历史时刻,统治阶级会将他们认为是大众文化的东西加以利用,并对其进行一种奇怪的模仿。这样,民族文化从大众文化中汲取了营养。但这并不是一种线性过程;民族文化中的大众成分,只是取材于其所在社会阶层的日常生活碎片,而这些碎片常常是非常扭曲的。我们可以认识到伪饰、逃避、双关与懒惰的无产阶级(甚至流氓无产阶级)起源,据说这些因素有助于墨西哥人性格的形成;我们甚至可以在许多政客身上看到坎丁弗拉斯式的行为。但需要强调的是,特彼多地区一位佩拉多的生活,与电影、电视、文学或哲学向社会提供的参照模式间存在着巨大鸿沟。
大众传媒利用霸权文化再造的民众刻板印象,反过来对大众阶层的生活方式造成影响,使情况变得更为复杂。如果这种影响没有发生,民族文化就不会具有使统治体系合法化的功能。这种合法化功能赋予权力以活力,使我们不断发现新文化形式的萌发。同样的刻板印象最初可能具有明显的反霸权特征,但后来的面目则转变得几不可认:如是,革命壁画中的工人变成了代表惶恐的存在主义象形文字,大众帐篷剧院中的喜剧表演则蜕化成了坎丁弗拉斯的口吃。最终,对于霸权阶层来说,身具潜在危险和革命性的佩拉多和无产者沦为了一群只会哼哼唧唧的怪人,至多只能通过唱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大众街区里出现的方言原本是一种防御形式;作为一种语言,它不仅能让社会群体成员认同自身的生活方式,也是阻挡他人理解其对话内容的壁垒。我们知道,民间土语深受黑社会和监狱语言的影响,他们发展出隐秘的交流方式,以避免被破译。这些语言对于非其创造者的社会群体来说毫无意义,而这一点正是它们被创造的原因:它们的意义只体现在“这里”(大众街区),而不在“那里”(资产阶级上流社会)。出于自我认同与区分的需要,出现了所谓的特彼多“在此艺术”,成为这个贫穷的街区捍卫当地文化的流行形式。
但是,当这些民间黑话脱离其自然环境时,就失去了其意义,产生了我所指出的现象:“无意义”成为这些流行说法的“新含义”。这些俚语的新功能就是混淆意义,且只展示大众语言的防御性与难以捉摸的一面。因此,坎丁弗拉斯式的言说掏空了语言的意义,将其转化为一种避免窘境的方法;与之相反的,坎丁弗拉斯作为起点的民间切口成为一种更深的困窘形式(即与其自身和周围世界保持一致)。由此,墨西哥人的刻板印象采用了具有大众根源的元素;但随着场景的变化,就像从坎丁弗拉斯口中说出街区黑话时,它们就获得了另一层意义。
坎丁弗拉斯版本的佩拉多传说非常有趣,因为它清楚地揭示了政治文化在政府和人民之间建立的关系。坎丁弗拉斯不仅是对墨西哥城市贫民的刻板印象,也是国家专制与民众堕落之间必然存在的深层结构性联系的拟象。坎丁弗拉斯要传达的信息是显而易见的:苦难是愚昧原始主义的一种永久状态,需要通过滑稽的方式为其平反。这主要通过言语的堕落和意义的坍塌表现出来,是一种关于蜕变的谵妄,在其中,一切都在没有任何明显意义的情况下发生变化。可以理解为,人民的堕落与政府的腐败间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这些人拥有他们应得的政府。或者反过来说:专制腐败的政府拥有适合它的人民,坎丁弗拉斯式民族主义向其提供统治对象。
坎丁弗拉斯电影中经常出现的一个主题是角色的混淆:斗牛士是一个小贼(在《既无碧血,也无黄沙》中),警察是一个佩拉多(在《陌生警察》中),或是法官和律师最终像坎丁弗拉斯一样谈话(在《详情如此》中)。整个政治体系中,佩拉多式的内在腐败随处可见;鉴于革命政权是人民政权,它必须按照墨西哥人的性格行事(政客们喜欢把这种性格上的堕落称为“民族特质”)。坎丁弗拉斯的所作所为通常呈现出说教意味和鄙俗性,但这并不能抹杀一个基本事实:它们是佩拉多变身警察、百姓成为政府、胡言乱语被尊为政治话语的拟象。
坎丁弗拉斯的胡言乱语不是对政客蛊惑人心的批判,而是将其合法化。通过表情和动作(与毫无意义的大放厥词并行不悖),暗示着还有另一种解释,另一种隐藏的东西;通过头部、眼目与腰肢的动作唤起的另一种现实,是一个充斥着非法利润、无爱欲的性、没有代议的权力、无需劳动的财富的世界。在双关语与伪装中,隐含着一种微妙的贿赂邀约:游戏规则建立在一种庸俗的贪欲之上,它让墨西哥人躲避警察,欺骗低能者,摆脱同性恋,轻松与其他女人交媾,同时避免被自己的女人戴上绿帽子。佩拉多生活在一个为了正常运转需要定期上油的世界:一个圆滑的社会就这样被建立起来。在这个社会里,一切都会随时失去意义,公序良俗也变得滑不留手。当事情停滞不前时,就需要涂上被欧洲人称为“墨西哥油膏”的东西——贿赂。当问题或阻碍出现时,为了将其化解,就需要把油膏悄悄塞入合适的人手里,以永久保持感官对于蜕变的谵妄。
然而,生活在腐朽世界中的佩拉多这一刻板形象必须打动我们,触动我们柔软的心弦。我们无法避免,在佩拉多的身上瞥见被激情、冲动、痛苦与兴奋穿透的灵魂。因此,当这个灵魂被问及作为墨西哥人的意义时,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墨西哥人没有意义……但是有感情。
本文摘自《忧郁的牢笼:墨西哥人的身份与异变》
4
名家推荐
——董经胜(北京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
作为理解墨西哥国民性的三部曲之一,本书讨论的不是奥克塔维奥·帕斯的“孤独”,而是看得见的“忧郁”。墨西哥的忧郁既源于其殖民历史,又源于其身份迷失。了解墨西哥人的内心世界,本书不可或缺。
——郭存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
于我而言,这是一部优美、冷峻的反思之书。以美西螈的隐喻出发,巴尔特拉在墨西哥思想史中撬开一个缝隙,回溯墨西哥知识界与民众对自身民族性的塑造史,以手术刀般的精准解剖这场无意识的共谋,来面对被塑造的“民族性”背后更深层次的议题。
——万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原驻墨西哥记者)
本书通过对“墨西哥人”和“墨西哥(民族)性”入木三分的描写,以生动的笔触对现代墨西哥的文化、社会和政治进行了批判性深入的思考。作者以隐喻的方式将墨西哥民族性格的意象比作最具墨西哥特征的两栖动物美西螈“模式”,从而引发读者将社会现实与生物现象之间进行联想。
——徐世澄(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作者从后现代立场出发,探索墨西哥民族性的本质及独特性,并对20世纪墨西哥民族主义的神话进行批判性反思。作者对墨西哥文化及政治文化无尽魅力和明显缺陷的揭示,无疑会对中国读者具有重要的启发性意义。
——袁东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
5
相关推荐
《阿根廷迷思》通过14个章节,介绍了阿根廷人的几十个流布甚广的观念,作者称之为“阿根廷神话”,其实表达的是阿根廷人心底的各种困惑,涵盖了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
比如,阿根廷是一个欧洲国家,还是一个美洲国家;阿根廷资源丰富,本应该成为澳大利亚或加拿大,但为什么没有;阿根廷没有种族主义,但为什么没有其他拉美国家那么多有色人种;探戈号称阿根廷的音乐符号,但会跳探戈的人却很少……
作者以轻松的笔触介绍了这些迷思的由来,但诉求却是严肃而沉痛的。作者痛惜于将近一个世纪的停滞,感叹阿根廷就像一个拒绝醒来的迷梦,不弄清楚阿根廷人到底是谁,这个国家就没有办法向前发展。
《巴西之根》是巴西现代史学和社会学的奠基著作之一,一部推动了20世纪巴西社会“重塑巴西”运动的主要著作。
本书作为巴西本土知识分子剖析巴西国民性的经典学术专著,对当时处于迷茫中的巴西年轻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作者聚焦历史,探究巴西命运走向的基底因素,也即书名中的“根”,目的在于理解当下,寻找巴西民主化与现代化进程的未来,并得出结论:巴西的变革方向,就在逐步摆脱狭隘的传统文化包袱,除去伊比利亚之“根”,朝着建立城市文明与融入世界文明的路途前进。
这是一部环加勒比海的地区史。
全书讲述了从哥伦布航海发现到2000年遭遇卡特里娜飓风大约五百年间加勒比海地区的历史。全书以飓风为切入点,关注风暴与政治事件、宗教信仰、福利和慈善救济组织等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书关注的重点并非飓风本身,而是飓风如何塑造人们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以及大加勒比海地区的社会和政治模式又如何影响了风暴造成的后果。本书揭示了对慈善机构、社区和政府职能的态度转变如何改变国家和民众应对自然灾害的方式,也揭示了政治和思想变革如何塑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看法:人类逐渐认识到,人类对于环境本应负有一定责任,而自然现象正是构成环境的一部分。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