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并非冷漠的大自然:寻访马孔多

2024-12-30 14:40 阅读量:7.8万+

华人号:中拉智讯

编者按:

本文系中国美术学院学术活动“天问2023:文明的互鉴”之“山水·流域”板块同名纪录片的导演札记节选。该纪录片以“寻访马孔多”之名探访哥伦比亚,考察队伍由谭彬(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社会与策略研究所副所长)、裴钊(迈阿密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拉美建筑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土木(Luis Cantillo,哥伦比亚艺术家、汉学家、山谷大学教授)、张寓深(电影导演,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教师)组成,考察为期23天,足迹涉及哥伦比亚的波哥大、莱蒂西亚的亚马逊、瓜维亚雷河畔圣何塞、圣玛尔塔、阿拉卡塔卡、塞维亚、谢纳加、卡利等地。

“寻访马孔多”的路线

我们的风景本身就是一座纪念碑:其意义只能在深入挖掘中得以揭示。其中承载了所有的历史。
——爱德华·格里桑《加勒比论述》

对哥伦比亚的考察注定是复杂的。它位于南美洲的最北端,南部地区是横跨赤道的亚马逊雨林,北部是加勒比海,西部拥有安第斯山脉,东部是亚马逊大平原,几乎囊括了我们对南美想象的一切元素。我们一行,从最南端,走到最北端,从亚马逊河走到加勒比海,这是空间地理的跨越,同时这也是历史地理的跨越。

 

陶西格之问

 

人类学家迈克尔·陶西格(Michael Taussig)在九十年代提出过的一个问题——“拉美文化经历了400年的创造神秘和魔幻之后,奇迹般的现实为什么会变成自20世纪40年代起文学流派观念中如此重要的类别呢?”“奇迹般的现实”就是魔幻现实,是古巴作家卡彭铁尔(Alejo Carpentier)在1949年的小说《人间王国》的序言中最早提出。“陶西格之问”将我们此次寻访中的空间位移从时间上组织起来了,而“寻访马孔多”行动正是试图探寻这一问题的盘结之地。

八月一日,抵达波哥大,与摄影师商议完拍摄计划之后,我们就飞往莱蒂西亚,经两个多小时的水路从港口深入亚马逊腹地。八月,正值亚马逊的旱季,白褐色的河床露出大半,朽木横挂河面,但这个遮蔽在热带雨林之下的世界,依然显得安静而暗潮汹涌。

莱蒂西亚码头,由此深入亚马逊腹地

旱季的亚马逊河床露出大半

从雨淋深处的阿玛卡亚库远眺亚马逊河

亚马逊河上出行的印第安人

亚马逊河始于秘鲁安第斯山脉高处的一处冰川,经巴西、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国流入大西洋。据说它在几百万年以前是自东向西排入太平洋的,当安第斯山脉在白垩纪末期开始生长时,其流向发生了翻转。它流经世界上最大、被称之为“地球之肺”的亚马逊热带雨林,这里占世界雨林总量的一半以上。亚马逊河流域拥有复杂的生物多样性系统,形成一条横贯南美洲的“飞河”。“亚马逊河将水引入大海,在非洲形成的云层,又把水汽以云的形式带回到南美洲,接着它们撞上了一堵‘墙’——安第斯山脉,当它们相撞时,就产生了降雨,于是水又回流到亚马逊,同一条河流从这边流过去,又从这边流回来,真是不可思议”,原哥伦比亚驻华大使、盖娅亚马逊的董事成员何塞·戈麦斯(José Maria Gómez)绘声绘色地向我们解释着“飞河”的道理。雨林发挥着“心脏”的作用,将水分从海洋抽到大陆内部,并为陆地(静脉)和大气(动脉)河流的巨大心血管系统提供能量,这片从海岸到内陆几乎连续覆盖的热带雨林,就成了通往安第斯山脉和南部内陆的“引水渠”。

原哥伦比亚驻华大使、盖娅亚马逊的董事成员何塞·戈麦斯

生物学家卡洛斯·罗德里格斯

“你知道哥伦比亚亚马逊地区每公顷的热带雨林中有多少物种吗?”生物学家卡洛斯·罗德里格斯(Carlos A. Rodríguez)问到,“在我们对森林成分的调查中,至少有140种不同的物种,多则近400种,这就是热带森林的‘多样性’,与欧洲或南部热带森林的多样性不同,大部分生物多样性都在亚马逊流域,尤其亚马逊西北部。”亚马逊除了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模型,同时也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原始文化的模型出现于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的叙述中。拉丁美洲的叙事向来以哥伦布的登陆作为时间分割,此前的美洲大陆被视为一片未被人类玷污的原始荒野或最后的伊甸园。亚马逊流域就是这样一处充满了“原始迷思”的所在。随着近代人类学与考古学在亚马逊流域的展开,隐藏于森林树冠下的前哥伦布时代文明遗迹渐渐得以显现,其“生物多样性”也携带着过往人类干预的痕迹,那些看似“原始”的东西往往正是由人类塑造的。正如拉图尔所说,自然与文化(技术)的截然分割正是一种现代性的表征,但“自然与文化是一同诞生的,就像连体婴一样无法分开;它们或者相亲相爱,或者拳脚相向,却一直分享同一个躯体”。无论人类还是非人类行动,都参与了对于整个世界的形塑,从而形成了各种“混合物”,同时包含了主观与物质、人造与自然。“即使是我们认为最能摆脱文化束缚的景观,仔细观察后也可能发现是文化的产物”[4]。每一种风景都是一定观念维度上的折射,并非冷漠的大自然也是叙述的主体,漫长时间跨度的真正见证者,正如雨林中的那棵吉贝巨树,500多年的历史,远早于西班牙人来到新大陆。

黄晶果树一年的周期,呈现了一棵黄晶果树所组织起来的一个复杂的生态群(该图解由生物学家卡洛斯·罗德里格斯与印第安插图师孔夫西奥·埃尔南德斯联合创作)

吉贝巨树下的印第安向导

莱蒂西亚的亚马逊旅游业虽不如巴西玛瑙斯发达,但也形成了一些基本模式。印第安向导带领我们深入亚马逊雨林,他们会如数家珍地介绍那些将我们包裹起来的植物与生物。这是一种“另类的知识”——柯巴树的树脂作为燃料如何照明与净化灵魂、奇玛奇玛鸟的羽毛如何改善空气和疗愈疥疮、如何用一种叫做“箭毒”的藤本植物猎取动物、如何通过敲击一棵吉贝树发出的声响来建立雨林中的联络、如何用一片树叶模仿鸟鸣来召唤群鸟等等,这种带有萨满色彩的地方性知识保持着与仪式、医学、神话之间的关系。相较于现代科学知识,可以从中一窥“魔幻”的雏形,古老印第安的世界观渲染了“马孔多”的第一道色彩。

在亚马逊的马洛卡里,一位印第安长者正在点燃吉贝树脂

瓜维亚雷河畔的古岩画

 

现实主义的“马孔多”

 

八月十五日,我们从波哥大飞往加勒比海南岸的圣玛尔塔,马尔克斯的老家阿拉卡塔卡是我们此行的另一目的地——《百年孤独》中“马孔多”的原型地。“‘马孔多’这个词来自非洲,后来指一种果皮呈红色的香蕉,这种香蕉非常甜,以至于甜到不合适出口。”当地作家、马尔克斯纪念馆的前主任拉斐尔·希门尼斯(Rafael Jiménez)向我们描述到。“同时,‘马孔多’也是一种树,它能够长到35米高,树干非常粗,其木材可用于制作独木舟,还适用于制作儿童玩具、摇椅,以及人物木雕。”

圣玛尔塔港口的避风塘

当地作家、马尔克斯纪念馆的前主任拉斐尔·希门尼斯

“马孔多”树

卡利山谷大学路易斯·西吉弗雷多·埃斯皮纳尔·塔斯翁标本馆的工作人员向我们展示“马孔多”树的样本

“马孔多”既是欢乐,有时也是悲伤。“有一条路线叫做马孔多路线,它几乎覆盖了哥伦比亚加勒比海沿岸所有城镇,从卡塔赫纳到巴兰基亚、谢纳加、圣玛尔塔、阿拉卡塔卡和马格达莱纳香蕉种植区”,在阿拉卡塔卡的奥林匹亚剧院旧址拉斐尔向我们讲述着那段隐晦的历史。在发生1928年的“谢纳加事件”之前,这片香蕉种植区是一个中心地带。无论是西班牙人还是美国人,铁路所组织起来的并非社会交通与生产生活,而是穿过一片又一片无尽的香蕉种植园直达港口。从圣玛尔塔到阿拉卡塔卡,途径谢纳加和塞维亚,道路两侧依然遍布从当年影响至今的香蕉树和棕榈树,火车还在从当年美国人修建的轨道上行驶,二十五分钟一趟,二十四小时永不停息。轨道从空间上切分了小镇与香蕉,也切分了产业与生活。美国人建设的小镇早已衰落,但在老年人的记忆中依然弥漫着一种怀旧的伤感,就像阿拉卡塔卡小镇上的破败露天影院,隐藏在一家面包店的背后,今天的衰败越是冷寂,当年的繁华便愈发清晰,我们可以站在里面想象这“造梦机器”繁华一时的魔幻现实。这一片距离港口几十公里的小镇,因为美国人的到来,那些最时髦的东西应有尽有,正如《百年孤独》中吉普赛人展示的“新鲜玩意儿”。

1928年谢纳加事件后的香蕉种植园,被割断和毁坏的电话线

穿过香蕉种植区的火车轨道

谢纳加玛蒂尔广场“自由的普罗米修斯”纪念碑

塞维亚联合果品公司的旧建筑

阿拉卡塔卡藏在一家面包店后面的奥林匹亚剧院

香蕉种植园中的运输工人

关于“香蕉大屠杀”,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提到死亡人数超过3000人,而这一数字至今没有定论。“数字其实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事情确实发生了,而美妙之处在于加西亚用富有诗意的文字叙述了这一切,《百年孤独》这本书就像是拉丁美洲的隐喻。”坐在马尔克斯纪念馆后院的大榕树下,拉斐尔娓娓道来。

沿着“马孔多路线”一路向南,铁路、香蕉树、美国小镇、工人宿舍……“并非冷漠的大自然”所讲述的不是某一版本的“马孔多”,这里就是“马孔多”,而“魔幻现实”也不是某种叙事的技巧,它是一种社会运动与社会思潮。现实主义是“马孔多”的第二道色彩。

 

森林之上的森林

 
“经过大量研究,我们发现有两个印第安土著:卡洛斯·德尔皮诺(Carlos del Pino)和何塞·拉克鲁斯(José de la Cruz),洪堡在游历奥里诺科河时,他们两位陪同着他,有了他们两位的帮助,洪堡得以发现亚马逊河流域与奥里诺科河流域是相连的。”在卡利山谷大学的小剧场,戏剧系的阿历杭德罗(Alejandro González Puche)教授与马正红教授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关于洪堡与印第安人的线索,他们共同创作的《森林之上的森林》正是一部以洪堡的哥伦比亚考察之旅为背景的歌剧。“其中一人在之后陪同洪堡一行登上了钦博拉索山,并一起前往墨西哥和美国,到达巴黎。此后,那个印第安人的事情就无人知晓了,但是他一直陪伴着洪堡和另一位法国植物学家邦普兰。正是有了这两位印第安人的帮助,邦普兰和洪堡才能够记录下拉丁美洲的植物,因为对洪堡来说,采集植物样本很重要”。

山谷大学戏剧系的阿历杭德罗教授与马正红教授

洪堡描绘的安第斯山脉植物随海拔发生的变化

洪堡描绘的阿普雷河与奥里诺科河的关系

“森林之上的森林”正是源于洪堡曾记录的一种自然景观,在哥伦比亚的安地斯地区,有一种巨大棕榈树,在这些棕榈树的下面,形成了另一个原始自然森林,棕榈树林保护了原始森林,而原始森林也同样保护了棕榈树。洪堡在托利马省卡哈马卡镇发现了那片棕榈树林。通过“森林之上的森林”这一意象,我们在最后一程又重返殖民史,再一次将地方性知识与科学知识的组织在一起,正如歌剧《森林之上的森林》种那段歌词的“平反”,无名的印第安人是如何成就了一位自然科学家:

沙地上的地图 / 你把它们复制在羊皮纸上 / 但你知道,是卡洛斯·德尔·皮诺画了它们 / 只有一次,你曾提到艾梅-邦普兰 / 和德·拉克鲁斯 / 他们知道是谁给你指出了马尼瓜的路线 / 卡洛斯·德尔·皮诺,千年的智者 / 来自平原和丛林的时代 / 你的血管就是他在沙地上勾勒的河流 / 一个无名英雄,也使你声名鹊起 / 你是备受推崇的地理学家 / 而你的历史向导却默默无闻。

洪堡的科学图解与印第安人的地方知识盘错在一起,每一个层面都不是二元与单向的,它们始终都处于一种纠缠与不断内化的过程之中。今天的原住民在雨林中介绍着不同植物的在地知识(与仪式、医学、神话之间的关系),与生物学家卡洛斯关于热带植物的科普知识形成一种互文,而两百多年前正是两位印第安人做为向导带着洪堡穿过安第斯山和雨林,印第安人对于自然的发现与观察也影响着洪堡将自然视为统一整体的观念。这种复杂的纠缠与盘结是“马孔多”的第三道色彩。

“马孔多”是那片香蕉园,但又不是,它就是这么一种精神状态,暧昧的无处不在,它矛盾统一地将地方知识与科学知识、原始景观与殖民景观、神话与现实、虚构与事实都内化其中。穿过这片烟云,我们隐隐看到了壮美的亚马逊河、热带雨林的知识、无声的岩画、赤道上方的璀璨星空、幽灵般的游击队、魔幻现实的美国小镇、无尽的香蕉种植园和二十五分钟一趟、二十四小时永不停息的火车。

香蕉种植区的火车轨道

考察队伍在瓜维亚雷的岩画山顶

访谈人物


致谢

Abel Santos、Alejandro González Puche、Benjamín Barney、Carlos A. Rodríguez、Confucio Hernández Makuritofe、Eduardo Londoño、James Gregorio Sanchez、José Maria Gómez、Humbeto Dorado、马政红、Melciades Curitima、Rafael Jiménez、Sylvia Patiño、Victor、庾志坚。原文刊载于《北京文艺评论》2024年第二期。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并非冷漠的大自然:寻访马孔多》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埃及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文化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