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9 17:13 阅读量:11.8万+
华人号:留学海外为什么是第二次呢?原因很多,犹记得去年第一次申请成功后,爸爸给我泼的一盆冷水。
当时我兴奋地和我爸说:「我刚刚录取了杜兰大学!」。我爸只是看了我一眼,冷冷地回了一句:
「又不是杜克大学,要录就录最好的才值得骄傲。」
■至今还记得那一刻的激动和被打击后的沉默。
我被这句话打懵在原地。
杜兰大学虽然并不像杜克大学那样有名,但对于一个像我这样的普通小孩来说,从小到大成绩就是中等生,T50杜兰大学已经一所非常适合的大学了。
那为什么爸爸会认为杜克大学这样的名校,才是我该进的呢?
我发现,罪魁祸首似乎是各种传播牛娃故事的自媒体。我父母特别爱看,尤其是那些成绩巨好的同学们的名校申请案例,导致他们陷入了信息茧房,觉得上名校是件不难的事。
每年国内高中的爬藤率不过0.51%,其他99.5%的孩子都失去了声音。
所以,我决定写下这篇文章,为总是在当分母的普娃们发出自己的声音。
去年申请季的时候,我经常晚上焦虑得睡不着觉——
担心自己能不能ED下车,担心大学生活能不能适应,担心明天的ddl能不能赶得上,担心学文科以后会不会毕业即失业,担心毕业以后能不能留在美国。
这样念头每天就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影响了我的睡眠时间。
于是,我像所有同学一样,跑去社交媒体上求医问药,没想到却遭受了更重的打击。怎么同学们都那么优秀,也都比我背景强许多?而当我刷得越多同类型的帖子,大数据就给我推了更多。
哪怕现在,只要打开我的小红书,全是满分申请哈耶普斯等名校案例,几乎没有像我这样普娃的故事。
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被这样的极端个案迷惑着,感觉自己这么普通的人,真的没大学上了。
■每天都能刷到,很羡慕但也很焦虑。
事实上,大学并非只有哈耶普斯麻、藤校和牛剑。
美国大学总是会问一个问题,如我写过的戴维森学院小文书:美国有3000多所大学,为什么你想来戴维森学院?
往往每次写到这样的文书的时候,说实话,我并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我对于大学的理解也仅限于排名,所以我只能机械地去学校的官网,找一些感兴趣的课程,俱乐部,组织等等,东拼西凑出一堆公式化的废话。
其实这个看着再简单不过的题目,是招生官给我们一次深度思考的机会:
我们去上大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可惜在我们所接触的信息茧房里,尤其是中文互联网上,我们时常会看到教育营销号或者机构号发类似于「美国大学鄙视链」,「美国大学段位排行」,「世界大学鄙视链」,「留学国家鄙视链」等等文章。
更有甚者,还会有「哥大内部各学院鄙视链」,「纽大内部学院鄙视链」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引战贴。
最近我关注了一位哥大学姐分享文化,生活,学习和恋爱经历的公众号@馨琳日记,我很喜欢她的分享。
然而,在近期一篇关于反对哥大「内部鄙视链」的文章的评论区,着实令我跌破眼镜。那些维护着鄙视链,甚至人身攻击作者的喷子中不乏名校学子,但发言恶意之大,脑回路之清奇,素质之低下实在令人瞠目结舌,完全不符合我对名校的印象。
都已经是名校学生了,到底在鄙视什么?
原来她录取的是哥大GS(General Study)学院的,难度比起直录CC(Columbia College)要低一些,就被很多人骂「水」。
但其实,她也录取了其他T10和藤校,但最终选择了哥大GS学院,因为想去法国巴黎读书一年。而且,所有学生都是在一起上课,按照哥大最严苛的学术标准学习一样的课程,做一样的作业,考一样的试,拿着一样的分。
所以,若要说GS学得水的话,那CC难道不一样吗?
可惜的是,在一个无节制把人分类打标签的情况下,连名校生内部都在互相鄙视,那么我们这样的普通学生,更是无地自容,羞于见人了。
所以,我们也迫切希望自己能站在一个最高鄙视链的位置,这样才是一个最理性的选择。
但现实是,在所有申请人里面,有机会冲击名校的同学都屈指可数,而最终实际能进入的更是风毛菱角。就像我爸爸问我的话,我也可以这样回答:
我不去上杜克,难道是因为我不喜欢吗?
说实话,我很讨厌「普娃」这个词。和在屏幕前阅读这篇文章的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我总是被定义成普娃。
为什么我会被定义成普娃?主要还是因为我学习成绩一般,课外活动与特长并不太出彩,而最终申请结果也仅仅止步于一所普普通通的大学。藤校?牛剑?我也只敢想想。
而在各位家长眼中,普娃或许指那些成绩中游,且没有什么特别能炫的特长的孩子。这是唯一的标准。
英文里没有这个精确的单词,大多会用average student一词,其实并不贴切。哪怕成绩不那么好,他们也可以是很有大局观的领导者,出色的运动员,乐善好施的志愿者,可靠的工作伙伴,值得托付的爱人。
在我们的文化语境里,普娃这个词有毒在——
仅仅从学习一般这一件事上就否决了这个娃作为一个优秀的人的可能性,用过于脸谱化的表述湮灭了个人美好的品质。
就拿我自己举例子吧,除去我那不到3.5的GPA和28分的ACT,我是一个无比善良真诚的人;我坚毅,独立,充满了正义感;我很爱我自己,很爱我的家人,很爱这个世界;我长得很高,很壮;我王者荣耀玩得特别厉害……
难道只是因为成绩不好,我的一切都要被磨灭吗?
但是我们身上许多美好的特质,并不会因为我们收到名校的一纸拒信就消失了。换一个角度想,就算我们撞了大运进入了名校,我们依旧是我们,唯一的区别就我们从普娃变成了牛娃或是「别人家的孩子」。
仅仅只是一个标签的差别,我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就全盘改变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久久的疑惑中,我试图去找一找原因。
或许,这其实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阶级主义与优绩主义。
不同于西方的个人主义社会,中国的本质其实是一个集体主义的乡土社会,追求的是面子:我比你更厉害,我比你更好,你要佩服我,尊敬我。
举个例子,从小到大我们的成绩都是被公开,甚至以此来决定学生的座位和在学校的「地位」,而在美高,公开讨论学生的GPA则是大忌。
我们从小被教导的逻辑不是「我们都很优秀」,而是「我要比别人更优秀才是真优秀」,不断地进行对比,从而找到优越感。
可是很多对比是没法成立的,这又回到了一个货币的问题:某领导和富商的社会地位比较要怎么计算?伯克利数学专业本科毕业和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本科毕业的「含金量」要怎么计算?
在以比较论高下的底层逻辑下,社会对于一个人的评价体系一定是趋同的:只有这样才能将两个进行扁平化、脸谱化的比较。
从考多少分到收入多少,再到财富多少,孩子多牛,每个人都被套在一把标准化的尺子里。而且以为只要努力就可以达到,但除了极少数赶上时代洪流且智力超群的幸运儿,很大程度上在出生时就已经决定了个七七八八。
我们常会忘了,每个人都是立体,有血有肉的人,不是一个只靠某把尺子就能衡量个好坏的人。
因为我没有考上杜克大学,难道我就不是父母爱的孩子了吗?从小培养的品质,就不作数了吗?
我不服。
可惜,我们的父母被标签塑造着,于是乎,他们也用标签塑造着我们。
只不过,名校和「水校」就是天堂地狱之别吗?到也未必。
我今年Gap Year认识了一个比我稍大几岁的姐姐。她才思敏捷,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英语系,研究生则是在UCL伦敦大学学院读的。跟浙大比起来,UCL就是大家常说的「一年水硕」。
但她却告诉我,她在浙大也上过很多「水课」:课程没有新意,内容三纸无驴,作业任务过于简单重复,收获寥寥无几。第一年入门课简单得令人昏昏欲睡,国内不像美国可以用AP换学分直接跳过基础101课,又要浪费时间重学一遍。
小组作业就直接在百度上找点资料做presentation,美名其曰课堂讨论。「既然这些资料我直接在百度上都能搜到,为什么我还要上这个课?要用到的时候直接上百度搜不就好了?」
她提到这个仍然感觉到愤怒:「还有大学生创业和大学生就业指南,感觉完全脱离了实际。」
而在UCL,她感受到了浓浓的学术氛围,以及对个体的尊重。
和网上盛传的「英国水硕」相反,课程设置极具挑战性,内容新颖丰富,学术要求非常严格,压力很大。短短一年的高压学术课程环境带给她的成长与历练巨大。
当然因为人数多,生源也是鱼龙混杂。所以导致人才市场会给这类学校戴上有色眼镜,将一些学校称为水校。
但是我想,顶尖大学之所有有价值,在于它们有能力,有资源,有师资把学生带到更高的高度。学校愿不愿意做是一码事,学生怎么用好又是另一码事。
有的大学只筛选不培养,有的大学则是低门槛,让更多符合要求的人有机会进来接受优质教育,如果有学生不好好利用,只能说这些人水,不能说明学校水。
我想,一所学校好不好并不在于录取难度,而在于他能给学生带来多大的提升。
如果一所大学如果只是疯狂筛选招收尖子生,但是却不发自内心地培养学生,这便是世界上最水的大学。
如果有一所有教无类的大学,能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教育,那它一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学府。
我也希望对读这篇文章的父母说一句:
当你的孩子做了某件事,或者拿到某所大学录取陷入兴奋,我知道你心中仍然更高的期待,但如果可以的话,请先抱抱孩子,发自内心地对他们说一句:
你真棒,爸妈为你感到骄傲。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