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纸短情长!陈嘉庚书信里的教育家精神

2024-09-12 20:40 阅读量:13.1万+

华人号:中国侨联

陈嘉庚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先驱之一,秉承“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理念,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展现中国教育壮阔发展的历程。

近期一批收藏于档案中的四十多封陈嘉庚先生亲笔书信(注一)得以发掘。这批陈嘉庚写给集美学校和教育事业襄助者的书信,时间跨度长达25年(1932-1957)、字数近3万字,弥足珍贵。咫尺素笺,见字如面,一封封“嘉”书,跨越山海,承载着深爱与鼓励,寄托着希望与惦念。纸短情长,字字句句记录了一位“百年巨匠”、教育大家的上下求索,映照出“前半生兴学,后半生纾难;是一代正气,亦一代完人”的赤子初心、家国深情。

“我自来志愿与共存亡”:

胸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先生”之“大”,在于大情怀和大境界,有为国为民的大担当;“先生”之“先”,在于先知,更在于先觉。与其他教育家不一样之处在于,面对国势日蹙、民不聊生的旧中国,陈嘉庚以“实业救国”引领“教育兴国”的强国初衷,开启中国近代个人倡办教育风气之先,给中国社会转型以脊梁般的经济和教育支撑。

在“九一八”事变后的1932年7月17日陈嘉庚给集美学校校董叶渊写信,要求师生坚持“义当效死前锋”的“国民天职”和“良心”,与“我之无限大仇”的“暴日(寇)决裂”“绝无相当之表示而反与之亲善,摇尾乞怜,认贼作父者”

在“日贼野心妄思大陆吞并主义”的1937年7月15日,陈嘉庚给集校校董陈村牧写信:“缘我政府财力薄弱,战事一开……全国教育费更为可虑”, 坚定承诺:“本校经费大部分由洋供给”“余当极力垫补也”,不会“阻碍来学期进展之希望”!

在多封信笺中,陈嘉庚说到:尽管63岁的“自己二三年来血气衰退……如执此简便铁笔,常常手与心违”,但“每念先到梓里”“莫非为厦大事与本校计”;教导师生在国难之时,“务希坚持毅力,勇志镇定”“勉励勤奋”“镇定勇胆”,加强“国家精神、复兴民族之贯[灌]输”;要心怀“国之大者”,关注“人民比客年(注:去年)生活如何”,勤学报国“冀可减少民生痛苦”。

陈嘉庚先生(3排中)与集美学校师生合影(1940年)

1953年4月1日陈嘉庚给曾任教于集美商业学校、时任集友银行上海分行经理的邱方坤写信,商谈将自己“在洋树胶”“分得之利尽数汇来”,“母利二百余亿元(注:币改前币值)兹已支出去半数矣”,“(学校)旧观亦已恢复”。先生倾诉说:“我在洋景况二十余年来,辛苦万状,勉强支持集美学校之存在”但仍以“无我”的境界“倾资兴学”:“(财富)由我手来,由我用出了。我自来志愿与共存亡,不负初衷而已耳”

对自己倾注40年心血的集美学校,陈嘉庚在其他信中表示:“若不幸出于意外,不能支持,许时则送交政府接办,问心亦可无愧”。在长达67年的时光里,陈嘉庚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立志一生所获财利”,将自身创造和筹措而来的巨大财富,“概办教育,为社会服务”,与民族复兴同向同行。

“义务之精神,教员应兼备”:
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教育家精神的道德情操要求教师不仅是智慧的“经师”,更应做好典范的“人师”。陈嘉庚坚持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传,臻于人格的完善与境界的开拓,追求人生意义的生成与澄明。

在“遭此全世界不景之遇”最严峻的时刻,1932年6月18日陈嘉庚在给叶渊的信中说到:“集美为义务学校,负有半义务之性质。在鄙意,义务之物质,弟个人血汗负担;义务之精神,教员应兼备”,“深庆全校教职[工]能实践为期”,要求广大教师恪守职业道德的自觉。陈嘉庚不顾“个人之落魄”“尽行破产”,决然“诚意办学”。宁可自己“至形焦灼”,仍以“客年厦大卖地之项”垫付学校经费,“何至于苦之教职?”他“函告厦大并集美:切不可轻弃”,在困难面前,“万万不可过于畏怯”,“摧残”教育,“盖(学校和教师)大众所瞻、模范社会,尤当以身作则”,要主动承担起为国育才的使命。

1933年是集美学校建校20周年,5月8日陈嘉庚致信叶渊,对校庆《纪念刊》上林选青翻译自德国人写的《中国之思丁列司》表达异议。他认为文章将自己和时称“德国最优秀的企业家”胡戈·斯廷内斯(Hugo Stinnes,今译)相提并论,是褒扬过誉,“恐不如是耳”;对校费的筹措,谦虚表示自己虽“空空如洗”,但文章忽略其他捐赠人的贡献,“其错误更甚”,“乃不我谅”。

陈嘉庚在大田慰问集美职业学校教师(1940年11月14日)

1941年春,内迁的集美学校进入最困难的时期。陈嘉庚1920年代设在厦门专司集美学校、厦大经费汇兑兼钱庄的“集通行”也内迁安溪并清盘。2月9日、3月13日、4月19日,陈嘉庚接连致函陈村牧,对支持过学校事业、但已流离失所的储户铿锵承诺:钱一定要还!他以包括将“参政会每月350元”“电汇交集通弍万元”等各种方式兑付:“对集通在款可以分还之。凡诸有利息者,尤要先还,如慈儿院或其他是也”;“将集通在户凡可还者,应尽数找还之”;“存户不拘有无利息,概行清还为要”“若债户未来领……按可存之款可寄妥银行生息”。有这样“诚信果毅”的“校主”成为道德榜样,有这样为人师表的“大先生”率先垂范,师生们怎么能不以德立身、立德树人,达到自我精神信仰与教育信仰的统一?
陈嘉庚先生在安溪校舍与抗战内迁的集美学校教职员合影(1940年)

“能实益青年生计与出路”

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教育家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丰富学识、涵泳学养,以自我学术造诣启迪学生智慧。陈嘉庚谦逊向学,善于更新育人理念、转变育人方式、精进育人本领,回答了“怎样为师”的育人之问与成己之问。

1937年6月6日,陈嘉庚写信给获聘不到一个月、刚刚从新加坡分别的陈村牧。急切说道:“现距开课短促日子”“先生应与同志等君切实调查并往江浙等处考察一回,作春季招生之筹备为至要”。陈嘉庚对助力国之“根本”的集美农林学校最为关心,“请注意农林之发展……实事研究试验,为将来教导农夫之实益,切切不可……作种植营业之性质”。

陈嘉庚对当时学校招生“竞争”态势展示宽广胸襟:中学科、商科“此两科到处许多校可以收容(即招生),本校以义务牺牲,凡无须本校收容者,本校应让之避之,万万不可事竞争为宗旨。”他引用“西哲云:当为人模范,勿模范于人”,表示“师范校、水产校、农林校,乏人可办,我负责而办之”,办教育“就是无他人可能办到,而本校应负职责,不计困难而提倡办之”。陈嘉庚还加着重号写下豪迈的话:“其原因无他,当取在吾闽南最需要之学科,能实益青年生计与出路是也”!

集美农林学校校舍楼额匾(1937年)

在陈嘉庚的眼里,以生为本、以教育质量为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复兴”“恢复名誉”。6月15日信中陈嘉庚叮嘱思考“职业教育应如何悉心倡办,向江浙等处调查有无可以借镜”;指出重在师资,校舍“最重在精神不在外观”,“希注意筹备及觅聘教师耳”;提出“南京金陵农校办颇好,故多方探听介绍,料无难聘(校长和教师)”。

8月3日来信则专门探讨侨生教育。由于陈嘉庚鼓励侨生回国就学,上门领取免费上学“介绍书”的学生达众多,且多“拟入农林者”。但陈嘉庚看到“其立意未必将来服务此业”,“况侨生卒业多,欲南来无益”。为实现人尽其才,要考虑“梓里农业以闽南农事切需之人才用,及本校艰难之造就,万万不可不切实打算,期人人有实益”,陈嘉庚根据“梓里贫生之多,要考配合格之生”,要求学校“注意以本地生为重,若侨生万万不可作情滥收,至荷至要”。陈嘉庚以躬耕践履、道法合一的教育智慧与态度,达到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的效果。

“万万不可株守不化也”:

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教育总是与特定时代发生关联,反映时代潮流,并推动时代发展。教育家是站在教育改革发展前沿、致力于解决教育问题的开拓者。陈嘉庚总是以直面问题的非凡勇气探索教育救国之道。
 1937年6月30日给陈村牧的信中,陈嘉庚开创性地提出学校改革发展的战略:“余并希望新年来可否加办一科——工科”!他以实事求是又勇于尝试和探索创新的科学态度提出:“所倚赖者,先生与诸同学、同志。如叶维奏君等经有在洋经验,宜善体鄙意,集思广益,极力向诸实业科求为本校特出路,经办他人之未能办为至要。若工科一门,得觅有头绪,来年可以开班者,则本校便有农、商、水、工等校,其声价与实益毋须再赘也”。

陈嘉庚提倡开办“工科”的信函(1937年6月30日)

针对创办工科的困难,陈嘉庚激励教育团队笃志、笃学、笃行:“余之责成先生等本校拟办工科及农林等,求实发展,其困难决不至如十余年前乏才之苦,务希虚怀立志,极力变更新的科目,万万不可依倚容易办到师、中二科之株守不化也。”该信中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与时俱进探寻教育规律,形成独特的“本校此后应抱定宗旨”,提出“政府及私立未能办者,或无人办者,虽如何困难,本校应当注意负责干办之,万万不可畏难弱志,至为紧要。”

7月9日,陈嘉庚咨询专家意见后就兴办“工科”提出进一步思考:“现下先极力整顿农、水二校。若工科,须待已兴工厂作罐头之后,再兴办工业”,因为“水校要扩展至能开罐头厂,实非容易。盖内海之鱼鲜可造罐头者,就有少可,亦乏消[销]路。”陈嘉庚实证道:“罐头鱼最通消者,就是青麟鱼一味。然该鱼非内海所产,而须大资本大只船,更非学校所合办到也”。同时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提出论证:“工科不在作罐头之工程,如作罐头何须工校学习数年?”“既不晓闽中最需用何项工校出路,而必设教之科?”  

陈嘉庚先生与集美水产航海学校毕业生合影(1951年)

1957年4月28日陈嘉庚致函邱方坤,商谈潮汐发电站事,其为改善学校教学用电而首创。他先“请教厦门电机师,云须办变压器”,后“始知电灯厂之发电机不合用变压器”,就以谦虚的态度纠正失误并退货,“须赔多少费亦可;再不可,必须承受者应当勉受之也”。陈嘉庚以洞悉现代教育真谛的敏锐感知,勇于求是创新教育实践。

“计造将来千万人幸福”:

常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家面对一个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学生,需要用生命“红烛”播撒光亮。陈嘉庚弘扬教育家精神尊重、关怀和仁爱的人本性,以爱育爱,用爱传爱。

1937年6月15日陈嘉庚致信陈村牧,明确提出:“本校要求代表闽南大众贫生出路,计造将来千万人幸福”!面对广大无学可上的“贫生”,他说“初事无良好机关振作之学校,而我当负责提倡之、模范之”,“然后我再力谋全闽南他人未能帮之学校,而极力注意提倡之、创始之”。

在1937年的信笺中,陈嘉庚每次都在关爱学生。如6月6日谈到减免学费:“(学费)水产、农林、师范概免……若贫生则免收”;如自己入股的义成公司有盈利或得到政府补助,下学期“学费一切均免、宿费亦然,师范、农林伙食均免……前时并收各费可免者,尽行裁去”。6月20日关切南洋的侨生“程度参差在所不免”“须补习”“须早日筹备一切并床具为要”。6月27日甚至就移旧料建农林校舍的“朝向”小事致信:“可从中视察地势打算,如可向南者便以向南为佳。至不得已,切勿向北也”,对学生健康无比关爱。

集美农林学校宿舍(1937年)

6月25日,陈嘉庚专门针对一位水产专业毕业生因实习船被售卖而提出疑虑之事致函学校。陈嘉庚向学生们“宣告”:实习船“集美第二”号“系售于江苏省立吴淞水产校,而非售于商家者”,“该校原订许本校学生实习,一视同仁”,学生不会因“乏实习渔船及没有他船”无法实践。同时澄清“须加开伙食等费”问题:“至伙食一项,如前约,既非学生自备,而为本渔船负责者,则与本校负责无殊……到时本校亦可负责该伙食费”,让学生“可免介意”,安心上船实习。

集美学校水产实习船集美第二号

经济状况稍有好转,陈嘉庚即增添对学生的“爱”。7月9日来信中说到:“逐月国币五千元,系为最低限度,如无意外损失,则可加倍”“总之,每月按最高校费,由来年秋季起,以一万五千元为预算,若余余力可以增加者,则作设备费,如扩充校舍及仪器等等”。陈嘉庚以对学生的满怀关爱,提出让学校“以质的方面之完备,为全国中等学校质与量之模范也!”陈嘉庚,这位手执灯烛的教育家,奋力地以爱的萤烛之火给学生以光亮,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

“为全南洋侨生之广厦”:

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教育家精神是中华传统师道思想的时代凝集,统整焕新。陈嘉庚以“兼济天下、赓续文明”的宏大视野,培育具有历史厚度、世界眼光、文化自觉的时代新人,回答了“为谁为师”的天下之问。

陈嘉庚主张“凡做社会公益,应由近及远,不必骛远好高”。他信中虽常提及“闽南”,事实上陈嘉庚是以全球视域、立足家乡示范。1937年6月15日的信中,陈嘉庚对“经验及招生之便利”“最有把握,最有同情”的师范科“无复活之希望”(被停办)感到遗憾,认为“当时若无本校,则闽南及南洋教育安有如此发达”?他即放眼海外扩充教育“在洋招生”,“往缅甸、暹罗、爪哇、西贡、苏岛等处招生”“大约二百名加减”。

6月25日又说到:所推荐入学的贫寒学生“总是漳、泉二属居多……不可为之几县占尽”,要根据“所要资格及能耐劳,又要分发多县,俾日后卒业,方好分担各县之指导服务”。6月27日继续说“须约略分配闽南各县之生……俾他日卒业后,可以回去本县服务”。7月9日陈嘉庚详细规划海外招生:“盖侨生之众,贫生乏别校可容,我又不分省界,故逐年按招百余名,至二三百名,实非奢望”。他以一己之力承担侨生教育,“无论贫富子弟一律免费”,“为鼓励侨胞爱国起见,而精神上收效”,同时推进集美学校的“国际化”:“本校不患乏路可进展,将来为全南洋侨生之广厦也”。

陈嘉庚与集美财经学校毕业班侨生合摄于敬贤堂前(1955年)

陈嘉庚以世界眼光办教育,善于博采众长,美美与共。1947年3月12日他给自己的救命恩人、印度尼西亚爱国侨领黄丹季写信,高兴地说提供校费的“在马来亚各小胶厂颇称顺利,如幸再有一年同样景况,则集美全校舍恢复无难”。他更关注曾经避难的“玛琅市现住宅左邻之教堂兼校舍,其向马路之正面甚有美术建造,深愧集、厦校舍外观之不及”,托黄丹季找“绘师者,请绘正面一两间图式”,准备日后用于集美和厦大新“黌宇”的图样,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1953年1月10日陈嘉庚给邱方坤信中对学校经费的海外来源提出安排:集友银行设立“外汇基金”,“如运用得宜”则“集校免多支款”“于集校及沪行均受大益”。陈嘉庚以融通中西的开放胸襟,实践着教育家深悟自我成长与人类恢宏事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陈嘉庚先生在集美华侨补习学校校舍工地(1954年)

150年前,陈嘉庚诞生于山水绝胜、鸾翔凤集的闽海之滨集美;
130年前,陈嘉庚以格局宜大、眼光宜远的情怀创办惕斋学塾;

111年前,陈嘉庚倾资倾心倾力,用家国大爱云程发轫华侨教育。

“嘉”书短、情更长,今天重温嘉庚书信,我们看到一位“社会活动家型教育家”百年树人的独特魅力,看到一座可资构筑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高地。百年多来,陈嘉庚以“家国天下”超越“为稻粱谋”的“小我”,承担立德树人之责,将自我精神上升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使命,努力做培根铸魂的“大先生”,引领推动社会进步与变革,臻于以文化人的弘道之境。陈嘉庚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情感与胸怀,细腻而温厚,展现了一位教育实践家的伟力。
陈嘉庚的办学实践以及教育业绩,泽被后人,蔚为大观,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陈嘉庚闪耀教育家精神要义的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推动教师躬耕教坛、筑牢教育信仰之基、补足教育精神之钙、把稳教育方向之舵的内在力量,升腾为新时代强师报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精神之光!
【注一】信件内容均录自集美学校委员会《陈嘉庚档案》,全文将在即将出版的《陈嘉庚文集》中展现。

来源:廖永健(集美大学图书馆/集美校友总会陈嘉庚研究中心)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纸短情长!陈嘉庚书信里的教育家精神》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中国大陆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侨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