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一个华人家族的历史剪影|江淼成的文化传承之道

2024-06-27 11:22 阅读量:3.9万+

华人号:华人头条-南非

来源:丁见印尼纪事(微信公众号)

编前小注:

前两天,印尼梅州会馆新任会长江淼成先生送给我一本书,是他2017年出版的一本家族画传:《追本溯源念祖恩》。

我拜读之后,深受感动。

这部用中文和印尼文编写的双语图书《梅州侨乡月报》主编饶淦中(已故)编著记录了江氏家族祖孙三代人在印尼的生活奋斗史。

1930年江淼成的父亲江季明先生单枪匹马,由梅县老家出洋来印尼开始,打拼谋生、娶妻生子;到江淼成本人和兄弟姐妹在勿里洞岛出生长大,再后来移居雅加达工作创业,一波三折、事业有成;直至儿女晚辈各自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时间跨度近90个春秋。

令人钦佩的是,江家保存的历史资料和书中收录的大量照片,其完整丰富、详实生动,几乎涵盖了三代人生活的每一个阶段。

尤其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早在八九十年前,作为第一代华侨的江家父母,从当年的出国护照、到各个时期的证件、店屋和营业执照,甚至那个时代父母恋爱的情书、婚宴影集,双方家世族谱、乃至儿女兄弟姐妹与孙辈的成长留影、毕业文凭、婚娶请柬,工作情景、时间地点、清清楚楚,都有原件和照片。

不夸张地说,打开这本画传,仿佛进入到一个小型档案馆。

江家自祖辈开始,就有意以图文方式,认真记录并保存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对于一个普通华人家族而言,是多么的用心和难能可贵!

尽管这段时间,这事那事,我一直忙得喘不过气来!但还是决定抽空写篇公号,把我在江淼成先生所赠图书中看到的,以及对他本人的采访整理出来,呈现给读者。

一、华社眼中的阿淼先生

在雅加达华社,特别是客家人社团,没有人不知道江淼成。

一方面,他对社团工作相当热心,在七八个大小华社担任职务,属于社团领导层中的积极分子。比较显赫的头衔包括:印尼中华总商会副总主席、印尼华裔总会理事会副主席、印尼客属联谊总会财政稽查部主席等等。除此之外,今年三月,他还被推举当上了印尼梅州会馆第七届会长,成为这个知名华社的一把手。因为参加的各种社会活动非常多,江淼成的名字经常见诸报端,所以大家都认识他。

另一方面,他性格很好,为人友善,乐观热情,极其平易近人,没任何架子。同辈人都叫他阿淼,大家在一起,男女老少,时常喜欢和他开玩笑,有时没大没小,阿淼、阿淼乱叫一场,他也从不生气,笑嘻嘻地谁叫都应,活脱一位和蔼可亲的邻家伯伯。

阿淼先生今年77岁,健康硬朗,朝气依旧,毫无老态。这主要得益于他生性活泼,喜欢热闹,喜欢唱歌,声情并茂,英文歌唱得尤其棒!属于“麦霸”级的华社老歌星。出席联欢活动,常自告奋勇上台,一亮嗓子,便能博得满堂喝彩。

他是做石油液化气生意的老板,手下有两家公司:一间布纳尼塔尼多天然气公司(PT. BUANA NITTANINDO GAS)开了快40年,主要代理印尼国家石油公司的产品。另一间独立科技大陆公司2008年成立,对接私人天然气企业,用户遍布雅加达千家万户及周边地区的工厂。

他把两个公司分别交给两子一女经营打理,自己只管审批重要的财务报表,因此有大把时间投入华社。平时除了操办社团事务,一有空就到处旅游。天南海北,国内国外,只要有朋友组团邀约,他基本上都是抬腿就走,乐此不疲,相当洒脱。

我曾经与阿淼先生同团旅行过几回,发现他虽为长者,却像中青年一样喜欢照顾他人,热情细致,耐心周到。有一次去中爪哇一座古城,十多位团友住在同一间旅馆。阿淼早早起床出门,找好一间特色面馆,等大家起来,他便一个一个招呼到那个面馆,对老板说,这些都是我的朋友,只要他们吃的高兴,全部由我买单。大家吃完满意离去,阿淼结过账,仍静静坐在那里,我问他还在等谁?阿淼先生说,团里还有一对夫妇,比较年轻,起床稍晚,可以理解,哈哈哈!我要等他们来吃过才走。

我知道,那对夫妇并非老板,只是华社普通工作人员,而江淼成身为长辈,又是领导,能如此体贴,实属难得。

每逢华社开展慈善公益,或有同仁生病遇到困难,无需开口,阿淼先生总会伸出援手,关怀鼓励,不在话下。

这样一位宅心仁厚的贤达人物,华社上下,谁不喜欢!

2011年12月30日,印尼《星洲日报》江淼成的人物报道。

有关阿淼先生的故事,本文后面再说。

接下来,我们先回望一下江氏家族前辈的足迹。

二、家庭影集,早期印尼华商的历史缩影

江家第一代华侨的“过番”之路

时间拉回到九十四年前的广东汕头。

1930年4月下旬的一天,在汕头海港码头, 一位中等身材的客家青年,留着那个年代知识分子长发背头,拿着一张由民国政府驻新嘉坡唐总领事颁发的“赴勿里洞做工”的出护照,不禁心潮翻滚。
青年江季明。
这位客家青年就是本文主人公江淼成的父亲 江季明先生,时年22岁。
江季明1909年2月20日出生于梅县古田村福瑞岗的一个书香之家,父亲江玉粦系晚清秀才,母亲钟圆妹为农家妇女,夫妇俩育有五男二女。 季,癸也,指兄弟排名 中国古代有伯、仲、叔、季之分, 江季明排行老四。
他少时就读村中私塾,老师江鸿儒也是一位秀才,知识渊博,教学严谨。江季明在此打下扎实功底,用毛笔习字,擅写文言书信,简洁优美、意味深长。
因家境清贫,江季明决定出洋“过番”,「到南洋挖金矿发财」。临行前,他与两位亲友去县城里的照相馆合影留念(下图)

“欢送江君季明南行拍影”。1930年4月3日,江季明(左)与胞弟江伟生(右)和好友杨镜堂合照于梅城仪记照相馆。

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4月25日,民国政府驻新嘉坡兼辖海门等 处 唐 总 领事,发给广东梅县人江季明赴勿里洞打工的出国护照 。
江季明跟着水客叶福伯,坐船来到印尼勿里洞岛。叶福伯在该岛第二大一个小城市玛纥埠开有一间「合兴」商行 ,江季明就在商行当伙计。因为有文化,能写会算,人又勤恳,深得老板兼师傅叶福伯的欢心。
干满三年, 江季明提出辞职,打算自己开店,叶福伯虽舍不得,但为了徒弟的前程,仍爽快同意。几年后还充当”月老“,为江季明介绍了一位华侨富商的千金,促成良缘。
幸运迎娶富家千金
江季明开了一间杂货店,通过叶福伯的关系,从勿里洞岛首府丹绒班兰一位客家乡贤叶淦秋的商行「怡隆宝号」批发进货。几年下来,生意兴隆,还雇了两个当地人做店员。
叶淦秋有一位女儿叶菊花,如花似玉,知书达理。叶福伯便从中做媒,为江季明和叶菊花牵线搭桥,并向叶淦秋推荐季明,让老友把自己的千金小姐许配给他。叶老板也很赏识江季明,乃欣然应允。

秀外慧中的富家小姐叶菊花出嫁时与伴娘合影。

1937年7月16日,江季明与叶菊花的结婚照。

八十多年前,南洋客家人华侨的婚姻大事,一般上还是按中国传统,听从媒妁之言由父母做主。但当时已经西风东渐,青年男女在婚前也会经过一番鱼雁传情,自由恋爱。江淼成至今保留着父亲当年给妈妈的求婚信,以及母亲的回复,读来古香古色,颇为风雅。

这是江季明1937年4月16日写給叶菊花的第一封情信,斯文有礼,文采斐然。摘录如下:

菊花女士青睐:久慕芳名,未亲香泽。敬维女士系出名门、高姓望族。仆本不敢高攀,今得余东翁荫廷先生之介绍,欲为我俩人终身大事。得悉之余,不胜喜慰!……伏蒙允许与女士结白头之约,何莫兆三生石上早 定姻缘乎!……

兹者,愚自幼经商,感觉家庭之事业非常之重大。书云,男于女为室,女 于男为家。非得内助,不能创造家庭之大事业……

如女士有空的时间,可否请来纥埠一叙,尤为便妥。

叶家千金菊花小姐接信后,暗自欣喜,也修书一封,落落大方,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你信上所说的一切都是不错,真是使人可敬、佩服你啊!而所谓真是难得像你勤朴忠实的男子。......对于我终身的大事,是由我父亲注意的。我父亲现在都已同意了你、中意了你,那有我不同意了你的意思呢!所以万分允许,同意与你结为终身的伴侣。......」

自此,江季明与叶菊花这对金童玉女处在热恋之中,或与好友结伴郊游,或鸿书传送爱意。

热恋中的江季明和叶菊花。

经过八十多天相知相爱的山盟海誓,于1937年7月16日举行婚礼。

彼时良辰吉日,岳父大人身为知名富商,自然要为女儿大操大办,遂租来十多辆豪华轿车,披红挂绿、浩浩荡荡,前往玛纥埠载上新郎、新娘驶回“怡隆发”商号举办婚宴。如此豪华排场,在当年勿里洞岛上首屈一指。

婚后的日子风云变幻
随后, 岳父叶淦秋对女儿、女婿关爱有加,将勿岛新路埠一间商店馈赠给他们,并挂上「怡隆支店」招牌,以期生男育女后安定度日,可谓舐犊情深
婚后的江季明夫妇在丹绒班兰市勿里洞新路的「怡隆支店」。
这间怡隆支店, 生意一片兴旺。店中经营日用品和食品(罐头、饮料、糖果饼干)等商品,均是从丹绒班兰岳父开的「怡隆」总店供应的,种类繁多,商品齐全,吸引了锡矿公司的荷兰人职员,以及来自广东客家地区的矿工光顾。从早到晚,顾客盈门。

江季明夫妇经营的商店,雇了三个伙计,还安装了手摇电话机,生活富裕,从1937年至1955年,他们先后生育了八男三女11个孩子,其中长子和五儿少年夭折,还有六男三女,均健在。

1950年代,江季明夫妇与六个儿女在自己开的“明星餐饮店”外合影。

这期间,日本军队于1942年南侵占领印尼,亦在勿里洞岛大肆抓捕劳工,为其修建飞机场。江季明未能幸免,外出时被日军抓去爪哇岛关押在井里汶的集中营。三个月后,经妻子叶菊花拜托能讲一口流利日语的妹夫黎志华,越海前往监狱营救,方才得以释放回家。

1944年6月,日本占领军发给江季明的《外国人居住登录宣誓证明书》。

1945年8月17日,印尼共和国成立,但荷兰政府直到1949年才承认印尼独立。由于荷兰人纷纷撤离,勿里洞的锡矿由印尼国营公司接管,矿工减少,极大影响了「怡隆支店」的生意。

1959年印尼政府颁布10号总统法令,规定县以下地区的华侨不得经商,要加入了印尼籍的华人才可经营,一批勿里洞岛的华人小商贩相继关闭,年轻华裔纷纷离开,前往首都雅加达等地谋生。

由于怡隆支店的准字已经作废,江氏夫妇打算重开一间「明星」餐饮店

当时江家次子江增成已在雅加达加入了印尼籍,父母便使用他的居民证在勿里洞申请经营准字,于1957年1月获得营业执照。江氏夫妇苦心经营,售卖热、冻咖啡,酸柑冰水,及店里制作的面包等食品,生意还过得去。

1957年1月18日,印尼勿里洞政府部门颁发给叶菊花「明星商店」营业执照。

江家在勿里洞丹绒班兰市的“明星”餐饮店外景。

未能还乡抱恨终生

江季明自1930年南渡印尼,成家立业,虽时常寄钱回乡赡养父母,但因兵荒马乱、中国、印尼改朝换代,以及家庭负担繁重,几十年始终未曾返回梅县老家省亲,成为心头莫大憾事。

1963年的一天,江季明在勿里洞听一位客家乡亲讲,从台湾电台客家话广播中听到,有位台湾的江平成,正在寻找勿里洞的江季明先生。江季明喜出望外,赶快写信给台北市的广播电台询问。原来江季明有一个侄儿江平成,就在电台当副台长。

江平成接信后,马上在电台客家话节目广播,请印尼勿里洞的客家乡亲收听,通知江季明先生于星期五中午十二时收听江平成讲话。江季明依时收听,听到侄儿在广播里讲述梅县家乡情况,边听边哭,再得知父亲已故,而八旬老母尚在,亦是又悲又喜,激动得不能自已。

1965年12月1日,他在寄写给梅县三哥江均生的信中写道:

三兄手足:敬启者。顷接兄由六月十五日来信,敬悉一切 。顿使弟终日念念不忘之心,既经明悉。慈母大人仍健在,至于有时失去常态,喜笑怒骂等等,弟认为极平常之事,因为行年已经八十有余,正所谓风烛残年。吾人应作一准备身后事宜,以尽责。每念及老母时,不觉泪从中来。所痛心者,弟自离乡井不觉卅余年之久,从未回家省视老母,此使弟死亦不暝目也。

为何天不假缘,得庇弟回家一覩慈颜,共叙天伦之乐,为叹耳。今唯有祈望上天之庇佑,望老母加赠寿年,彼弟稍有可能回家一行为快。至于云及子女回国,弟何尝不作如是之想,每叹力与心违。因为对于回国一事,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据人云,每人回国费用至少要二三百万盾之数目,自想如此巨大之数目,究竟从何而来呢?惟有徒呼奈何而已……

江季明的父亲江玉粦、母亲钟圆妹遗照。

1965年9月30日,雅加达爆发九三〇事件,苏加诺总统随后被铁腕将军苏哈托赶下台,印尼掀起排华反华的滔天恶浪,中印尼两国断交,官方与民间的所有来往都被禁绝,普通华人回国更不可能。

1967年2月,江季明的老母亲在家乡去世,得知这一消息,已是半年过后。他给雅加达的长女江英娇写信倾诉道:

关于家乡祖母逝世事,想吾儿亦明悉。今父母拣定好日子(即阴历七月廿六日)上午,当天遥祭着孝服……
父极痛心者,远离慈爱的母亲已经三十多年之久,从未回家省视,一恩未报而竟永离,不孝等而归仙矣。此乃父之所悲痛者也。今日之所以遥祭者,亦慰慈母九泉之下,想亦能宥游子在外之苦衷也。

不料,仅仅一年之后,江季明积劳成疾,于1968年8月在勿里洞去世,享年59岁。

直到十九年后,江家第四个儿子江淼成,才有机会于1997年7月第一次带着已经80岁的母亲和三个孩子,回到祖籍地梅县见到老家的亲人,实现了父亲生前的心愿。

上图:江淼成和第一次回到祖籍国探亲的母亲,见到了专程前来广州迎接的堂兄江凯成。
下图:1997年7月6日,江淼成和母亲及三个孩子在梅县福瑞岗祖屋祭祖。右一为堂姐江惠玲。

三、江淼成是怎样“炼”成的

学历不高,却通晓古文和英文

出生于1946年的江淼成,在勿里洞度过了他的童年与少年时代。

1960年刚刚小学毕业,就因印尼政府关闭了岛上亲国民党的华校而失学。后通过外祖父与当地军警的关系加入印尼籍,转读印尼学校几个月。

当时,他曾在刘伟祥老师家里补习了一年中国古文,学业精进。 

1962年初,因家中兄弟姐妹多,无钱交学费而再度失学,便在母亲经营的“明星餐饮店“帮忙生意。其时,父母的朋友,勿里洞建新学校李袍来董事长到店中,见到江淼成未读书,当即热心应允可免费去建新学校报名入学。

江淼成(后排右一)与老师同学的小学毕业合影。

于是,好学不倦的江淼成又到丹绒班兰建新学校就读初中二年级。学校对面,有一间朋友李舟来开的咖啡店,他每天早上5点到7点,以及下午放学后就在店里帮忙,晚上便寄宿在同学家做作业和温习功课。

1962年8月,16岁的江淼成初中毕业,为了赚钱养家,就远走高飞,离开勿里洞来到雅加达“闯世界”。

经姨丈介绍,到椰城梅县人谢兴杰在阿森开的“永德输出入贸易公司”学徒。这间公司是经营金融汇兑和房地产的,江淼成白天上班打杂,晚上则去振强夜校补习英文。凭着天资聪颖和勤奋努力,深得谢老板赏识,让他考取驾驶执照,并认他当作义子,提拔为高级职员。

1963年的江淼成。

他每天上午及午后去银行支取现金,再将现金送到德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挪威等国驻印尼大使馆换取支票。江淼成补习的英文便在此时派上了用场,老板和同事都称赞他是个人才。让他同时看管几十间出租房,并负责在雅京南区新建住房。

那个时候,如今繁华高大上的南区,还是一片椰林田野,外国投资者纷至沓来。老板让我在这里建房子,卖给他们,好销得很,赚了大钱!所以很多生意人当时还骑脚车的年代,我已经有了三辆汽车,每天西装革履,外出都是开车,风光的不得了!”(下图)江淼成津津有味的回忆说。

职场春风得意,亦有蹉跎岁月

江淼成在义父谢老板那里工作了五年,前途一片看好。此时他的一位堂兄在新巴刹开了一间公司,名曰「巴黎商店」,专营外国进口的成衣和化妆品。堂兄见阿淼一表人才,且如此能干,就竭力动员堂弟过来当总管。阿淼感觉盛情难却,自己也跃跃欲试,便跳槽过去走马上任,结果干了三年,种种原因,巴黎商店倒闭了。

“我那时年轻,未向高人请教,失败在所难免。这其中当然也有运气的成分!”

江淼成又一下子变成了打工仔,只好从头再来。接下来的几年,他先后跟人学过汽车修理、到茂物一家快餐店帮忙,还去中爪哇玛吉朗卖过彩票,干了不少行当,都没干出名堂。

1972年,他经同乡汤阿根介绍, 在椰城梅县人梁建元开的“远集公司“销售部当经理。该公司经营罐头食品,五金,药品和石油气灯具等商品,江淼成负责在展览馆宣传及收款 (下图)

四五十前,雅加达天天停电,江淼成推销的法国产的瓦斯气灯十分抢手。这也使他从中知晓了石油天然气的应用前景,了解到市场行情。

在石油液化气行当,打出一片天地

1977年,已经31岁的江淼成决定自行创业,他购买了一辆装载石油液化气的汽车,租下店面,开始代理印尼国营石油公司的罐装石油液化气。

起初,江淼成驾驶载满小桶煤气穿街走巷销售,并上门免费修理炉灶,服务热情周到,用户越来越多,生意日益兴隆。

1986年,江淼成又投资在雅加达西区买下一块地皮,兴建了一幢三层的公司办公楼,有办公室,会议室,仓库和停车场。主要经营罐装和管的石油液化气,以及美国、 德国、韩国进口的石油液化器及配件。由于诚信经营,业务不断扩大,其公司在雅加达三家同行中占有一席之地。

上图:江淼成公司的石油液化气罐车。
下图:该公司的储气场管道。

事业有成的江淼成,目前掌控两间公司,拥有20多辆液化气专用罐车和近百名员工。其长女江淑嘉,印尼大学毕业后担任财务总监,澳洲墨尔本大学毕业的长子江永汉,则当了董事长老爸的助理。另一位留学回来的次子江永强在外岛发展事业。

与儿孙聚餐,其乐融融。

两次避开生死劫

江淼成自1962年离家到椰城 打拼创业,60多年里,曾遭遇两次生死劫,幸得上天眷顾,保佑他逃出了鬼门关。
第一次是在1968年 11月,雅加达数万名大学生上街示威游行,抗议新加坡政府将印尼海军陆战队的两名士兵列为恐怖分子而处决。一小撮歹徒趁乱抢劫华人商店。其时,一位朋友委托江淼成去银行支取了三百万盾现金,然后正驱车行驶在邮电局大街。
突然,数名歹徒凶恶地拦住汽车,并跳上车头想要抢夺。江淼成惊恐万分,赶紧加大油门,转弯开到堂兄在新巴刹的“巴黎商店“,跳下车进入店中。谁料,商店铁栅门关不上,他放在兜里的一百万盾掉在地上,多名歹徒蹲下抢钱,他紧张地跑进办公室将身上的二百万盾放入抽屉,逃命为上。
手持铁棍的歹徒冲进来,将抽屉的二百万盾抢走。这是一笔重大损失,江淼成庆幸自己保住性命,未被打伤。
第二次是在2000年10月20日中 午11时,江淼成带上三个儿女前去参观中国书法展览。就在出门前夕,员工告知,仓库前一部汽车大罐转小桶的阀门螺丝断掉,造成液化气泄漏。
他一到现场,便发现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顿时魂飞魄散,一旦爆炸,将祸及周边几公里居民的生命和房屋财产。
江淼成仰天大叫着许愿:“老天爷呀,千万要保佑啊!宁愿让我一个人死去,千万不要祸及邻居......”
千钧一发之际,那位开车失职的司机不知从何冲出,走到汽车前用力关掉阀门,一场大灾难便化险为夷。

早期江淼成经营的液化气站。

提起这两件往事 ,江淼成至今仍心有余悸。

婚姻与亲人

江淼成有过两次婚姻,八十年代中期与前夫人梁玉芳因故离异,后娶萧媚为妻,伉俪情深,但前些年萧媚不幸病故,痛失至爱,成为阿淼先生晚年的遗憾。

中年时代的江淼成和太太萧媚。
在江家国内亲友中,阿淼先生最敬佩的,当数堂哥江欢成院士 (下图)
欢成堂兄大 淼成8岁,在梅州老家长大,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系中国著名的工程结构专家,也是上海第一高塔东方明珠的设计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属于世界顶尖级的 勘察设计大师之一

这位国内堂兄在建筑领域的卓越成就,让海外的堂弟视为家族和祖籍国的骄傲。江淼成每每说起堂兄,自豪之情都溢于言表。

兄弟二人感情甚笃,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飞越千山万水相聚一次。前几天阿淼先生喜滋滋地告诉我,欢成老哥哥已经和我约定,今年十月再回梅州,和我们家族的亲人欢聚一堂。

前些年江淼成和堂兄江欢成及侄儿江春在梅州留影。

服务社团寄乡情

江淼成在事业有成之时,便积极投身到雅加达华人社团的同乡会、校友会和商会的各项活动中。

自2004年开始,他就在勿里洞旅椰同乡蓝德良、廖幼青等乡贤挚友的带动下,热心参与“为同乡谋福利,为国家促繁荣“的社团服务工作。特别是2006年加入印尼梅州会馆以来,更以饱满热情,协助会长开展联络乡情,赈灾助贫,兴学育才,弘扬中华文化等会务活动,出钱出力,从不后人。

由于江淼成为人诚恳、谦虚热心,在印尼梅州会馆连续担任过理监事、副理事长兼财政,理事长和监事长职务,深受大家信赖。

2007年至2012年期间,他 江淼成梅州会馆合唱团、竹筒乐团的团友们一道,多次参加印尼 文旅部组织的“印尼之夜”访华演出。每次两三百人,先后赴北京,济南,东莞,以及梅州所辖的梅县,蕉岭,平远等地进行表演交流。江淼成作为总务后勤主管,均全程参与,忙前忙后、任劳任怨。

2024年2月,江淼成与印尼客联总会和梅州会馆同仁共同为坦格朗县博朗村的稻农提供援助。这项合作倡议由上述社团共同牵头,旨在改善当地农民的福利,使印尼农业产生滚雪球效应。

江淼成与印尼华裔总会主席黄德新(印尼梅州会馆创会会长)等华社贤达在澳门出席联谊活动。
2024年3月,印尼梅州会馆换届选举, 第六届会长陈志明光荣卸任,并荣任第七届辅导主席;前任监事长江淼成众望所归,荣膺第七届会长一职。
至此,接任会长的 江淼成,在其社团服务生涯中又将翻开新的一页。

但求薪火有传人

印尼华社冬眠甦醒20年之后,目前普遍面临的问题是成员严重老化,青黄不接,后继无人,愿意参与活动的华人子弟少之又少,令老一辈理事倍感担忧。

长此以往,华社的命运又该何去何从?这是大家最关心的,也是江淼成的忧思所在。

为此,他在印尼梅州会馆特刊中发文阐述了自己的心声,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

「承蒙各位厚爱,余以七十八载之龄,忝列会长之职,心中感慨良多。深知肩负重责,唯愿竭尽绵薄之力,与诸位同仁并肩携手,续写会馆光荣篇章。
展望第七届理监事五年任期,本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年轻一代,让他们成为社团未来的接班人。为此,我们计划增聘中文老师,挑选数十位有志青年,补习深造中文,努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托举锻造青春的翅膀,使他们能够飞得更高更远。吾等深信,唯有夯实年轻一代之基础,社团方能继往开来,长盛不衰。
我们将尽心尽力,甘做人梯,竭诚为年轻一代提供学习和创业的平台,使其不仅通晓中文,更能深谙中华文化之精髓,尽快茁壮成长起来。通过系统培训,期盼这些有志青年能够在未来之社团事务中,展现其智慧与才干,成为社团发展之栋梁。
除此之外,印尼华社培养年轻一代,不仅需要在中文教育方面发力,更需要在经济方面开辟通道。本会将成立青年经济发展部,千方百计利用社团国内外资源,为年轻人搭建经济发展之舞台。我本人将竭尽所能,与诸位有经验、有实力的工商界前辈,帮助并扶持他们在中国建立经营窗口,把印尼优质产品推广至中国市场,同时把中国先进技术带回印尼,促进双方互动,实现双向奔赴。
我们必须设身处地,为年轻人的利益着想,唯有如此,社团才能吸引他们,留住他们,使他们在梅州会馆找到归属感和各自发挥的途径。
古人有言: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作为一名年事已高的新任会长,我愿意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不遗余力在任期内把年轻一辈培养起来,助他们事业有成,顺利接棒。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我最大的心愿和不懈的追求」。

诚者斯言!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我也衷心祝愿!宝刀未老的江淼成会长能够如愿以偿,将梅州会馆的未来托付于新一代手中。

最后,让我改写一段著名的诗歌,来结束这篇文章吧!

前辈们的咏叹,就要唱到了辉煌的尾声,

每天仍在不停地呼唤。

时间已经到来,歌词也早已填好;期盼的愿望在他们心中。

花蕊正在开放;不能总是让风从旁叹息走过。

灯火已经点燃,薪火必须传承,我已听到了奔跑的足音。

他们在接力的跑道等待交棒,惟愿那青春的脚步快一点跟上。

  (感谢点阅,欢迎转发)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一个华人家族的历史剪影|江淼成的文化传承之道》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中国大陆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侨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