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栉风沐雨气象新 兴水利民筑丰碑——写在东雷抽黄工程通水45周年之际

2024-11-21 08:27 阅读量:4万+

华人号:水润三秦

        沐浴着新中国的雨露阳光,1979年起,黄河岸边一座被誉为闪耀在渭北旱塬上的一颗水利新星——渭南市东雷抽黄工程开始润泽秦东干涸贫瘠的土地。这是国家大型灌区,也是陕西省扬程最高的电力提灌工程,设计灌溉面积10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83.7万亩,惠泽渭南4县41.7万农村人口。因为这一伟大工程的润泽,祖祖辈辈饱受旱魃之苦的劳动人民彻底结束“靠天吃饭”的千年无奈。因为历代抽黄人的不断求实创新,昔日的荒凉贫瘠的渭北旱腰带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因水而富。

        初秋的东雷抽黄灌区,苹果笑红了脸,谷穗压弯了腰,玉米犹如青纱帐,处处一派丰收的景象。

        “黄河入海不复还,幸有人工巧扬鞭。巨龙引来满眼绿,旱塬岁岁是丰收。”这首在东雷抽黄灌区广为传诵的打油诗,是灌区百姓对抽黄工程驭龙治水、兴利除害,灌溉旱塬、滋润民心的由衷礼赞。东雷抽黄工程建成运行45年来,历代东雷人以兴水富民为己任,高擎水利精神,求实创新,艰苦奋斗,不断开创抽黄灌溉发展的新局面。

        筚路蓝缕启山林

        “宁给一个馍,不给半碗水。”“男儿娶不起,女儿不愿嫁。”“吃水都要从很远的沟里挑水。一家人洗脸用一盆水,用完还舍不得倒。”……出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东雷抽黄灌区群众,现在依然记得小时候吃水难的艰辛。

        面对千百年缺水的困局,1975年,陕西省关中东部抽黄灌溉工程(东雷抽黄工程)开始筹建,当时无人(全部为借调人员由原单位发工资)、无钱、无场地。所有人员报到后,先到附近生产队的场里撸一把麦草回来,铺在地上,就算安了家。8月30日,太里湾河滩红旗招展,万人誓师,东雷抽黄工程正式动工。

        困境挡不住眺望的目光,重负压不垮强者的脊梁。面对艰难困苦,各级干部自力更生不畏难,勇于奋斗有担当,千万民工吃苦受累有盼头,流血流汗不流泪。甚至喊出了“砸锅卖铁干抽黄”“风梳头,雨洗脸,水不上塬不回家”的口号。

        “那时候合阳、澄城、大荔3县齐动员,最多上劳达13万人,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总干渠建设大会战。”回忆起1976年“三夏”结束后,在黄河边参加人民战争修干渠的情景,85岁的原东雷抽黄灌溉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吉鹏飞老人依然历历在目。当时总干渠沿线用白塑料布搭建的简易帐篷成片相连,野炊锅灶随处可见,夫妻、父子、兄妹,一家几口大干抽黄,男女老少齐上阵的情况比比皆是。

        功夫不负苦心人。1979年11月17日,历经4年多的艰苦奋斗,东雷抽黄工程加西系统率先抽水上塬,1988年9月通过竣工验收,塬上系统交付使用。

        千年古国存浩气,万里黄河起壮图。东雷抽黄工程建设开全国高扬程大型水利工程之先河。如果把东雷抽黄比喻为大名,那么“高大新”就是她的昵称。

        高,即扬程高。建成后的东雷抽黄工程共建各级抽水站28座,最多9级提水,累计最高扬程311米,加权平均扬程214米,全国罕见;大,即流量大容量大,总装机容量达11.56万千瓦,总干渠过水能力达120立方米/秒,枢纽一级站最大引水60立方米/秒;新,即泵站设备新,尤其是东雷、新民、乌牛三座二级站安装的8台黄河牌系列水泵,唯东雷抽黄工程所独有。尤其是,东雷二级站单机设计流量2.24立方米/秒,扬程225米,至今仍为亚洲同类工程之最。

        黄河水沿着水渠所到之处,地辉塬润,生机盎然,“东西处处人拉水栽树,远近家家修渠引水浇地。”

        开拓创新解困局

        一路向北,从大荔到澄城、合阳,一路上条条交错纵横的渠道横贯南北,里面饱含着数万参建者和管理人员的青春、理想、智慧以及对这片土地刻骨铭心的热爱。

        奔腾的黄河千曲百折,前进的道路也总会有沟沟坎坎。东雷抽黄工程交付使用后,却遇到水利事业从未有过的难题。由于多级提水,电能消耗大,运行管理人员多,水费成本高。有的群众最初只浇救命水,不浇丰产水,有的甚至水地旱作,等天靠雨。

        在这关乎高扬程水利事业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面前,东雷抽黄人开拓创新,不断在认识上找突破,在管理上寻出路,率先在全国灌区推行斗口用水明示牌制度,提出走农水结合的路子。

        “其实就是水搭台子农唱戏,农水结合唱大戏。”东雷抽黄冲破水利单位只抓供水、不问农事的老框框,发展种植示范户,建立种植示范村,无偿向群众提供玉米、大豆、油菜、棉花等优质作物品种,聘请农业专家解决群众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加快了灌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拓宽了用水市场,提高了农民收入。灌溉时,各斗渠一律插牌,对行水流量、水价、责任人及监督电话等进行全要素公布,增强群众的监督意识和监督能力,走出了高扬程灌溉事业发展的新路子。

        如今,灌区粮食年均亩产由受益前的120公斤增加到1280公斤,经济作物产业更是“百花齐放”,大棚樱桃、冬枣、脆瓜等水果,每亩年可收入7万-10万元,大荔冬枣、澄城樱桃、高石甜瓜、合阳红提葡萄等成为国家地理认证商标。

        九曲黄河万里沙。如果说治理黄河泥沙是世界级难题,那么减少泥沙对工程设施设备的破坏,就是东雷抽黄工程面临的长期课题。

        面对世界级难题,东雷抽黄人坚信实践出真知,一线出智慧,科学技术是打开高扬程水利事业发展的金钥匙。他们组织职工搞科研,与科研院所、生产厂家联合搞攻关,采取拦、排、沉、抗等综合措施,在进水闸前安装叠梁坎,阻挡黄河粗颗粒泥沙进站;在总干渠群英洞出口修建排沙闸,灌溉前用大水冲排,减少泥沙淤积,提高输水能力;利用渠首盐碱滩涂修建沉砂池,让黄河水既浇地又造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先后将2700亩盐碱滩涂变成良田。利用非金属抗磨材料喷涂泵体、叶轮,延长了水泵使用寿命,降低了水费成本,该成果获陕西省水利科技进步二等奖。

        向科技要效益,是灌区的主旋律。东雷抽黄灌区针对黄河多泥沙水质的特点,以灌区自动化建设为目标,多途径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路井泵站监控及灌溉运行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一级站轴流泵技改2项实验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技二等奖,“一种自排沙廊道”排沙技术、南乌牛泵站基于Web的分层分布式计算机监控系统应用2项试验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技三等奖,水泵用纳米塑料合金密封环应用试验研究成果获渭南市科技三等奖。

        一张张金色奖牌无言而立,正是东雷抽黄人在渭北旱塬上谱写的最美华章。

        “四个灌区”开新局

        东雷抽黄工程运行后,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自身发展遇到更大的挑战和难题。

        由于30多年的运行,加之长期抽引多泥沙水质,工程老化、渠道破损,设备磨蚀、技术性能降低,造成安全隐患不断,严重影响工程效益。

        为了补短板、强弱项,东雷抽黄因势而动,顺势而为,抢抓续建配套项目节水改造和泵站更新改造项目机遇,建立争资、设计、实施、验收、储备“五轮驱动”的项目建设思路和上有项目领导小组宏观控制,中有项目办统揽全局,下有招标、设计、技术、财务等8个专业组具体实施的项目管理体制,先后完成泵站改造21座,干支渠道改造372公里。同时,坚持建管并重,提高了设施设备完好率,增强了灌区抗大旱能力。

        尤其是近5年来,东雷抽黄以建设节水、生态、智慧、人文“四个灌区”为战略,以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示范灌区为目标,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战术,通过标准化管理不断提升执行力和落实效果,全面提高了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工程效益,为灌区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灌区年均斗口引水翻倍增长,由前40年的4300万立方米提高到近5年的1.05亿立方米,并2次改写年度灌溉历史纪录,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泵站标准化管理第一批通过水利部评价,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数字孪生建设先行先试灌区。

        ——节水灌区促节水减民负。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并通过省级验收,“三改两全”灌溉模式普遍落实,“清水上塬”工程变黄河泥沙水灌溉为“清水”灌溉,节水高效粮食品种和喷灌、管灌等现代节水灌溉技术示范应用,灌溉亩均用水量下降10立方米,全灌区年均节水1800万立方米、节约群众水费支出700多万元。节水型灌区通过水利部复核,被中国灌区协会授予节水型示范灌区。

        ——生态灌区拓发展焕新颜。开通合阳县城北供水业务,惠及6镇(办)12万人口,灌区逐步实现农业、生态、工业等多元化供水,帮助合阳县发展高效节水高效灌溉面积12.6万亩,新增节水能力500多万立方米。对工程实施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扎实落实春、夏两季检修与冬季“三修两清”,使灌区工程设施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渠长制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灌区一座泵站一个景点,一条渠道一道风景,一处设施一个景观。

        ——智慧灌区强管理降成本。联合中国水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小麦、玉米灾害快速识别研究和“吨半田”试验,探索总结节水高产技术,让精准用水从灌区管理单位传递到田间地头。搭建灌区现代化管理平台,建成机关信息调度指挥中心及基层6个信息分中心,初步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立体感知体系,实现闸门远程控制、泵站远程开机及雨情、墒情、工情、水情等自动监测,群众水费结算、收缴手机App办理,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斗口单方水耗电量下降至1.17度,年均节电2100万度。

        ——人文灌区惠民生利长远。在村镇建立水价公示栏,中心、处、站、段斗开通监督举报电话,成立水费廉政巡查组,深入田间地头,查配水、查收费、查服务,规范用水秩序,净化用水市场,让群众真正用上明白水、放心水、幸福水。以弘扬黄河文化,讲好“抽黄故事”为目标,建成东雷抽黄工程展览馆,被评为陕西省水情教育基地及渭南市党史教育基地、党员教育示范基地、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全国水利系统首个文化工作室落户灌区,让群众共享治水成果,让水文化更加贴近群众。

        45年栉风沐雨,45年励精图治。东雷抽黄工程累计斗口引水25.67亿立方米,灌溉农田3453万亩次,创造社会效益226亿元。如今的灌区粮丰林茂,百姓安居乐业。群众心里都明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东雷抽黄工程,没有东雷抽黄工程就没有黄河救命水、致富水。”

        水流之处,便是丰饶。从天空俯瞰广袤的秦东大地,东雷抽黄工程纵横南北,一路向西,犹如一条条“生态动脉”,将奔流千载,生生不息。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栉风沐雨气象新 兴水利民筑丰碑——写在东雷抽黄工程通水45周年之际》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阿根廷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