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提供:向东)在宜昌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里,于1914年开始修建的老商业街二马路,就如同长江边上一条蜿蜒的小河,穿越时空的长廊,流淌着岁月的记忆。而矗立于二马路与红星交接路口的“滿意楼”,更像是一座历史的丰碑,见证了宜昌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与人文情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满意楼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宜昌人民心里的一片圣地。那“滿意楼”三字,是由宜昌名人省市特级教师余蕾亲笔书写,笔力遒劲,游龙走蛇,仿佛蕴含着无限期许与祝福。
在那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满意楼却以它百货齐全,质量保证,价格公道,特别是“笑臉相迎”,“顾客是上帝”,“为人民服务”,温暖了无数市民的心。当年,人们在这里选购到了滿意的商品,享受到了“百问不烦”,“百挑不厌”的笑脸服务。人们进滿意楼感受到了用金钱买不到的,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淳朴而真挚的情感。
然而,当岁月的车轮滾滾向前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场经济的浪潮汹涌而来,满意楼也曾在时代的洪流中逐渐没落了,斑驳的墙面和褪色的招牌,仿佛在诉说一段往昔的辉煌与落寞。
幸好的是2023年,宜昌以大手笔的姿态,修复还原了二马路老街,让这座曾经沉寂的满意楼,再次焕发出了新的生机。那“滿意楼”三字,在修复后,更是熠熠生輝,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它的重生。
我记得:满意楼边郵局巷口,青年三轮车工人李万胜,他以省市劳模的身份在这踩车,拾金不昧,服务周到,用青春的汗水彩抹了一幅“十年长卷”;二马路城乡工农兵旅社不仅是温馨的港湾,更是宾至如归的家;滿意楼邻的二马路及沿河路粮店,为孤老、病残人,烈军属送粮上门;人民医院赵永寿节省一块纱布、一只棉球、一个药瓶……在这里一份份细心,周到,让多少人感受到生活便利,感受到党的温暖照遍大街亦照热九拐深巷。
我深深感受到,人们为什么热衷在“滿意楼”前留影存照?这不是简单的怀旧情愫,更是人们心底强烈的反差流露和表现。因为如今社会,民风似乎不复当年了!商业战线唯利是图,假货泛滥,欺诈肆行,屡见不鲜,让人痛心疾首!人们多么希望在满意楼前留影,留住!找回当年那份满意的市风!希望这份怀旧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更是一种人心向上力量的凝聚,一种精神传承。
我愿宜昌这座新型水电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能保留住那份淳朴与真诚,愿滿意楼的故事能够激励更多人,去创造更多滿意楼,滿意街,满意巷……让宜昌成为一座真正宜居宜养让人滿意的城市。
满意楼前岁月悠悠,让我们带着对过去的怀念,继续前行,在这座城市的历史长河中,留下属于我们自己的满意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