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8 12:08 阅读量:6.5万+
华人号:西部文旅关于陕西咸阳渭城区文旅融合3篇系列报道刊发以后,在网民、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尤其在咸阳、在渭城区,引起了一些关心咸阳老街下一步发展人士的关切。勿须讳言,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外贸形势严峻,拉动内需会给经济注入比较长久的活力,这也是文旅融合的题中之义。文旅融合各地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直接“复制”。陕西咸阳渭城区在咸阳老街的文旅融合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是要保持可持续的良性发展,仍然需要超前的总体规划,上下齐心协力。为了回应大家的关切,听听咸阳市渭城区委副书记李建清、相关职能部门渭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区融媒体中心、区住建局、中山街道办事处的想法和做法。
咸阳老街北平街夜景
咸阳的文化底色是大秦咸阳。由于西咸托管,关于秦的一些历史遗存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在这方面,渭城区是如何协调打响“大秦古都”这一文化品牌?
渭城区委副书记李建清:行政托管割裂不开文化脉络。西咸托管以来,渭城区从建立文旅联盟、完善协商机制、建立互推机制、文化文艺共享等四个方面入手,强强联合,顺势而为,优势互补,汇聚合力,持续打造,努力使“大秦古都”旅游IP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名片。
一是建立文旅联盟。两区紧密合作,共同保护和利用历史遗存,实施文物保护工程,对重要历史遗存进行联合修缮和保护,确保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得以传承,以此作为大秦文化的重要载体,打响“大秦古都”品牌的关键。
二是完善协商机制。加强两区在文化产业、旅游业等领域合作,建立从政府、部门到行业、企业等不同层级的交流协商渠道,制定专项合作计划,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三是建立互推机制。两区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共同开发旅游项目,打造具有大秦特色的旅游品牌,强化旅游市场跨区合作,策划精品旅游线路,实施常态化文艺文化演出,发挥优势,抱团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四是文化文艺共享。加强两区宣传文化部门合作,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宣传营销体系,积极搭建起“线上+线下”“主流媒体+新媒体”的宣传营销矩阵,讲好“大秦古都”故事,为关中地区的旅游热度持续加温。
夜幕中的清渭楼
咸阳老街,发轫于明洪武年间,至今已经六百余年。是咸阳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请你谈谈咸阳老街发展的总体规划。咸阳老街的优势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李建清:咸阳老街的发展总体规划主要聚焦于文化、旅游和商业的融合,以及历史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定位与目标是,以“旅游+商业+文创”为定位,打造成为集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挖掘街区文化特色,提升街区居住品质,强化街区传统商业服务,形成具有咸阳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咸阳老街空间布局是遵循“两轴、两片、七节点”的总体结构。其中,“两轴”指中山街—东明街的传统文化轴和仪凤南街传统民居民俗轴;“两片”指以文庙、凤凰台为中心的文化遗产保护区和以现代商业、民俗展示为主的文化资源展示区;“七节点”指七个重要的文化、商业和休闲节点。业态规划是,引入各类特色店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商业质量提升,将文化、旅游、展览等多元业态相结合,打造出能够满足消费者休闲、娱乐、社交等多元化需求的街区。
在我看来,咸阳老街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拥有文庙、凤凰台、安国寺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大秦古都”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是优越的地理位置。咸阳老街位于咸阳市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周边旅游资源丰富,便于游客的游览和体验。三是完善的设施和服务。近年来,咸阳老街不断改善软硬件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
当前,咸阳老街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部分老街区的基础设施老化、破损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背街小巷多、老旧小区多、流动人口多,存在治安、消防等安全隐患。业态单一,缺乏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新业态。未来,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网红打卡地咸阳老街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关于咸阳市渭城区文旅融合的系列报道中,我引用了咸阳师范学院师生的调研论文《明清遗存古建筑调研与保护——以咸阳城为例》的结论。其实报告中也指出了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存在的问题。在这方面,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咸阳老街文物古建较多,在老街旅游发展与文物保护中如何做到保护利用两促进的?
渭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波: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
咸阳老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不仅有独特的历史建筑,更有浓厚的烟火气息。近年来,为了让咸阳博物院、凤凰台、安国寺等明清古建始终以其原有的风貌长久地保存下去,渭城区委、区政府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保持城市肌理,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结合全市“老城复兴”计划,对“咸阳老街”文化旅游区基础设施进行系统规划和提升改造。通过采取风貌微更新、文化微修复、设施微改造、业态新升级“三微一新”模式,有序推进“历史文化修复、老街业态提升、老街风貌优化、基础设施整治、夜景亮化和交通优化”六大工程。投资7000万元,实施渭城区中山街、县门巷、学道门巷、南阳街、北平街等7条街巷道路改造工程,对凤凰台、安国寺、新兴油店等古建进行修缮提升,全力打通咸阳老街文化旅游区内外联系空间、重建线面关系、让文物古建充分显现,发挥其“实物的史书”、“文化的载体”作用。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当前文旅融合已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渭城区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
刘波:近年来,渭城区坚持“旅游+”“+旅游”双向发力,,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发展思路,推动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发展。我们依托咸阳老街、清渭楼、钟楼、凤凰台、古渡遗址、安国寺、文庙、北平街、中山街、东明街等历史文化遗迹,发展都市休闲、美食体验、文化演艺、非遗民俗等休闲产业,打造具有城市记忆的历史文化旅游休闲产业聚集区。
咸阳老街常态化演出《乘龙快婿》
《秦印》
《最炫民族风》
围绕秦文化的传承展示,成功推出“穿越古今·相约老街”“人间烟火抚渭城”“秦时明月照咸阳”等文化品牌,编排《徙木立信》《凤凰和鸣》《乘龙快婿》《秦印》《秦王大婚》《秦颂》等演艺节目。
相继承办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2023年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资格赛(太极类项目赛区)、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陕西省首届“延长石油杯”(渭城赛区)三人制篮球赛、第三届陕西面食大会等有影响力的赛事活动,成功举办了“今年过年来渭城、全民健身约渭城、面面俱到品渭城、老街打咖享渭城、凤凰和鸣恋渭城”等文化主题活动,渭城文旅持续“升温”。
今年初,我们以清渭楼、文庙、凤凰台、古渡廊桥、钟楼等文物古建为形象,设计了“咸阳老街”系列文创巧克力,以非遗“乞丐酱驴”制作特色伴手礼,春节前上市销售。为推广茯茶文化,推出清渭楼“咸阳有礼”系列茯茶,进一步扩大咸阳老街品牌影响力。“五一”假期,为充分发挥咸阳老街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品牌效应,整合咸阳老街特色餐饮、休闲娱乐、酒店住宿等资源,设计制作了渭城旅游指南“保姆级Citywalk攻略”,为游客提供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指引,推动夜间文旅消费稳步增长。今年第一季度,渭城区累计接待游客77.73万人次,同比增长12.23%,旅游综合收入9405.33万元,同比增长10.12%,文旅产业成为助推渭城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咸阳老街旧事明信片
Biangbiang面的biang字
文化既有历史遗存,又有现在的人及其相关物事,在3篇关于咸阳市渭城区文旅融合系列报道中,2次提到两个人:王禹琪(一琪)、魏兴(魏老根)。区上也应该注意到这两个人了。在咸阳老街下一步发展中如何发挥像王禹琪(一琪)、魏兴(魏老根)这样情系老街,热爱文化本土人才作用?
渭城区融媒体中心:在大型活动中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举办全区各类主题性大型文化活动时,为辖区自媒体和网络大V等媒体人提供优先拍摄权和资源使用上的便利,借助活动吸引力+自媒体影响力有效扩大宣传广度和深度;
探索媒体联合协作发展新路径。按照媒体联盟架构共同发展协议整合辖区有效宣传力量形成宣传最大合力,围绕同步发力同步发声的宣传目标,以主流媒体引导为主,各类媒体补充协作为辅的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效应;
鼓励支持辖区自媒体和网络大V围绕渭城人文历史和文化资源开展各类媒体宣传活动。为从事有关渭城人文历史宣传经营和活动提供政策支持,鼓励自媒体开展各类有关渭城宣传活动,吸引社会各界关注渭城支持渭城发展;
联合辖区自媒体及网络大V共同参与策划制作有关渭城宣传主题的各类优秀融媒宣传作品,加强自媒体体专业力量的有效发挥,带动和激励渭城融媒业务技能和宣传业务水平。
改造提升以后的一条街道
咸阳老街因为处于老城区,基础设施落后,而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上次采访中,经营户门对改造提升充满期待,对未来充满期望。面对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渭城区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渭城区住建局:咸阳老街,承载着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象征,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其基础设施建设显得相对滞后。为了重塑老街魅力,激活其经济潜能,区委、区政府将老街夜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契机,全面启动“文化提升工程”。区住建局积极响应,迅速行动,以与老街独特风貌相协调为核心理念,采取“面子+里子”精细化改造策略,力求实现“三好”标准:即视觉效果好、功能使用好、管理维护好。
在“面子”工程上,区住建局深入一线实地踏勘,对老街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了解。聘请了西安知名设计院进行专业设计,确保改造方案在保留老街原有韵味的基础上,能够赋予其新的生机与光彩。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与中山街历史文化风貌的和谐统一,使老街在外观上焕然一新。
在“里子”工程上,区住建局不仅关注基础设施的更新升级,更注重细节与实用性。一次性完成了雨污管道的分流改造,确保了排水系统的畅通无阻;道路的全面升级,使得老街的道路更加平整、宽敞;水电暖、燃气等配套设施的更新换代,则为老街的商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
在实用性方面,特别关注经营户和市民的需求,针对过去缺乏残疾人通道等设施,增设了入户坡、残疾人通道等设施,使老街更加人性化、便捷,这些设施不仅满足了门店经营者商铺的实际需求,也方便了市民的出行,真正实现了“好用”。同时,优化了街道设计,为后期清扫车等设备的统一机械化清扫提供了便利,极大地提升了老街的管理效率,实现了“好管”的目标。
今年以来,已先后对北平街牌楼、渭阳书院牌楼进行了加固修缮,使其面貌焕然一新,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还完成了东明街等道路的提升改造工作,其他道路的升级更新改造也在有序进行中,为把咸阳老街打造成为了一个既具有历史文化韵味又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地标继续努力。
展望未来,区住建局将继续以“文化提升工程”为抓手,不断完善咸阳老街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老街的品质和形象,使老街成为一个集旅游、购物、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街区。同时,将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老街经济的发展,为咸阳市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美食云集、业态丰富。上次采访时,中山街道办谈了他们的做法:针对新的消费群体,尤其是年轻人引进新业态比如:咖啡屋、民宿等。特别是在餐饮管理上,礼泉袁家村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标杆:统一提供食材,保证食品安全;经营品种不重复,避免恶性竞争。可以说袁家村全国美食小吃应有尽有。“袁家村模式”对于咸阳老街的管理及招商有何借鉴作用?
咸阳老街老爸的咖啡馆
渭城区中山街道办事处:袁家村作为一个乡村旅游项目,应该算是网红属性最足的了,名气大,“出圈”往往成为袁家村的标签。袁家村虽好,但是,它具有不可复制性。
一是顶层设计不可复制。袁家村之所以能顺利推行合作社模式,是因为它有长期坚持集体经济的背景,而且获得了很大成功。合作社坚持“全民参与,入股自愿,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原则,这套制度是袁家村运营与管理的核心机制。
二是定位不可复制。定位决定的依据,首先依托的是资源。2007年之前的袁家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关中自然村,没有什么旅游资源。虽然,村子离唐昭陵不远,可是,这些资源跟村民们的生产和生活完全没有关联。袁家村选择定位的出发点是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这点十分关键。于是,他们选择了另一个资源——关中民俗,演绎关中地地道道的农民生活。如此一来,全体村民就成了“主角”,一个都不少。
三是机制不可复制。袁家村最大的特色是合作社制度,其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以村集体主导、以村民为主体的模式发展起来的,而这种模式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郭裕禄当大队长时期。正是集体经济为主导的模式让一个贫穷落后的袁家村成为整个咸阳地区、甚至全国的一面旗帜,在此发展历程中,村委会的威信得到彰显,对村民的凝聚力无以复加。
袁家村虽然不可复制,但是,有两点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是注重整体风格,打造独有品牌。袁家村坚持以关中印象为主体风格,以关中小吃文化一条街为核心,不断延伸。关中小吃文化一条街完全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两侧商铺均为仿旧式作坊,家具与摆件也都坚持保留仿古特色,使得游客步入这条古巷后不禁会有时光回溯的感受,让游客能够体会到原汁原味的关中风情。包括酒吧一条街以及回民小吃街,建筑风格也均与袁家村整体的关中特色相协调,大多采用明清的建筑样式,而室内布局则较为现代化,满足了年轻一族对于现代化与时尚感的需求。
二是强化乡村旅游,突出人文体验。乡村旅游的三要素:田野、村庄、农民。现在我们看到的更多乡村旅游是在乡村建了一个景区,把村庄和农民排除在外。都市人想寻求的三种体验:乡愁、民俗、人情都不见了。而在袁家村,村民与老街充分融入一体,自然和谐,相得益彰。袁家村更注重创意文化,以艺术长廊、书屋客栈、咖啡酒吧、创意工坊等新业态和文创青年、时尚达人参与投资经营为特征,增加和丰富了景区的经营项目和服务功能,进一步满足都市居民休闲度假和文化消费的需求,并吸纳周边更多农民就业和参与,逐步实现了阳光下的袁家村向月光下的袁家村的转变。
透过袁家村模式,如何打造咸阳老街?
一是准确定位。咸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第一站,是现代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地理位置优越,随着西咸新区的建立,咸阳与西安的城市联系更加紧密。西安地铁1号线“咸阳文旅号”已延伸到咸阳主城区,咸阳老街距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驾车仅16公里,约20分钟车程,两地之间往来非常便利。“咸阳老街”依托辖区文旅资源优势,串联咸阳博物院、凤凰台、安国寺、古渡遗址、古渡廊桥等历史人文景点,以传承弘扬“渭城故事”为关键,强调文旅休闲及消费功能复合。
二是扩大规模。以现有街区风貌、商业设施和老牌商街底蕴,不断提升街区设施及环境,打造“咸阳老街”景区品牌,服务游客及周边居民,兼具旅游购物、餐饮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的文商旅融合街区。设置不同的消费功能区域,提升街区业态及消费品质,鼓励发展旅游纪念品、咖啡酒吧、主题民宿等业态,丰富业态品类。
三是寻找卖点。游客凭什么来“咸阳老街”?纵观中国的古镇,美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推动“咸阳老街”特色美食餐饮店铺升级发展,围绕老街历史文化展示及时尚化消费聚集效应推进街区文旅品牌,同时探索实施限时步行,布置景观小品和休憩设施,夜景亮化和基础设施不断升级,完善和智慧街区建设,打造文商旅融合的沉浸式文旅街区刻不容缓。
四是注重体验。“咸阳老街”的商铺,不能简单粗暴地销售商品,要打造“前店后作坊”的格局,更多地植入场景体验,比如非遗店铺乞丐酱驴的,一定要有可以现场参观的制作工艺全过程;非遗手作,也应该提供游客具备观赏性的制作流程。
五是打造文旅IP。文旅项目想要发展并形成规模,文旅IP的打造是必然的,文旅项目的成功必须以强大的文旅IP作为基石。尤其是在文旅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文旅市场消费越来越旺盛,消费者的心理也逐渐发生转变,对文旅产品的服务质量、体验感以及特色化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也就让文旅IP在发展中更注重文化属性。
所谓文旅IP就是旅游与文化创业进行有效融合的产业链,以多种不同的形式体现,可以是一个具有特色的景点、一个元素、一个产业等等,具有鲜明的主题性与故事性,同时具备互动性、主题性以及引爆性的特点。整体来讲,就是具备一定的流量,且被大众所熟知的一种,更是极具当地文化特色的,可以通过讲述、传播等方式,吸引游客,并在不断的互动中衍生出具有社区情感的产品。通过产品与产业的融合,进而形成一条可以变现的产业链。比如迪士尼产业链、故宫博物院等等。
咸阳老街作为明清咸阳城所在地,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首个封建王朝“秦帝国”的都城。始建于洪武4年,距今已有653年历史,是咸阳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占地约 1.2 平方公里,东起抗战南路,西至乐育南路,南至咸阳湖,北邻人民路,毗邻4A级景区咸阳湖。内有中山街、北平街、东明街、谷家巷、县门巷等二十八条街巷。“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妙笔下的渭城就是我们今天的咸阳老街。“山水俱阳,为之咸阳”,咸阳的“阳”不止于自然山水,而是更多地藏匿于咸阳老街之中的“人文山水”。从旅游资源上来看,咸阳老街拥有诸多历史元素,从文化上来看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是文化传承、精神血脉延续的重要内容,打造一个成熟的文旅新IP是非常有底气的。
六是加大宣传。“咸阳老街”现有的规模和体量,不足以叫响全国市场,因此,当下目标客户群仍然是咸阳及周边区域,以渭城区和秦都区为主,兼顾西咸新区、西安等地,同时,一大批往返西咸国际机场的旅客朋友也将是咸阳老街的潜在游客。咸阳老街应加大在周边城市的宣传,利用新媒体、抖音全方位推广,大力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图文:洪涛 渭城融媒)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