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津南:从“用数据说话”到“让数据说话”

审判质效数据是司法工作的“晴雨表”。今年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强调,要做实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管理,深度开展数据会商,检视解决问题。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以数据为“精准画像”,以会商为“破题密钥”,构建司法数据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机制,不断深化会商成果应用实效,将司法数据转化为服务大局的“法治动能”。
去年年初,程先生通过某银行APP预约线上房贷提前还款,选择了最短的等待时间2个月,本想着线上省时省力,还完后却发现线上申请时间远长于线下申请时间,认为银行故意拖延还款时间让其多支付了利息,遂起诉某银行要求赔偿损失。
在津南区法院咸水沽人民法庭的一次数据会商中,上述案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起金融借款纠纷看似不大,背后却关系着很多有程先生类似遭遇的人的切身利益。经大数据检索发现,同类案件呈集中诉讼趋势,潜在群体纠纷风险凸显。

“把脉”异常数据,集体“会诊”,发现症结所在——银行线上提前还贷预约机制存在缺陷。下一步应如何治理?
随即,津南区法院开展专项调研,与涉诉银行就APP提前还贷存在的问题、引发的风险以及系统优化方向进行了走访座谈,并就此向某银行制发司法建议,建议优化线上APP提前还款功能,合理设置线上提前还款申请期限,减少线上线下时间差。
该银行高度重视,经报分行同意,对系统进行了调整维护,设置线上APP预约时间最短为30日。令人欣慰的是,不仅“程先生们”的案子经过调解得以化解,系统优化后已经有400余笔线上预约提前还贷业务成功办理,大大缩短了预约申请还贷时间,减少了还款利息。后续调研发现,津南区相关案件数据增长的曲线在2024年9月戛然而止,相关类案彻底“无讼”。
此次“小会商”仅是津南区法院落实司法数据会商机制的一个缩影。据介绍,津南区法院不断强化日常监测,如发现收案数量居高不下的类案,便启动预警机制,建立类案台账,提炼与案件相关的共性和个性要素,通过全院“大会商”分析类案多发的成因并采取有效举措。
同年,某地产公司逾期交房,短时间内82名业主起诉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考虑到案件的群体效应和辖区稳定,津南区法院持续与区委政法委、区住建委进行会商联动。经综合研判,选取一案进行示范裁判,在裁判文书中对所有业主相同的诉讼请求进行回应,并在判后做好释法说理、判后答疑,通过“示范诉讼﹢联动化解”的方式,成功推动82件逾期交房案件全部撤诉,同一小区1020件类案止争于萌芽。
审判数据检验着社会治理的成色。津南区法院探索出了一条“类案预警﹢专项分析﹢协调联动”的会商路径,从“用数据说话”到“让数据说话”。指标背后是一个个案件办理效果的积累,透过指标的表象,抽丝剥茧每一个案件,从全院到个人,从数据到个案,从问题到举措……该院司法数据会商机制成功入选“2024年天津法院审判管理创新十大案例”。
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基层社会治理作用,以村居涉案数量为重点参考因素进行司法数据分析,是津南区法院打造“数助治理”基层善治模式的又一探索。

津南区法院“田二姑”调解团队法官在田二姑调解室开展调解工作。
根据管辖村居涉案数量、类型、难易程度,该院小站人民法庭将辖区28个村居划分为红色、橙色、绿色三个涉诉风险等级区域,由4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进行下沉包联,并配套建立了层层递进、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庭、镇、村”三级诉源解纷体系,在法庭内部与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田景英深化指导合作,建立“田二姑调解团队工作室”,在镇司法所建立“诉调对接工作站”,在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法官沟通联络工作站”,形成“数据采集、风险分级、精准包联”的闭环管理,协同联动促进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
津南区小站镇某村位于小站镇南端,近年来,该村大力推广种植葡萄、水稻等农作物,高品质的农作物让村民富起来,但在乡村经济发展中产生了不少关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流转经营等问题,由此引发了村民与村民、村民与村委会之间诸多矛盾纠纷。在经过实地走访、统计案件数据后,小站法庭发现现阶段该村土地承包和租赁合同集中到期,双方当事人在合同续签期限以及租赁价格等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
“由于相关案件集中爆发,小站法庭将该村划定为红色区域。”包片法官深入村里的矛盾集中地,指导村委会和村民妥善化解争议。与此同时,为了能充分了解引发矛盾纠纷的各种因素,法庭搭建了多元主体参与的数据汇集平台,形成“纠纷当事人、人民调解员、区域联络人、包片法官”四级贯通的矛盾纠纷数据汇集机制,在充分收集数据基础上研判风险,就土地租赁合同如何签订、履行等问题拟定了详细的调解方案,确保有意续租得以延续,同时一并结清所有应付费用,让村里土地纠纷在短时间内得到高效化解,最终辖区收案数量也恢复至正常水平。

此外,小站法庭定期召开“法治圆桌会议”,与辖区村民共同商讨土地承包、文明养犬等大家关心关注的话题,利用基层治理资源,为村民提供解纷服务,积极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2024年,小站镇的两个红色区域涉案数量下降40%,小站法庭“强联动、创平台、优机制”诉源解纷工作法获评天津市“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
翻开最新的《2023年度天津市津南区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情况报告》(《行政审判白皮书》),一审行政案件的数量、案涉领域、案件类型等司法数据一目了然,针对行政机关执法问题提出的改进建议也清晰呈现。
据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津南区法院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上持续发力,已经连续六年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通过定期分析行政案件审判数据,以数据变化找准问题促进依法行政。法院主动向区委、区委政法委报告,集中体现了司法数据会商助力法治政府建设的实践成果。
在一起涉死亡证明房屋登记继承行政纠纷案中,李某父母名下有一套房产,父母去世之后,李某系其父母第一顺位继承人,在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办理该房屋的继承过户手续时,因无法提供其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死亡时间证明,不能证明李某为其父母唯一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不动产登记机构作出不予登记告知书。李某诉至津南区法院,请求撤销某局作出的不予登记告知书并为其办理继承过户手续。
受案后,津南区法院多次组织调证,但其母档案因时间久远,公安机关无记录可查,信息无法调取。为此,承办法官通过多种方式查找其母亲生前所在单位人事档案,最终获取关键证明材料。在法官协助下,李某成功向不动产登记中心提交申请,顺利办理过户手续并撤诉,实现纠纷实质性化解。
数据会商,“开会”只是表象,“会商”的内容才是动真碰硬。在案件办结后,以类案司法数据为基础,津南区法院与行政争议多发部门建立协同化解机制,实现辖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多年保持100%,有效促成行政机关自行纠错案件4起,其中2起原告认可处理结果并撤回起诉,发出2份“实质化解争议函”,行政机关均采纳建议。
“特别向津南区法院表示感谢,案子解决了,我们双方都很满意。”天津达信公司在感谢信中真挚地写道。达信公司从青岛新绵公司采购PU海绵产品销往韩国公司,韩国公司称货物存在质量问题并拒付货款,导致达信公司遭受直接经济损失87万元,双方因此产生合同纠纷并诉至津南区法院。案件审理过程中,由于货物已“离岸”,境外企业不愿将争议货物退回境内,关键证据缺失,双方各执一词。
经数据梳理发现,近年来中转型涉外买卖合同纠纷中,产品质量争议情况较为常见,企业常因缺乏直接证据、鉴定程序烦琐等因素,导致货物质量认定困难。基于两家公司经营状况以及货物质量难以查证的现实情况,会商会议通过“类案对比释法﹢风险损益量化”双重论证得出靶向调解方案。随后,由法官组织企业开展多轮调解,最终促成当事人达成“一揽子”调解协议,达信公司支付新绵公司货款3万余元,新绵公司放弃主张达信公司在之前民事判决书中应承担的义务,放弃的数额作为弥补达信公司主张的违约金。
这起案件的高效化解得益于津南区法院深度运用司法数据支持营商环境建设。同时,津南区法院通过构建“1﹢1﹢N”专业法治服务保障链,为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打造“从签约布展到争议化解”的全链条司法护航体系,实现“以司法数据软实力激活会展经济新动能”的治理跃迁。依托会展解纷“一码通”线上平台的数据效能,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开方”,形成“个案数据溯源、类案风险预警、治理效能转化”三重赋能机制。

津南区法院会展专业服务团队依托法官工作站开展法律咨询。
与此同时,津南区法院以“会展法官工作室”为抓手,提升线下会商的靶向效能。针对会商中发现的涉会展案件中日益突出的“僵尸商户”处理难问题,形成“源头预防、非诉在前、诉讼断后”分层递进治理模式。在会展和商户间搭建起快审、快结的法治服务桥梁。
在一起涉会展商铺租赁案件中,津南区法院通过对前期招商引资中出租商铺欠付租金、不腾退房屋等案件数据进行深入会商研判。承办法官在查明法律事实的基础上,结合合同和司法数据开展深度调解工作,为双方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成功挽回130余万元国有资产损失。
2024年,津南区法院累计审结涉会展民商事案件54件,涉案标的额3446万元,案件调撤率达85%,树立了“办理典型一案,促进解决一片”的良好典范。
从类案治理到源头解纷,从法治政府到营商环境,津南区法院的司法数据会商机制始终紧扣“公正与效率”,实现从“数据采集”到“效能转化”的深度跨越。津南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安文杰表示:“我们将以数据为‘笔’,在基层治理画卷上书写司法为民的新篇章,让‘数据富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动能’。”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天津津南:从“用数据说话”到“让数据说话”》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全球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中国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