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内外大咖齐聚洛阳,今天只为这件事!

2024-06-28 08:26 阅读量:6.9万+

华人号:i游河南

今天上午,第五届世界古都论坛在洛阳开幕。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8个国家的11位外国嘉宾、代表,以及来自国内文物考古机构、古都城市、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沿线城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沿线城市的代表,学术团体、专家学者将齐聚洛阳,围绕“古老的文明 崭新的故事”主题,在文化交流中互鉴互促,携手推动世界文明繁荣与进步。

自2018年以来,世界古都论坛已在洛阳成功举办四届,今年正式升格为省级节会。本届论坛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古都学会、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物局、洛阳市人民政府承办。

本届论坛将持续至28日,将举办“古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城市新生活”主旨发言、世界古都城市市长对话会、文化遗产交流合作学术论坛等重磅活动。

今年是丝绸之路和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洛阳作为唯一的“双申遗”城市,受到世界瞩目。

为什么是洛阳?

洛阳拥有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还有51处全国文保单位、9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102座博物馆、纪念馆星罗棋布。

五都荟洛,一眼千年。偃师商城遗址、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沿洛河由东向西密集分布的五大都城遗址,是洛阳独有的城市标签,更是河洛大地上最具价值的宝贵文化遗产。

今天洛洛带咱们一起穿越时空,触摸古都洛阳的文明之光。

距今约3800年前,夏王朝在偃师二里头建造了同时期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都邑,形成择中建都的都城选址理念,建立了真正意义的广域王权国家。

二里头遗址是可以确认的、最早的具有明确规划的都邑,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营建规制与其一脉相承,二里头都邑开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

△二里头遗址祭祀区以西区域

二里头遗址地处洛阳盆地东部,背依邙山,南望嵩岳,坐落在古伊河北岸的高地上,沿古洛河北岸呈西北至东南方向分布,其中心区位于遗址东南部高地。遗址范围包括偃师二里头、圪当头、四角楼和北许四个村,东西最长约2400米,南北最宽约1900米,现存面积大约300万平方米,经过60年的发掘,才开挖了4万多平方米,相当于1%多一点。

自1959年秋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者对二里头遗址进行试掘开始,考古人员发现了众多“中国之最”:东亚地区最早的核心都邑聚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车辙、“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多进院落或四合院式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最早的大型官营作坊……这些发现证实,各地文化在二里头交流融汇,这里的礼制传统又向八方辐射散播,考古学界将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

二里头遗址是一处史无前例的王朝都城遗址,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核心文化、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偃师商城即商都西亳,是商代的第一个都城,建于公元前16世纪,延续使用近200年,距今已有3500多年。

△偃师商城遗址航拍图

1983年,在位于偃师以西1公里、距二里头遗址约6公里的地方,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商朝早期城址。经过一系列考古发掘,大多数专家认为,它就是文献中所说的商汤灭夏桀后建立的商代都城——西亳。

据介绍,西亳城有三重城垣,由外到内分别为大城、小城和宫城。考古发掘已明确,偃师商城是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小型聚落的基础上重新规划营建的较大型城址,首先建设了宫城和小城,之后扩建为大城。

△偃师商城遗址展示的宫殿

勘探和测量数据表明:偃师商城大城平面大致为缺角长方形,南北最长约1753米,东西最宽约1198米,城垣以内的面积约为183万平方米,护城壕以内的面积约205万平方米。

偃师商城小城南北最长约1153米,东西最宽约776米,面积约90万平方米。

偃师商城遗址的早期宫城大致呈正方形,长宽均约190米,面积约3.6万平方米;晚期向西、向南扩建后,东西最长达232米,南北最宽达221米,总面积近5万平方米。在宫城四周,分布着厚约2米的夯土围墙,宫城内遗存由南往北分为三大部分:南部是由若干大型建筑基址组成的宫庙区,中部是王室祭祀区,北部为御苑区。

△水道遗存(偃师商城遗址)

偃师商城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商代早期城址中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都城遗址,也是我国夏商周三代唯一被考古发掘出的可供全面研究的宫城遗址。

东周王城遗址北依邙山,南临洛河,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四面城墙除东南角外基本可以彼此连接,总面积约14平方公里。根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由镐京(今陕西西安)迁至洛邑(今洛阳),一直到公元前256年秦灭东周,这座王城在历史的长河中存续了500多年。

△天子驾六博物馆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在洛河以北、涧河两岸发现了东周时期的文化层堆积,在涧河东岸的小屯村发现了汉河南县城遗址。汉河南县城与东周王城之间存在着沿袭关系,考古人员就以汉河南县城遗址为基点,确定了洛河以北涧河入洛处为东周王城遗址,就此拉开东周王城遗址大规模考古发掘的序幕。半个多世纪的考古发掘证实,东周王城平面大体呈正方形,整个王城周长约15公里,有四面城垣和三个城角,大部分位于今西工区中西部。

△“天子驾六”车马坑

东周王城遗址内发掘的东周墓葬超过6000座,其中,20世纪50年代对洛阳中州路西工段260座东周墓葬的发掘研究,为后来全国东周墓葬的分期断代提供了重要标尺。遗址内东部与西南部的王城陵区、王城外东北部的金村墓地,以及王城外西南部的周山一带,分别为三处周王陵区,陵区内发现数座高规格墓葬及车马坑,出土有显示周王身份的带铭青铜器及墨书石圭。

东周王城遗址最为人熟知的历史遗存,莫过于“天子驾六”。“天子驾六”保存之完好、规模之宏大,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考古专家称,“天子驾六”的发现,揭开了东周王城陵区的谜团,为了解东周王城的布局提供了珍贵资料。

△天子驾六博物馆

东周王城遗址的发现,是中国城市考古的重大收获,为研究周代政治、经济、文化和整个城市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作用是其他遗址不可替代的。

汉魏洛阳城遗址在今白马寺东,距偃师商城约10公里。它始建于周,曾称成周。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此后,曹魏、西晋、北魏相继在此建都,汉魏洛阳城的格局有所改变,面积也不断扩大,在其长达约1600年的建城史中,建都史近600年。

△汉魏洛阳城遗址发掘现场

汉魏洛阳城遗址所属的历史年代,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个大变革的时期。在其为都城的500余年中,许多时间里中原王朝都处于一个动荡的状态。其见证了北方草原民族进入中原后,形成的游牧与农耕民族大融合,并在这种大融合的洪流中促生出独特的城市文化,尤其是曹魏时期,创立了以太极殿为核心的“建中立极”的单一宫城形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多座都城中得以盛行,并对后世及东亚地区均有深远的影响。

△汉魏洛阳城遗址宫城区魏晋时期大型水利设施

自1962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始对汉魏洛阳城遗址进行科学系统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60年来,在几代考古工作者的接续努力下,汉魏洛阳城遗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比如南郊礼制建筑遗址、金墉城遗址、永宁寺遗址和宫城阊阖门和宫城遗址等。汉魏洛阳城逐渐“醒来”,成为目前考古资料最为丰富的古代都城遗址。

隋唐洛阳城在汉魏洛阳城西约18公里处,始建于隋炀帝时期的605年,后作为隋、唐、五代、北宋的都城或西京。该城址前后沿用500余年,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鼎盛时期。

△图源:洛阳文旅公益图库,杨牧群 摄

整个隋唐洛阳城面积47平方公里,城址主要由郭城、宫城、皇城、东城、含嘉仓城、西苑与上阳宫等部分组成。隋唐洛阳城以“前直伊阙,背依邙山,左瀍右涧,洛水贯其中,有河汉之象”的地理环境因素,宫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部的独特布局,整体划一、以里见方的里坊建制,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从应天门南望伊阙

在隋唐洛阳城的中轴线上,有著名的七天建筑,即天阙(伊阙)、天街(隋端门街)、天津桥、天枢、天门(隋称则天门,唐称应天门)、天宫(明堂)、天堂,南北纵贯隋唐洛阳城中,是中国古代最华丽的都城中轴线。

隋唐洛阳城选址、规划、布局、建筑都堪称我国古代城市的巅峰之作,其布局为当时日本、朝鲜的都城所仿照,影响巨大。它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一段历史,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建制、城市布局、社会生活等方面极其宝贵的资料,在中国古代都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的洛阳,世界的洛阳。👍

中国的古都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中的重要样本,其中洛阳是重要的典范之一,作为古都的洛阳具有世界意义。

世界古都论坛在洛阳成功举办了四届,已成为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洛阳和河南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这一国际文化交流盛会将为古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和更加有力的支持,让古都文化遗产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为人类持续和谐稳定、社会文明进步贡献古都智慧。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内外大咖齐聚洛阳,今天只为这件事!》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中国(特殊)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洛阳文旅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