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30 21:54 阅读量:6.4万+
华人号:豫头条卫辉古代的八大美景是谁最先提出来的,文字历史上没有记载,也没有太多的资料可以佐证。随意说,一提及卫辉八大美景,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这个“太行叠翠、卫水拖篮、黄岗牧唱、募化渔歌、忠臣古冢、君子芳村、秋涧书声、香泉水响”曾经的辉煌。这组文字我反复的琢磨了好长时间,总想透过历史的一袭亮光窥视究竟,但是又一次次的搁浅。于是这个不是谜的谜中之谜时常缠绕着我。这“八景”是古代约定俗成的、还是人们的一种理性认识,是一种风物景观,还是一种人文文化,这些都不得不是我坐下来细细的品味与考究。
《卫辉市志》载:“太行叠翠、卫水拖篮、黄岗牧唱、募化渔歌、忠臣古冢、君子芳村、秋涧书声、香泉水响”是历史上的“卫辉八景”,而且还都能够找到源头。单说这“八大美景”,卫辉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历史文化名城已经美到让人窒息。不是单纯的演绎,二是历史悬挂在这座城市上的一块文化招牌。八大美景贯穿了卫辉三千年的文明历史,既有视觉的美、嗅觉的美、听觉的美、意识形态的美,还有历史文化的美,每一景都是这座城市的美美图。
过往岁月里,百姓多蒙昧而少开化,常老死而少往来,民间又有看景不如听景一说。多少年来,人们都只是说说而已,没有人考究它的美的内涵,历史也没有太多的文字记载。美景中或有卫辉之山河表里,或有卫辉之圣贤遗迹;有自然美的流露,还有浓浓的人文景观。经人演说整理之后也感颇韵味十足,但是这种“美”是以一种什么状态或形式出现的,没有太多的文字记载,所以说多年来,只要是提及到了卫辉的八大美景,人们就一个“美”字了结。
下面就我眼中的“八大美景”中的太行山的叠翠;卫河水的托兰;黄岗的牧唱;募化潭的渔歌;香泉的水响;秋涧的书声;君子的芳香;比干庙的古冢,谈谈点我个人的一点浅薄认识和我眼中的“美”得存在。
一、太行叠翠
“叠翠”是这一美景的主题。指卫辉城西北的太行余脉。八百里太行到此噶然而止,用“叠嶂列屏,重峰环抱,碧岚翠黛,如绘如画”。是一种很笼统的说法,把它确定为卫辉一大美景,是有时间、方位、角度、光线的存在的,“太行叠翠”这种美景是存在的,以前有,现在有,再过若干年他仍然有,也就是说,上天已经把我们能够欣赏到的这种美载入了卫辉的永恒。那在什么时间什么方位能够欣赏到“太行叠翠”的美景呢。我感觉应该是在古城北雨后的黄土高岗上能够欣赏到这种大自然的秀美更为真切,也有可能这里就是“太行叠翠”这种美的第一首选。原因之一,黄土岗是卫辉平原的唯一制高点;其二是站在高高的黄土岗直视太行山,中间没有遮挡物;第三是这里是看太行的正面,西高东低,黄土岗突然迭起,之间从视觉上有一种直感。雨后的太行山层层叠叠的山峦由深变浅、由浓变淡一下子就能够收入人们的视线。太行万山迭起,层层分离,起伏绵延,波澜壮阔,青翠欲滴。一幅美图跃然纸上,这种大自然的杰作,观之,能够让人心旷神怡,留恋忘返。具体到时间,他应该是上午的九点到十一点或者是下午三到五点的时间的时间最为确切。我曾经雨后多次登上唐岗凤凰台(黄土岗连在一起,又称殷商朝歌烽火台),“太行叠翠”的美景像一幅大画一样陡然迭起,连南山腰里的小山村那袅袅的青烟都能看的一清二楚,它就悬在眼前,仿佛伸伸手就可以触摸到他,抬抬脚就能够拾级而上,那种心情、那种激动,那种欣然,感觉好极了。不知道我说的是不是古人眼里的“太行叠翠”,但是,只要是在这个时间这种天气情况下,就一定能够欣赏到来自大山太行叠翠的盛景。古人用“绿水青山一幅图画天赐巧”来描述眼前这一美景绝不为过。在这一大美景里面,谈到的是视觉带跟人们的美的享受,其实它描述的真正的内涵是这种美的享受。尽管现在的太行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神威,这种美无时不在。
现在又有人描述太行叠翠时用太行山中正面、狮豹头、塔岗三座水库如高峡出平湖;国家AA 级景区跑马岭地质公园扼中原通三晋之咽喉;当代“太行公仆”吴金印书记曾在这里战天斗地,改造山河;抗日名将皮定均司令部旧址为红色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民居建筑群小店河俯卧龟背山上,同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周姜太公故里掩映其间;林氏祖庭林坚出生地引来无数后人凭吊,这也是一种美,但是它与古人眼里的“叠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卫水拖篮
卫河水的“卫水拖兰”的美在于一个“拖”字。大卫河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它像是一条盘旋的巨龙、九曲十八弯来到卫辉直接穿城而过,留下的“卫水拖兰”这一道美景成了这座城市的骄傲,于是,卫辉有了“日城”、“月城”、“淹月城”、“汇水湾”、“得胜桥”和东西南北“四大码头”的美誉。一支天河水蜿蜒着从西南进入卫辉,再从东北走出,成了卫辉古城的一条天然屏障,它像一条巨龙,在卫河与孟姜女河交汇处的沿光后街,远观流水之纹状,犹如拖着一条蓝色织锦,躲躲闪闪,时隐时现,成就了卫辉这座古城的一大美景。和上面的一样,这应该也是有时间和区域的限制的,不是随处,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得到的。多年以来,卫河水常流不息,清澈见底,百舸竞渡,鱼虾翔集。两岸垂柳倒映,宁静富饶,堪称鱼米之乡的小杭州。风和日丽之时,波动成纹,水日交映,色如喷金,这种自然现象来自卫河阳光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在阳光街卫河出城回湾处,时间是应该是春秋季节下午五到七点的时间,冬天时间会早些,站在卫河的对岸才能看到“卫水拖兰”的精彩画面。猜想这是出自文人骚客之手,也许是卫河上艄公的杰作。
多年来,人们都是这样说着,真正的看过的能够描述出来的是少之又少,前几天我见到了一位80多老人,是沿光街的常住居民,他是从小都在卫河边长大的,对传说中的“卫水拖兰”这一道美景,只知道有,但是没有见过,现在卫河早就没有了昔日的荣光,河水改道,剩下的只有“龙须沟”,臭水河,那种百舸争流,千帆竞技,鱼虾遍地已经被写入了历史。
三、黄岗牧唱
指城北的黄土岗牧童的歌声,黄土岗这个是史书上有记载的,一次在一个资料上我偶然发现了关于“黄土岗”的记载,一说:黄土岗(必然是一个被黄土覆盖的岗子,高数丈,现在裸漏出来的白土白石和满目疮痍的沟沟坎坎,当时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西眺太行,北拱朝歌,目视牧野大地,那种雄伟与霸气大可傲视天下,唐、宋朝曾在卫辉养马十万(所以卫辉才会有马市街、饮马庄,饮马口、上马营、下马营、军营村、马堂村之说),它的脚下就是连通南北的“通京大道”(古代的咽喉要道)。还有传说,天王盖上建有霸气十足的玉皇阁。唐、宋、元朝都有在此陈兵的历史记载,淇河水就在脚下(古人王秋涧有淇河南岸黄土岗的描述),形成了南北对持的天然屏障。当时只是看看,没有太留意,现在再也找不到这个资料了。相传周武王克商之后,出现了一种歌舞升平的时代(康叔封卫,卫地一度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世风日佳),高高的黄土岗上牧童放牛,夕阳西下,霞辉漫天,牧童骑在牛背上披着朦胧的霞光余晖“晚归”打着口哨,唱着牧歌,那种老牛的稳重,伴随着悠扬的踢踏,合着牧童的牧笛晚唱,那真是一种难得的美的再现。
四、募化渔歌
对于这个我还不是太了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募化渔歌”和前面提到的“黄岗牧唱”,具有同样的美,至于人们传说的庞寨乡纸坊村的募化潭。是说,当年潭水黝黑而不可测,水旱不加盈缩,产鱼颇丰,凡向潭主募化者,无不乐与之,彼方群众,赖以生存。这方面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我认为和“募化渔歌”应该是顺应关系,有前者、必有后者。作为人眼里的一大美景,指的应该是募化潭,水深鱼肥,民则赖以生存,渔民们在这里唱着渔歌打鱼,那种平静的潭水,蓝蓝的天空,翔鸟云集,三五泛舟,渔歌互答,夕阳西下几时回。收获的美感,迸发的笑声,还有那荡桨泛起的水花构成了了一幅渔家乐的绝美图。传说,这里的潭水地下的暗河直通塔岗的黑龙潭,潭水暗流涌动,是说一条黑龙把自己的触角伸进了黄河。传说归传说,古人用美的眼光能够把这里的“渔歌”动的、静的自然美勾画出来,给人带来了得享受是古人用智慧筑起的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文化工程。我们没有见到过募化潭的盛景,也没有欣赏到“募化渔歌”的美,但是,就凭这古人给我们留下来的“募化渔歌”赛江南的四个字,这种美的享受已经让我们陶醉,让我们在感谢上苍的同时也感谢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优美文字。
五、忠臣孤冢
比干(前1092—前1029)子姓,名干沫邑人(今河南卫辉),是商朝贵族商王太丁之子,中国古代著名忠臣,被誉为“亘古第一忠臣”。他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比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股,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比干认为君王有过错而不指出就不是忠臣,于是强谏三日不离去。纣王非常生气:“我听说圣人心有七窍,真的是这样吗?”于是杀比干来观察他的心,比干死。
这里是指城北的比干庙。商朝末期,比干因纣王暴虐无道,谏,而被纣王挖心。死后葬于卫辉,因墓而庙。比干庙是中国第一座墓、庙合一的建筑,被称为“天下第一庙”;比干墓是第一座史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被称为“天下第一墓”;比干庙里有个石碑,是孔子用剑刻的碑,上书“殷比干莫”几个字,这是孔子留在世上的惟一真迹,被称为“天下第一碑”。比干不仅留下了这样一座庙宇,这里还成了“林”姓的“根”。比干,就成了林姓的始祖。林姓始祖也好,财神也罢,真正构成八大美景之一的根源不在这里。
单纯的用上面的文字来解释卫辉一大美景,总感觉还有点欠缺。“忠臣古冢”它的美究竟在哪里,恐怕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见到更多的解释。自然风景(左林右泉)当是一说,更值得一提的应该是:比干尽忠,武王封墓,历朝历代的封建帝王、文官武将,还包括地方官吏前来拜揭,赋诗题词、树立楷模,临之肃然起敬才是最大的美景。风轻花落定。昔日悠然长。历史翻过了长长的一页,留下的总有一些珍惜。是世俗写下了这位殷商历史上天下忠比国文丘第一“忠臣孤冢”的美丽故事。
六、君子芳村
这道风景来自于孔老夫子眼中的君子,来自于历史名人蘧瑗,字伯玉,蘧伯玉谦虚谨慎,他经常反思自己,“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他又经常鞭策自己,典籍《庄子?则阳篇》中记载:“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意思是说他年已六十岁还能与日俱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蘧伯玉品德高尚,光明磊落,孔子与善者,于齐晏婴,于郑子产,于卫伯玉。孔子几次适卫,多居蘧伯玉家,可见孔子与伯玉相交之厚,古时,卫辉有君子村有“君子谷堆”(蘧伯玉墓),蘧庙,蘧伯玉祠堂,省身书院,知非轩,二圣词(祀奉蘧伯玉与孔子的祠堂,在比干庙附近)。
君子村位于卫辉市安都乡。君子村得名,缘自于春秋时卫国贤大夫蘧伯玉。蘧伯玉,名瑗,字伯玉。传说孔子周游列国曾在蘧伯玉家吃住。“自古卫地多君子”就是孔子赞美蘧大夫的话,蘧伯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山东孔庙君子殿位居榜首的就是蘧伯玉,又称之为天下第一君子。孔子称他为“君子”,《论语》上也有记载:“君子哉蘧伯玉。”尽管说人们都知道卫辉有个君子村,但是真正了解君子村的人是少之又少,就连君子村的人有时也很难说出来个子丑寅卯来。我走访了君子村,见到了已经80多岁的原村支部书记李致强老先生,老人很执着,也很健康,他没有高深的文化,但是他却曾经是君子祠堂里的教师,没事也喜欢写写毛笔字,还编写诗词、楹联。对蘧伯玉颇有研究更是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当我问起君子村的来历的时候,他给我讲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他说蘧伯玉出身名门,父亲在朝(商都朝歌城)为官,他的少年时期是随着自己的母亲在马庄(马庄附近还以一个小村庄,原名叫磨庄,现在改为孟庄,是蘧伯玉小时候经常去那里推磨的地方)度过的,年老后隐居乡里,死后就葬在这里了;还有一说这里是他生活过的地方,他死后魂归故里,这里只是他的衣冠冢(内黄、获嘉、长垣、濮阳都有他的坟墓和他的故事)等等,说法不一,但是古人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证据(古庙碑刻)。至于说“君子芳村”成为古代卫辉的一大美景,我的认为,应该是后人对蘧伯玉这个人的人格的一种认可,是一种敬仰与推崇,也取决于这里的地理环境和君子村人的一种贤德社会价值,来这里的人都是愿为蘧伯玉这位正人君子脱帽致礼的人,所以,走进君子村,踩着脚下的路,未见其人,就已经能够闻到君子的芳香了,久而久之,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卫辉人真的很了不起,它能够把这种美在骨子里的盛景、也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美无法与她相提并论由心底而生的美写出来作为自己的广告牌广而告之是何其伟大!
卫国多君子,如公自足依。问年馀服政,行事早知非。
矰缴能防患,风尘善息机。车声犹隐隐,时度白云扉。
《史记·吴太伯世家》:“去郑,适卫。说蘧瑗、史狗、史、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蘧伯玉死后,后人为怀念其为人笃礼,就将他埋葬之地所属的村(马庄)定名为君子芳村,后又简称为君子村。现在这里还有蘧伯玉的墓地,土人称之为君谷堆的地方立有古碑刻一通。南水北调工程是发现了一条有蘧伯玉墓地通往君子村的石头砌成通道。真假我们尚且不能够确定,但是在这个路通孔道的咽喉之地出现的“青龙镇”、“白虎林”和前有朱雀后有玄武,不得不说这里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
七、秋涧书声
王恽,字仲谋,号秋涧,从小聪颖,读书勤奋,善于思考,初为卫州详议官。至元五年(1268)拜监察御史。历任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方官。后又召回京师,官至翰林学士、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世祖至元五年(一二六八)迁御史台,后拜监察御使,九年授承直郎,十四年除翰林待制拜朝列大夫,二十九年授翰林学士、嘉议大夫。元贞元年(一二九五)加通政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大德八年(一三四)卒,赠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追封太原郡公,谥文定。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太公镇古子涧村人,还有一说是城北郝庄村的王氏家族。元朝著名学者、诗人、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裕宗皇太子真金和成宗皇帝铁木真三代的谏臣。大德五年(公元1304年)六月,王恽在汲县去世,终年七十八岁。朝廷的钦差大臣在汲县看到他的故居依然是茅屋陋室,清贫如民。其儿孙们田园生涯,耕稼自给,便如实奏明圣上。皇上赐钞万贯,赠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追封太原郡公,谥号“文定”。子孙荫封受禄。家乡人民也把他少年勤奋读书的古子涧誉为“秋涧书声”,被列为“汲县八景”之一。其上未为免强,这不是在写传,也不同于修志,是“秋涧书声”为卫辉一大美景,而不是说王秋涧的家乡,更不是说他这个人,秋涧书声作为一大美景,是人们对王秋涧这个人的勤奋读书的褒扬,来到这个地方,或者说是提到了这个人,耳旁就会响起秋涧读书的声音(那种执着,那种勤奋,那种渴望,那种忘我自勉,鼓励和激发着少壮一代人们奋发向上),寄希望于后人要以他为榜样,好好读书,励志成才,为国家出力只有这样解释才显得靠谱。久违的书声有可能我们再也听不到了,但是“秋涧书声”这种美却在卫辉人的心上深深地打上了烙印。
八、香泉水响
此景指卫辉市西北霖落山香泉寺。该寺所在地传说为战国时魏安厘王的离宫——雪宫。当时,登封少林寺第二任主持稠禅师游历化缘到此,发现霖落山泉水甘甜清纯,他捧了一口,一股香气扑面而至,就高兴地说:“这里可以建寺院。”后来,这里就建起了寺院,并取名“ 香泉寺”。但因当时的寺院已荡然无存。元代年间又临山崖建造,重修香泉寺。
寺旁石隙中有泉流出,穿岩流石,喷水洒云,飞溅岩畔,泄作瀑布,其声琮峥。卫辉香泉古八景:佛洞烟云、古塔凌云、凉台玩月、涧水涛声、竿山叠翠、乳岩寒流、香泉甘洌、炉光夕照香泉寺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大的佛教文化胜地之一。早在六世纪中叶,北印度高僧那连提黎耶舍就曾经到此讲经传播佛教文化,历史上素有佛教"小西天"之称。东寺。一股清泉从东寺石隙中流出,穿岩越石,飞溅崖畔,泻作瀑布,香泉水发出的响声成了卫辉一大美景。我们没有感受过“香泉水响”的美,但是从古人的诗词那里我们似乎还能感悟到那种来自自然的叮咚!这种叮咚一定和历史名曲《高山流水》相媲美。听着水响,思想也会跟着沸腾,意境之中,好像我们已经在神游三山五岳、八百里太行,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一切。亲近香泉,有踏踏的马蹄,有干裂的撕竹,一会儿是雄风四起,一会又变得电闪雷鸣,雄伟的山峰,山谷中若隐若现的云雾,好像就在身边缠绵,拾级而上一阵清风又像是修仙踏云而起,感觉是来到了神仙府邸,人间的烦恼已经随着香泉的水声烟消云散,道家所说的“天人合一”大概就是这种感觉中形成的吧!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