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范县五大怪,你知哪几怪

2019-05-08 13:06 阅读量:2.8万+

华人号:豫头条

袁冰洁 杨晓莉/文

清乾隆年间的1742年至1746年,“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曾在范县任县令近5年,留下了很多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佳话,也留下了一些“怒不同人”的“怪事”。而今,斯人已远去,板桥遗风却皕年不衰。许是受板桥之“怪”的影响,范县的“怪人”“怪事”“怪现象”,也世代不绝,成为闻名全国的一个“怪”县。但如果您真了解了范县,其实也“见怪不怪”。

一怪:板桥要搬范县来

1742年,考中进士已满6年的郑板桥,终获任命,到范县任县令。此时,他已经50岁,人间冷暖已尝遍,世态炎凉早看透。

可贵的是,板桥始终有一颗亲民爱民的心。在范县任职期间。他勤政爱民,清正廉洁,秉公办案,凡有讼事,皆纤悉必周,且多佑穷佐富,将范县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受百姓爱戴。

1746年冬,郑板桥调任潍县县令。任职期间,潍县连年灾荒,郑板桥放粮赈灾,并要求大户、富户,平粜积粮,轮流开设粥场,为百姓舍粥。他因此得罪权贵,1753年,厌倦了官场污浊的郑板桥,被迫称病辞官,返回扬州。

回到家乡后,郑板桥一直怀念在范县的日子,写下了不少歌咏寄情范县的诗文。“范县民情有古风,一团和谐又包容。老夫去后相似切,但愿人安与年丰。”诗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范县的一往情深。不仅怀念范县,郑板桥还一度想“移居范县”,他在这首《赠范县旧胥》的诗后又写道:“旧胥来索书,为作十纸,此其末幅也。感而赋诗,不觉出涕。罢官后,当移家于范,约为兄弟婚姻。”他还帮助友人帮他处理家事,办理“移家于范”事宜,但不知为什么最终没能如愿,只好在66岁高龄时,千里迢迢,到魂牵梦萦的范县故地重游。

一个世居鱼米之乡的江南文人,为什么会想迁家于范县这样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县?为什么书画、脾气都异常怪异的郑板桥,想起范县就“不觉出涕”?这不能不说是件怪事。笔者认为,这里面至少有两个原因。一,范县是郑板桥入仕之始,是郑板桥为官的第一个地方,他在那里干得一帆风顺。郑板桥造福了范县,范县也成就了郑板桥。二,范县的淳朴民风、和蔼包容,范县人民对郑板桥厚爱有加,郑板桥对范县深厚的感情,令他念念不忘范县。

二怪:酒不醉客不实在

濮阳人热情好客,范县人好客热情。

很多人都害怕到范县喝酒,因为常常被主人灌得一塌糊涂。到过范县农村作客的人都知道,入席时,一开始好像只是主人和亲戚在陪客。但在吃饭喝酒过程中,一会儿是这个邻居来敬酒,一会儿是那个朋友来碰杯,客人经不住各种形式的劝酒,渐渐喝高喝醉。

在范县,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凡来客人,主人即便是赊账,也得以酒待客。“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在范县喝酒,不喝醉不算喝好,不喝醉不算主人热情。此种习俗,也使得很多不胜酒力者望而却步,甚至“吓”走了一些客商。近些年来,范县也移风易俗,讲究文明待客,敬酒而不强劝酒了。

范县人的这种待客、劝酒之道,让很多第一次来范县的人有点不适应,认为范县人有点傻,有点怪:“客人喝醉了,还得给主人添很多麻烦,何必呢?拿这么丰盛的饭菜招待客人,吃不完不浪费了吗?”但这种“傻”,这种怪,也是范县人鲜明的特色。绝大部分范县人,待人接物话不多,但骨子里是满满的热情和豪爽。范县人敢为朋友两肋插刀,朋友有什么事情,他们看得比自己的事情还重要。

范县人何以这么“怪”?当然不仅仅是受了板桥遗风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里独特的文化浸润所致。范县东望邹鲁,北临燕赵,是冀鲁豫三省的交界地。这里的人们,既有着山东人的豪爽,又有着河南人的淳朴,还有着河北人的侠义。再加上范县濒临黄河,屡遭水患,造成这里人比较贫困。家里有客人时,就倾囊待客,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酒不醉客不实在”的风气。

三怪:传统文化放异彩

范县还有一个“怪”现象,那就是一个仅有50万人口的小县,文化名人却层出不穷。

以书画界为例。众所周知,郑板桥以画竹出名,200多年后,范县又出了一名画竹大家,那就是被称为“山东一支竹”的著名画家李方玉。李方玉出生、成长于范县,工作在山东,近年来,为报答家乡,他先后为家乡捐献所收藏书画和个人画作1000多幅,其中100多幅是国家二级文物。

除了李方玉外,中国书协、美协会员,河南省书协、美协会员中,来自范县的共有几十名。濮阳市的中国书协、美协会员中,范县人占到了几近一半,堪称名副其实的“书画之乡”。

范县还是戏曲之乡。目前活跃在范县的大大小小戏曲剧种有近20个,罗卷戏、豫剧、二夹弦、四平调、山东枣梆、大平调、河北梆子、山东梆子、河南坠子、山东琴书、梨花打鼓等,各种戏曲争奇斗艳。其中,四平调、罗卷戏和山东枣梆,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0万人口,对于一些边缘县城来说可能不算少,但对河南这样一个人口大省来说,50万人口只能算是一个小县。如此小县,为什么传统文化却如此灿烂?这与范县深厚的社会、人文积淀是分不开的。位于黄河之滨的范县,人类文明起源较早。早在上古时期,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就诞生在濮州(今范县)雷泽;尧舜禹三贤禅让和丹朱治邑的故事也发生在范县一带;范、姚、顾、秦四个姓氏同样起源于此。范县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晋楚城濮之战、齐魏马陵之战等都发生在这里,唐末农民起义、和明末榆园军起义,都发生在范县一带,北宋梁山好汉,也常出没于范县。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冀鲁豫边区的首府所在,有着“钢铁濮范观,边区小延安”之称。一脉相承的文焕延续,使范县自古就形成了崇文尚武之风,让范县至今仍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文化领域的一朵“奇葩”。

四怪:消失范水今复来

范县有两条“母亲河”,一条是流经县域的黄河,一条是让范县得名的范水。

范县人说到县名由来,一定会提到范水。《范县志》记载,西汉初年(大约是公元前206年)设置范县,因范水穿境而过而得名。据了解,范水是济水的一条支流,现已了无踪迹,其走向今人很难说清。

范水是如何消失的?没见资料记载。但范县人认为,范水本身为济水的一条支流,后来被黄河所吞纳。

2015年,为纪念已经消失的、让范县由此得名的范水,范县将境内的孟楼河更名为范水。自此,消失了很久的范水又回来了。

范水由消失到“归来”,从中看到的是范县人不忘初心的情怀。饮水思源,现在人们看到“范水”这两个字,自然就会想到范县名字的由来,从而找到出发的地方。

五怪:县城建在省界外

范县最大一怪,要数“县城建在省界外”了,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现象。

到过范县的人都知道,范县目前分为新城和老城,新城是在范县地盘上,但老城仍在山东省樱桃园镇。新城马路宽阔,高楼林立,花木葱茏,现代化气息很浓;老城老旧矮小,马路狭窄,但人来人往,却也相当热闹。

说起范县老城,濮阳人都知道一个顺口溜:“山东省里有个河南县(范县),河南县里有个山东乡(樱桃园镇),山东乡里有个河南村(金村和张扶村),河南从里住着山东人。山东和河南犬牙交错,即便在范县老城工作多年,也很难分清哪里是山东哪里是河南。

那么,范县县城是怎么建到山东省境内的呢?如此行政区划产生的背景又是什么呢?这得从当地的金堤河说起。

从范县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因为地处豫鲁交界地带,范县在历史上一直与山东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夏、商、周三代之后,范县的名称是“顾城”“秦亭”“廪”“邱”,秦汉以后两千多年来都称“范邑”“范县”。志载,范县自汉高祖年间(公元前206年)置县,其治所在今范县张庄乡旧城村;明洪武十三年因黄河泛滥,城池被毁,范县被迫从旧城迁往今山东莘县古城镇。1949年10月,冀鲁豫行署撤销,范县属平原省濮阳专区,1952年至1964年,又归山东省聊城地区管辖。1956年,濮(县)、范(县)、观城(县)朝城(县)四县合一,县治所迁至今山东樱桃园镇。

在范县和山东交界处有一条金堤河,其发源于新乡县境,经豫、鲁两省,至台前县张庄流入黄河。范县即被“夹在”金堤河和黄河之间。因金堤河问题,山东和河南居民,一度纠纷不断。1964年2月,国务院以“特急国水[1964]86号文”决定,采取区划调整的方法,来处理两省间的水事纠纷,将河南省东明县划归山东省,撤销山东省寿张县,将寿张金堤以南五个区并入范县,范县金堤以北五个区划归莘县,寿张、范县两县的金堤河南部合并成范县,划归河南省,范县县城仍留在山东。经过区划调整,金堤河水只经河南省辖县流入黄河,豫、鲁两省关于金堤河的水事纠纷大部分得到解决。

这样一来,也就由此形成了范县“县城建在省界外”的奇观。1983年9月,濮阳建市,范县隶属濮阳市,县人民政府依然设在山东省莘县境内。

由于范县县城建在省界外,城市框架无法拉大,极大地制约了范县发展。1996年,经河南省政府批准,范县在金堤河南开始建设新区。1997年10月,范县县委、县政府搬迁到范县新区办公,现在的范县县城,依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新区,一部分在原址老城。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范县城关镇政府和山东莘县樱桃园镇政府同居一城,但两省人民长期以来一直友好和睦相处,经济发展合作共赢,从没有发生过大的冲突事件。两省一家亲,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件令人称道的“怪事”。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范县五大怪,你知哪几怪》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中国(特殊)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范县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