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我仍活着》:巴勒斯坦与土耳其之间的艺术桥梁

今年,土耳其文化线路节不仅仅是一场对文化遗产的庆祝活动,它更是一个充满生机、能表达反抗与铭记的平台。在各个城市,该节日举办了名为《我仍活着》的当代艺术展览,由萨梅德·卡拉戈兹策划,将巴勒斯坦艺术家们充满力量的声音传递给了土耳其观众。

在之前的文化线路节中,卡拉戈兹成功举办了纳吉·阿里标志性的《哈萨拉》画作展览。哈萨拉(Handala)是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杰出国家象征和拟人化形象,象征着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和对占领的抵抗。之后,他继续着自己的使命,致力于让当代艺术中那些常被忽视的情感和政治层面展现出来。多年来,卡拉戈兹在文化电视领域身兼制作人和主持人,一直以来都重视那些能反映人类生存状态的艺术作品。他目前挑选的这些作品,正在阿达纳展出,并计划在土耳其各地巡回展览,向新的观众群体介绍了众多不同风格的巴勒斯坦艺术家。

这场展览的核心在于坚决反对通过文化抹除的方式剥夺巴勒斯坦的人性。在全球艺术界,反犹太复国主义的声音常常被边缘化,而《我仍活着》展览则是一次必要的文化收复行动。它直面巴勒斯坦叙事被忽视的现状,坚持传递希望、反抗与尊严。

展览的名称取自巴勒斯坦艺术家迈萨拉·巴鲁德的一个系列作品。他那句令人难忘的话 ——“这些画作是让世界知道我仍活着的唯一方式”—— 抓住了展览的精髓:通过表达来生存,通过创造力来反抗。巴鲁德的这句话在展览中许多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中也得到了呼应。

每一件作品都反映了处于围困之下的人们的真实生活经历。比如斯利曼·曼苏尔的《我将生存下去》象征着巴勒斯坦身份的坚韧,而哈立德·胡拉尼的《西瓜旗》则将一个被禁止的符号转化为反抗的象征。通过传统的图案、抽象的形式和当代的媒介,这些艺术家讲述的巴勒斯坦故事,并非单一的悲剧,而是一种充满活力、不断演变的记忆与反抗的文化。

杰克·佩尔塞基安和阿赫德·伊兹曼的摄影系列作品探索了城市变迁和空间记忆,对边界的强行划定和地域的抹除提出了质疑。萨赫尔·纳萨尔的《封锁》鲜明地凸显了政治禁锢对个人造成的影响,提醒我们占领不仅仅是地缘政治层面的问题,它还涉及到心理和情感层面。

卡拉戈兹并不只是将《我仍活着》视为一场展览,而是一座桥梁。他说:“巴勒斯坦当代艺术常常被简化为一个脚注,与人类的普遍主题相分离,仅仅被归结为政治层面。通过这次展览,我们旨在重新将巴勒斯坦艺术作为一种深刻的人性表达和极具创造力的表现形式引入大众视野,它理应在全球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在加沙不仅面临着实体毁灭,还面临着文化毁灭的当下,像《我仍活着》这样的展览抵制了可能出现的悄无声息的消失。它们保存了记忆,坚守了尊严,并向世界宣告,艺术甚至能够超越最残酷的环境。

最重要的是,这场展览提醒着我们: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持续关注巴勒斯坦问题。

而有时候,最有力的关注方式就是通过艺术。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我仍活着》:巴勒斯坦与土耳其之间的艺术桥梁》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南非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