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中年以后,真正的聪明人,都自动远离了这3种人

2025-04-16 18:31 阅读量:6.7万+

华人号:书写人生

最近在网上刷到一个帖子,博主将身边的人分成了“清爽型”和“粘稠型”两种类型。

这是一个新颖的说法,但细想来,又的确有其道理。

不论生活中,还是职场里,总有些人,说话清晰,办事利落,清爽干净。

做同事让人省心,做朋友也让人舒心。

但还有些人,就像被泥巴刚刚捏成,还没风干一样。

外表看着与常人无二,相处久了就会发现他的黏黏糊糊、软软趴趴。

扛不住事不说,还容易让周边人惹一身脏。

不仅会给人添堵,更容易消耗你的精力,浪费你的时间,甚至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像这样的“粘稠之人”,往往伴随着以下3种特征。

如果你身边有类似的人,不管关系多好,都该趁早远离,别不信。

在网上刷到过一个视频,标题是“宿舍里的那些粘人精”。

里面拍摄了一个女生,无论她的室友吃饭、上课还是出去约会,她都会紧紧抱着她的室友,让室友拖着自己走。

这样日复一日,她和她的室友都很累,走几步就气喘吁吁。

视频的结局为了搞笑,让另一个人误把食堂打回的汤洒在了粘人精身上,洗掉了粘人精,以此来调侃食堂的免费汤比水还清澈。

当然,视频是夸张的,但生活中的确有这样没有边界感的人。

他们固然不会一直紧抱着你,但他们会从其他方面“黏住”你,让你摆脱不掉。

比如未经允许翻看你的电脑和私人物品,追问你不愿回答的敏感问题。

再比如过度倾诉负面情绪,将你当作“情绪垃圾桶”;或是以“为你好”的名义,干涉你的选择,指责你的行为。

如果你是个不擅拒绝的人,遇到这样边界感差的人,难免会憋屈至极。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提出:“中国家庭普遍存在一种‘浆糊逻辑’,缺乏边界感。

打着‘关心你,对你好’的旗号随意入侵生活,不断干涉,像粥一样怎么搅都搅不清。”

而这样的“浆糊”式家庭,难免培养出一些“浆糊人”。

之前在小红书上看到博主@残雪分享了自己被逼搬家的故事。

残雪家隔壁前阵子搬来了一对老夫妻,刚搬来就敲残雪的门,问她借剪刀。

她想着以后都是领居,别把关系搞太僵,就借了。

没想到,这对夫妻逐渐变本加厉。

不仅经常来残雪家串门,吃她买给自己的高档水果和零食,还劝她女人要早点结婚,眼瞅要三十了,眼光别那么高。

残雪生性比较温和,虽然有些不快,但也没对这对老夫妻直言,只是默默拉远距离。

想不到,上个周末,残雪刚醒没多久,突然听到门铃声。

她刚一开门,那对老夫妻带着一个三十多岁的陌生男人就推门进来。

听他们说,这个男人是他们的侄子,刚离婚,正好介绍给残雪当对象。

还对残雪说,这是为了她好,他们侄子是个好人,结了婚以后大家就是一家人了,可以一起过日子。

残雪吓坏了,当即报警,当天就选择退租搬家。

没有边界感的人就是如此,他们没有分寸,不懂得熟不逾矩,很多时候还伴随着强烈的控制欲和窥私欲。

和这样的人相处,无论他本意如何,都可能给你带来困扰,造成误解和伤害。

就像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说的那样: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有特定的秩序,建立心理边界并不是自私,而是让你的事情归你,我的事情归我。”

遇到这样的人,别觉得不好意思,一定要早早明确好边界。

首先,当对方冒犯到你的时候,第一时间礼貌告知对方。

有边界感的人会及时收敛,不会再犯。

其次,如果对方屡教不改,还自诩“为你好”“以后你就懂了”。

那别犹豫,一定要划清界限。

让他自讨没趣,趁早罢休,你才会免于以后无尽的麻烦和消耗,给自己保有一方宁静。

前两天听朋友说,他们厂子里有一位二十年的老员工被裁了。

细问才知道,朋友是做模具加工的,而那位老师傅,多年前也是厂子里的优秀工人。

可随着技术不断革新,老师傅慢慢有些跟不上时代了。

今年,因为大环境在变,厂子决定改革重组。

那位老师傅因为根本不懂改革后的厂子发展方向,没办法再完成自己的业绩要求了。

曾经以为能躺平吃一辈子的技术,没想到才到中年,就已然过时,不禁令人唏嘘。

我不了解这位老师傅,不清楚他是不是完全因为缺乏适应能力而被淘汰。

但生活中,的确是存在很多流动性差、适应力低下的人。

这样的人,如果长年累月让他做差不多的事,也未必不能做。

可一旦时局有变,他们会需要更多的时间自我调整,甚至根本无法改变。

这两年,大环境不好,很多人应该都有体会。

再加上技术革新、AI问世,对不少打工人的职业带来了冲击,大家的饭碗都端得不太稳当。

谋生不易时,有些人会积极动起来,先寻找过渡的法子维持生活。

比如之前,央视新闻报道的谭家志。

39岁时,因为一套公司新研发的系统,他从管理层的位置被裁,失去了月入两万的职位;

他的家里有四位老人需要赡养,有两个孩子上学,妻子还患上了乳腺癌,急需治疗;

同时,家里每月还有5000元的房贷和3400元的社保费用需要支付。

在波折坎坷中,谭家志放下“谭总”的身段,先后靠卖鱼皮、卖粽子等,维持住了家人的生活。

凭借着头脑灵活,能适应市场变化,他的生意越做越好,生活也慢慢有了盼头。

适应力强的人,是有韧性的,可以从低谷中,看到向上爬的道路。

与这样的人交往,总会看到希望,总能从他身上得到鼓舞和激励。

再反观那些一有变化,就摆烂抱怨;一经挫折,就一蹶不振的人。

他们大都不愿接受现实,不能改变赛道,不肯脱下长衫。

如今这个时代,避风港随时可能变为“覆巢”,这样不思改变的人是危险的、易被淘汰的。

还记得上文说的粘稠的“浆糊人”吗?

除了没有边界感,浆糊还有一种特征是流动性差。

一杯水可以快速流入一条河或一片大海,但一杯浆糊不行。

只靠浆糊自己,光是从杯中顺利流出,就艰难无比了。

而浆糊最可怕的是,哪怕你真的是一杯清水,被倒入浆糊的那一刻,你也就变得粘稠了。

所以,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一定要警惕。

就算迫于工作等原因,远离不了,也请记住以下2个建议。

(1)共事可以,不要共情。

适应力差的人,接到新工作总会忍不住抱怨几句,说自己搞不明白这些新东西。

不要和他们共情,更不要主动去教他们,做好自己手头的事就好。

(2)坚持学习,别被同化。

为什么很多成功者都喜欢独处,因为人真的太容易被环境同化了。

如果你所在的单位有很多这样的人,下班后尽量不要和同事聚会聊天,多把时间花在自我提升上。

也许你所学的东西一时半会派不上用场,但你保留下来的学习力、适应力,却永远也不会过时。

很多读者可能都有过请长辈帮忙带娃的经历,平心而论,带娃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

长辈带不好,难免不落好,带好了也只会被当成应该。

前阵子在知乎上,刷到了网友@大大的小笼包发的吐槽自己老妈带娃的帖子。

小笼包说,自己工作忙,公公婆婆也没退休,正好自己老妈在家没什么事,就让她来帮帮忙。

带娃很难,两代人观念也有差异,这点小笼包清楚,所以她写了很长的单子,帮妈妈了解自家孩子的饮食、生活等的禁忌。

她知道自己妈妈没主见,别人说啥她都觉得对,所以特地强调,有不了解的直接打给她,别听别人的。

可就是这样千叮咛万嘱咐,还是出了事。

小笼包家孩子花生过敏,含花生类的东西都不能吃。

结果,小笼包妈妈听小区邻居说过敏只是吃得少,多吃吃就没事了,擅自给孩子喂了一大块花生糖。

还好那天送医及时,孩子没出大事,但小笼包还是心有余悸。

还有一次,小笼包妈妈刷到网上的短视频,说开空调对孩子不好,她当场就把空调关掉了。

那天足足三十几度,孩子热得从头到脚都是汗,起了满身的痱子,心疼得小笼包直掉眼泪。

经过这两件事,虽然知道很累,小笼包还是决定换自己和老公一起带娃。

吐槽贴底下,有人回复说:

不针对谁,只是觉得,像这种没什么主见,凡事让别人看着办的人,看似是性格好,好相处,其实本质上都是不想或者没能力负责任罢了。

诚然如此。

我读书的时候,老师训人的时候总喜欢说:“你糊涂得像浆糊一样。”

没主见的人,很多就是这样的“浆糊人”,脑袋里黏黏稠稠的,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随大流向前或后退。

这样的人出现最多的,往往是在职场中。

早年间在其他公司时,我同组有一个同事,就像那个刘邦转世一样。

刘邦喜欢对手下说“为之奈何”,他就喜欢对同事说“那咋办呀”。

遇到突发情况,永远不会主动想办法,只会问身边人怎么解决。

工作出了纰漏,也只会哼哼唧唧,想不出什么补救措施。

到头来做不好,他还要甩锅给当初帮过他的同事。

那两年,我们不知道替他背了多少锅,受了多少委屈。

和这种人共事,不仅心力交瘁,还容易挨批评、担责任。

经过和他的相处,我总结出了2点经验教训。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不管是朋友、亲戚,还是同事,千万记清楚。

第一,少插手他人人生。

别觉得你好心帮了别人,就会得到感谢。

大多数时候,人都是多说多错的,你给建议的时候对方连连称是,回头事情办砸了,第一个怪的就是你。

第二,及时划清责任。

不论是需要合作的工作,还是相约一同旅游等,只要队伍中有这样的人,一定要及时划分好责任主体,让每个人都明确好自己该负责什么。

一同商议通过的事,也一定要他确认,不要听他说什么“你们看着办吧我都可以”,让他参与决定,他才有可能背上应有的责任。

莫言说:“好圈子育人,坏圈子毁人。”

和粘稠之人久处,即使你不会被其同化,也难免被他们连累,平添麻烦和不快。

与其给自己添堵,倒不如早点学会保持距离,多去与那些清爽干净的人来往。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中年以后,真正的聪明人,都自动远离了这3种人》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全球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文化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最新资讯

极简处,恰是丰盈时

美文故事 3小时前

赏读 | 阅己,越己,悦己

美文故事 3小时前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