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军营观察丨合成训练:“答题”思路在刷新

2025-04-18 08:30 阅读量:2.3万+

华人号:军事天地

深夜,陆军某旅作战研究室内,键盘敲击声不绝于耳。机关参谋们坐在电脑前,为训练计划的拟制集思广益。屏幕上,数个色彩缤纷的色块赫然在目,标记出此次计划中涉及的不同军兵种力量。

“增加新质力量训练比重,加速联合指挥层级下沉……”拿到最新下发的训练计划,某营袁营长惊喜地发现,计划中的合成训练方向,似乎与自己3年前那篇有些“超前”的联合训练课题论文产生了共振。与此同时,指挥信息系统中“新鲜出炉”的10余个作战预案,同样澎湃着体系融合的强大动能。

为强军事业不懈奋斗的征程上,该旅官兵认识到,部队合成训练正在联合作战的背景图下发生深刻演变。他们也深深知道,作为战场上不可或缺的作战角色,他们必须坚守在各自战位,用实际行动答好这份来自未来战场的考卷。

合成训练:“答题”思路在刷新

■于云之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宋世杰  特约通讯员  刘仁浩

陆军某旅组织训练。图为侦察分队官兵抵近侦察。黄瑞 摄

“兵马炮”跨域入阵,“自绊马腿”却频频上演——

战场背景图不断切换,合成训练首先要更换“审题”视角

合成营进攻战斗,并不是一个新课题,但再次走上演训场,陆军某旅某营首席参谋王参谋没想到——同样一道考题,由于加入一种新的作战力量,解答过程就变得截然不同。

那次训练,该营侦察编组无人机操作员崔志和装甲步兵连无人机操作员刘宏宇在复盘会上讨论热烈。原因很简单——他们操纵的无人机在天上差点“撞车”。

“我们正在空中编队,准备进行火力侦察,你们却直接冲过来。要不是我们及时解散编队、下降高度,后果不堪设想。”崔志说。

刘宏宇也觉得有点委屈:“你们本该在5分钟前脱离那片空域,我们是按计划飞行。”

问题还不止于此,这次训练中,多个方向由于无人机的介入而状况迭出:无人机遮挡突击车射界、通信排干扰无人机遥控频道、炮火覆盖“误伤”无人机……复盘会上,不少官兵认为友邻单位干扰了自己行动,一时间争论不休。

“各兵种无人机在短时间内密集出动,有限的空域中,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等情况。”对于这场训练暴露出的问题,王参谋感慨不已,“没想到,只是引入新的‘空中战友’,以前熟悉的操作和配合竟然都变得不确定了。”

更让王参谋担忧的是,此项训练的后续方案还包含与空军部队的协同课目。“如果加上其他军种的影响,这道战场考题还会增加多少未知变量?”跳出以往熟悉的陆地战场,王参谋不得不重新审视那片一抬头就能看见的天空。

“身在陆战场,眼睛不能只盯着‘地平线’。我们同样要对空中的各种作战要素进行精准规划,否则航路、频谱就会像线团一样互相纠缠,直接影响到地面作战。”议战议训会上,该旅领导的一番话,给了官兵们启发。

“从宏观上看,每一种作战力量融入,都会增添一条全新的作战时空线;从微观上看,每个兵种与专业都可能因为‘新战友’加入,展现出与往日不同的战斗属性。”新的启发与思考,也让王参谋回想起之前一次实战化训练。

那次,上级为该营配属了空军与陆航力量,辅助他们展开主攻。然而进入作战部署阶段,该营官兵对空军和陆航力量的作战样式与协同方式不甚了然——“何时让哪型战机投入战斗?各自的作战时空又如何划分?”他们感到“无从下手”。

“战斗”在即,身为现场指挥员的王参谋知道,如果贸然将这些不确定因素引入作战过程,稍有差错就可能满盘皆输。权衡之后,他将空军战机和陆航武装直升机当作打击“敌”纵深目标的“空中火力点”,让它们游离于合成营作战体系之外,尽量减少与地面分队的直接接触。

那次训练,结果可想而知。该营付出极大代价,取得了一场优势微弱的胜利。复盘会上,导调组一针见血地指出:空中力量不仅可以作为攻击之“矛”,也能成为掩护之“盾”,关键在于怎样将有限的作战力量搭配组合,打出“七十二般变化”。

“战场背景图不断切换,合成训练首先要更换‘审题’视角。”面对合成训练的新挑战,王参谋感慨地说。

兄弟军种“重拳出击”,既伤了“敌”也误伤了友——

合成训练主体日趋多元,“解题”思路也要加速驶入体系轨道

“第一波次侦察无人机返航着陆,注意清空着陆场!”训练现场,刘宏宇对着身后的无人机操作员下达指令。记者看到,第一波次无人机稳稳落地后,下一波次的无人机任务编队立即掠过官兵头顶,飞向“敌”阵地。

战场更远处,随着炮兵完成火力打击,校射无人机即刻降低高度,进入火力通道捕捉炸点、校正炮位;侦察无人机根据空域规划图上精算得出的飞行通道,引导装步分队搜索并清剿“残敌”。

无人机在短时间内密集出动,却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王参谋介绍,这得益于该旅前期进行的课题攻关。针对低空协同作战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他们经过充分设想与预演论证,探索形成一幅“空中交通规划图”,可以在战场上展开“精确导航”。

“如今,合成训练主体日趋多元,‘解题’思路也要加速驶入体系轨道。”该旅领导说。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动装备释放效能、融入作战体系,该旅采用技术嫁接、信息嵌入等方式,让多型号无人装备与主战装备“血脉相通”。同时,他们结合任务实际,将各兵种训练骨干汇聚到一起,从侦察、步兵、装甲、火力等不同专业角度展开“体系推演”,进一步完善“空中交通规划图”的相关参数和动态使用流程,让官兵增强对彼此了解,培塑立体协同的思维意识。

“实现各军兵种力量编组的统筹运用,关键在于跨越——专业知识的跨越、能力结构的跨越、思维理念的跨越,每个环节都需要强大的‘体系逻辑’作支撑。”该旅领导进一步解释。

该旅某合成营内,中士甘光欢参加完培训回到营队,桌上多了一摞各军兵种参与联合火力打击的专业资料,他立即投入新的学习研究。

去年底,一场实战化训练中,甘光欢所在营担负主攻任务。当时,该营官兵与蓝方部队陷入苦战,持续胶着、久攻不下,甘光欢和战友专门向上级申请了兄弟军种火力支援。然而,由于他们对兄弟军种火器的攻击参数研究不足、判断有误,本该成为有力支援的导弹不仅“毁伤”了蓝方目标,也“误伤”了前出的突击小队……

复盘会上,经过和兄弟军种战友充分沟通后,该营官兵恍然意识到,以往适用于炮兵火力的协同招法,并不能用于跨军种火力支援——如果不能精算“打击面”、预留“提前量”,就打不好“携手仗”。

“只有将不同军兵种‘车马炮’的参数信息和组合变化,都提前预想到、研究到,战场上的未知变量才能转换为于我有利的作战常量。”该旅根据任务划分作战要素与编组,邀请兄弟军兵种单位“金牌教练员”助阵,统一协同规则、分练协同要领、合练协同动作,逐步强化战斗技能。

如今,走进该营“中军帐”,记者翻看工作计划发现,“体系作战大讲堂”组织得越来越频繁,多军种参谋成为该营“编外智囊团”,官兵们在共同研讨中探索出练兵备战“金点子”。

借力攻坚,破障分队突然感到“无用武之地”——

战场是一张开放式考卷,想要做出优秀答案,就不能拘泥于某种固定解法

在某营袁营长的电脑中,总是留存着两份方案:一份是常规的作战方案,另一份方案则留出一大片空白。留白的部分,既可以对现实作战力量进行分类推演,也可以充分展开对战场的畅想。

“从合成迈入联合,再从联合反思合成,这两者蕴含着一种辩证统一的战场哲学。”作为一名一线指挥员,袁营长对于近几年军事训练的加速演变,有着“春江水暖鸭先知”般的感受——如果是3年前,一名合成营长对其他军兵种战法了如指掌,可以称得上一件了不起的“稀罕事”;而现如今,合成营与其他军兵种协同训练越来越频繁,联合的“大棋局”上,合成营长不仅是“棋子”,还要具备“棋手”意识。

“当联合素养成为我们的‘必修课’,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视线外的,都要成为我们条件反射就能运用的应战手段。”袁营长感慨。对于这张属于合成部队的“联合考卷”,他也始终在探索答案。

去年一次联合破障行动中,他们第一次将空军要素纳入作战计划。随着两枚航弹精准命中目标,原本只依靠合成营本级力量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攻克的障碍,顷刻间土崩瓦解。在空军力量的支持下,该营破障分队官兵竟然感到有些“无用武之地”。

“随着时代发展,战场制胜的答案已经不取决于某一具体‘胜负手’,而要看各个作战力量在体系中的贡献率。我们要在新棋局上思考自己的‘用武之地’。”这次行动让袁营长意识到,未来战争追求的是模块化编组、积木式组合,合成营只有化作一个战场上即插即用的“集成零件”,才能在与不同军种、不同单位的协同中,寻找到更多搭配的可能性。

“战场是一张开放式考卷,想要做出优秀答案,就不能拘泥于某种固定解法。”袁营长说。

近年来,该旅号召官兵开拓视野,跳出本级框架与岗位局限,从“联合”“体系”角度出发梳理本专业能力链条,进一步探寻合成营战斗力的增长点,鼓励大家围绕多种背景下的作战课题展开研究。

“我们和其他军种的‘话语体系’有哪些差别,应该建立怎样的沟通标准”“拔点夺隘,能推导出多少种引导联合火力进行打击的方式”……前不久,该旅指挥作业室内,一场关于合成训练多项课题的讨论火热进行。10余名营连主官与技术骨干齐聚一堂,围绕官兵提报的一系列课题展开论证。经过一番激烈的“头脑风暴”,10余项冒着热气的研究课题“新鲜出炉”——

某营侦察班班长王云台与全班战友共同提报了一项“小型无人机如何引导联合火力打击”的课题,打算根据以往演训经验,将影响火力打击的因素整合为一个个标准化模块,合理分布与排序。他们希望梳理细化出有效的方法路径,借助无人机的空中视角优势,更好地引导联合火力打击。

某连邬连长准备结合近年来的真实战例,对“装甲突击车如何在战场上完成火力单元与侦察单元的角色转换”展开研究;某连班长杨恒计划完整梳理“战斗班组引导不同军种火力打击的不同方式”……

翻看通过审核的10余份开题报告,每个课题都直指合成训练的体系末端,每项研究的目的,都是破解合成部队在联合作战中面临的矛盾问题、探寻新的战斗力增长点。

展望未来的跨越之路,官兵们充满干劲。该旅领导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将围绕这10余项课题,同步展开研究论证与实践探索,尽快补齐能力短板,努力找寻制胜未来战场的“最佳答案”。

锐视点

善用全局思维解题

■邹维亮

体系支撑与深度联合,是制胜未来战场的关键因素。今日战场“大棋局”中,只有陆、海、空、天、电、网等作战单元无缝衔接,情报、指控、火力等作战要素有机融合,才能够占据优势。许多真实战例启示我们,现代战争参战力量多元、战场空间多维、作战行动多样,任何单一兵种都难以“包打天下”。

牵一发而动全身,联万众而为一心。当作战样式朝着一体化联合作战加速演进,传统训练模式难以承载立体攻防的复杂程式。唯有以全局思维解题,才能在未来战场上交出满意答卷。

善用全局思维解题,应打破认知壁垒。无人机旋翼掀起的微小气流,如何演变为冲击传统认知的“思维风暴”?究其根本,是武器装备的立体延伸,带动了传统“平面协作”的指挥链路向多维拓展。联合不能囿于物理层面的叠加,必须做到思维融合。如果没有全局思维统筹,不同作战要素共同涌入战场时,任一节点的变量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陷入“卡顿”。新时代合成训练已跨越军种“藩篱”,构建起任务牵引的动态网络。各级指战员必须不断思考如何跳出自身战位局限,结合任务、立足全局,做好兵力配置,提升联合质效。

善用全局思维解题,应加速本领扩容。高水平的联合不是机械地叠加力量,而要环环相扣、精密运转。每名官兵都是“大棋局”上的一个节点,如果防空分队不了解空军作战,炮兵分队不熟悉情报侦察,无人机分队不清楚陆航战法,“有效联合”就会变成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只有每名官兵都聚焦联合强固本领、自觉嵌入联合体系、拓展自身能力边界,才能有效提升部队整体联合作战水平。

善用全局思维解题,应优化指挥机制。步入信息化战争时代,制胜战场离不开体系支撑。只有作战体系内部运行顺畅,战斗时才能如臂使指、应对自如。未来战场瞬息万变,曾经应用于机械化战争时代的线性指挥机制,难以支撑信息化战场“网状分发”的动态需求。健全联合作战体系,应推动指挥信息系统向外拓展、向下延伸,把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融合起来,努力畅通作战指挥链路。同时,应进一步厘清内部要素与外部支援保障力量的关系,确保指挥流程既不会因一线官兵自主协同而失序,又能充分释放末端作战单元的应变活力。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军营观察丨合成训练:“答题”思路在刷新》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雅加达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军事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