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9 19:07 阅读量:1.5万+
华人号:华人头条-贵州“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石阡县的三月,春光正好,登上巍巍佛顶山远眺,大地山峦叠翠,山间千溪潺潺,茶海绿浪翻涌,风塔高耸云端,目之所及无不升腾着山水并秀,欣欣向荣的蓬勃朝气。
这个季节,43.6万亩茶园吐绿堆翠,数万仡佬儿女正追春采茶唱响赞歌;绿树掩映的温泉景区,游客络绎不绝,康养旅游热度不减;追单赶货的生产线上,一批批山泉水次第出厂,透着忙碌劲儿和热乎气……
大顶山、羊角山、宝龙山……昔日以“荒凉”为代名词的穷山,如今已风生水起,声名鹊噪。一项项“借光生电”“吞风吐电”的清洁能源产业从这里崛起腾飞,在“新”产业赛道上尽显无限“风光”。
落日余晖,大顶山风力发电场风塔高耸、桨叶旋转。
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化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何以破题?石阡县以擦亮“山水茶城”四张名片为总揽,从做优温泉旅游,做强苔茶品牌,推动城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写下生动注脚。
近年来,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石阡县深入实施“错位发展、串珠成链”的方法论,因地制宜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如今,业兴、县强、村美、民富的新蓝图正一步步变成城乡发展实景图。
做优一池“经济水” 撬动发展万两金
泉城三月,万物并秀。绿荫萌动的龙川河畔,“半城山水半城诗”的画卷浑然天成。晨起到日落,温泉水涓涓涌出,洗去人们忙碌后的倦意。天然山泉经过现代化设备涤荡,从山区走向城市完成兴业富民的使命。
石阡素有中国“温泉之乡”美称,全县有热矿泉自然出露20处36个出露点,水温27—55℃,年可开采量达791.75万吨。其温泉水既可洗浴又能饮用,曾被中国矿业联合会专家赞誉为“全国独有,世界少有”。
夜幕之下,中坝温泉小镇流光溢彩。
近年来,抢抓贵州打造温泉大省机遇,石阡县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做优“温泉+”旅游品牌,建设多个温泉旅游综合体,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完善景区配套设施,让“温泉+”成为产业强县的重要抓手。
通过以温泉养生为切入点,县内两家温泉景区不断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相继推出“温泉+康养”“温泉+非遗”“温泉+美食”“温泉+茶艺”等旅游产品,将“热资源”转变为“暖经济”,让旅游市场持续升温。
石阡古温泉景区绿树掩映,游客徜徉其中尽享美好时光。
——石阡古温泉景区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不断实施提质升级改造,与石阡仙人街景区实现上下联动,并以露天户外泡池、水上乐园、特色景观等为卖点,创新推出旅游项目和优惠活动,实现温泉康养游再上新高度。
——佛顶山温泉小镇以“泉新体验·新潮养生”为主题,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契机,开展养生八段锦、音钵、香薰、茶艺、冥想、瑜伽等疗愈课程活动,多维度升华温泉小镇的养生定位,打造实操属性和网感属性,让景区引客效果更加明显。
“景区都是一池一景,苔茶泡池更是舒适美妙!”在佛顶山温泉小镇水雾氤氲的泡池里体验一番后,来自湖南的游客徐小慧竖起大拇指称赞,“这里风景优美,温泉泡池丰富多元,吃住设施一应俱全,让人流连忘返。”
石阡古温泉景区绿树掩映,游客徜徉其中尽享美好时光。
立足各景区特色亮点,石阡县还先后邀请奥运冠军谢瑜、网络达人球球、网络大V博主大脸馋猫、贵州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柳叶眉、贵州山居冬游记网络达人等进行探店打卡,拍摄视频宣传推介,分享体验感受。
石阡旅游部门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量达476.49万人次,同比增长20.99%;旅游总花费47.62亿元,同比增长22.12%。今年1-3月,两个温泉景区已接待游客23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加2.3万人次。
“名山必伴良泉”。地处武陵山脉西南缘,石阡县山峦起伏,河谷纵横。境内海拔1869.3米的佛顶山,是黔东地区仅次于梵净山的第二高峰,117条河流在群山间纵横交错,年平均水量达12.8亿立方米,可商品化山泉资源丰富。
追单赶货的生产线上,石阡山泉水次第出厂走向市场。
科学利用“家底”,做强县域经济。近年来,石阡依托资源禀赋,合理利用天然饮用水,切实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已开发“黔域一方”“高原清泉”“长寿谷”“玉虹山泉”等地域水品牌,建成年产10万吨富锶矿泉水项目。
城市形象联结着旅游印象。通过集中力量推进棚户区改造、城市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地下管网分阶段、分步骤改造,石阡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使得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对外展示形象得以刷新。
千山叠翠绘新景 苔茶飘香富万家
春日清晨,一声嘹亮鸡鸣,划破山区茶村的静谧。神仙庙村茶农朱凤菲一家开始进园忙活,干粮、茶篓、遮阳帽,——装备人手一套。“嫂嫂,今天咱俩比一比,看谁采得多!”说话间,朱凤菲的双手已在茶垄上翩飞起舞。
“气温逐渐升高,茶叶一天长一小茬,大家都在抢时间。”朱凤菲说,茶叶经济价值高,村里有加工厂,茶青下树就变现,她家有10亩茶园,每年靠卖茶青就有4万多元纯收入,不少寨邻都是把春茶采摘完才出门务工。
石阡县龙塘镇神仙庙村茶园。
踩着露水上山采茶,披着晚霞卖茶归家。朱凤菲直言,种茶虽然是个辛苦活,可她从不怕苦。“比起那些缺少经济产业的地方,只能养点家禽、种点瓜果,背到集市去卖,我们的苦是值得的。”
石阡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气候温和,有着“好山好水出好茶”的美谈。这里产出的石阡苔茶含钾量达18000mg/kg,含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等微量元素指标和卫生指标均达欧盟标准,素有石阡苔茶“钾”天下之称。
石阡县还是中国“苔茶之乡”,全县有茶园43.6万亩。这些年,随着茶区蓬勃发展,县内诞生一批专门收茶青的“茶叶经纪人”。每到春茶采摘季,他们就会走进茶山,从大户和散户手中收购茶青,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工后进入市场销售。
龙塘镇大屯村现代茶园示范基地。
神仙庙村党支部书记梁有仁就是其中之一。“我们从3月15日开始收茶,目前已加工5000多斤茶青,成品茶以独芽和毛峰为主。”他说,山里多云雾,茶青品质好,外来茶商都争着收,为第一时间得到资源,他还专门请了4个人蹲守茶山。
办公室里,烧水、沏茶、去沫、出汤,浅绿色的茶汤摆上桌面,梁有仁邀大家端杯啜饮。“今年的新茶,味道不错吧?”上门买茶的客户连忙回应,“还得是老茶区的味道醇?”梁有仁接着又说:“咱村茶农就靠这个致富呢!”
石阡县聚凤乡高原村良友现代茶园。
“其实刚开始种茶时,大家很担心销路,只不过现在不愁了。”梁有仁打开微信,里面的1000多个好友,好多都是买过茶的客户。他说,经常在朋友圈发些采茶、制茶的小视频,订单就源源不断地来了。
“一杯茶,不仅仅是消费茶叶本身,在此基础上附加文化价值,才是一杯茶的整体价值。”在五德镇新华村新时代茶农王宾看来,石阡苔茶应打破传统营销方式,让产品更加时尚多元,消费群体更加宽泛。
石阡县本庄镇石头溪村茶农正在追春采茶。
这些年,王宾按照不同顾客群体的喜好和购买茶产品的用途,将炒制后的茶叶按克分装成小包小罐,在精美简约的伴手礼包装盒上附上当地景区景点,非遗元素,苔茶历史,使得产品更具吸引力。
“小而精的产品不仅美观,也更方便顾客携带和饮用。”他说,以婚庆、节假日等时间为主题向顾客推出伴手礼定制,同时在线下和线上平台展卖,他们公司的“夷州贡茶”,已通过淘宝抖音等线上平台“乘云出山”走向全国,茶产品年销售额达2700万元。
石阡县五德镇新华村茶农正在忙着制茶。
春季采茶卖茶的忙碌场景,只是石阡苔茶推动兴业强县的缩影。近年来,石阡县立足苔茶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条件,将10个乡镇(街道)186个行政村的茶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推进规模化生产加工,提升品牌影响力,以集群发展之势做强茶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以生产生态苔茶为主的石阡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如今,全县茶产业加工企业达180家,石阡苔茶品牌价值评估达16亿元,居全国100强之列,带动茶农增收效果也更加明显,全县涉茶农户超过10万人。
“风”“光”开发增“智”量 能源经济“挑大梁”
山顶风机林立,展翅飞旋;山间太阳能光伏板密密麻麻犹如矩阵……石阡县自然资源富集,立足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石阡抢抓国家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机遇,大力实施新能源开发项目,推动清洁能源强县和工业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群山之巅,“风”“光”无限。在石阡龙井、国荣、白沙三个乡镇交界处的顶董坡风电光伏发电场,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将无尽太阳能转化为清洁电能;高耸入云的发电设备屹立山顶,巨大的风机叶片随风转动,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
大顶山风力发电场风塔高耸、桨叶旋转。
“这无限的‘风’‘光’就是财富。”石阡县发展和改革局主抓新能源项目的周正军说,顶董坡风光一体项目是将风和光联动起来,共用一个升压站送出,光照足的时候光伏板可以发电,雨雪天气风也可以发电,这样的风光互补模式,可弥补天气变化对发电的影响。
周正军介绍,项目自2023年12月全容量并网发电以来,每年为社会提供清洁电能约1.6亿千瓦时,可节约标煤约4.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3万吨,每年创造税收约1000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
大顶山风力发电场。
发展能源经济,先天条件很关键。石阡县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梯级大斜坡地带,海拔在390米至1870米之间,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有4.5-6.8米/秒,风能资源储量130.81万千瓦,太阳年总辐射3902.4MJ/㎡,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实施光伏和风电项目提供良好基础。
随风而动,向风而行。2012年,广东省能源集团贵州有限公司通过招商引资来到石阡,在石固乡投资建设大顶山风电场,从风能数据监测到投入风电机组建设,从机房建设到并网发电运营,粤电集团新能源领导者始终认为落户这里是正确选择。
大顶山风力发电场。
自2013年大顶山风力发电场树起第一台测风塔,粤电集团在石阡发展风电项目的大幕便全面拉开。如今,全县已建成风电场6个,光伏电站1个,肆虐的“白毛风”,已变成百姓口中的“最喜狂吹昼夜风,飞轮频转电尤丰。能为圆梦添光热,越是繁忙心越红”。
风塔高耸、桨叶旋转。驱车进入今年新建成投运的石阡宝龙山风电场,白色风车静静矗立、缓缓转动。记者在电站控制中心看到,风电操作系统直观地呈现在眼前。显示屏上,不同颜色的曲线清楚地展现着现场设备的运行出力状态。
大顶山风力发电场与星光汇成画卷。
“这里就是风力发电系统的‘大脑’,对整个风电操作系统起到协调作用,通过自动有功功率调节和自动电压调节功能,可更好地把风力资源转化为绿色电能。”该风电场项目经理张玉辉说,每年有5700万度电从这里并入南方电网系统,最终送进千家万户。
山顶刮起的风、洒落大地的光,都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能,而且这污染近乎为零的清洁经济正朝着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石阡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蔡大勇介绍,靠大风和阳光,去年风光项目的上网电量约7亿千瓦时,年产值2.7亿元,纳税近3000万元。
一项项“借光生电”“吞风吐电”的清洁能源产业崛起腾飞。
“加快已获批的风电项目建设,推动20万千瓦新增风电项目落地,力争2026年总装机突破100万千瓦。”蔡大勇表示,除了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力度,往后还将做好“新能源+”文章,积极探索“风光+农业”“风光+旅游”复合模式,形成能源和农业、旅游业融合的新局面。
村村兴办富民企 百花齐放满园春
村子强,生活富,村庄美。是石阡山区群众世代追求的生活场景,如今这些美好愿景都在逐渐变为现实。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曾经,因基层组织不强、村级无钱办事,乡村发展深受制约。“打破桎梏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兜里有钱’”。
2023年以来,石阡县深入实施“强村富民”行动,采取“县级领导联村、乡镇领导包村、县直机关单位结对”的包联机制,以支部引领、平台共建、抱团发展的思路,推动政策、资源、力量在乡村聚集,全力破解乡村经济发展难题。
春色斑斓,石阡县困牛山村风景如画。
自此,各村纷纷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明确专人专抓,按照市场化运作思路,把本村能力强、懂产业、善经营的村干部推选为合作社负责人。如今,全县已有306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年经营性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村就有21个。
“2024年,县里统筹财政衔接资金和东西部协作资金1.56亿元,安排163个项目用于支持产业发展。”石阡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滕建江介绍,这其中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就有118个,资金7390万元,联结带动脱贫监测对象6.04万户23.2万人。
石阡县龙井乡孔石化村优质蔬菜喜获丰收。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实施“强村富民”行动,基层党组织便是“领航员”。这些年,龙塘镇困牛山村积极打造红色美丽村庄,党支部因地制宜引入精品水果55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00余亩,构成一幅田畴斑斓,产业勃兴,村庄宁静的秀美画卷。
“去年我家领到了500多元‘年终奖’,这是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杨正文家是困牛山村的脱贫户,2016年因病致贫,得益于惠民政策顺利脱贫后,他看准村里发展富民产业的契机,购进一台微型旋耕机和两台砍草机,专门承包产业基地的耕地、除草工作。
每年腊月二十六召开村民分红大会,成为大沙坝乡任家寨村级集体经济成立后形成的惯例。
杨正文说的“年终奖”,其实是村级集体经济的分红资金。“这些资金来源于村里的矿泉水、菜籽油、大米等产业效益。”困牛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鞠华国介绍,2024年他们拿出10万元村集体资金,发放给全村333户群众,最高分到1035元。
强村富民,村级是实施者,群众是参与者。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进程中,石阡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多渠道培养乡土骨干人才队伍,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使全县基层干部涌现出越来越多优秀人才,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
2024年任家寨村级集体经济分红现场。
每年腊月二十六召开村民分红大会,是大沙坝乡任家寨村级集体经济成立后形成的惯例。前些年,在老支书李文锋的带领下,村民入股办厂生产矿泉水。这些年,扩大规模,越干越火,村里还延伸八月瓜产业链,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幸福生活是靠双手奋斗出来的,这关键在于干部实干,群众肯干。任家寨村探索出“组织共建、决策共商、优势共扬、全民共股、社会共治、成果共享”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让群众致富有盼头、未来有奔头、日子有甜头。
2024年,任家寨村村民彭盛立获得1万多元分红金。
“2024年,我们村的两个合作社和一个公司实现经营性收入959.7万元,营业利润171.22万元,带动务工2.5万人次,发放劳动报酬244.31万元。”任家寨村新任党支部书记鲁兰介绍,去年仅分红资金就达102.37万元。
近年来,石阡县还充分挖掘各乡镇(街道)优势资源,探索“党组织+数字经济+群众”强村富民新路径。2024年,全县农特产品销售突破3.5亿元,30多款农特产品实现全网销售,直播带货300多场,销售额达2890.37万元,辐射带动8964人就业。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