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思念继母余宗玲

2021-04-14 20:24 阅读量:2.5万+

华人号:文舞霓裳

公仲,本名陈公重,1934 年出生于河南开封,原籍江西永新。南昌大学教授。 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名誉副会长,江西当代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专著和主编著作有《世界华文文学概要》、《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编》、《台湾文学史初编》、《文学评论的阐释》、《当代文学纵横谈》、《文学徜徉录》、《艰难突围》、《离散与文学》、《陈正人传》、《世界著名华文女作家传》丛书、《文学新思考》、《别样凝眸--欧华文学研究》等二十二部书。以及电视连续剧《井岗之子》。曾获全国当代文学优秀论著奖、江西省政府优秀文学评论奖、江西省文艺基金优秀电视剧奖、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优秀成果奖、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一等奖(两次)、江西省高等院校科研成果一等奖、江西社科研究二等奖(两次)等。曾多次应邀赴欧美等国及台港地区讲学和学术交流,享国务院特殊津贴。

继母余宗玲已于2020年9月28日凌晨在台湾安然去世,终年108岁。她可谓享尽天年,功德圆满,寿终正寝,身后无憾。疫情期间,后事一切从简,只设立了个灵堂,让人们分别去吊念。我也只能隔海祭拜,用微信发去一副挽联以表达我的哀思:“古今中外,阅历学养,博大精深,有班昭清照遗风,学习楷模;寰球宇内,恩德博爱,广袤无垠,具圣母观音心肠,永难忘怀。”

没想到,我当天发去挽联,第二天,在台北中山区万家会馆新布置的灵堂上,就将我这挽联做成两幅,分挂在灵堂正面两侧上方,下面是继母的遗像和治丧方“余纪忠文教基金会”、“德贸兴资本股份有限公司”的挽联。这办事的效率神速,令我吃惊折服!我想,这也许就是中国时报的办事风格吧。中时集团创办人余纪忠就是继母的亲哥,现任董事长余建新是她的侄子。似乎继母生前身后都有老哥的光照着呢。

其实不然。她老哥余纪忠在台湾的名气确实很大,影响不小,还做过国民党中常委,李登辉上台那次中常会,就是他主持选举的,为此外界也有些微词。不过,这真与他关系不大。而继母的名气也不小,可完全是她自己奋斗出来的。她是常州才女,金陵女大毕业,抗战时从军做过抗日宣传,后又去了美国常青藤名校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到台湾后,任著名的嘉义女中校长,办学有方,升学率极高,获教育部门最高嘉奖。再赴美国任文化专员,联络留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她走访了大半个美国高校,写了不少调查报告,研究论文,深受留学生的赞誉喜爱。她是名副其实的功勋卓著的教育家。

我是很早就知道继母,可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有了联系。是我堂哥回乡探亲时牵线搭桥的,此后,我与继母就有了通信甚至电话往来。她还郑重托付堂哥给我带回来一个小纸箱子。那里面有父亲在巴黎大学获博士学位的证书原件,四本读书笔记(学习文史古籍经典心得),以及 28 本日记等,全部都是用毛笔书法文言文写的线装本。我深知,那是极为珍贵的父亲遗物,她慷慨地托付于我,足见对我的信任。但是,我们还从来没有见过面呢。 2006 年末到 2007 年初,我受邀到台湾清华大学等高校讲学,这才有了机会去看望继母。在台湾的最后一天,热心的《世界日报》资深编辑田新彬,一早就主动开车送我和老伴去到台北新店市屈尺路 83-2 号。那是一个公办的高档老人院,大约 9 时左右,我们就来到了老人院的 5 楼 523 号房门口。门是敞开着的,老人 正坐在书桌前看书。她 一听到我们的脚步声,即敏捷地站了起来,笑盈盈地迎接我们。花白头发,方正脸庞,一副眼镜,红润皮肤,极少皱纹,动作轻匀,不显老态龙钟,与我见过的照片相比,似还年轻一些,可已是九十四岁的老人了。她这屋并不大,一张床一个书桌就占了一大半,床头只有一张她与余纪忠的照片,桌前除了一排整齐的书外,还有她与父亲的照片以及我寄来的全家福。我们坐定后,她就迫不及待地与我们聊起了家常。此时,田新彬有意回避,说她要出去,我们什么时间回去她就来接。她真是位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好人!大家礼送她出门后,继母首先就非常坦诚地谈了与父亲相 处12 年的生活情况。她说她看上了父亲的忠厚、和善、助人为乐,学养出身都不错,是博士、又是教授。特别令她感动的是他看到了山区农村小孩学习艰苦困难, 竟放弃了台湾的 “ 监察委员 ”,去到山区小学当校长。后又见到山区农村有很多麻风病人,他们备受歧视,没法治疗,亲人都退避三舍,不少自杀都无人敢去收尸,境况悲惨,他更是毅然决然地担当起了乐生疗养院 (即麻风病院)院长的职务,他用无私的爱心和在法国巴斯德研究院学来的细菌和公共卫生的知识技能,来救助麻风病人。几年来,他彻底改善了疗养院的环境和医疗设备,亲自深入疫群,坚持 “ 病人第一 ” 的理念,视病人为家人,服务周到,关爱备至,使疗养院成为了麻风病人的幸福安乐之家,受到了联合国的重视和表彰。他也被誉为 “ 癞病之父 ” 。他这种基督教的献身精神,十分可贵。她说,相处十多年,连脸红吵嘴都没有过。他逝世后,三千多人自发赶来送葬,他的学生,包括位高年迈的王升等人都通宵达旦的守灵。令她感动万分。

她还讲了自己自立自强奋斗的情况。在她生活较为宽裕之后,不忘生养自己的家乡常州。27年来,她先后为家乡中小学捐献了5次资金和书籍,并设立了一个给学生的奖学金。她不用自己的名字,而是以她小学的老师闵侠卿的名字命名,作为对老师的崇敬和纪念。她还特别谈到曾以自己的爱心去关照、体贴、救助晚辈后代之事。她列举了几位现在已是知名的人士,至今仍保持着亲如母子的密切关系。她点到了尉天聪,我说我在北京中国作协开会时认识他。她很高兴,当场就给他打了个电话,他居然马上接了,并首先向余妈妈请安。继母说了我的名字,他即说认识,继母就把电话交给了我,我们就在电话里聊了一阵子,他说他现在正有事情,赶不过来,明天可以见面。我说谢谢了!可我明早就要走了。以后再见吧。接着继母又说出了另一个名字:余英时,叫我吃了一惊!这可是国际著名的史学大师呀。我说久仰大名,未得一见。她说我给你介绍,随即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来,就是近日大师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写给继母的信。她递给了我看,我冒昧地浏览了一遍,内容记不清,可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一种对亲人敬重眷恋思念挚爱之情跃然纸上,令我感动不已。她说可给他打电话或写信介绍我与他联系。我忙说太唐突太冒失了,等以后再说吧,现在我也去不了美国普林斯顿。最后,她又提到《文讯》期刊主编封德屏。她说现在办刊真不容易,把这刊物办得这么好,很了不起!要了解台湾文学动态必须要看《文讯》的。我说我们那里要订此刊很难。她即说,我跟她讲,请她给你长期赠阅。就她这一句话,我至今还能阅读到《文讯》呢。心想,继母真是个热心人,难怪她在教育界,文人学界,口碑极好,人们一直喜欢亲昵地称呼她“余校长”。

忘情畅谈,不经意就快11点钟了,我们还要如约赶去世新大学会见我表妹,也就是成舍我之女,成思危之妹成嘉玲董事长。本来,继母已在外面酒店订好了午餐,只好取消,我表示非常抱歉。继母很通情达理,说“没什么,可向嘉玲代问个好。”临别,继母走过来拥抱了我,轻轻地在我耳边说了声:“叫我一声妈妈!”我猛地吃了一惊,迟疑片刻,就情不自禁地愤然爆发出一声“妈妈!”,紧紧抱住了她,竟不知怎地嚎啕大哭起来。老伴见状跟着哭了,继母也呜咽起来。三人抱成一团,哭声连成一片。这是人性的奏鸣曲,母爱的咏叹调,这是世上最纯净最真挚最无私的伟大情感。我生母去世后,二十三年来从没叫过妈妈,今日,这长年积蓄在胸中的恋母痴情一古脑地全部迸发出来了,也倒使我顿觉浑身轻松舒展起来。此时,田新彬也到了。继母坚持要送我们上车,一同下五楼,走到大门口,目送我们上车,再挥手与我们告别。我见她那慈眉善目、依恋不舍的神态,又不禁涌出了泪水。

从那以后,我们的通信、电话更频繁了,每逢节假日,都有电话问候。每次电话她必定给我们全家包括子女孙儿一一点名祝福。特别在2013年8月,她百岁生日刚过,主动打了三个电话给我,都因线路不畅未连上。她就赶来一信,说这百岁生日,“我未通知任何一人”,可大大小小荣典、宴席,不计其数,“把我一个月忙得酬应不暇,真怨他们多事。不过,大家都很诚意真心,也使我另有感怀:人生百岁,能有大家关心,如此,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她还写到:“我好想好想到南昌来,召集所有的儿孙,共聚一堂,可惜,时不我与,只好画饼充饥,看看你们寄来的照片,也就很开心了……”不久,她又寄来了报道她百岁华诞盛况的媒体剪纸,还有一张马英九出席她切百岁生日蛋糕的照片。看去,她精神焕发,身体康健,不愧为福星高照的百岁寿星!

就在这年的十月份,我们突然得到一个机会,参与铁路系统的自费台湾访问一周行。我们在访台的最后一天晚上,终于请了假,再次来到了继母的老人院。她得知我们要来,早早就在房门口守候。晚八点半,我们才到,她即上前热情地握手拥抱。看去,六年来,她变化不大,只是消瘦了些,也许是这百岁生日的折腾,叫她身心疲劳困倦了吧。这次,我们特地带了近日整理好的一本家庭相册给她看,她非常高兴。她就坐在书桌前,打开来一一细看。我们围绕着她, 给她 一 张一张的介绍说明。她记忆力极好,照片上我弟妹、妹夫及我们的儿孙,她都能一一报出他们的名字来, 并对他们的外貌及学习工作一个个做出热情勉励的点评,让大家都开心喜悦。看完相册, 老伴广丽关心其桌上的古典文学书籍来。继母发现了,当即就抽出了四本书,要送给老伴,说:“ 先拿这几本去,其余的,以后都送给你。” 可想想,又取回了一本李清照的诗集,说这本我还先留着看看吧。那三本书是黄文吉译注的《千家诗评析》、王拾遗等编著的《老妪都解白居易》和陈桂芬编著的《浅斟低唱柳三变》。当晚,我们无拘无束天南海北地谈个没完没了,没注意到已经晚上十点半了,继母反而精神起来,十分健谈,忘了疲困。可我想到,101 岁的老人早该休息了,我们明天一早也要告别台湾回去了。于是便起身告辞,坚决不让她再送出大门,就仓促地走了。真没想到,如此匆匆一别,就再也见不到了我这位聪慧慈爱的好母亲,也不能再呼唤她一声 “ 妈妈!” 了。我悔恨终生!

台湾归来,一晃又是六年。起初,我们的联系很正常,可几年以后,突然失联了。正着急时,她终于来电话了。声音微弱,断断续续地说:“我病了……住院了……请了位叫阿娣的照看我……让她讲吧……”于是阿娣接着说,以后就打她的电话,报了她的电话号码,由她来转告继母……这时,一种不祥的征兆猛然袭击过来,叫我坐立不安起来。从此,每逢节假日,我们就给阿娣打电话,询问继母近况,代向继母请安。有时,我们还能间或听到继母的细小声息“我还好……向大家问好……”。但是,就在去年,我们给阿娣打电话也竟然无人接话了,叫我们干着急,不知所措。直到9月29日,那个我们预感到的也是极不愿听到的噩耗终于传来了。我们哑然无声 ,在悲痛中我把当年的日记翻了出来,把继母给我们的文字信件照片一一找了出来,反复阅读端详,禁不住想写点什么以表达对她的思念。今日总算写出了一点点,但远不能尽意。幸而我还收藏了一封她在13年圣诞节平安夜的来信,那是写在一份精致的圣诞贺卡内页里的。我以为尚可弥补我文字的不足。现特附录在此,让我们共同分享:“圣诞快乐!也许我在写卡片时,你们正在享受一顿丰富的大餐,可惜我无千里之足,不能来与你们分享。但是陈元生(堂弟)来带到宗悌(表舅)弟送来的你们来时的合照,那一幅幅乐融融的亲切的欢叙,也使我看得多么愉快多么甜蜜。万里虽遥,却隔不了心心相印,我仍然在此为你们祝福!尤其我那张初试啼声的习作,广丽媳为我热情洋溢的写了好多溢美之言。我快乐与你有同样的喜好,都喜爱古典文学。我一生最大的嗜好,便是阅读。文史没有传统的新旧,只要有鲜活的生命力,跳动人们的心弦,便会引人入另一种生命心灵的清净境界,那意趣真是言之不尽,那处处都是天国净土。后主、清照的诗词,我尚留有随时翻阅,将来一并给你。

谢谢你俩随时都想到我。看到我陈家的四代儿孙人人优秀,老奶奶太高兴了!

101岁老奶奶宗玲手示                2013年12月24日

妈妈呀,你已经来到了生命心灵的清净境界,那处处都是天国净土!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思念继母余宗玲》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卡罗莱纳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C-南北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