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2 17:25 阅读量:6.5万+
华人号:豫商头条2025年3月5日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2025年的养老相关工作,政府工作报告共有5处提及:
从放宽准入、减少限制、优化监管等方面入手,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
完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
加强护理、儿科、病理、老年医学专业队伍建设,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实施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加大对老年助餐服务、康复辅助器具购置和租赁支持力度,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
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简称《规划》)。
《规划》明确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总目标是: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基础持续巩固,财富储备日益充沛,人力资本不断提升,科技支撑更加有力,产品和服务丰富优质,社会环境宜居友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顺利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阶段性目标分别是:
到2035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安排更加科学有效;
到本世纪中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备。
《规划》从5个方面部署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工作任务:
一是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
二是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
三是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
四是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
五是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提升居家社区养老品质。探索社区互助式养老;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
二是强化养老机构服务能力。一方面,要强化公办养老机构保障作用,进一步明确公办养老机构“兜底线、保基本”的职能定位;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逐步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养老服务格局。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落实同等优惠政策。提高对护理型、连锁型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引导规范金融、地产企业进入养老市场,鼓励养老机构探索各类跨界养老商业模式。
三是推进医养有机结合。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以多种形式开展合作。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国家发改委提出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后的第二天,相关政策措施就落地了。
近年来,为应对我国未来日益加重的老龄化问题,我国接连出台政策扶植养老产业,内容包括鼓励民间资本以公办民营、民办公助、股权投资等方式参与养老产业发展,以及推进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等。
对于此次《规划》对养老产业的影响,未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龄人口对于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对服务能力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与此同时,国内居家养老以及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相对不足,养老机构服务供给总量短缺与结构矛盾并存。此次《规划》提出“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相较于《“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强化了养老机构服务能力,这有助于提升养老机构参与养老产业的积极性,丰富养老产品供给,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此次《清单》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许可”等措施放开,有助于进一步放宽养老服务市场准入,打破市场准入门槛,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养老产品;同时,这也是对于国家出台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的积极回应。
随着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速,中国养市场一直保持着较高增长。2022年中国养老市场规模已达13万亿。由于中产阶级养老意识的逐渐扩大,对养老服务需求将进一步提升,预计到2029年,我国养老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9.5万亿,未来10~15年是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年代。
近年来,亚健康状态不断蔓延,世界银行针对中国慢性病做的调查数据称,在今后的20年,4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的发病人数会增长三倍。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医疗模式也需要改变,逐渐向防、治、养模式转变,而大健康产业恰恰是“防、治、养”模式的产业体现,随着公众自我保健意识不断提高,“治未病”被视为下一个蓝海。
1
大健康是刚需!
从古至今,健康都是人类的根本追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凸显了国家对维护国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
近年来,各级政府为此也做了大量工作,但诸多社会问题依然频频出现,如:许多家庭因病返贫,医患纠纷时现报端,城市医院人满为患……而食品药品安全、饮水安全、职业安全和环境问题等也成为重大健康隐患,对健康带来新的压力。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慢性病、老年病、肥胖症以及亚健康等趋于增多。
所以说,大健康早已是一种刚需!而积极发展大健康产业,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大健康产业的黄金时期!
为什么说现在是大健康产业的黄金时期?当然不是因为总理的一句话,而是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对大健康产业发出强烈呼唤!!!
1、中国经济总量排行世界第二
任何一个国家,如果经济不发达,这个国家的健康产业就发展不了。
2、中国老年人口将赶超4亿
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3.1亿,占总人口的22%,据预测,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占全国人口比重超过30%。老人数越多,对健康需求、关注、迫切度越高,这也是健康产业飞速发展的一个原因。
3、慢病死亡占疾病死亡率的85%
因为慢病而引起的疾病负担占到中国整个疾病负担的70%,但是这些慢病是可防、可控的,正是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注意、生活方式不健康,这些慢病才会发生,发生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慢性疑难不治症。
4、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1.87%
健康素养就是我要吃什么才健康、我怎么运动才健康、怎样的生活方式健康。2024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1.87%,比2023年提高2.17个百分点,保持较快增幅。
5、2030年健康产业市场总额预计将达16万亿
健康产业作为一种新兴服务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达到9.6万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6万亿元。
3
大健康带来全新机遇!
在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下,大健康产业即将步入蓬勃发展期,并已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健康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发展前景可期,可以说,大健康产业是酝酿着丰富投资机会的朝阳产业。
规划思路
建设标准
开发类型
如何规划
最后在运营管理方面,要立足于小镇自身特点,以市场化开发为主导,确定项目的开发主体、开发模式、招商及运营模式等,形成系统化的运营管理流程,推进健康产业链的高效发展,实现小镇的经济效益增长。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