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6 06:24 阅读量:1.1万+
华人号:福根一字乡愁 他从小没上过学,目不识丁。但年迈时,他喜欢到村老人队看电视,看不懂字幕就主动请教身边的村民。慢慢地,他不仅能跟着读出字幕,还能看懂“老人戏”,甚至从头到尾讲出故事梗概,浑浊的眼睛里映着电视屏的光,比星光更亮。为此,村民们都称赞他口才好、记性好。
他一生用汗水换取劳动成果,先后与族人合建迁居了两座房子。生活中,他自己省吃俭用,连一碗面都舍不得吃,却经常给孙子孙女买吃的。他和妻子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养育了两男两女,当儿子出门在外时,他们还一起帮忙带大了孙子孙女。
对于人生的善后,他也早早做了安排,自己选好建好墓地,生前省吃俭用,临终前还留下“手尾”七八万元,分给每一个子孙,也作为丧事费用。同时还不忘嘱咐,要在墓碑上刻上“过继男”,以历史确认这个儿子过继给了参军的父亲。
在生命弥留之际,他一口气吊着两天,直至见过所有亲人,听了“法师”指点的吉时,他才放下了最后一口气。那时的他,仿佛看见两个父亲在月光里走来,一个穿着军装,一个戴着竹笠,两人都笑着,像极了晒谷场上那个交换粮食的午后。有人说,台湾那头的海面上,那晚也有月光,照亮了某个老人案头泛黄的家书,信封上写着“福建尤溪廖家收”,邮戳早已模糊不清。
出殡那天。孙子孙女们捧着粉干祭品走在最前,那是他当年走村串户时的味道。墓碑上的字在晨光中清晰如昨,仿佛两个父亲的身影在云端重叠——一个用粮食托孤,一个用一生践诺,而他,这个在“兼职儿子”和“兼职父亲”间行走的男人,最终把自己活成了一座桥——桥的这头是瓦厝崙的晨雾,那头是海峡对岸的月光,而桥下流淌的,是整整八十年的光阴。
当山风掠过瓦厝崙的飞檐,捎来远处溪流的声响,那是当年放排时的涛声,是粉干作坊的磨盘声,是他教孙子孙女念字幕的轻声——这些声音汇聚成河,在时光里静静流淌,诉说着一个关于承诺、担当与爱的故事,比任何族谱都更长久地,刻在了人心深处。
注:部分情节据村民父亲生前友好口述。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