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习俗:城门挂春联
常有北方的朋友问我:“你们过年吃什么馅儿的饺子?”
“我们过年不吃饺子。”
“不吃饺子?那吃什么?”
这说来,话就长了……
离开南京的日子已远远超过我在南京生活的日子,那些各种香味萦绕的日子。
比起旅行,旅行前带着期待做攻略是最幸福的;同样,对于小孩来说,比起除夕吃年夜饭看春晚,过年前一边看大人为过年做准备,一边憧憬着新年才是最快乐的事。
小时候,我在爷爷奶奶家过寒假,江苏的寒假非常短,天又极冷,确实不是什么美好的回忆,那会儿的我非常不喜欢冬天,要不是有春节,我觉得这个季节大可以删去的。
但是,过年,我还是极喜欢的,因为每到过年,家里总会陡然出现一些奇奇怪怪又好玩的东西,等过完年,在我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它们又倏然一下都消失了,然后待来年又冒出来,真是好奇怪。
首先在家里悄摸摸出现的是腊梅、银柳和水仙。
南京的市花是梅花,比起梅花山漫天铺地的香雪海,其实冬天里,南京人家里最爱养的是腊梅。我觉得腊梅是极合南京人性格和气质的,懒散、从容且不喜张扬。
当腊梅的香味开始在家中弥散的时候,某天,你不经意地发现家里多了几支银柳,很随意地插在花瓶里。一个矮墩墩的“洋葱头”泡在浅蓝色的水盂里,被十几块雨花石簇拥着,“妈妈,我们为什么要养洋葱?”“那是水仙花,你记得每天给它换换水啊。”这之后,水仙在我的照顾下一天天长高,待到它们跟筷子那么高的时候,就快过年了。这时候,妈妈每天都会把水仙搬去晒太阳,我不太懂这波操作,后来我在北京也养过水仙花,水仙没有长高,一下子全开了花。
妈妈过年最得意的事,就是她养的水仙在大年初一正好开花。
寸金糖
接着,家里开始陆陆续续多出很多奇形怪状的零食,方方正正的浇切片、手指长的寸金糖、桂圆干、荔枝干、蜜枣、小核桃、香榧子这些不常见的干果。每当它们到家的那天我都有幸第一时间尝到,但是很快它们就都不见了,翻遍家里的零食桶,都没有,不到除夕夜,它们是不会再出现的。
不过,我很快就忘记这事儿了,因为妈妈和奶奶开始为年夜饭做准备了。今天蒸团子,明天包蛋饺,后天炸熏鱼,天天不重样,最繁琐的是准备什锦菜,得忙活好几天。
浇切片
南京人管做什锦菜叫“炒素菜”或“炒十样菜”,年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做,看似简单的一道素菜,工艺却很复杂。先是采买各式蔬菜,配比要得当,绿色的菠菜、荠菜、豌豆叶,红色的胡萝卜,白色的千张丝、冬笋丝、藕片、白芹,黄色的黄花菜、黄豆芽,黑色的木耳、香菇丝、雪里蕻……每种配菜,不仅可以调色还都有独特的寓意,为着来年讨个好口彩。比如,黄豆芽形似如意,寓意事事如意;荠菜音似“聚财”,寓意招财;芹菜读音与“勤快”相近,寓意勤劳致富;胡萝卜寓意鸿运当头;藕片中空,南京人谓之“路路通”;黄花菜寓意花样年华、前程似锦。讲究的人家,会选用16或19种蔬菜制作素什锦,取“和顺长久”的寓意。每种菜要根据原材料的特性进行不同的处理。比如,对于荠菜、菠菜等绿叶子菜,洗干净后先焯水,随后放到冰水里面过凉,再将水分挤干;黄花菜用开水浸泡发软,并浸出黄水,放凉水中洗净,切成段;每种菜单独过油炒,单独放盐调味,炒好放凉,最后各色菜都放进一个大坛子里,拿香油这么一拌,就成了。什锦菜讲究的是颜色分明,香气四溢。年前,家家户户都要做一大坛,邻居家、亲戚家相互赠送,好不热闹。
春节前的某个周末,家里的大人会领着我和妹妹上街去买烟花,每个人大概有个数量额度,二十个还是三十个,我忘记了。自己在烟花市场随便挑选,但我们两人每次都要买一模一样的,数量一样、花色一样,回到家里,藏在自己知道的某个地方,每天还要去数一数,一看数对,才能安心。
因为陪着准备了十几天,该吃的也都吃了,这天又不用写作业、练字,天那么冷,自然也不会午睡,所以显得格外的漫长和无聊。就盼着大人们陆陆续续地到家,要是能带点什么好东西就更好了,但一般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唯一有着落的指望是叔叔婶婶会一人带一只超大号的红气球回来,我和堂妹一人一只,当年买这气球要花不少钱,平时爸妈们是断不可能给我们买的。虽然每年都是这个礼物,但我和妹妹还是顶顶喜欢。到手之后还得祈祷这两只气球晚饭之前千万别炸了一只(这么说自然是炸过的),气球炸了小孩也很为难,要两只都炸了还好,如果只炸了一只,那借不借给你玩,两人怎么玩一只气球,如果再炸了怎么办,总之都是事。通常是气球炸了的小孩挨顿训,气球没炸的那个小孩也玩不了了,得把气球放到房顶,小孩肯定够不到的高度,这时候,差不多就该洗洗手准备吃饭了。
篆刻/彭海忠
桌上毫无悬念的是前几天准备的各色凉菜,对于我来讲,略微有点吸引力的是它们此刻都被装在好看的盘子里,有的还加了点佐料。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吧,熏鱼、什锦菜、镇江肴肉、干切牛肉、层层脆和节节香(猪耳朵和猪尾巴)、松花皮蛋、香肚或是香肠切片,这一天正统南京人家的餐桌上一般不会出现盐水鸭、烤鸭,一来平时经常吃,为了凸显年夜饭的与众不同,自然要来点特别的;二来做盐水鸭的商家这几天也要闭门谢客回家过年,所以买不到新鲜的。但是这一天会有素烧鹅,油豆皮做的,切成烤鸭的形状浇上卤汁,是下酒的好菜。
金陵素什锦
酒过三巡,热菜登场。
南京人的年夜饭一般以小炒见长,炖菜不多,现炒现吃,这样的吃法对主妇们极不友好,但很多人家里是换着来,每个人多少有个拿手菜,大家一边吃饭一边品鉴倒也热闹。炒菜家家户户都不同,但一定会有红烧鱼,这个菜会摆在桌子正中,并且谁都不会下筷子,寓意年年有余。这条鱼是春节的“老演员”,每顿饭都会搬出来,其间怕变质还得复热几次,待到过完年才会被匆匆吃掉。因为我不怎么喜欢吃红烧的菜,所以家里人从未嘱咐我这鱼不能动。有一年春节,一个没看住,我对这“老演员”下了手,家里大人们忙和我说这鱼不能吃,不然意头不好。“可是你们顿顿饭都拿出来,客人来了也不知道不能吃啊?”“哈哈哈哈,客人们都知道,就你不知道。”我严重怀疑是以前穷,做不到顿顿有大菜,不然为什么现在年夜饭的鱼都吃光光呢,不过是打着年年有余的幌子遮掩窘迫的生活罢了。不过,全市人民都遵守的约定也是相当可爱,不是吗?
素烧鹅
这一系列的菜单带着浓重的时代印迹,八十年代大概是酒酿圆子、鸡汤面、蒸团子;九十年代突然兴起吃水果西米露、炸虾片;唯一不变的是八宝饭,这不是南京独有,江浙沪地区可能都有这个习俗,用莲子、红豆沙、糯米、核桃、蜜枣、葡萄干、红绿丝等至少八种材料制作而成。年夜饭的尾声上锅蒸八宝饭,象征着来年日子红红火火、生活蒸蒸日上,一家人团团圆圆。蒸好的八宝饭扣在盘子里,浇上现冲的藕粉汁,寓意新的一年似蜜糖甜。
我和妹妹一般没耐心等到八宝饭登场就吵着闹着要放烟花了,之前小心翼翼地算着你的我的,现在谁也不敢去放。但是,这消耗烟花的顺序还得是你一个,我一个,现在想想好好笑,明明买的一模一样,放谁的不是放。
烟花放完,大人们陆陆续续回自己家,我留下陪爷爷奶奶守岁,我其实不在乎守不守岁,主要是可以看一夜电视没人管,每年我都说自己可以一夜不睡,结果哪一年都没能撑住。
1988年毛阿敏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
春晚的节目琳琅满目,小孩都喜欢瞧热闹,要么听相声要么看小品,等到唱歌舞蹈这些软绵绵的艺术登台的时候,总是有点乏味的。当然看漂亮阿姨穿漂亮裙子也是看春晚的头等大事,但是大年三十晚上对于大姑娘小媳妇来讲还有桩头等大事要办——弄头发。对,去理发店弄头发。为什么要大年三十晚上呢,弄早了,年三十晚上烧菜做饭难免有油烟味,大年初一理发店又不大营业,这么大年三十晚上就是个最好的时间。有一年除夕,正好毛阿敏在电视里唱歌,我也忘了是因为毛阿敏那年的发型特别好看,还是每年都有这个固定动作只是没带我去,反正我临时跟着姑姑去理发店弄头发,一连走了两个理发店,里面都是人满为患。小小的理发店里雾蒙蒙的,人影攒动,外头冰天雪地,里头热火朝天,推门进去,热浪扑面而来,阿姨们都在商量要吹个什么发型,叽叽喳喳吵死了。只见那师傅用个圆筒形的梳子轻轻撩起刘海,拿吹风机的嘴贴着梳子慢慢上提,接着把侧面的头发往里扣上一个弧度,刚刚还泯然众人的阿姨似乎就变成电视里公关小姐的样子。临了,师傅拿出一瓶魔法药水往阿姨头发上一喷,阿姨左照照右照照,恨不得在理发店里原地转圈圈,一边掏钱一边说:“真不错,后天回家还能这样吧?”“放心,保管初五前都挺得住。”阿姨刚要寒暄几句,师傅已经在喊“下一位”。轮到自己的那位马上起身:“给我也来个刚才那样的。”挨排座的女客们顺势往前挪一位,原本站着的这会儿也轮到个位子,总之大家都松一口气,很高兴。大人无聊的时候往往就会拿小孩寻开心:“小丫头,你也来吹头发啊,蛮洋气的嘛。”我指指姑姑:“我陪她来的。”“小孩过来,吃瓜子啊。”也不管你吃不吃,一把瓜子已经放在你手心了,边上的阿姨也顺势从口袋里变出一两块糖果,然后她们继续聊天嗑瓜子,我站在屋子中间拿着瓜子局促地看着姑姑,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我望望姑姑,“阿姨给你就拿着吧,谢谢阿姨啊。”“谢谢阿姨!”大松一口气,把瓜子、糖装进兜里,躲到老板家的电视机前看春晚去了。等我们从理发店出来,“快走,那个小品快结束了。”街上时不时地窜出个花炮,遇到漂亮的又忍不住停下来看一会儿,全然忘记那个小品快结束了,慢慢地吹头发这个事变成了除夕夜我参与的一个固定节目。后来好像突然就取消了,至于什么时候取消,我已全然忘了。
“冷死了,冷死了。”一边哆哆嗦嗦地进屋,一边跺脚,终于可以踏踏实实看春晚了,奶奶已经睡觉去了,爷爷在喝酒看书,房间里电视机响着,姑姑问我困不困,有个好东西要不要吃,“什么好东西?”“咖啡。”“电视里面外国人喝的吗?”“是啊。”“要喝要喝。”姑姑摸出一罐深棕色、矮墩墩的铁听子(铁罐头),微胖,上面写着四个字“上海咖啡”,霍地打开,满屋子飘香,细纱布袋子装好几勺咖啡粉,扎紧,丢进奶锅里煮,我在一旁上窜下跳,另一只奶锅热着牛奶,待牛奶如我一般翻滚时,咖啡也好了,隔着一只纱布漏斗,棕褐色的液体慢慢流入玻璃杯子里,待牛奶一冲入,就完全是浅可可色了。我围着那杯子,好烫。“什么时候才能喝啊?”刚准备不管不顾尝一尝,姑姑又摸出个方方的纸盒子,一打开,里面齐齐整整挤挤挨挨地摆着两排白色的小方块。“放两颗方糖,不然苦。”“这是糖?我怎么没见过。”果然一到过年就会有各种奇奇怪怪平时没见过的好东西出现。我心里其实是有点嫌弃用我平时喝牛奶的玻璃杯喝咖啡的,心想咖啡都有了,为什么不配个电视里那种带碟子的咖啡杯,再来个小勺搅一搅,但也就心里想想,本来这东西就不是给小孩喝的,今天难得喝到了,还放了这神仙似的糖,就别挑三拣四,赶紧尝尝吧。从那年起,除夕夜喝咖啡变成了家里的常规节目,只是这铁罐装的“上海咖啡”我很多年没喝过了。
上海咖啡
喝完咖啡的小孩跟打了鸡血没差别,一边把已经收到的红包翻出来数一数,一边看看还有什么零食可以吃,虽然我也晓得这钱我只有“冠名权”,过了正月十五就要“上交”,但不影响我现在数钱开心不是。数完一遍又一遍,小心翼翼地放回红包里压在枕头下,免得给其他人看到说我“财迷”,开始有点困了。
我知道,明天早上起来看到长辈都要问“新年好”,大年初一说话要注意,“坏了,错了”之类的丧气话统统不要讲。我知道,明天早上不能六七点钟就起来搅得全家不得安宁,明天要睡“元宝觉”。我知道,我知道,好了,现在我好困了,我要睡觉了……
祝大家,新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