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名家访谈】清雅为官深耕书艺——访当代草书名家张学群

2024-11-16 22:33 阅读量:1.5万+

华人号:中國書法國際傳媒中心

写在前面:

原《书画史记》纸质版会员月刊从2017年5月28日创刊至2021年10月,共出刊52期,在业界产生了良好反响。根据承办单位工作发展需要,从2022年1月起,原纸质版《书画史记》刊物转型为微信公众号运营。

▲《书画史记》刊图2-1

名 家 访 谈

□时间:2017年5月10日

□受访者:张学群(第五、六届中国书协理事,第四届安徽省书协主席)

□访谈者:彭一超(《书画史记》主编)

▲张学群

张学群,1957年10月生,安徽阜南人。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学生时代即任安徽大学书画协会会长,曾任安徽省直书画家协会主席,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理事。

自幼习书,初学唐人楷法,后上溯秦汉、魏晋,先后研临经典碑帖百种,兼涉真、草、隶、篆、行诸书体,尤擅行草书。其书法作品1988年入选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览,此后多次入选全国书法篆刻展览、中国书法兰亭奖展览等。被《书法》杂志评为2005年度“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被《中国书画报》评为2010年度“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被《书法报》评为2010年度、2012年度“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等。1985年,撰写的《书法理论发展简论》一文获全国第四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2009年,论文《当代安徽书法发展轨迹分析》获《中国书法》杂志主办的“当代书法三十年”征文活动优秀奖(最高奖);先后在专业书画报刊发表书法理论文章数十篇。

此外,他在主攻书法创作的同时,亦偶涉丹青绘事,其山水画创作颇显气象,追求自然爽逸、朴茂华滋之风韵。

我是尽最大可能把一点一滴的

零碎时间“焊接”起来

《书画史记》:张老师您好!很高兴能够与您交流有关书法方面的问题。您长期在安徽、云南担任行政领导,工作之余,勤攻书法艺术,您的书法创作实力在业界产生了良好的口碑和影响,做到了工作、艺术两不误。请问您是如何处理本职工作与书法爱好之间的关系的?

张学群:世界上的许多事情是完全可以兼顾的,而且能够兼顾的很好。单打一,可以做到一事专精,也可能会一事难成;兼顾的好,看似多方出击,但也能做到统筹兼顾,相得益彰。在处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书法爱好关系的问题上,我的总体考虑是,本职归本职,爱好归爱好,这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应严格区分,不同对待,不能两者不分,相互干扰,甚至相互打架;同时,既然形成了爱好,弃之可惜,应努力去做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两全其美。根据这一总体把握,我在工作时间从不写字、不谈艺,在办公室也不摆纸笔、不置书案,不接待艺术界的朋友。特别是我在担任安徽蚌埠市长期间,忙得不可开交,许多工作都需要在八小时之外、利用休息日去处理。但组织的信任,责任在肩,自己无怨无悔。而在八小时之外,则集中精力,去专心自己的爱好,充分利用好仅有的业余时间,并尽量使之形成放大效应。我没有其他什么爱好,唱歌、跳舞、打麻将、旅游、高尔夫等都与我无缘,业余时间就是写字画画、读书写文章,常常是自得其乐,喜出望外,获得无尽的精神和心理享受。其实对从事领导工作来说,业余时间是很少的,有时晚上要处理公务,周末还得开会等,我是尽最大可能把有限的业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把一点一滴的零碎时间“焊接”起来,日积月累,形成习惯,一旦有时间浪费,就感到空虚和虚度。我这个人除有毅力、能吃苦外,干什么事情都容易进入状态,干工作如此,搞书法也是如此,一但确定了目标,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决不后退半步。正因为如此,这些年在书法方面虽没取得什么大的成就,更谈不上什么大影响,但自己的付出和既有成果足可自慰矣!

草书是书法中的极致状态、最高形态

也是书家个性展示的最佳艺术形式

《书画史记》:传统意义上的草书摆脱了书法的实用性,成为纯审美的曲线性观赏艺术,也是最能体现中国哲学美学精神境界的艺术。唐张怀瓘在其《书断》中论书法的神、妙、能时说:“包罗古今,不越三品。”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草书就是书法中的神品,您是怎样理解这个问题的?

张学群:草书是书法中的极致状态、最高形态,由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草书是书法中的“神品”,我的理解是: “其他书法多于意。草书意多于法。”在各种书体中,如单就艺术性而言,草书可谓独占鳌头。草书最适于写意,它是书法艺术中的精灵。中国书法历来重视写意。西汉扬雄说:“书,心画也。”(《法言·问神》)王羲之也强调:“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元代盛熙明在《法书考》中明确提出:“夫书者,心之迹也,故有诸于中而形诸于外,得于心而应于手。”《法书考》还指出,草书最适宜表达书意。书意是书家运用线条的复杂组合和丰富变化表现内心活动的一种精神境界,是思想、情感、意气、志趣等诸多状态形诸文字的反映。书意,是感染观者的根本条件。我们欣赏某件草书作品,观察到书家依凭笔墨技巧表现出来的那种神情意气,或昂奋,或平和,或愉悦,或愤激,反复品位,会被蕴含于笔墨间的情趣所感染,为闪耀于点画中的神采所激发,从而产生和书家心机相契合的共鸣。姜夔说:“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草书之意,在创作中则体现为一个“变”字,而一个“变”字了得。草书技法的多变,可以表现特殊的艺术情趣,构成美妙的画图。如笔法多变——用笔有提按起倒之变、顺逆收放之变、曲直刚柔之变、方圆藏露之变、虚实隐显之变、轻重疾徐之变……。墨法多变——用墨可施焦、浓、淡、枯、湿。墨采华滋,五色纷呈。体势多变——体势可呈大小、方圆、俯仰、肥瘦、疏密、长短、欹正。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结构多变——结构可以由缩连笔画、点符借代、省减笔画、借笔成形、缺左实右、偏旁并写、改变笔顺、挪移位置、并借偏旁部首等方法引起结构上的变化。章法多变——草书字与字之间可以大小纷杂、疏密相间、斜正救应、聚散开合、错落参差;行与顿之间可以左右牝牡,顾盼有情,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笔速多变——草书用笔可以疾涩相生,缓以效古,疾以出奇,每一笔、每一字、每一行、每一篇,都在变化中构成一幅幅大小不同、情态各异的画图,令人观赏不尽,玩味无穷。

草书是书家心灵世界的物化,如书家的胸次、学识、涵养、追求、情绪等等,都在犹如血与火的洗礼、冲撞奔放的草书创作中暴露无遗。草书广阔的创作空间,给书家展现个性提供了极其优越的条件。个性,是艺术的生命。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而书法艺术门类中,由于草书摆脱了实用功利和真书斤斤于点画的法则的羁绊,书家的个性得到了自由的展现,尽情的发挥,痛快淋漓的表演,因而,草书成为书家个性展示的最佳艺术形式。

草书创作往往是在快乐与痛苦,满足

与缺憾中不断地调整、转换

《书画史记》:您是当代草书大家,又具有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且有作品多次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类国展,请您谈一谈自己草书创作的体会?

张学群:在草书创作方面有一些体会,可能是肤浅的,主要有三点:

一是从事草书创作是很愉快的。为什么?因为草书创作最能表现性情,自由度比较大,也最能张扬个性,所以草书创作快乐感、满足感很强。草书创作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文化、心性、精神三者共同提升的快乐过程。

二是草书创作也是很难的,有时感到是很痛苦的事情。为什么?也是因为草书的创作很性情,自由度大,易于张扬个性,所以想要创作一幅很理想的草书作品、满意的草书作品是很难的。有时创作了一幅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但一审读,少胳膊掉腿,甚至出现文字、章法错误,只能推倒重来,因之很无奈也很痛苦。所以草书创作又是一种自信感、自律感较弱的过程。草书创作往往是在快乐与痛苦、满足与缺憾中不断地调整、转换。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提高。

三是草书创作必须观照基本规律和原则。如草书不是潦草,有真就有草,草书总是伴随着正书而行的;世间万物皆草书,草书要师法自然,反映自然,又以自然为要;作草如真,草书创作要以楷书为基,无楷书之基,则无草书之形、之意、之性、之趣;草书以写意的形式表情达意,反映社会和生活,无生活积累难有草书创作的厚度;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书将性情化为点画,使转仅仅是外在的形态而已;草贵流畅,草书中的一个“变”字道尽了草书的全部诗意;草书的线质是其生命底线,无线的生命则失去了草书意义,线的跳动则构成了草书的生命律动;草书是各种书体的综合、转化和提升,最能提振精气神等等。

坚持书法的初始阶段是技术,而高级

阶段则是一种文化追求

《书画史记》:有一种说法,大家普遍认为草书创作是各种书体中最难的艺术,那么,您认为草书创作究竟难在何处?怎样才能写好草书?

张学群:草书创作有多难,难在笔墨,难在性情,难在造型,难在韵律,难在气象。但我的体会是,最难的是难在法与意、技与道、文与性的综合、对接及转换。这里面有技巧,更有学问,运用、把握好了,就能登堂入室,领略无限风光。关于怎样才能写好草书,我想应该有以下几个关键点,应注意把握。

一、持续借鉴。我这里说的持续借鉴,就是要不停地学习传统。借鉴学习传统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优秀的草书家终生都要面对的课题。千万不要以为草书创作可以撇开传统去另辟蹊径,千万不要误会有点传统基础就可以一劳永逸。

二、笔墨基础。书法以用笔第一,用笔是整个书法创作的最核心处。草书创作更是如此。书法用笔第一,墨附于笔。从某种意义上说,用笔效果是要靠墨的呈现效果来体现的,所以用墨也很重要。讲用墨,关键是要在浓淡层次上做文章。草书既讲用笔,也讲用墨,更要讲笔墨。墨因笔而立,笔因墨以彰。“笔墨”包括用笔和用墨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但不是用笔和用墨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单向的一种关系。书法笔墨实际上是一种综合语言,即书法艺术表现的语言。要想写好草书,必须在笔墨锤炼上狠下功夫,对笔和墨的练习是掌控书法笔墨乃至整个书法创作的基础。

三、性情表达。草书最适宜表达性情,草书也最需要表达性情。对草书来说,以抒情为贵,又以抒情为难。“性情”是草书创作的灵魂,缺少了这一灵魂,草书就失去了魅力。性情成为草书作品最能感染人、熏陶人的因素,成为古往今来书家和论者最为倚重的看点。

四、时代跟进。“笔意当随时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书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书法审美。草书创作,既要讲传统,也要讲现代;既要讲继承,也要讲创新。我感到衡量一件好的草书作品标准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看作品是否有古意。一幅能打动人的作品,必须入古,且越深越好。这主要体现在作品的气息上,醇正的气息是作品的灵魂,但要做到气息与古人暗合,绝非易事;二是看作品是否能赋予新意。把握并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反映时代审美,同时又彰显个性的作品才能算有新意的作品。

五、个性张扬。个性是一个艺术家艺术成熟的标志。一个艺术家的终生追求目标,可能就是使自己的艺术个性张扬、独具特色、格调高雅。草书最适宜表现个性,最需要表现个性,也最难表现个性。就历代草书大家而言,无不具有强烈的个性风格,张旭的癫狂、怀素的瘦劲、黄山谷的恣肆、王觉斯的雄奇、林散之的雅逸,等等。他们的作品表现出的个性特色是感染读者的第一要素。

六、文化注入。草书最具魅力的地方不一定是形式构成、笔意造型,最具魅力的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含量、文化表达和文化形象。书法本质上是在写自己、写精神,草书更是如此。对于草书创作而言,文化厚度和诗意生活、以文养艺和文化支撑是极为重要的。坚持书法的初始阶段是技术,而高级阶段则是一种文化追求,应有哲学思想贯穿其中,才能达到艺术创作的高境界。因此,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丰富书法的内涵和精神,是草书创作提升到应有高度之必须途径。

七、形象打造。这里说的形象,就是草书作品的整体气象,也就是所谓的大气象、大效果。我主张让书法充满画意,这在草书创作中最能得以表现。当我们欣赏一幅草书作品时,首先感受的是这幅作品的气象,作品的气象代表了一幅作品的形象。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论艺术时说过:“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比整体更加重要的”。欣赏一幅草书作品,有时,单独看一个字也许并不美,但放在整幅作品里却妙不可言,这有力地说明了草书气象营造的重要性。

理论素养代表着书法家的

思想高度,具有标志性意义

《书画史记》:您的简历上显示,近十年来,频繁有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类国展,还有理论文章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中国书法》杂志主办的“当代书法三十年”征文中获奖。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双管齐下、齐头并进,在当下书坛既是书家身份,又扮演了理论家的角色,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您是怎么做到的?

▲《书画史记》刊图2-2

▲唐李白诗一首,贺《书画史记》创刊

张学群 作尺寸:140cm×70cm

张学群:我在致力于书法创作的同时,偶尔也写点理论文章。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写得多一些,后来随着工作繁忙度的增加,写得少了,但还是一直坚持着。你问我是怎么做到的,简单的回答,就是有动力,或者说动力加毅力。这个动力,就是因为要搞好创作,或者说要提高书法创作水平,没有理论的滋养和理性思考是不行的。不搞点理论,也不是说一定写不好字,但从普遍意义上说,写好字特别是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且有持续力,一定得有理论的支撑,理论的支撑实际上就是思想水平、思维能力的支撑。理论的意义主要表现为:理论素养代表着书法家的思想高度,具有标志性意义;理论指导书法创作,具有引领、指向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法理论是对书法创作的深度总结,是书法家概括能力、提升能力的反映,而这种概括和提升能力是创作能力的重要内容;理论思考的过程也是一种创作实践的过程,是另一种方式的创作实践。

章士钊:晋代有两种书体,

即王书与爨书同时并行

《书画史记》:自清代中叶之后云南发现了《爨龙颜碑》《爨宝子碑》,“二爨”在当代书法史上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请您介绍一下具有云南地域文化特色的“二爨”的书法特点及其审美价值。

张学群:《爨龙颜碑》《爨宝子碑》即“二爨”碑,是云南的两块“南碑瑰宝”。范寿铭在《爨龙颜碑跋》中说:“魏晋以还,此两碑为书家之鼻祖。”魏晋南北朝时期爨氏长期统治云南,现存两块爨碑是最好的证明。二碑保存至今,被誉为神品。其书法字体是隶书到楷书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分存于云南陆良贞元堡和曲靖一中校内。

爨龙颜碑,全称为《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爨龙颜碑》始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二年(458)。与爨宝子碑相比,此碑较大,高3.88米,宽1.46米,字数亦多,除碑阴题名外,仅碑阳即存文900余字,故称“大爨”。《爨龙颜碑》,碑文书法字体介于隶楷之间,书法风格独特,被称为“爨体”。碑文古雅,结体茂密,虽为楷书,却饶有隶意,笔力遒劲,意态奇逸,结体多变,是隶书至楷书过渡的典型。书家对它多有推崇。康有为对此碑推崇备至,说此碑“与灵庙碑同体,浑金璞玉,皆师元常(锺繇)实承中朗之正统。”他在《碑品》中将爨龙颜列为“神品第一”,赞其“下画如昆刀刻玉,但见浑美;布势如精工画人,各有意度,当为隶楷极。”由于书法精美,常有千里之外觅拓本学书者,道光年间曾有人为诗纪其事:“吾家小阮好作字,虎卧跳有深嗜。远来万里求此碑,桂阮颇详王未备。千钱买寄汝一观,朴散风神同北魏。”

爨宝子碑,俗称“小爨”碑,立于东晋大亨四年(4 04),碑身长方形,通高1.83米,宽0.68米。碑首半圆形,碑额题“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5行15字。碑文400字,13行,每行7字到30字。碑尾有题名13行,每行4字,均为正书。碑的主要内容是叙述爨宝子的生平、家世及其政绩,爨宝子是衅部族首领,世袭建宁郡太守。爨氏是汉末至唐代中期著名的“南中大姓”之一。建宁(今曲靖地区)、晋宁(今滇池地区)两郡,是爨氏管辖的中心地区。碑末的职官题名,记载了当时建宁太守的属官名称,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爨宝子碑》,字体介于隶、楷之间,故著录家或视为隶书,或写作楷书,每不一致。此碑许多地方还保留着隶书的笔法和体式,如横画多作燕尾等,但更多地方则更近楷体。此碑笔画质拙凝重,主用方笔,不少笔画呈方棱或锐角。字形或大或小,结法紧密但不类型化,变化比较丰富,整个看来显得端严高古,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形容为“端朴若古佛之容。”

二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艺术这个门道是最讲究个性特质、时代风貌的。卓然成体书法独步是书家们终身追求的最高境界。大凡在书法史上站得稳、传承远的大家都具有原创性的艺术语言和风格体系,都是不守常规的专家、传统的叛逆。魏晋时期,时局纷乱,书体也乱。一般人只知钟王不知有爨。只有郭沫若唱反调,他认为魏晋有爨体书法,没有钟王书法。还是章士钊有眼光,他曾这样说:“欲以一种书迹囊括一代,似戛戛乎其难,诚如是也,则谓晋代有两种书体,即王书与爨书同时并行,似不得谥为武断。”“向上取势,奇拙视人”是爨体最具原创性的总体态势。篆书向下取势,隶书横向取势,楷书右斜取势,而爨体是向上取势的。“凿竖若铁,崩点如石”是爨体笔画的又一特点。爨体竖划上小下大,上细下粗,线条质感如铁,造型如竹;点划似刀劈斧削,若崩石坠地,八面打来,掷地有声。“变化万端,自由无碍”是爨体的结字特点。二爨体粗看无法无度,肆意妄为,细细梳理却自有规律。上重下轻,上虚下实;敧正相生,动静辉映;参差错落,大小自由;拙巧兼施,方圆对比;诸体并用,取物类形。

总的来说,二㸑集众美于一身,奇姿异态,变化若龙,令人拍案叫绝,达到了天地人合一的无上境界。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李啸前不久看了二爨感叹道:惟见原碑方知风神。他说,感叹看到二爨原碑,众人痴迷,踟蹰前后,仰观俯察,惊呼奇绝。这种视觉享受是任何印刷精良的法帖或拓工精细的拓本所无法比拟的……

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

积极传播中国书法文化

《书画史记》:前不久,云南书法院在昆明挂牌成立,应该说填补了西南地区没有省级书法院的空白。我看到一些媒体都报道了这件事,也听说您被聘为特聘教授。请您介绍一下云南书法院的相关情况。

张学群:云南师范大学成立云南书法院是件大好事。它成立的目的,是为了繁荣云南省书法艺术,促进书法创作,培养更多的书法人才,同时也是云南书法资源整合的成果。云南书法院下设西南联大书法文化研究中心、爨碑书法研究中心、古字画装裱与修复研究中心、书法师资培训与教学研究中心等机构,旨在培养更多的书法创作和书法教育优秀人才,同时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书法文化交流,积极传播中国书法文化。云南书法院成立后,将充分利用省内外的人才资源和平台,深入挖掘西南联大人文精神和书法传统,在当代二爨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儒家文化、爨文化在西南地区的传播,进一步梳理六朝文字系统、边疆书学渊源。同时,加强书法教育的理论建设和培训实践,打造云南乃至西南地区的特色优势学科,为繁荣云南省书法艺术、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在云南书法院成立的同时,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聘任我为特聘教授,感到很高兴,很光荣,当然更多的是责任感、压力感。我在接受聘书时表示:这个聘书很有分量,内含着信任,内含着荣誉,内含着激励,内含着责任和使命。

增强时代性,把握主题性,

突出专业性,关照丰富性

《书画史记》:《书画史记》作为艺术资料期刊,创刊伊始,逐渐受到业界关注,请问您对今后办好本刊有何建议和期待?

张学群:《书画史记》的创刊,值得庆贺!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弥补了书画艺术资料积累和研究的一些空白。首先具有历史意义,有利加强对书画史的整理和挖掘;其次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现实的研究和整合,总结得失,促进发展;再次具有未来意义,记载现实的过程,就是对未来负责的过程,就是创造未来的过程。关于对办刊有何建议和期待,我想,在目前情况下,办好一个刊物是十分不容易的,正因为不容易,所以更要想办法把它办好。一要增强时代性,做到反映时代,与时俱进;二要把握主题性,做到主题突出,特点鲜明;三要突出专业性,做到专业精深,亮点凸显;四要关照丰富性,做到多彩多元,可读可藏。

□ 微刊‖2022年3月31日第6期 本期4篇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名家访谈】清雅为官深耕书艺——访当代草书名家张学群》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苏格兰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