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石竹湖畔值得游(合集)

2025-04-21 06:52

华人号:福建城事

图/文

《福清侨乡报》社

记者郭成辉

福清东张镇香山村的小洱海,近年来遐迩闻名,是市民们周末出游的绝佳选择地,已经成为游客们流连忘返的好地方。其中,临近香山小洱海的一段龙江秘境步道,正是福清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又一重要民生项目。该段步道,东“挑”石竹山,西接南少林寺,中间相挨着秘境琴桥和宋窑遗址,如今成为市民们前往石竹湖畔寻觅古迹,揽山瞰水的一条亮丽风景线。

日前,记者一行重走龙江秘境步道,并且环石竹湖畔寻找古迹,感受古人超强的智慧和为现代人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

官媒这样报道

详见《福清侨乡报》

2025-4-2四版

秘境琴桥——前洋马齿桥

欣赏完香山小洱海的人文古迹和自然景观,往西方向前行不远处,就是前洋马齿桥。马齿桥是位于福清龙江上游的一座古桥梁,它坐落在东张镇濑底村前洋自然村。桥长约70米,由108个“马齿”石墩组成,设计既简易又科学。每个“马齿”约40平方厘米,“马齿”的间隔及露出水面的高度,均在3040厘米左右。这种间距适宜村民们行走和挑着箩筐负重过溪。为了方便避让,马齿桥在每隔35米左右的地方,就“背靠背”多出一个方形“马齿”,全桥共设置6个。这种“马齿”也叫“避石墩”,它的作用,就是为了村民们“交会车”时,相向的行人不至于被挤落溪中,古人的聪明智慧可窥一斑。

前洋马齿石-郭成辉摄

据坊间老人介绍,马齿桥的修建年月至少可以推断到明清时期。因为马齿桥曾经是古驿道的一部分,明清时期有一条古驿道,从莆田大洋乡经福清东张古镇,通往福清城关。而马齿桥的下游,就是已淹没在水底的东张古镇。此外,马齿桥的东岸就是宋窑遗址,当年的瓷器是通过龙江下游的码头向外输出的。

【休闲旅游】石竹湖畔寻古游(2)

文图本报记者郭成辉

东张宋窑遗址

从前洋村的马齿桥走到东岸,一面2米见方的文物保护牌赫然入目。那个区域就是宋窑遗址,俗称东张窑。据考古调查,东张宋窑遗址规模庞大,总面积超过 26 万平方米,是福建省遗址保存最为完整、中国规模最大的宋代黑釉瓷器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宋元时期福建沿海地区最大外销窑口。

宋窑遗址是南宋时福建4(同安、泉州、福清、连江)主要生产窑之一。以烧制青瓷和乌金釉为主,其制形风格与建阳水吉窑所出的瓷器极相似,产品包括各式碗、盏、碟、盘等。当时,东张窑产品主要是销往海外。东张窑产出的黑釉为宋代名瓷,据《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文字记载,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黄金时代,福清东张窑为当时著名的黑釉瓷烧制基地之一。

宋窑遗址发现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因为修建东张水库,沉睡千年的宋窑遗址被发现、挖掘和考古。其主要产品有黑釉碗(天目碗)、青绿釉碗(珠光青瓷)等,为研究福清宋代手工业的发展及宋代古瓷品工艺,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1981225日,东张窑被列为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待续)

【休闲旅游】石竹湖畔寻古游(3)

文图本报记者郭成辉

三星村古榕树群

三星村,位于东张镇西南部,龙江流域上游,北向东张水库,西邻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三星村所辖面积1万余亩,辖区内除了绿色天然特色农产品品类繁多外,人文自然景观丰富多彩。

三星村百年古榕树-郭成辉摄

近年来,三星村以建强红色堡垒、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农旅”致富路为目标,积极创建“醉美三星”文旅品牌,推出独具三星特色的乡村建设“新图景”。该村立足本地生态优势,打造万亩生态观光体验稻田、百年榕树观景平台、白鹭滩桥和刘湾露营基地等特色景点,建设有生态停车场、游客集散中心、观景亭等旅游休闲配套设施,吸引了广大游客前往观光打卡体验。因此,先后荣获“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福清市四星级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徜徉三星村,10多株上了年纪的古榕树点缀在房前屋后。记者留心查找,其中有4株胸前挂有“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牌子。铭文显示,这些受到三级保护的小叶榕至今已经存活了282年。“树木中的老寿星哦!”“应该算是树神了。”同行的游客七嘴八舌赞不绝口,而且纷纷合影留念。(三-待续)

【休闲旅游】石竹湖畔寻古游(4)

文图本报记者郭成辉

乾隆帝、叶向高与应峰寺

从三星村朝南方向一公里处,就是一座大名鼎鼎的古刹——应峰寺。应峰寺目前虽然香火不是相当旺盛,但是,该寺在历史上却是被众多名人“关照”过哩。

先说皇帝,在应峰寺周边一带,至今仍广为流传关于乾隆皇帝曾在应峰寺宿营一夜的传说。

应峰寺文物-郭成辉摄

民间传说,乾隆帝曾七次下江南寻找生父未果。后暗探密报其生父在应峰寺出家为僧,隐姓埋名为“巴西长老”。乾隆帝遂微服南下暗访,而且见到了“巴西长老”。时值盛夏,蚊虫成群。乾隆帝见“巴西长老”居住的房里有很多蚊子,便喝令道:“蚊子归边”。从那以后,应峰寺的蚊子果真归边。据说,时至今日,“巴西长老” 房仍然没有蚊子,成为应峰寺一大未解之谜。当然,此种传说在宏路街道的“圣来寺”也有类似典故。有关乾隆帝来过应峰寺可以佐证的故事还有,乾隆帝来应峰寺时,曾在东张古镇(今东张水库底)遗失一枚“金印章”,后来那个村就改名为“金印”。1956年建设东张水库时,“金印”村民整体移居现福厦路324国道旁与梧店村交界的地方,该村目前仍然沿用“金印村”的地名。

次说宰相,据《福州府志》记载,明代叶向高游应峰寺后,曾写下《应峰寺》诗一首:“芳溪沿尽出层阿,古寺经行感慨多。云冷法堂喧鸟雀,春归幽兴长藤萝。空花零落无僧住,暮雨凄凉几客过。乘兴欲穷天际路,数声钟磬隔烟波。”此情此景的应峰寺,已呈现衰败迹象,不然叶向高的诗作,也不至于描绘的如此苍凉。(四-待续)

【休闲旅游】石竹湖畔寻古游(5)

文图本报记者郭成辉

应峰寺的右前方,有一八角形状的放生池,其形制与其他寺院的放生池不同。寺院的东面,是“龙峰书院”遗址,石碑刻有“龙峰书院道光已寅年季秋吉旦日”等字样,相传是道光皇帝赐建的,所以才以“龙”字头命名。

再说文物。一,寺内存有《大修应峰寺碑》,年代不详。二,有清嘉庆年间重修应峰寺的石碑《重修应峰寺》。碑文云:窃惟应峰之寺建于咸通元年(860年),诚禅林一巨观也。由唐而宋而元而间,时久栋宇尽坏。越明嘉靖间,第称一,佛堂无僧住持,台山所赋诗寄慨马怡。康熙辛卯年,吴承显为缘首,仝僧元锦、徒净春募题更开,复构两边附屋两廊书院,然亦即蔽风遮雨而已,历今百有余载,屋坏墙断,转生遗憾不已,住持请复旧,秋款诗五墩,劝重题修,至是崩者砌者整规模,焕寺宇重新。虽为信善乐捐,实仗佛光默佑爱则,石以垂不朽云……清嘉庆贰拾有肆年岁次乙卯孟冬生员刘逢年敬禄。三,应峰寺门口耸立着3根大石柱。大石柱高3.92米、围1.98米、底座边长1.03米,3根石柱等距离间距。靠寺第一根石柱上阴刻“当山比丘崇实捨造石柱一根”字样,字迹依稀可辨,其余2根无法辩读。此外,距3根耸立的大石柱旁边,还有2根“卧倒”着的同形制大石柱,是重修应峰寺期间恰逢战乱无人修建,抑或修建后期资金匮乏而停工,有待相关专家学者考古论证。

应峰寺有历史,有故事,有文物,如今政府部门又斥资修建通往应峰寺的“三福绿道”“环石竹湖生态长廊”,极大地方便了市民们前往休闲旅游,以及步行、骑行、亲子休闲、踏青游玩等不同有氧运动。综上所述这些景点,俨然是串联成线的散落珍珠,已然成为福清市一处美丽的 “城市后花园”。爱好休闲旅游的市民们,走起!(合集续完)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石竹湖畔值得游(合集)》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新加坡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