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奥塞印象

2025-04-03 09:00 阅读量:1.8万+

华人号:海内与海外

到了巴黎,阳光明媚,气候宜人。正赶上残奥会举办,塞纳河两岸一些重要的观光点,被征用来作为比赛场所,周边好些地方,也受到管控,社会车辆和出租车都开不进去,步行不受限制,出入自由。虽说还算方便,但外地游人却也少了许多。平日里最繁华热闹的香榭丽舍大街,顿时变得空空荡荡,冷冷清清。这样的情景,极为罕见,也是难得的景观。奥赛博物馆不受影响,每天早晨参观者排着长队等待开门。

奥赛立于塞纳河左岸,前身是巴黎的一个火车站,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改建为美术博物馆。与对岸的罗浮宫富丽庙堂的皇家气派相比,更显示出朴素实用的风格,更突出平民化特色。奥赛历史不长,却可以说是欧洲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一个最为成功的案例,示范了全世界。经过多年的积累,现收藏近代各种流派艺术名品名画5000多件。其中,印象派作品收藏为世界之最,成为该馆最炫目的亮点。要了解和研究印象派,一定得到奥赛来。而到奥赛,如果没进到印象派的藏馆,就等于没有到奥赛。

塞纳河清晨

与其说我冲着印象派画作而去,不如说是想再听一遍奥赛的中文解说词。这里的一些重要的美术作品,都会配上中文普通话解说,租个耳机,就能听明白。上一次来,全靠这只耳机,总算读懂了一些作品,也听出了解说词写得非常好,下了很大功夫。不仅平实简约,通俗易懂,还具有鲜明的法国美术史意识和深厚的艺术理论功底,一听就知道是专业团队精心推敲出来的文字,听起来像讲美术作品背后的传奇故事,却让人产生很强的认知信任感。我注意到奥赛如今多了两本中文读物——《奥赛博物馆参观指南》《一百幅印象派杰作》,里面对馆藏作品的介绍文字多由当代法国美术史家所撰写。随手翻读了一遍,还是觉得解说词更胜一筹。

策展人并不急于一下子就呈现印象派。一楼大厅,主要布置近代的雕塑作品,四周的展室,则都是较为传统美学意识和古典风格的名家名画。顺序走完一楼的画廊,从前面卡巴内尔的《维纳斯的诞生》、布格罗《青春与爱情》等学院派作品开始,到一些历史题材、风景题材作品,最后在米勒的《拾穗者》《晚祷》、库尔贝的《自画像》《费尔南的葬礼》等大致结束的编排,能感觉到策展人想提示参观者,如果有所心得的话,可以梳理出一条从学院派到现实主义的主要线索,以进一步清晰读画的思想逻辑。对我这个门外汉看来,《维纳斯的诞生》和《青春与爱情》已经是美不胜收的经典。但事实上,这两幅学院派作品,曾经受到包括作家、美术评论家左拉在内激进的评论家们的强烈抨击,认为这种学院派画风刻意回避对当时法国日益剧烈的社会矛盾方面的反映,不可容忍。而米勒、库尔贝等人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民性则得到高度评价。米勒的《拾穗者》中国人比较熟悉,他从一个风景画家转向描绘乡村世界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赞美勤劳的农民和脚下的土地,被看作是法国艺术思想的巨大进步。库尔贝的《费尔南的葬礼》我们会陌生一些。画面上每一个人表情都庄严肃穆,好像是要发生大事件,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祭奠活动。画家走出狭小的画室,来到广阔的生活天地里,通过乡民的表情强调了普通人纯正神圣的内心以及道德的崇高感,体现出史诗的品格,为当时法国美术创作所鲜见。有意思的是,文学理论津津乐道的“现实主义”概念,就是这两位伟大画家最先提出的。

莫奈故居

等欣赏完古典主义作品后,再进入五楼的印象派作品展厅,会有一种恍如隔世,来到一个全新艺术世界的感觉。这里展出的印象派作品也只是馆藏的一小部分精品,就足以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陶醉不已。策展人大概要追求观众的视觉感受的特殊效果,似乎有意放弃了理论性的引导,直接把莫奈、马奈、梵高、高更、赛尚、毕沙罗、德加、雷诺阿、修拉、西斯来等人的作品,无差别推到了观众面前,献上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精神大餐,顺着展室一个个慢慢走过去,任何人无论对印象派作品熟悉与否,都可以饱餐一顿。

看来,来自世界各地观众的选择都很接近,脚步都会不约而同先在莫奈的作品前停留下来。也许有神助,莫奈的作品从一开始就一直受到收藏家们的追捧。早期印象派,并没有得到政府官方的认可,全靠民间资本的支持,莫奈运气最好,差不多每幅作品都能遇上金主。因此,一生衣食无忧,还有钱在离巴黎不算远的郊区,看上一座美丽的小村庄,建了一座后来极为著名的花园——“莫奈花园”。花园不光开着绚烂的鲜花,还有一个浮着睡莲的小池塘,他后半生就颇为幸福地生活在这座花园里,直到去世。他的墓地就在村边的一座公墓里,与普通人的墓地无异,只是多了些鲜花。在我看来,莫奈的运气,其实是一种时代的选择。他并非印象派的创始人,却是把印象派艺术提到了时代高度的伟大艺术家。艺术总是要和时代发生碰撞的,有时碰撞会非常剧烈,势不两立。莫奈却有本事,不经过太剧烈的碰撞,就让时代发现了自然光影变化的形式主义追求的美妙,从而使主流的统治思想在优美和谐的自然风景,和闲适散漫的城市生活中,找到了自己时代的情调和理想,与一味追求艺术创新的印象派艺术家们达成和解。莫奈的作品显然起到调停的作用。

策展人显然有意把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和莫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花园里的女人》放在一个展厅里,显示出两位大师作品的不同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马奈的《日出印象》可称为印象派奠基式作品,《草地上的午餐》则备受争议,还不算印象派,在情调上却已经进入了印象派的节奏。而莫奈的作品,阳光投射在绿茵和衣裙上反射出来的效果,使印象派的美丽更加生动凸现出来,成为印象派的经典之一。

莫奈故居

最为拥挤的还数梵高展厅。这位艺术家个人和作品的命运与莫奈完全不同,却同样受到全世界观众的热爱。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爱更为复杂丰盈,可能会超过莫奈。对非专业的观众而言,还是能感受到毕莎萝的点彩、塞尚的变形、高更的原始的魅力,这些艺术家,各有各的绝活,不过,仍然跳不出形式主义的细致光洁的圈子。而梵高,似乎和所有人都不一样,似乎是一种另类。一些评论家们通常会把他归入后印象派,还有一些评论家因梵高作品的越来越狂放冲动,极具挣扎感、爆发力而发现他的意义远远超出印象派,或者说,这颗“孤独的灵魂”,“难以置信的耀眼”,已令印象派的理念已无法描述。梵高的弟弟提奥说,“许多画家疯了以后才开始创作出真正的艺术”,表明“天才沿着神秘的轨迹成长”。

对梵高,我只能高山仰止,没有多嘴的份。因昨日刚去奥威尔小镇参观梵高故居,现在又伫立于梵高的展厅,读他创作于小镇的作品,难免心潮翻动,难以平静。几年前的深秋去过一次奥威尔小镇,梵高的故居并没有开放,但走过了他的那块麦田,瞻仰了他的墓地,还去了他的名作《教堂》中的小教堂。这次去,终于看到了他那个每天3.5法郎租住的小房间,还有那个著名的小酒馆。他窄小的住所难以置信地保留了原样,没有做任何改动,还能闻到一股霉味。而小酒馆还是小酒馆,不过已多次翻修,无法保持了旧日的模样,只是饭菜可能一如既往地难以下咽。

实际上,梵高在奥威尔小镇只住了两个来月,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那个时候的梵高,被严重的精神疾病所折磨,苦不堪言。他的作品不被画商认可,卖不出去,穷困潦倒。他的弟弟有意资助,考虑到他个性的孤傲清高,只能编些瞎话,骗他是巴黎卖画的收入。关于他的死,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似乎盖棺论定,说他开枪自杀,而最新出版的《梵高传》提出了争议:“当我们回顾已有的证据时,我们会发现可以证明这个故事的可信和可以被证实的证据几乎没有”(史蒂文·奈菲、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梵高传》)。又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艺术家之谜。

莫奈一生幸福,他把幸福留在了大地上;梵高一生痛苦,他把痛苦留在人的心灵深处。因此,说得完的莫奈,说不完的梵高。

可能很少人注意到,马克西米连·吕克的《巴黎五月的街头》。作者名不见经传,作品的内容却很特别。整幅作品采用印象派惯常的点彩手法,表现了大革命时期的一个血腥的画面。经过一夜激战,等到太阳出来时,街面上静静地躺着死去的政府军士兵和巴黎公社的起义者,地上还流淌着鲜红的血。这是奥赛印象派画廊唯一一幅描写社会革命内容的印象派作品,和展厅所有的作品都不一样,显得格格不入。我不知道馆藏是否还有同类题材的作品,但我们看到的只有这一幅。以往被放在一个偏僻角落,这一次,居然被调整到相对抢眼的位置,不过仍然没有引起太多观众的关注。奥赛导读的资料,也没有提及这幅画。中文解说词也不讲解,英文说明简单地说这幅画创作于1903年到1905年间,表现的是1871年5月21日到28日“血腥周”的一个情景。看得出,画家内心同情巴黎公社的反抗者,因为死在士兵们当中的是一名年轻的女性。

奥威尔小镇梵高故居

再次参观奥赛,走到这幅画前,我还是站了很久。看着看着,突然就有些感悟,用点彩抒情的手法,表现如此残酷血腥的内容,其实做不到的。闪着自然光的街道,与死者之间形成不了悲剧性的深刻关系,硬要捏在一起,互相还是融不进去,看起来就有些不伦不类,无异为一种艺术的冒险。画家的创意不错,主题也不错,但表达不出来,离优秀作品,还有相当距离。没错,我是想说,这并不是一幅优秀的印象主义作品。不优秀,不等于没有意义。它也许是深刻的提醒:形式主义艺术走得太远,就拉不回到人间社会了。

有机会有条件的话,还想再到奥赛。能感受经典的艺术之美,比什么都好。看不完的奥赛博物馆。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奥塞印象》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新加坡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侨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