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时事评论】从广末凉子事件看公众人物的“崩溃宿命”

2025-04-11 13:09 阅读量:6.3万+

华人号:日本新华侨

◆《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近日,日本知名女演员广末凉子在静冈县挂川市的新东名高速公路上驾驶轿车追尾一辆大型拖车。事故发生后,她在被送医治疗期间,又踢踹37岁女护士,因此被警方逮捕。警方对广未凉子进行药物检测,并对她的住宅进行搜查。

消息引发舆论哗然。广末凉子所在公司表示,她当时陷入恐慌状态才导致伤害行为的出现,并对此深表歉意。曾经备受喜爱的“国民偶像”如今面临法律制裁,不仅是一桩简单的新闻,更引发人们对于公众人物心理压力和行为管理的关注。

事实上,虽然追尾大型拖车,但广末凉子受伤并不严重。根据日本警方目前掌握的情况,她的药检结果也显示为阴性。广末凉子在医院内做出过激反应,背后所折射出的,很可能是长时间高压环境下心理韧性受损与情绪调节机制失效的深层心理困境。

现代心理学指出,公众人物,尤其是艺人群体,常常处于一种“持续性社会评价焦虑”之中。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人类在长期缺乏自主性、胜任感与归属感的情境中,极易产生情绪耗竭与认知混乱。公众人物在面对外界不断升级的职业期望与高度暴露的私生活时,常常陷入“情绪劳动”的陷阱——他们被迫将真实情绪压抑于内,只呈现社会所期待的“正向形象”。久而久之,这种情感抑制会引发焦虑、抑郁,甚至冲动性行为的出现。

同时,根据压力-脆弱性模型,心理疾患的发生往往是个体内在脆弱性(如神经质人格、童年创伤)与外在应激源(如媒体压力、负面舆论)的互动结果。在演艺行业这一高风险、高回报、却极少有心理缓冲机制的生态中,艺人们面临的往往不是“是否崩溃”的问题,而是“何时崩溃”的宿命。

尽管已有丰富的研究表明,诸如规律的运动、良好的睡眠结构、认知行为训练等方式有助于提升个体心理韧性,但对于时常奔波、生活节律紊乱、极度在意外部评价的艺人而言,这些看似基本的自我调节策略往往难以贯彻。尤其缺乏系统性的心理支持体系、专业心理咨询资源以及危机干预机制,更使得心理风险难以及时发现与控制。

广末凉子事件因此不仅是一次个体的心理危机显现,也应促使整个演艺产业以及社会大众重新审视“偶像机制”背后的心理消耗逻辑。我们应摒弃对公众人物“必须坚强”“永远阳光”的非人化幻想,而以心理科学的视角承认艺人同样具有情绪波动、认知失衡与脆弱求助的正常需求。

建设稳定的心理健康辅导体系、设立高压行业的心理预警机制、以及倡导公众对“心理不适”去污名化,才是减少此类事件重复发生的根本之道。广末凉子的遭遇,正是一次沉重的心理教育:在高曝光社会中,个体的心理健康,理应被视为最核心的职业保障,而非事后补救的附属议题。

真正的关怀,来自制度性的支持与社会氛围的转变。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或许,无论是公众人物还是普通人,我们都应该给他们多一点理解和空间。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时事评论】从广末凉子事件看公众人物的“崩溃宿命”》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山东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日本看点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