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8 10:17 阅读量:1.5万+
华人号:日本新华侨◆《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4月6日下午,在日本新潟TERUSA的穹顶下,一千五百双手掌拍碎的不仅是剧场里的寂静。当上海歌舞团《朱鹮》的舞者以足尖轻叩地板,仿佛有粉红色的羽毛掠过观众席,那些湿润的眼眶里,倒映着跨越东海的月光。十年前在这里的第一次演出如同投石入水,此次的第二次演出更是泛起涟漪,在日本民间的心湖荡出温柔的褶皱。
朱鹮这种被中日两国奉若神明的灵鸟,本就是文化共鸣的天然信使。在中国典籍里,它承载着“祥瑞”的期许;日本江户时代的屏风上,它垂首饮水的姿态凝固成永恒的美学符号。当现代舞剧将朱鹮的意象解构成肢体语言,那些抽象化的飞翔与凝望,恰似穿透时空的密码,让不同语境下的生命体验在此刻共振。有位白发苍苍的日本老人演出后哽咽着说:“看到了故乡山间的雾霭”,而年轻的舞者们何尝不是在用身体丈量着文明的经纬?
这种超越言语的情感共振,让我想起奈良东大寺正仓院里,那些穿越千年的唐风宝物。鉴真东渡时携带的佛经抄本,阿倍仲麻吕离唐时收藏的李白诗卷,这些文明的碎片在海上丝绸之路上交织成网。而今《朱鹮》巡演,在东京、大阪、新潟的舞台上,用现代艺术语法续写着古老的故事。当日本观众为舞者化身的白鸟拭泪时,他们触摸到的不仅是艺术的肌理,更是文明对话的温度。
我想起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颜真卿展”前,人们甘愿排队5小时只为片刻的凝视;京都醍醐寺的垂樱树下,中国留学生与日本茶人共品抹茶时,茶筅划开的涟漪里映着文化的倒影。这些民间的、自发的文化亲近感,往往比官方照会更能消融坚冰。就像朱鹮的羽毛,看似柔弱,却在振翅时卷起温暖的气流。
文化舟楫的摆渡,需要更精妙的舵法。当年遣唐使归国,不仅带回了佛教典籍,更让日本朝廷明白“以文会友”的真谛。今天的文化输出,不应是单向度的展示,而应是镜像式的对话。当上海歌舞团的演员们在新潟后台遇见研习日本能剧的青年,当东京的书法家与苏州的绣娘切磋技艺,这种双向的流动才能浇灌出真正的理解之树。
新潟港的夜风裹着日本海的咸味,剧场散场的人群久久不愿离去。有位母亲牵着穿朱红色浴衣的小女孩,指着海报上的朱鹮说:“它明年还会来吗?”这稚嫩的童音里,何尝不是文明对话最美的期待?政治可以是坚硬的铠甲,但文化始终是柔软的内袍,在铁甲碰撞的寒光中,唯有丝绸般的温度能真正温暖人心。当朱鹮的倩影再次掠过东海,愿它衔来的不仅是艺术的种子,更是民间理解的春风,在两国年轻人的眼眸,种下永不凋零的樱吹雪。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