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帶路大灣區|續簽:高才通政策正在發生碰撞

2025-04-29 15:37 阅读量:8k+

华人号:《港真》

高才通政策推出兩年後,獲批的高才陸續開始續簽。鏡報特別邀請立法會議員、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的創會會長尚海龍,勞工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以及香江智滙副主席、資深媒體人郭一鳴三人就大家關注的高才續簽情況進行分析,探討未來進一步優化政策的方向。嘉賓有分歧有態度,秉持各自應有的專業立場,竭誠為香港的發展各抒己見。

目前續簽情況相對理想

郭:尚議員,去年年底第一批高才開始續簽,您給大家通報一下最新情況。

尚:作為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的創會會長,我一直關心包括高才和優才、專才、IANG等新來港人才及他們家庭成員在香港工作生活、安居樂業等相關議題。高才通政策作為本屆政府搶人才的一個創新政策,獲批高才在2024年年底陸續開始續簽,預計特區政府會在年中公佈上半年的數據。根據我們會員的情況,目前續簽是相對理想的。

郭:有沒有碰到向你求助續簽續不了的?

尚:續不了一定會有。比如說經過一段體驗,覺得香港未必適合發展,那麼自己就會放棄。

郭:但是想續而續不了,有沒有這樣的個案?

尚:想續續不了,我覺得有一些客觀的條件,比如說要求對香港做出正面的貢獻,除了找工作以外,是否有去創業、有實際運營在香港,都很關鍵。如果說既找不到工作,也沒有嘗試去創業,我覺得可能硬件條件就沒有達到。特區政府要嚴格把關,肯定有一些指標和要求。作為人才,需要通過自身的努力,為香港特區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做出一些貢獻。另外存在羊群效應心態,覺得這麼容易申請,這麼多人申請,我先申請一下。他沒有嚴肅的考慮是否適合,自然而然也會覺得續不續無所謂。我想提醒一下所有申請者,高才計劃,一生當中只能用一次。所以要想清楚,是不是真的要來香港發展。是否真的願意離開原來的社交環境,到新的城市去開始未來的職業生涯。

何啟明(左)、尚海龍(右)與訪談主持人郭一鳴(中)

續簽與否,根據市場機制

郭:謝謝尚議員的忠告,我想問何局長,到目前為止,高才通的申請人數是多少,批准了多少,來了多少。還有現在申請續簽沒通過的,有多少?

何:從22年年底到現在,總共有12萬的申請,到3月底,總數是批了10萬。

郭:12萬的申請批了10萬,這個比例還是很高的。

何:10萬人裏有8萬多人真的來香港拿了身份證,連同他們的家人,總共已經來了差不多21萬人左右,比例是蠻高的。高才通計劃是比較清晰的,是根據市場機制,讓申請人去適應香港社會。他有兩年時間去找工作或者其他發展的機遇。

目前續簽案例比較少,去做一個定性分析不合適。年中是續簽的高峰,之後我們會檢視續簽的情況,檢視整體的政策。但是我們的KPI是達到了,我們原本各類人才計劃每年是35000人,現在已經明顯超過了。去年施政報告,我們也調整了KPI,不同人才計劃加起來達到每年續簽五萬。希望留在香港的人才可以安心在香港發展。

郭:有一些沒有續簽或者說續簽不成功,或者放棄續簽,您對這個問題怎麼看?

何:我們基於市場機制,政府沒有補貼去讓他們一定要留在這裏,需要自己根據情況發展事業。有老闆給錢,或者自己創業,這才是一個成熟的機制。如果全部留下,沒有淘汰機制,是不健康的機制。我們的要求很清楚,比如高才B類,全球百大畢業生,肯定要找一個合適的工作,人工也沒有硬性的規定,如果你很有發展潛力,但是現在人工不太高,入境處會看他的具體情況。是一個很彈性和每一個個案去處理的。

希望特區政府能高度重視人才的訴求

郭:OK,好像尚議員要回應。

尚:何副局長提到,去年留人才的KPI,從三萬五千人上調到五萬人。確實是增長了40%,但正如剛才所講,一個高才通計劃的人數已經遠遠不止這個KPI的人數了。我作為立法會議員,作為為新來港人才發聲的一個代表,我想提出,政府這個政策KPI定的太低。每一個新來港的人才和他們的家庭成員,都是香港的人口、人手、人才,是非常寶貴的人力資本、人力資源,希望特區政府能高度重視,真心對待每一個新來港人才及其家庭成員,希望這個KPI指標能夠上調,以至推動各項政策去留住人才。

郭:有沒有一些高才,到你這兒來尋求一些幫助,覺得政府在高才通政策方面做的不夠,有哪些方面他們覺得不滿意。

尚:新來港人才人生路不熟,在香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像我本人,14年前來到香港,也是逐步摸索,逐步適應,最後站穩腳跟,實屬不易。根據特區政府的數字,各類人才住滿7年,最後成功申請永久居民的也不到12%。從這個角度來看,香港留人才的路還比較長。如何能夠讓人才發揮所長,有用武之地,是求助最多的。比如說香港現在能夠提供白領或白領以上職位的總體數目還不夠,種類也不夠豐富,這都是政府急需解決的。我也會鼓勵人才說,如果香港沒有你能夠從事的工作,恭喜你,你可能有了創業的機會,因為你可能會彌補這個社會一些行業裏頭缺失的工種,也許你就闖出一片新的藍海。還有我多次反映過的,像生了寶寶,兩萬元這樣一個最基本的尊重小朋友的福利,也希望政府能夠重視,一視同仁,因為出生在香港都是香港永久居民。

高才做保險經紀,是浪費人才嗎

郭:現在香港白領的工種比較窄也不多,很多高才去做保險經紀,不少聲音認為這是浪費人才,以保險經紀的身份留在香港,這是我們高才通的目的嗎?

何:根據統計,高才百分十幾從事金融行業,百分十幾從事貿易行業。還有百分十幾從事創科類,其他就比較零散了。保險整體來說就是銷售,是不是適合留在香港,我們要看具體的條件。我們不排斥是不是做保險或者銷售,我們要看是不是為香港的經濟帶來貢獻。

郭:您認為做保險經紀,也是一份很重要的工作,對香港社會是有貢獻的。我說的重點是「高才通」引進的人才,如果相當大的比例去做保險,就引起了社會的關注。我想政府也應該關注這個問題。

何:我覺得,無論他原本是做哪一行,如果在香港有新的發展,也是一個好事。所以,無論他是保險,或者是從事不同的行業,mix and match是一個好事。

郭:你們有跟蹤調查高才留在香港的基本情況。您覺得目前高才就業比例,是不是符合預期?

何:我們目的,就是讓高才有一個自由的身份來香港逗留兩年,看能不能找到工作。如果是用舊的方法,先找到工作,再來香港,就很慢。以前幾十年就是這樣過來,每一年批的工作簽證也是這樣。我們容許他們自由去找工作,是我們的目的,也是高才通受歡迎的重點所在。

人才簽證費用增加合理與否

郭:高才通的申請費用從兩三百塊錢,跳到一千多塊錢這樣一個加幅。還有在增加的過程中,沒有走諮詢程序,讓一些媒體感覺,特區政府在用加費的辦法來控制申請的人流,尚議員怎麼看?

尚:這是今年財政預算案宣讀時,突然冒出的一個新要求,針對各項人才計劃要在香港申請續簽,以及第一次申請,都需要支付一個更高的費用。比如說你續簽時間稍長一點,就從原來230塊錢加到1900塊錢,是六到七倍的一個加幅。我的觀點是,加幅的倍數太高,因為也有其他公共服務在加,但是沒有一下子要加六到七倍。同時在諮詢環節,客觀說特區政府沒有去諮詢已經在香港取得續簽身份或者說已經在香港工作或創業人群的感受和想法。在財政預算案宣讀的當天,我們透過「為高才服務」公眾號直播了財政司司長的演講,在這個過程中,我收到了大概660多個投訴。香港能夠找到增加財政收入新的點其實不多,大概三四個,其中加幅最大的就是新來港人才的簽證費用。金額不是大家關注的點,而是加幅六到七倍。我們建議一定要諮詢已經在香港為數不少,有幾十萬的人才以及他們家庭成員的意見,畢竟他們也是香港市民,他們也有發聲的權利。我覺得特區政府在人才政策上面還能夠做得更好。

郭:從200多加到1900,是怎麼計算出來的?是成本增加,所以費用要增加。或者是因為申請量比較大,需要通過收費來調整一下申請人數。

何:我們現在人才簽證費,還是全世界最便宜的。入境處現在就是一千多也回不了本,全部回本也不現實,這個是整體公共開支之一。對於一些財政開支,我們不會大規模諮詢,我們會諮詢的是對於財政政策的感覺。我們會根據社會的情況去調整。我們宏觀去看「用者自付」的原則是不是達到。每一個項目改變,有些市民會感覺到不太舒服,我們會盡力平衡,做不同的安排。

高才通政策是創新,非常適合香港

郭:高才和原先的優才專才有沒有一些重複,或者說因為高才,優才專才相對就減少了,有沒有什麼影響? 

何:專才應該是工作簽證,需要先有工作才來香港。僱主先跟他簽約,然後申請來香港。優才跟高才差不多,是到香港再找工作。優才是吸引優秀人才,不會限制畢業大學,但有12個門檻,只要通過至少6個門檻,就可以進入到輪選。比如說湯唯、郎朗,他們不是名牌大學畢業,但是他們有很好的國際名氣,我們用這個去保底優秀人才來香港。如果是名牌大學畢業,覺得會在香港很好的發展,就用高才,比較清晰。三個不同類別,名牌大學本科畢業生、優秀人才和已經在香港找到工作的,有一定的互補性。

郭:尚議員,你接觸的有沒有優才專才。

尚:我們服務的新來港人才裏,高才佔比相對比較大,也有優才專才和IANG的。藉着何局長的視角,高才之所以這麼受歡迎,是特區政府搶人才政策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優才和專才,是揀選制。無論是透過一個社會賢達組成的委員會去選拔優秀的人,還是以市場機制去挑選香港需要的工作人群,這兩個都是揀選制,就是挑挑揀揀,選擇自己需要的。高才通政策,創新就是門檻制,非常清晰。要麼收入250萬元,或者第一學歷是199所名單上的大學。從這兩方面看,很大程度上方便公務員可以操作。揀選制,社會賢達委員會不能天天開會,相應來說,審批的效率和總體的數量就不會太多,優才也累積了大量的個案長期沒有獲批。門檻制極為清晰,適合香港搶人才。我們希望特區政府能堅持用門檻制的方法寬進嚴續來吸引人才持續來港。

郭:按照申請的速度和批准的趨勢,會不會有一天擔心人來的太多了,香港社會的就業、人才結構有沒有這方面的擔憂,哪一天可能就會收緊。

何:香港的人口結構,從九十年代到現在有很大的變化。九十年代香港大部分的勞動人口是小學或者初中以下的,比較少大學生。現在高中或者大學畢業,去到六成到七成。我們勞動市場根本的變化就是基層工作人手不夠,那批學歷比較低的朋友已經退休了,現在中高端的勞動力比較多。針對高才通計劃,用市場機制,把他們吸納。我們需要市場上有足夠的工作,比如說產業是足夠的,我們不擔心人才會過多,我們只會擔心不夠讓老闆去選擇或者是我們的產業不夠大,或者是機遇不夠多。用市場來調節,產業蓬勃發展的話,人才就會留下來。是相互促進的機制,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新來港人才最關注的是優質學額供應

郭:高才來香港面臨的困難是什麼? 是居住是找工作還是其他?

尚: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連續幾年都有跟蹤調研新來港人才及家庭在香港生活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數據反映,他們排在第一位關注的是優質學額供應。21世紀人才來港和20世紀有一個天翻地覆的變化,20世紀來香港是為了一碗飯,為了更好的收入,為了生活水平的提升。21世紀,香港和大部分人才原來居住城市水平差異沒有那麼大,人才來港第一位的因素就是子女教育,享受香港多元化的教育服務。所以,大家關心香港優質中小學學位的供應是否能夠充足和持續。第二點,是關於用武之地。能否方便找到工作,能否有足夠的單位,或者說能發揮專長讓職業生涯進一步的發展。我們希望關注真實的人才來港訴求。當然,市場機制很重要,但是一個城市要把人口和未來的產業發展以及城市發展結合起來,才是一個有機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方向。我們期待特區政府要做有為政府,去和有效市場緊密對接,將人口、人才、人手和產業有機協同。未來發展北部都會區、發展八大中心,如何發揮好人才的協同效應,如何推動產業化,人才和城市的發展能夠正向循環,這是我們期待的目標。

人才來港第一位的因素就是子女教育,享受香港多元化的教育服務

郭:尚議員的話簡化一下就是,政府有沒有針對高才通政策,提供足夠的中小學學位的措施?

何:香港有充足的學位去滿足所有的香港居民。但是,像尚議員剛才說的優質學位,是每一個香港人,包括新港人都希望去讀的。香港人也好,新港人也好,先就讀,然後再轉學校,這個是經常看到的情況。不是每一個小孩都適合去到最優秀學校的,我能理解他們希望去到優秀的學校,但是他們能在這裏學好自己的本領,才是最重要的。

郭:您的意思是學位管夠,但是好的學位大家都在爭,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我們今天聊高才話題,有很多現實問題。一方面是政府,如何為高才通來提供一些配套的服務,在總體的人才引進方面,有一個通盤的想法。我個人的觀察,政府的高才通政策,已經在產生一些效應,對於社會人口也好,對於香港就業市場也好,正在發生正面的意義。另一方面,我們的議員,也在提供接地氣的服務,希望這些服務,可以把他們的聲音轉為向政府提供參考的一些數據,一些訴求。我們希望高才通計劃越來越好,能夠為香港,為所有在香港的人才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明天。

來源 鏡報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帶路大灣區|續簽:高才通政策正在發生碰撞》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罗马尼亚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中国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