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6 12:02 阅读量:6k+
华人号:社会能见度凝聚“益”心,塑文化品牌
鲁迅故居、瞿秋白寓所旧址、李白烈士故居、左联纪念馆……有着众多红色地标和历史建筑的虹口区,是上海红色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被誉为“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上海市虹口区检察院就坐落在这样一个拥有独特历史记忆的“文化三地”。
2018年开始,虹口区检察院就踏上以公益诉讼守护“文化三地”的履职之路,并打造出“益心护文”文化品牌。近年来共办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0余件,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供“上海样本”,是守护城市历史文化记忆的生动实践。2024年12月,“益心护文”文化品牌获评第四届全国检察机关十佳文化品牌。
起步探路
办理上海首例
优秀历史建筑领域公益诉讼案件
时间回到2018年年中,还是新任公益诉讼检察官的刘庆第一次迈入位于虹口区四川北路的德邻公寓,看到公寓内部遍布违法搭建,堆砌着破碎大理石砖、雕花门窗玻璃……这座始建于1935年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是城市历史的“活化石”之一,却因承租人违法装修改建施工惨遭破坏,且受损状态持续达3年之久。
当年8月,虹口区检察院对该案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调查,如投石入水,泛起一片涟漪。彼时,公益诉讼作为检察机关的新增职能方兴未艾,向历史文化保护领域的探索更是一片空白。公益诉讼检察官该如何迈好这至关重要的一步?
确认德邻公寓受损情况后,检察官对虹口区内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进行了专题调研。“我们先后走访区房管局和文旅局,调研本区历史文化街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现状、红色文化保护难点等情况。”盘点起走过的地方,刘庆记忆犹新。
一次次走访磋商,一遍遍实地调查后,检察官明确了相关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和监管职能,并根据《上海市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结合调研成果,向行政监管部门制发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督促其切实履行监管职责,责令其指导责任人立即启动开展修缮工作。
2019年7月,德邻公寓原貌终于得以恢复,该案获评最高人民检察院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2019年度上海市法治建设十大优秀案例。
这是上海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探索优秀历史建筑保护领域迈出的第一步,为该市人大常委会修改《上海市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提供了案例样本。2020年出台的《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明确将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纳入公益诉讼办案范围。
阔步前行
从修复一幢建筑到守护一片街区
“虹口区拥有84处红色文化遗址和地标,2片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有数量众多的历史保护建筑。”2021年6月,已成为公益检察室主任的刘庆,带领公益诉讼团队在历史建筑保护领域开始深耕。
2023年4月,针对虹口区历史文化深厚、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分布集中的特点,虹口区检察院发布《铸监督品牌实施意见》,打造“益心护文”品牌。
公益诉讼检察官的脚步也从一幢幢建筑走向了山阴路历史文化街区。“山阴路现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0余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30处,被誉为海派民居建筑‘露天博物馆’,也是虹口区的一张闪亮名片。”刘庆介绍。
然而经百年洗礼,历史风貌更新与居民生活改善未能得到有效平衡。许多居民仍生活在这里,为了改善居住条件,长期存在各类违法改扩建症结问题,且除改建之外,还存在诸多公共安全隐患……
当“历史老建筑”遇到“人间烟火气”,如何平衡建筑保护,又留住人间烟火?
公益诉讼检察官遂对山阴路历史文化街区开展调查核实,并以“大数据”赋能,研发类案监督模型,在获取相关优秀历史建筑不同环节不同主体管理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相互比对碰撞,筛查出个案受损线索进行分类汇总,形成类案监督线索。
上海市虹口区检察院检察官在历史文化街区调查取证。
2023年1月到6月,检察官陆续对受损建筑开展立案调查,并走访行政监管部门、经营管理单位、所有人及使用人,瞄准问题症结,剖析原因,在深挖细掘中厘清责任主体保护义务和监管职责。
通过检察建议和磋商,督促相关行政监管部门依法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督促公房经营管理单位履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主体责任。收到检察建议后,行政监管部门和管理单位积极开展全面履职整改,通过行政执法,责令恢复原状,进一步堵漏建制,共拆除违法改扩建60余处,保护历史建筑1万余平方米,整改消防安全隐患50余处。
“整改后,经营管理单位制定了居住类优秀历史建筑装修流程,推进历史保护建筑分级分类检查工作,并建立了日常巡查、房屋装修、差价换房、人员培训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同时,居民保护意识得到提升,90%违建自行拆除。”属地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工作人员介绍。
整改工作尘埃落定后,同年8月至9月,虹口区检察院联合相关行政监管部门和经营管理单位,邀请具有历史建筑保护专业知识的“益心为公”志愿者,重走山阴路,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
“经专业评估,确认相应违法行为均已整改,受损建筑、道路及公共空间均已修复,石库门里弄生活、商贸、娱乐形态得到有效保护。”刘庆终于可以在案卷中落笔——“历史风貌得以恢复”,为近一年的奔忙画上句点。
“山阴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案”获评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历史文化街区与石窟寺保护专刊典型案例及上海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也为全市建立“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制度提供了实践样本。
放眼未来
打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上海样本”
当下,虹口区正在推动区域“文化三地”建设,该院也在全区开展历史建筑保护领域综合治理,持续擦亮“益心护文”品牌。
2023年11月,虹口区检察院会同区房屋管理、文化旅游等七部门共同签署《关于加强本区优秀历史建筑公房管理协作配合工作的意见》,完善各部门间信息互通,做到保护问题及时发现和高效修复。同时发挥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检察工作室作用,通过点院协作,加强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的双向衔接转化,推动历史文化街区统一修缮和活化利用。
“以此为契机,我们又系统推进山阴路、甜爱路等沿街风貌统一修缮,复兴再现内山书店、木刻讲习会等文化名人记忆场景。”刘庆介绍,“我们还将监督环节前移,着重关注规划开发阶段地块中的红色旧址遗址,统筹红色场馆建筑单体与周围历史地段、人文环境、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关注周边环境存在的房屋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卫生等问题。”
2024年7月,虹口区检察院出台《服务保障“文化三地”三年行动方案》,从历史文脉综合保护、海派文化创新发展、先进文化传承提升、名人文化活化汇聚、公共文化提质增效等五个方面综合履职,打造“四大检察”一体、执法司法联动、信息资源共享、多方聚力发展的检察履职新模式。
在做好历史建筑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工作的基础上,公益诉讼检察官还继续拓宽保护范围,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公益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城市记忆、传承着城市文脉。检察机关对历史风貌的保护也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守护。”虹口区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洋表示,在“文化三地”保护中,以“最严格的保护”推动新旧共生、交叠传承,不断为守护城市记忆贡献检察力量,是公益诉讼检察官们一贯的坚持。
2024年12月底,该院又与区文旅局携手签署《关于建立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执法司法协作意见》,建立历史文化保护领域线索移送、信息共享、案件会商等十项协作机制,开启了“检察+文旅”讲好“文化三地”历史文脉保护故事的新篇章。
城市发展不能丢掉文化的根与魂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
“文化三地”是虹口区不可复制的珍贵资源。近年来,上海市虹口区检察院秉承“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理念,以区域内历史文化街区为载体,聚焦城市更新中文物、优秀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等的保护、利用和传承问题开展公益诉讼法律监督,深入打造“益心护文”品牌,以检察力量守护“文化三地”。希望在检察机关与各相关责任部门的带动下,全社会对历史保护建筑的爱护意识能进一步提升,让历史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助推历史文脉在城市更新中赓续,文化发展在时代精神中繁荣。
来源:检察日报·法治新闻版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