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6 20:12 阅读量:2.1万+
华人号:广宽书院和一个朋友聊天,聊完感叹,这个世界如何,在于我们如何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没有好坏,有好坏的是人,是人的观念。
就像有人认为钱是坏的,因为有人为钱做坏事,也有人用钱做坏事。而事实上,钱没有好坏,有好坏的是人。
《心经》260字,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第一句: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而能不能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核心在于——观。
01
观对应梵文vipaśyanā(毗婆舍那),这个的词解析如下:
vi-(前缀):表“分离”“穿透”“彻底”,暗含破除迷障的动能。
paś(√dṛś):意为“看见”,但不同于肉眼之见(darśana),特指“以智慧洞察本质”。
合为 vipaśyanā,直译即“穿透性的洞察”,与“止”(śamatha,奢摩他)构成佛教禅修两大支柱。
后来鸠摩罗什译《心经》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将“观”译为“照见”,突显智慧如光明破暗。
而玄奘则选择单字“观”,既保留梵文穿透性(vi-)的力度,又呼应《周易》“观卦”中“观天之神道”的东方哲学意蕴。
这便是“观”的由来,在佛教中可理解为“观察”“观照”或“洞察”,是一种通过智慧去深入理解事物真相的过程。
02
在《心经》中,“观”主要体现在“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句话中。
这里的“观”不仅是简单的看,而是通过智慧的观照,深入洞察五蕴(色、受、想、行、识)的真相,从而认识到它们的空性。
所谓“空性”,是通过“观”证悟缘起性空,也就是观察到五蕴(色、受、想、行、识)的无常与无自性。它强调所有现象都是相互依存、条件生成的,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
这么看,如果不是没有佛学知识,或许不太明白这说的是什么,既是观察却不是用眼睛看,既是空,却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意思。
整体用现代表达便是,“观”要求我们用一种超脱的心态去看待世间万物,不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而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这就像你当下的痛苦,看似是有人为因素,也有环境因素等,但本质是你对现实的抗拒和不接纳。不是对方没按照你的要求来,也不是大环境不好,而是你不能接受当下的结果。
当我们能看透事物的本质,那么也就可以消除内心的执着和烦恼,让内心达到平和的状态。
这就像你非要攒钱买某个名牌包包,即使每日省吃俭用,毫无生活质量可言也要买。这就是执念,而人被困在其中。当你能看到自己的执念时,也就是消除之时,内心也能归于平静。
这便是“观”的力量和智慧,可以让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超越概念和物质的束缚,而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
03
唐代高僧智诜说:“[观自在菩萨]观照事物的存在,但并不执著于其存在;观察到事物的空幻本质,也并不执著于其空幻本质。”
其实,我们也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观”来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
首先,可以将“观”转化为对当下身心现象的觉察。它强调对当下身心现象的觉察,而不加评判地接纳它们。
当我们面对情绪的起伏、身体的感受、思想的流动时,能保持觉察,也就不会被这些现象所困扰。
特别是当情绪生灭时,我们能够觉察到它们的存在,但不被它们所认同,从而避免陷入情绪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就像从前看到孩子不听话,你是又打又骂,情绪起伏大。但有了觉察后,你便可以平和应对这种情况。你知道情绪的背后是有问题需要解决,而不是打骂孩子。
这种觉察的能力,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情绪,还能提升我们的专注力和自我意识,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需求和目标。
其次,通过看到事物本质,而进行认知重构。
在佛教中,“空性”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指的是事物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一切都在不断变化和转化之中。也就是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因此,不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与坎坷,我们明白这都是暂时的、相对的,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故我们也就有勇气和信心破除眼前的障碍,不再被眼前的困难给唬住,也就能灵活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并找到解脱和成长的机会。
就像网上说的:其实人生的容错率是很高的。 考不上好的大学不会怎么样,找不到稳定工作不会怎么样,不结婚不会怎么样……我们从小被吓到大,好像达不到某种世俗的标准,人生就彻底完蛋。但这么多年来我从来不是别人眼中厉害、成功、幸福之人,不是也生活的好好的吗,有什么好怕的。
当我们看到事物的本质,重构自己的认知,也就不会被当下的问题所困住。就如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写道:一切都会过去的。
《心经》中的“观”是一种深刻的修行方法和智慧体现,它要求我们以超脱的心态观照内心世界和世间万物,通过智慧去深入理解事物的真相和空性,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在。
因此 ,当我们感觉不好时,就赶紧问问自己是用什么在观察当下?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