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天津记忆之二》 大沽炮台历史的锈蚀与精神的永恒-----李维泽

2025-04-01 10:58 阅读量:5.4万+

华人号:西部文学

一、铁与火的烙印:从海防重镇到屈辱丰碑。渤海的风裹挟着咸涩的浪沫,掠过炮台斑驳的残垣。那些锈迹斑斑的炮管在阳光下泛着暗红光泽,如同凝固着百年前将士的血泪。 这座曾以“威、镇、海”命名的海防要塞,如今静卧渤海之滨,宛如垂暮战士的残躯,守护着永不愈合的民族记忆。

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直逼大沽口,迫使直隶总督琦善谈判妥协。9月,新任的直隶总督讷尔经额到大沽加强布防。1841年增修上砖下石南炮台两座、北炮台一座。1858年,英、法为索取更多权益,在美、俄支持下悍然进攻大沽炮台,清军英勇抵抗,激战3小时,炮台失陷。联军首次侵入天津,强签《天津条约》。

为修复炮台,清廷钦派僧格林沁到天津统筹防务,将原大沽5座炮台改用三合土加高修筑,后分别以“威”、“镇”、“海”、“门”、“高”命名,并圈建围墙,增修北岸石头缝炮台,用铁戗、铁链封锁河口。1859年6月,英法联军坚持经海河武装入京换约,再次攻击大沽炮台。清军枪炮齐发,迫使敌人败退。中国取得近代史上一次重大胜利。但侵略者不甘罢休。1860年7月,英法出动舰船200余艘,兵力20000余人集结大沽海面。8月1日乘虚登陆北塘,清军骑兵迎战失败。英法联军从后路包抄北炮台,守军进行一场惨烈战斗后失守。直隶总督恒福不战而退让出南炮台,英法联军再次入侵天津,进占北京。更苛刻的《北京条约》签订,天津被迫开埠。大沽炮台从此开始了长达5年之久的屈辱历程。

明嘉靖年间,倭寇的帆影撕裂东南海疆,大沽口以夯土垒石筑起首道防线。至咸丰八年(1858年),僧格林沁督造的“威”字炮台高逾15米,

五座巨炮如利剑直指苍穹,三合土浇筑的城墙泛着青灰冷光,凝聚着王朝最后的倔强。但英法联军的舰炮终究轰碎了天朝迷梦,

《天津条约》墨迹未干之际,1859年6月25日的炮台上演悲壮逆转:守将史荣椿身中十七弹仍屹立阵前,炮手以烧红铁钉为弹,在敌舰甲板烙出焦黑伤疤。这场惨胜如同暗夜火星,终未点燃腐朽王朝的自救之路。

二、沉默的证词:

博物馆里的生死对话步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青铜雕像的裂缝渗着永恒寒意。1900年夏夜,提督罗荣光在“海”字炮台崩塌前留下最后剪影——白发将军手持断刃,身后是燃烧的营帐与阵亡亲兵遗体。史料记载其临终焚毁家书,灰烬中残存半句诗稿:“宁为玉碎酬沧海”。展厅另一侧的黑白照片里,八国联军士兵正嬉笑着与“威”字匾额合影,残垣上犹挂清军战袍碎片,历史的反差令人窒息。

最震撼的展品当属那口铁钟。曾悬于“镇”字炮台瞭望塔,1884年某夜被法军炮弹洞穿, 扭曲裂口至今保持着迸裂瞬间的姿态,宛若永不闭合的呐喊之口。玻璃柜中泛黄的阵亡将士名册,蝇头小楷间晕染着褐红血渍——那是运送遗体的同袍雨书时落下的泪痕。

三、潮汐之间的沉思:

废墟上的双重隐喻立于“威”字炮台遗址制高点,海风裹挟着历史咸腥。

东望渤海湾,现代化货轮正鸣笛驶向港口;脚下三米处,新发掘的弹壳堆积层仍萦绕硫磺与鲜血的气息。这座《辛丑条约》勒令拆除的炮台,地基竟以糯米灰浆混合将士骨灰浇筑而成。晚清监工日记记载:“每夯筑一层,必掺三斗忠魂。”

《辛丑条约》,是1901年慈禧太后携带光绪皇帝及亲信臣从仓皇出逃西安,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9月7日,奕劻、李鸿章全权代表清政府,与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这11个国家在北京正式签订的《辛丑各国和约》,简称《辛丑条约》。条约签定于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真确文本原存于中华民国外交部,现存于台北外双溪故宫博物院库房。

协定的正式名称为Austria-Hungary, Belgium, France, Germany, Great Britain, Italy, Japan, Netherland, Russia, Spain,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Final Protocol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Disturbances of 1900"(中国与十一国关于赔偿1900年动乱的最后协定)。原文是以法文为准。在国际法上,因为中国不承认与各国有正式交战,事件是出于义和团的暴乱。故此辛丑条约只属于一个协定,而并非和平条约。

暴雨季,馆长团队为遗址加装智能防水系统时,在“海”字炮台墙 根发现半截青石碑。碑文记载1900年守军最后的晚餐:“分食战马后,每人怀揣火药二两。”这种集体殉爆的决绝,与展厅内未寄家书形成刺目对照,年轻士兵在信纸勾勒歪扭燕子,旁注:“待归时,与妹共放纸鸢于沽口。”

四、不灭的潮声:从历史伤痕到未来灯塔。夕阳将炮台遗址染成血色,退潮滩涂显露奇异景观:海浪打磨百年的弹片与贝壳共生, 在礁隙闪烁冷例微光。这恰似大沽口的命运隐喻——屈辱与抗争、毁灭与新生,在时光潮汐中重塑民族精神结晶。

博物馆出口的电子屏上,实时数据与历史画面交织:今日渤海舰队的现代化战舰巡航于昔日战场坐标,全息投影中的僧格林沁铜像,手指方向已从防御海岸线转向深蓝远洋。那些签署过不平等条约的毛笔,此刻正在研学少年手中书写“海防AI预警系统”方程式。

结语:

大沽口的潮声从未止息,冲刷锈蚀炮管,淘洗历史沉渣。当星空下触摸冰凉铁炮,掌纹与百年前血掌印在时空中重叠。这不是简单轮回,而是民族在疮痍中新骨生长的爆响。恰如那口破碎铁钟,虽再不能鸣响,裂痕里永恒回荡着大海的咆哮。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天津记忆之二》 大沽炮台历史的锈蚀与精神的永恒-----李维泽》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内蒙古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