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2 14:51 阅读量:1.6万+
华人号:人大重阳(2025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承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特别支持。论坛主题为“金融强国与资本市场发展”,来自中央国家机关、高校、研究机构等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以及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上市公司的嘉宾和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的实践路径,探索以资本市场为核心要素的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助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开幕式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作开幕致辞,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智河作欢迎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主持开幕式及报告发布环节。
张东刚在致辞中表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当前,中国正大踏步迈上建设金融强国的历史性新征程,如何强化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中国人民大学持续深化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科学研究、智库服务、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努力为建设金融强国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本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以“金融强国与资本市场发展”为主题,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希望与会各界携手团结奋斗,汇众心、集众智、聚众力,把牢建设金融强国之“根”、集智聚力推动理论研究阐释,把好金融学科发展之“向”、集智聚力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把准资本市场发展之“脉”、集智聚力服务高质量发展,在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上挺膺担当、当好先锋,为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多建睿智之言、多谋创新之举、多献务实之策。
张智河代表主办方作欢迎致辞。他表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国之重器。建设稳定高效繁荣的资本市场是实现金融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应有之意。作为连接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桥梁,证券行业在金融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一年来,证券行业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这一重大目标任务,坚守初心使命,坚持修炼内功,壮大资本实力,着力提升金融风险防控水平,优化业务模式和服务质量,扎实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努力提升行业优势。国融证券将继续不断优化服务实体的业务循环,坚持合规经营,为构建稳健而有活力的资本市场和实现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郑新业主持。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发布《金融强国——中国之路》报告。
吴晓求表示,资本市场实际是金融强国的载体,没有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外开放和成长性,金融强国是很难实现的。他介绍道,该报告在研究英美国家金融强国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探讨了金融强国建设的中国之路。报告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实现金融强国目标的路径和方式方法。报告强调,金融强国是一个艰难而伟大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对大国经济体来说,比经济强国、贸易强国、军事强国等都要艰难得多。金融强国除了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蓬勃的科技创新能力,还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制和强大的国家软实力作为支撑。只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路径,重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中国就能够实现金融强国的目标。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肖钢,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中证金融研究院院长毛寒松先后发言。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国家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庄毓敏介绍了本届资本市场论坛并主持了主旨演讲环节。
戴相龙分享了他对中国建设强大资本市场的看法。他表示,发展资本市场,首先要在拥有优秀的企业、良好的制度和严格的监管外,全面增强建设我国强大资本市场的信心,认识到我国长期资金供给能力迅速增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供给远大于需求,政府和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上市公司总体质量较好,并已建立比较规范的资本市场。其次,证券市场发展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提高证券公司的公信度和把长期资金转化为资本的能力,尽快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证券公司。最后,需要加强监管,发展机构投资,维护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
肖钢表示,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以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多层次金融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发展耐心资本十分重要,是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有序扩大制度型开放,完善基础制度,统筹协调政策体系,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具体来看,第一,需要更好发挥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作用;第二,需要持续改进政府引导基金功能;第三,需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最后,需要打造一流的投资家队伍。
高培勇表示,当下中国的财政政策目标实施,不仅要找到过河的方向,还要找到过河的船和桥。而夯实更加积极财政政策的地方财政基础,就是最为关键的船和桥。他提出了当下中国增加地方财政自主财力、提升地方财政自主性的关键,是施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其中需要厘清四个分税制的基础理论。第一,分税制不宜和分钱制混为一谈;第二,分级财政管理并非单级财政管理,也非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第三,转移支付并非越多越好;第四,税权不等于财权,中国必须强调税权高度统一。分辨以上四点是当前施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奔向地方财政的自主性,以及实现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目标,并且落地见效的关键点和要害之处。
毛寒松分享了他对当下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三点思考。第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第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进入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的发展阶段。第三,下一阶段推动资本市场改革的重点任务,需放在强化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机制、着力提升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大力促进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的发展、培育市场的投融资文化上。他相信,在相关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必将持续深入。
庄毓敏主持。
在午餐会演讲环节,和君咨询集团董事长王明夫作发言。该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科主持。
王明夫通过“一张图”和“三个圈”,向与会嘉宾生动展示了他对当下中国经济走势的观察和思考。他指出,中国经济正在走向VC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让大量的资金通过体制内渠道和资本市场,流向科技创新,孵化和陪跑科创产业,这对中国的产业升级有着重大意义。王明夫强调,科技创新既是国运所系,也是民生所系。但如果没有资本市场的参与,科技创新难以产业化。只有在“科技-资本-产业”三者的融合地带,才可能诞生新质生产力。他还表示,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中国证监会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将深刻改变中国产业格局和竞争态势,孕育出新的投资机会。
宋科主持。
在主题演讲与讨论环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国家一级教授王国刚,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尚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瞿强围绕“中国资本市场改革重点”主题作发言并进行研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应展宇、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马勇对主题演讲与讨论环节作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何青主持主题演讲与讨论环节。
王国刚认为,对于中国的股市而言,上市公司当中实体企业部分新增资产利润率的不稳定以及新增资产利润率趋于下降的情况,是导致股市投资者预期难以有效形成的一个主要成因。要更好地建设中国股市,则需要认真讨论上市公司的质量和上市公司的业绩。
田轩表示,去年年底以来中央发布的一系列政策,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改革起到很大的作用,展示出中央对国内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的判断。总体来说,展望2025年的政策,有支持有提振,工具比较充足。他强调连续、稳定、一致的市场预期,是资本市场长牛、慢牛、健康牛的基础。
刘尚希强调,金融强国要具备的第一大核心金融要素就是强大的货币,因此人民币国际化非常重要。让人民币变成强大的国际货币,就需要通过财政来创造条件。人民币国际化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为全球提供优质的人民币资产,优质的人民币资产底层资产就是国债,因为国债是无风险资产。只有当中国的国债成为优质的全球性资产时,人民币国际化才有可能实现。
张晓晶认为,强大的资本市场是金融强国的重要标志。相比于银行体系,资本市场是我国金融发展更大的短板。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政府主导色彩更强,资本市场发达的金融体系则相反,且后发经济体几乎普遍采用银行主导。建设强大的资本市场,一定程度上也是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统筹好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瞿强认为,需要正视中国资本市场当下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但也不需要对金融风险过度恐慌,因为金融风险本质上是价值重估的过程,不是财富的消灭过程。从长期来看,当下需要让市场更多地发挥作用,认识到市场是发动机,政府是制动和平衡系统。两相结合,资本市场才能发展得更好。
应展宇在点评时表示,关于经济系统中的财政和金融,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践来思考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系统所发挥的作用。关于估值,比如早期投资银行通过合伙制构建信息网络和流动性网络共同的架构,这些都是较为中长期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在中长期解决。
马勇在点评时表示,当下中国大体处在经济周期、金融周期和房地产周期三者叠加的一个低点,所以大家感觉比较困难。但纵观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历史,很多时候最艰难的处境往往可以激发最强的内生创新动力。当前的全球经济周期状态对我们的宏观政策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未来,政策工具的创新可能成为一个常态。
何青主持。
在主题讨论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上海重阳投资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和君咨询集团董事长王明夫,经济学者任泽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并购与投资研究所所长汪昌云,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钱宗鑫,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任谭松涛围绕“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主题进行讨论,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常清,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郭彪作点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主持人姚振山、资深财经媒体人褚琳主持主题研讨环节。
万喆认为,从金融强国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讲,当下中国除了经济强、金融强以外,还要产业强、企业强。他对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抱持审慎乐观态度。
王庆表示,由于上市公司更加注重股东回报、“国九条”落实、监管部门积极引导,使上市公司整体股东回报率提升,这就是市场长期投资价值的提升,也是看多信心的主要来源。
王明夫表示,资本市场是按周期展开的,2025年是个牛市周期,这个周期从2024年的9月24日开始,将贯穿2025年的整个年度。五个主题会成为2025年的热点:科创、消费、并购重组、出海、央国企市值管理。五个主题里,第一龙头主题还是科创。
任泽平认为,继续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前景是无限光明的。
汪昌云认为,当下我们正面对一个结构性机会,通过AI、算力、大数据的运用可以推动大量存量的上市公司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新的一轮技术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钱宗鑫表示,现在对于市场来讲最关键的并不是货币政策,而是预期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财政的选择很重要,从长期来讲投资者倾向于理性可以让资本市场走得更远。
管清友表示,目前整个市场相对于2024年9月份以前更活跃,活跃对于优秀的投资者和交易者就是机会,同时,未来若干年并购都是非常重要的主线。
谭松涛表示,整体看,资本市场制度不断完善,政策储备充足,以央企、国企为代表的核心资产估值整体依然处于相对低位,有理由对资本市场抱有信心和期待。
常清在点评时表示,中国不断推进的制度建设给了资本市场信心。未来,需要持续推进严格的退市制度建设,促进资本市场优胜劣汰。
郭彪在点评时表示,近期证监会释放出了不少利好政策,我们需要给成效的显现留足时间。从家庭财富因素去看,2025年应当是一个好的市场。
论坛最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作论坛总结,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科主持总结环节。
赵锡军表示,在本次论坛上,与会来宾都非常重视对未来资本市场美好前景的展望和预期。讨论有思想的火花、有学术的思辨,也有观点的碰撞。他认为,来宾们对资本市场未来发展充满期待,但也一致认为需要更强的政策的力度、更好的市场的治理、更好的上市公司质量、以及大量的资金进入来支撑这一美好愿景。他同时宣布,2026年“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即将迎来第30届盛会,将举行三天的论坛活动,诚挚邀请大家再次参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