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8 17:35 阅读量:9k+
华人号:新西部家乡的蒸馍
张鹏航
素有镇安粮仓之称的米粮镇,是我的家乡,这个地名寄托着先辈们的朴素愿望:家家有米粮,顿顿有馍吃。
我上小学正是七十年代,家里兄妹6人都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纪,我每天的感受就是饿得慌。有年春荒晚上,我饿得在草席炕上直哼唧,又饥又乏的父亲摸摸我的脸颊,叹口气红着眼圈走开了。我知道,其实家里最遭罪的还是父亲,他每天如牛马往返于七里峡街道和县城之间,弓着背拉着架子车艰难跋涉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豁出命为供销社运送百货,用血汗挣工分养活我们一家老小。母亲偶尔给父亲蒸几个馍做干粮。有次半夜三更,母亲在给早起出门拉货的父亲做饭时,塞给我半边热的白蒸馍,迷迷瞪瞪中我啃得香极了,竟然把染有馍香的书本啃掉了几页。
自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米粮的山峁沟洼后,米粮人才真正圆了放开肚皮吃大白蒸馍的美梦。那些年麦子收成一年胜过一年,余粮满柜的米粮人开始流行起盛夏送蒸馍走亲戚的风俗来。
小小蒸馍,内有乾坤。蒸馍作为承载米粮人情义的独特食物,既体现着一户人家境的殷实程度和人情世故,也体现了掌柜娘子的茶饭手艺,所以米粮的蒸馍大有讲究。
米粮行人情的蒸馍,选用面粉近乎挑剔。须用自家最好的新麦,提纯磨出最白最精的面粉,这样蒸出的馍白美蓬松、筋道味香,送人体面排场。绝对不能用陈麦、瘪皮或生芽麦磨面蒸馍,这样的馍色青板结送亲戚丢脸不说,会被乡里乡亲谈嫌“啬皮抠门”;也不能图省事用粮站买来的面蒸馍,传闻厂家在储存麦子过程中用了防虫药粉,这样的面蒸馍串味不香,送亲友不受待见。
米粮行人情的蒸馍,讲究得近乎虔诚。在蒸过年馍时,当地有个不成文的计较:若馍蒸得好,预兆来年好运;若馍蒸日塌了,意味一年不顺遂。所以每逢蒸行人情馍时节,家家户户都极度重视。女主人在蒸馍前先净身静气,换上干净衣裳,清洁好厨房灶具,叮嘱孩子勿胡言乱语,一丝不苟做好每道工序:面要发酵得恰到好处,没发好蒸出的馍又瓷又青,发过头则蒸出的馍发黄发酸。揉面时,只见女主人把全身的力气用在胳膊和手腕上,身形辗转挪腾,把面上下揉搓、来回匀和。等面团揉搓圆润之后,再做成一个个大小均等、形状一致的生面馍。待大铁锅中水沸腾蒸气上圆时,女主人便在竹蒸笼内铺上馍树叶或笼布,麻利地把生面馍有序放入,最后盖上笼盖。这时女主人才会稍松口气,擦去额头晶亮的汗珠,点燃一支柏沫香,在笼盖正中放一碗凉水,然后在灶台旁记时掌控火候,不时催促男人添硬柴烧旺火。
馍上笼大概半小时许,只听妇人一声“好了,退火!”男人便如同大赦,急忙从灶洞退出明火。女主人则双手在笼侧“啪啪”拍打几下,迅速掀开笼盖,蒸馍香气顿时扑面而来,热乎乎的蒸馍便出笼了。妇人顾不得热馍烫手,不停“呼呼”哈气,连忙挪移热馍防粘连破相,然后用馍草点上红馍花儿。大功终于告成!看着刚出锅的好品相蒸馍,夫妻二人均面露喜色,赶紧呼爹唤娘、喊儿叫女来尝鲜,再趁热送左邻右舍几个,然后将几大箩蒸馍依次晾开,好不齐整排场。
米粮行人情的蒸馍,大气情深。每个蒸馍约老碗大小,3斤左右,以十个为一盘。用洁净包袱仔细包好装在背篓后,一家人便换上光鲜衣裳分头走亲访友,开启了持续近一月的送馍吃“馍盘会”之旅:回娘家,走女家,看姑家,熬舅家,瞧姨家,拜祖党,望母党。一时米粮人家家迎来送往,户户酒席连开。一家来客四邻作陪:划拳行令,劝酒打关,觥筹交错,菜香四溢,馍香弥漫,欢声笑语充盈每个山野角落。
蒸馍过去是米粮人的主食,平日三餐,米粮人无馍不欢。一年四季蒸馍也不重花样:春天蒸的油渣馍,夏天蒸的糖包馍,秋季蒸的柿子馍,冬天蒸上核桃馍。到了大年除夕,米粮人家家蒸馍,户户欢喜。馍蒸得越多花色越俏越好,蒸馍一直要吃到年过完正月过完。哈呀!白蒸馍,包谷酒,肥膘腊肉样样有!富足起来的米粮人快活飙吼的“幸福歌”震天响:“从小咥蒸馍,啥事都经过。甭看我衣服不搭眼,家中藏麦八百担。吃好了喝好了,咱们和皇上一样了……”
蒸馍伴随着米粮人的一生,人生重要节点蒸馍从未缺席:孩子出生请满月客,主东家必定蒸上各色生肖馍,祈愿新生儿长命百岁;孩子长牙口或老人没牙口时,家人便给吃好克化的蒸馍;孩子考上学摆升学宴,蒸上活灵活现的鲤鱼馍,庆祝孩子跳龙门;家里上梁瓦屋,主东必定多蒸馍打尖,把馍往屋脊上帮忙的人群扔,连声追问“发馍发馍(发么发么)……”讨彩头,众人则大声喝彩“发得好发得大!”来呼应;提亲、定亲和成亲人家更以多蒸馍多接馍为喜庆圆满。知己要好的客人临走时,必向主东讨个喜馍,回去给家人沾沾喜气;老人过寿开宴,儿女至亲须蒸寿桃给寿星增福添寿;当老人谢世时,灵堂必献祭大花蒸馍和插着生面馍筷子的到头饭。米粮人终生与馍为伴:活着顿顿为了蒸馍,终了也安隐在蒸馍状的黄土堆里……
老米粮人祖籍多为黄河流域小麦主产区,秦汉以来的农耕文化早已在当地扎根,蒸馍已成为米粮的独特精神底蕴和文化符号:这是中原文明的传承,是对脚下土地的眷恋,是对珍贵粮食的敬重,是厚情重义的象征……它不仅滋养了米粮人的旺盛生命,而且孕育出米粮人的纯正精气神:正直厚道,知书达礼,勤劳坚韧,精明善持……米粮人常教育子孙“不为蒸馍为争(蒸)气!”。后来以米粮为代表的东乡文化习俗也在全县盛行开来,时下很多县城人家过红白喜事,必定提前去米粮预订蒸馍成全人伦之礼。
纵然他乡美食好,不及米粮蒸馍香。每次回老家,二嫂三嫂总给我蒸馍吃,还吩咐我回去给媳妇娃带几个。听着嫂子们说着母亲曾经说过的话语,激动的泪水就模糊了我的双眼:朦胧中,看见父亲弓腰拉架子车、挥汗如雨在月地收麦子的佝偻背影,看见母亲灶台前忙前忙后的瘦小身影。母亲笑眯眯递给我个热乎乎的白蒸馍,疼爱地说:“儿呀,趁热吃!回去记着给媳妇和娃捎上几个……”我念想着的父母就长眠在老家附近不远的蒸馍状黄土堆里,守望着祠堂、祖茔和祖宅,福泽着后辈子孙。
家乡的一块麦田永远都在,那里有我一辈子念想的地道白蒸馍……
作者简介:张鹏航,镇安教育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喜爱读书与写作。有40多篇文章在《中国教师报》《中国德育》《科学》《教师报》《商洛日报》等报刊上发表。
编 辑 :刘先娥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