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地标”效应 赋能乡村振兴
检察公益诉讼加强地理标志保护、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地理标志资源丰富。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对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地理标志、商业秘密等领域立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等文件,都对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作出部署安排。如何加强地理标志保护,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今天,《检察日报》特别刊发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践行“守护一个地理标志、护航一个产业、服务一方百姓”的几个故事。
五月的广东梅州生机盎然。在梅县区松口镇,金柚的叶子油得发亮;在平远县仁居镇,脐橙果树在微风的吹拂下,树叶沙沙作响;在蕉岭县蕉城镇,蜜蜂飞舞在花丛中。梅县金柚、平远脐橙、蕉岭蜂蜜等农产品,都是梅州的地理标志产品,也是梅州农业最具代表性的名片。
地理标志是重要的知识产权,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梅州市检察机关能动履职,多措并举推进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为地理标志产品的发展壮大提供坚强法治后盾,护航企业放心发展。
在“中国金柚之乡”梅县区,全区金柚种植面积为27.8万亩,2023年总产量达66万吨,产值约46.2亿元。产业发展的成功,离不开对“梅县金柚”地理标志全方位、立体化的司法保护。梅县区检察院在走访中发现,部分柚农不会规范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样的情况,并非梅县区独有。在梅州其他县(市、区),部分农民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法律意识不强,对地理标志缺乏进一步了解,无法享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带来的红利,如何解决?

2023年10月,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检察院检察官走进柚园了解柚子收成和销售情况。
2023年8月,梅县区检察院牵头设立“梅县金柚”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联络点。站点成立之后,主要是为柚农、柚企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切实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提供检察支撑。
此外,该院还结合全市知识产权案件集中管辖的优势,会同区法院、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出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畅通企业维权渠道、推动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加强“两法衔接”、强化办案协作、开展企业合规工作,凝聚护航金柚产业健康发展的法治合力。
今年3月,随着金柚养护进入关键期,梅县区检察院开展农资产品专项监督行动。在石扇镇的一个金柚农场内,检察官为60余名柚企负责人和柚农开展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培训,阐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权利范围、侵权判断标准、注册商标举证责任分配及证据保全等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大家从保证货真价实、重视消费者口碑、规范使用地理标志等方面,自觉维护好“梅县金柚”金字招牌。检察官还在现场播放了该院结合真实案例制作的知识产权普法微动漫《变形的名片》,生动形象地展示案件背后的法律知识。
“这份风险提示函很及时,很有用,能帮助我们防范油茶生产经营风险。”兴宁市一油茶企业负责人表示。
兴宁市是“中国油茶之乡”和广东省油茶优势产区,油茶种植历史悠久。“兴宁茶油”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在走访调研中,兴宁市检察院发现在油茶果采摘时期,偷摘、抢摘现象时有发生,不少果农、企业对此十分苦恼。
“油茶果的采摘时间与油茶品质有着密切关系,提前采摘会导致油茶质量不达标,进而损害地理标志产品形象,对于品牌建设是不利的。”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通过与属地政府联合开展专题普法活动,借助行政村的村居“大喇叭”循环播放相关普法知识,偷摘、抢摘油茶果的行为基本消失,茶农的合法利益得到了保障。同时,检察机关积极推动属地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油茶采摘期管理的通告》,对油茶果采摘时间进行规范,并加强相关监管工作,为地理标志产品发展筑牢坚实后盾。
为更好助推“兴宁茶油”这张地理标志名片做优做强,兴宁市检察院紧扣油茶种植、加工等环节存在的法律风险隐患,向油茶企业制发了《企业经营法律风险提示函》,引导其强化守法经营意识,完善风险防控机制,通过依法合规经营确保地理标志产品行稳致远,发挥长远效益。
在企业负责人的邀请下,检察官还到企业开展专题辅导讲座,结合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地理标志的品牌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以及做好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相关注意事项,帮助企业厘清涉法疑问,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一份调研报告精准‘把脉’,一份检察建议科学‘开方’。正是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等关注公益诉讼工作的力量与检察机关合力监督,才擦亮了‘平远脐橙’地理标志‘金名片’。”今年3月19日,一场围绕保护地理标志的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落实情况问效会在平远县检察院举行。在听取各方意见后,办案检察官针对监督效果进行了全面总结。
“平远脐橙”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0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脐橙产业是平远县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这张“金名片”的价值并不为当地群众所了解。
平远县检察院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平远脐橙”地理标志的主管部门存在权责不清、配套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部分企业存在违规使用“平远脐橙”地理标志的情况,影响“平远脐橙”地理标志品牌信誉和可持续发展。
2023年11月,平远县检察院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立案程序。针对地理标志运用主体较少、对地理标志市场价值认知不足、地理标志使用不够规范,以及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检察机关向相关行政部门制发了检察建议,督促其加强地理标志保护有关工作。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部门制定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运用实施方案,重新修订《平远脐橙国家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开展执法检查、集中宣传,走访脐橙生产、经营企业200余家,建立脐橙生产企业及地理标志使用服务台账。
为解决“平远脐橙”地理标志保护的深层次问题,平远县检察院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生产企业、经营市场走访调研,与相应职能部门座谈磋商,系统梳理辖区地理标志保护情况,最后形成一份《激活地理标志效应 赋能脐橙特色产业——关于“平远脐橙”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保护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做好相关工作提供了决策支持。不久,平远县政府出台政策,允许农产品地理标志主要企业申请使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扶持资金,形成激励效应。
“目前已有9家企业申请使用‘平远脐橙’地理标志,保护地理标志的法治合力初步形成,检察建议很有成效、很有意义。”在检察建议落实情况问效会上,平远县人大代表罗缘对检察机关能动履职推动地理标志保护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奉节党参、奉节牛膝、奉节贝母这些产品都蕴含着巨大的品牌价值,遇到侵权时,大家可以拨打地理标志维权服务热线……”日前,重庆市奉节县中药材产业协会迎来“熟客”——奉节县检察院检察官,他们前来走访并现场向药农普法。
渝东北三峡库区是一座农特产品的“宝库”。“目前,渝东北地区已注册登记地理标志商标85种,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种,地理标志商标数量约占重庆市地理标志商标总数的三分之一,成为发展库区特色产业、实现乡村振兴新的增长点。”重庆市检察院第二分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以“奉节脐橙”为例,其作为重庆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标志产品之一,品牌价值高达182.8亿元,可谓兴农富民的“金字招牌”。
然而,“金字招牌”也面临着被侵权的烦恼。2023年10月,时值脐橙大量上市,奉节县检察院收到线索称,当地市场上“奉节脐橙”使用的包装纸箱款式不一、鱼龙混杂,损害“奉节脐橙”品牌形象。于是,该院对此线索进行公益诉讼立案,并邀请当地脐橙产业协会专业人士参与调查取证。调查结果显示,市场上存在大量未经奉节县脐橙产业协会授权生产的“奉节脐橙”包装纸箱,并对外出售。几天后,奉节县检察院就“奉节脐橙”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工作举行公开听证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奉节脐橙”包装,加强“奉节脐橙”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
2023年11月,奉节县检察院向相关行政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立即对侵犯“奉节脐橙”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的行为加以查处,并完善地理标志授权使用体系建设,引导“奉节脐橙”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规范使用。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部门迅速对辖区2家纸箱印制企业、34家脐橙包装箱经销商、189家脐橙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检查,没收未经授权非法印制的纸箱3000余个。
“在检察机关协助下,我们以此为契机,完善了地理标志授权使用体系,现在全县统一使用黄白色的纸箱样式。”奉节县脐橙产业协会秘书长匡健说。
“奉节脐橙”的“遭遇”是不是个别现象?今年初,重庆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在调研中发现,地理标志被冒用、地理标志产品外包装混乱问题多发,并存在地理标志保护主体力量分散、权利主体法律意识不强、检察履职线索渠道受限等情况。

今年3月,重庆市奉节县检察院检察官回访“奉节脐橙”经销商,查看外包装保护情况。
4月,重庆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在辖区部署开展地理标志综合保护专项行动,两级检察机关联动办案,依托“四大检察”综合履职,力争依法办理一批侵害地理标志产品权益的案件,制发一批保护地理标志产品检察建议,形成一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机制成果。此外,该院还在奉节县检察院挂牌成立重庆市首个地理标志检察综合保护工作室,探索运行涉地理标志保护案件统一受理、统一办理、统一对外衔接沟通和专案专人专办的工作机制。
“不到一个月,我们就发现涉地理标志产品侵权线索2条,立案办理相关案件1件,进企业开展普法宣传6次。”该院地理标志检察综合保护工作室负责人介绍说,该院正在研发地理标志保护线索举报云平台,通过数字赋能实现侵权线索一键举报、检察普法一键预约。
近日,上海市青浦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涉地理标志刑事案件的同时,向有关主管单位制发检察建议,并邀请农产品种植户、合作社、相关行业协会代表等开展座谈,助力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2019年起,梁某某在无授权的情况下,承接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制造销售业务,并将其贩卖给部分果蔬合作社。直至被查获时,梁某某共生产、销售以上标志近15万件。2023年7月,公安机关将该案移送青浦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办案检察官发现,梁某某涉嫌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其生产的绿色食品标志被用于各类食品包装后,极易让消费者混淆,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同时,未经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对区域特色经济及农业保护也造成危害。
随后,办案检察官通过核实梁某某转账记录,工厂营业执照、委托书,公安机关查获的包装盒、排版图、数量表等,夯实了证据。经办案检察官释法说理,梁某某表示认罪认罚。本案中,虽然销量很多,但因涉案地理标志售价低,非法经营额仅为7200元。考虑到梁某某主观恶性较小,系初犯、偶犯,青浦区检察院最终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同时,该院向梁某某所在地相关行政部门移送违法线索,督促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此前,该院还办理了一起类似案件。自2022年1月起,龚某某接受他人委托,在未取得绿色产品标志和“白鹤草莓”地理标志认证的情况下,印制粘贴式绿色食品标志及“白鹤草莓”地理标志各10万枚,收取印刷费6000元,后又故伎重施,违法印刷相关标志1.2万枚,收取印刷费1000元。相关农产品合作社购买并使用相关标志,销售相关草莓近20万元。由于涉案印刷费较低,且龚某某认罪态度好,该院对龚某某作出不起诉决定。
两起案件案情相似,背后的治理问题不容小视。办案检察官多次与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人沟通,走访农业合作社等单位,并邀请行业监管部门和专家学者开展分析论证,结合青浦区地理标志保护所存在的问题、成因、对策形成专题报告,得到区人大常委会、区委政法委领导的批示和肯定。
今年4月,青浦区检察院针对辖区企业地理标志保护意识不强、品牌声誉存在受损风险等问题,分别向有关主管单位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加强宣传引导,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快办理企业注册商标申请,完善权利矩阵;探索构建多方联动机制,加大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等。有关主管单位高度重视检察建议,表示将在法定时间内对落实情况作出书面回复。

今年4月,上海市青浦区检察院邀请农产品种植户、合作社、相关行业协会代表召开座谈会。
此外,青浦区检察院邀请农产品种植户、合作社、相关行业协会代表参加座谈会。与会人员围绕地理标志保护意识培育、专用标志规范化使用、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为多方协作、共同推进地理标志保护贡献智慧。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激活“地标”效应 赋能乡村振兴》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全球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中国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