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AI不是威胁,而是文学发展的新机遇”

2025-02-07 13:11 阅读量:1.2万+

华人号:艺术家茶座

原标题:文学期刊开年“破新题”,创新传播方式,强化文学引领力——“AI不是威胁,而是文学发展的新机遇”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加速改变文学创作生态和文学传播格局。从“一书在手”到“一屏万卷”,从传统意义上的“读者”转向“人机协作”的创作者,从传统的订阅、借阅模式到移动端随时随地阅读、交流、互动……文学生成环境与影响渠道的新变化,对文学期刊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新的一年,越来越多的文学期刊布局新媒体传播平台,在“破圈”传播、“跨界”生长态势中,以多媒介形态强化文学的引领力,重塑文学在数字文明时代的生存形态。

探索建立灵活机动的自主传播体系

“2025年,《人民文学》将坚持以内容促发展、以传播促发行的总体基调,坚持‘内外兼修’,借助外在流量的同时,继续创造和壮大自身流量,逐步建立灵活机动的刊物自主传播体系。”《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介绍说。

2024年12月20日晚,《人民文学》杂志社联手“与辉同行”举办了以“在文学的旷野里”为主题的文学直播活动

过去一年,《人民文学》通过积极开展“人民阅卷”、创新推出“直播出圈”等活动引发广泛关注。新的一年,《人民文学》将以更加积极进取的姿态,打造多元、开放的文学互动方式。计划通过“读者回家”直播等形式,开辟线上“人民阅卷”,加强编创读评推交流互动;利用《人民文学》的多媒体矩阵,在全年订阅基础上,化整为零促进杂志单期的预售和销售;利用多媒体互联网平台,试水新刊电子付费阅读;寻找合适爆点,定制与内容相关的文创周边配合销售。“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新举措、新亮点,继续向读者‘寻亲’,努力将更广泛的互联网‘用户’‘订阅者’转化为更多的文学‘读者’和‘爱好者’。”徐则臣说。

在《人民文学》2025年第1期的卷首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让好作品出世,是文学期刊的要务。让好作品传世,也是文学期刊的责任。”这句话也是《人民文学》一直以来办刊宗旨的体现。在徐则臣看来,文学从来不仅仅是文学本身的事业。文学的发展需要向更为广阔的人群、历史、时代、未来系统推进,特别是文学生态的新变化、新趋势,要求文学期刊积极融入现代传播格局,与时俱进寻求更大关注度和更广受众面。

把握新媒体时代内容生产的主动权

“如何最大限度利用新媒体的媒介特点,在传播策略上兼容文学出版的运营意识,做好优质内容的沉淀、提纯,将是2025年我们工作的着力点之一。”《十月》主编季亚娅表示,以文学的方式及时反映社会流行的热点话题,与时代对话,与心灵交流,是《十月》新媒体传播方式的突出特征。新的一年,《十月》将积极拥抱新变化,始终秉持连接更多热爱文学、热爱阅读的互联网读者的初心,努力承担文学期刊的文化责任;充分利用多平台的内容分发矩阵,在围绕纸刊内容进行宣发的同时,继续结合文学与文化热点策划选题;在抖音等视频平台推出“三分钟速读文学经典”等适合大众的短视频作品,在公众号开设探讨人工智能写作相关的专栏,包括DeepSeek创作征文、学者对话等内容。

2025开年之际,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深度求索)走红,其深度对话、信息检索甚至文学创作的能力引发人文学者关注。对于DeepSeek带来的影响,季亚娅认为,未来,文学创作方式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人机协作也许会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方式。“人机协作的写作,写作者的角色类似于‘编辑’,人工智能创造性服从这个‘编辑’的调教。如果说创意写作解决的是写作技术问题,人文学科解决的是认知问题,那么面对DeepSeek这样的大模型,人类是没有优势的。作家所能提供的最独特东西,就是自己的生活实践,以及围绕实践得来的丰富感受力和思考,这是机器暂时无法取代人的部分。”

提升编辑团队的文学素养和判断力

新的一年,《花城》将积极融入现代传播格局,迎接新媒介、新技术的挑战。“在新媒体平台开辟新栏目,或展示由AI生成的文学作品,或邀请作家、评论家和读者共同探讨AI创作的独特性和局限性。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共同探讨AI技术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如何平衡AI创作与人类创作的关系。”花城出版社社长、《花城》杂志主编张懿说。同时,还将利用DeepSeek的低成本进行本地化部署,建立《花城》私有知识库,提升编辑团队的文学素养和判断力,确保刊登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和思想深度“无论是人类创作还是AI创作,我们都将以文学性为核心标准进行筛选,以此探讨AI创作与传统文学创作的区别与联系,引导读者理性看待AI技术在文学领域的应用。”

张懿表示,未来,《花城》将尝试文学与音乐、绘画、电影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利用AI技术创作跨界的艺术作品,拓展文学的边界;深入分析AI创作对文学生态的影响,探讨如何在技术变革中保持文学的独立性和多样性。“AI不是威胁,而是文学发展的新机遇。希望通过一系列新构想和新举措,推动AI技术与文学创作的深度融合,激发更多优秀作品的诞生,同时为作家作品提供更多支持和展示平台,促进文学生态的健康发展。”

借助AIGC技术生动呈现文学内核

“我们的第一站,是江湖。”《江南》2025年首期AI短片里,在精美如电影大片质感的画面中,“小青”“小白”以优美的表达和动听的声线,带领读者了解《江南》新年新刊重点作品。读者在视频下留言道:“高大上”“有电影大片的感觉”“文学杂志与AI的奇妙化学反应”。这是《江南》借助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进行期刊内容可视化探索的实践形式之一。

2024年9月,《江南》杂志随新刊同步推出AI导读短片,短片设计了两个具有江南特色的角色IP——编辑“小青”和“小白”,以其视角和口吻,对新刊的重点篇目作可视化呈现。相关短片既是对小说主旨的浓缩概括,也是对小说情节高潮的部分展示,以期引导读者阅读小说原文,将短片的“观众”转变为杂志的“读者”。“新的一年,《江南》将在优质文学内容的传播、推介等方面与AIGC进行更为有效的结合。这种结合应建立在对文学作品本身意蕴的把握上,目的是通过技术让文学内核更加生动鲜活地呈现出来。”《江南》主编哲贵表示,“AI导读短片”这样新颖的形式,在内容表达、传播的覆盖面和持续性等方面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活动,“只要文学期望面向大众,并且仍旧期望找寻它理想的读者,那么,与AIGC相结合,将会成为未来重要的趋势”。

加强文学数智化应用平台建设

2024年,《小说月报》《红岩》文学APP相继问世。在移动数字化浪潮中,这些刊物积极推动传统期刊的数字化转型,以更加多样化的文学服务,满足用户随时随地阅读需求。

《小说月报》APP界面

2025年,《小说月报》对其APP进行了全新升级。新版本包含最新动态、最新期刊、热门活动等版块,同时,还聚合了百花文艺出版社旗下各大叙事性刊物的内容,构建起百花叙事文学资源库。百花文艺出版社旗下众多文学期刊,篇幅形态上涵盖了长、中、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题材内容多样,“对于这些丰富的文学内容,读者通过APP可以‘一键即达’,全方位感受文学的深邃和灵动。”《小说月报》执行主编徐福伟表示,开发数字应用有助于将文学期刊所承载的优秀文学传统和文化价值在数字时代得以延续和传承,让更多人了解文学发展脉络,培养新的读者与创作者群体,即时了解读者需求和市场变化,鼓励文学创新创作。此外,数字应用的内容呈现摆脱了地域、物流等限制,让世界各地的读者能及时阅读到中国当代优秀文学作品,满足了海外读者了解中国文学的愿望。

2025年,《红岩》将在已有的平台建设基础上持续优化,推出作品及转化、资讯和互动等更多版块,提供在线阅读服务,并融合图文、影像等转化形式,丰富和完善创作、发表、出版、传播及转化链的建设;进一步激活融媒体的传播效力,构建集纸质出版、电子出版、网络传播、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学融媒体矩阵;充分融合新旧媒介资源,强化社区互动传播,增强用户黏性。《红岩》杂志副主编欧阳斌表示,“推出这些举措,目的就是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让数智化转型为文学期刊赋能”。

面对新技术的变革,文学期刊不仅要探索建立文学传播的立体生态,以创新的方式吸引读者感受文学之美,更要借助现代传播体系,探索和完善经典文学价值的当代表达,以更为实际有效的举措,助力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内容来源:《文艺报》2025年2月7日1版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AI不是威胁,而是文学发展的新机遇”》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全球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