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7 11:41 阅读量:1.8万+
华人号:豫教育摘要
在国际传播场域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国家形象建构的重中之重。湖南日报通过推出一系列媒介作品,从构建共通叙事空间、落地分众叙事策略、打造多元叙事渠道、形成品牌叙事模式等角度,为省级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破圈”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开展国际传播对于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国际舆论形势仍存在东西失衡的现象。因此,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已成为新时代主流媒体的重要使命。
信息技术的持续推广和国际传播环境的不断变化,让省级媒体在国际传播中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差异化竞争策略突围成为可能。省级媒体具有贴近地方、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特点,处于“故事矿场”一线,能够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经济发展成果和社会创新实践,为国际传播提供丰富多样、生动鲜活的素材。
构建共通叙事空间,讲好听的故事
在复杂的国际传播场域中,内容是毋庸置疑的核心要素。鉴于全球各地文化与背景、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方面的显著差异,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极易遭遇理解壁垒、信息扭曲乃至文化碰撞的挑战。因此,要生动讲述中国故事,必须深入洞察并尊重目标受众的独特文化特性,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寻那些能够超越国界、种族与文化界限的共通符号,精心挖掘那些既贴合国际传播规律,又彰显中国特色与中国话语精髓的文化奇观。
湖南日报社在国际传播中注重挖掘本土特色资源,通过海外平台及时向世界展示湖南形象。2023年10月,湖南日报社文体频道精心策划推出“文学里的村庄”系列报道,选取了鲁迅、沈从文、莫言、路遥、韩少功、贾平凹等6位在国际文坛享有盛誉的作家,作为双语报道对象。这6位作家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海外有广泛的知名度与大量忠实读者群体,他们的作品也成为连接不同文化背景读者的桥梁。借助这些知名作家作为特殊文化符号的流量引擎,该系列报道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学的魅力与深度,也成功探索出一条借助知名作家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径,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2023年11月27日,湖南日报社制作的纪录片《当一束烟花飞过十年》上线。该片得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外文局的指导,由解读中国工作室与哔哩哔哩联合出品。2008年奥运会的29个“大脚印”,2022年冬奥会立式“五环”与卧式“五环”,给世界展示了一张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名片。湖南日报社立足本土文化,依托全球视野,通过精心策划、制作和推广《当一束烟花飞过十年》,围绕浏阳市花炮制造手艺传承人钟良个体的故事,联动10年间中国社会在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发展变化,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华夏大地的山乡巨变,在海内外收获了广泛关注和赞誉,成为聚焦时代脉搏、讲好中国故事的外宣新媒体力作。
实施分众叙事策略,讲易听的故事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受众的分众化与圈层化特征愈发明显。不同受众群体基于兴趣、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多维度因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信息接收圈层,这对国际传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有效提升国际传播的渗透力与影响力,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趋势,并据此转变大外宣策略,采取更为灵活、精准的传播方式。
使用受众容易接受的叙事方式、叙事话语,中国的声音才能在国际传播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更具穿透力。在此背景下,精心设计叙事方式和叙事逻辑,以小切口讲述大故事、大主题,同时融入情感叙事或为“破圈”之选。具体而言,就是通过生动、具体、饱蕴情感的叙事方式,将中国的发展成就、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自然而然地融入鲜活的案例与情感中,让中国话语变得易听易懂,使受众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观看体验中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被中国魅力所折服。
中非传统友谊深厚。湖南日报依托与非洲的坚实合作根基,积极发挥在中非合作与友谊中的桥梁作用,主动出击,结合本省特色与优势,精心策划了“朋友·伙伴”系列报道。17名记者分赴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6国,深度挖掘农业技术、投资办企等六大领域的合作佳话。从养鱼专家到地质队员,从青年企业家到援非医生,他们以实际行动助力非洲发展。该系列报道以融媒体形式生动呈现,广受国内外媒体关注,衍生话题更登上微博热搜,彰显了主流媒体的强大影响力与引导力。在呈现中非合作这一宏大主题时,报道巧妙地采用了以小见大的细腻叙事手法,以微观视角触动人心,激发受众的深切情感共鸣。
湖南日报社大型融媒体报道《出海记·走进非洲》海报。
报道选取的故事具有典型性,如《“端起碗,就会想起中国专家”》一文,通过设置悬念,讲述中国专家在塞内加尔克服种植困难,创造鲜食玉米、湖南辣椒、冈比亚水稻总产量新纪录的动人故事,生动展现了中非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人物形象塑造丰满立体,如《“路向远方延伸,如同我们的友谊”》一文,描绘长沙人廖力在埃塞俄比亚修路架桥的22年,不仅展现了他初入非洲时的挑战与奋斗,更深入挖掘了其与非洲朋友在并肩作战中结下的深厚友谊,让“小”人物的成长轨迹映射出大时代的辉煌篇章。
报道中的情感互动同样真挚动人,被采访人物深度融入非洲社会,与当地人民建立起深厚的友情。报道通过细腻入微的人物刻画与叙事技巧,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科特迪瓦胶农赠送肥美的火鸡、孩子们送来的鸡蛋和花生,肯尼亚马赛人杰克森从不支持湖南地质队的工作到给孩子起名字为“China”,塞内加尔村民以湖南菜做法招待记者等细节,不仅生动展现了非洲人民的淳朴与善良,更从侧面勾勒出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人深刻感受到中非人民之间真挚的情感流动。
打造多元叙事渠道,讲有效的故事
在国际传播中,主流媒体不仅是国家形象的塑造者,更是国际话语权的争夺者。一方面,主流媒体必须积极发声,宣传党的政策方针,讲述中国故事,及时传递中国声音和立场。通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用中国话语自塑形象,将国际话语权紧紧攥在手里,提升国家软实力。另一方面,为了打破社交壁垒,提升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力,主流媒体需要不断创新,构建自有故事体系。这意味着要统筹内宣与外宣,致力于创作内容精品,用具有穿透力的对话方式讲述中国故事。
借用“他人之口、他国之言”来有效地讲述中国故事,通过引用外国媒体、专家学者的言论,增加中国故事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贴近国际受众的接受习惯,体现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拓宽中国故事的传播渠道、提升影响力。如视频报道《袁隆平老师,我们来迟了》,该报道短小精悍又情感充沛,借由杂交水稻在非洲大地上的成功种植,生动诠释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时以一段跨越国界的师生深情,勾勒了中非友好合作与共同发展的历史画卷。
该报道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反响,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70多家媒体的新媒体平台予以转载;微博话题#非洲的杂交水稻被带到袁隆平墓前#的讨论中,网民共同缅怀袁隆平院士的伟大贡献,见证中非友谊的深厚与绵长。同时,通过“他人之口、他国之言”承载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主题的深入思考,也为作品注入了深刻内涵。
形成品牌叙事模式,讲持续的故事
如今,中国故事已经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中国话语也逐渐被更多民族接受与认可。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在中国故事的传播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挑战,即缺乏持续性和规模化、品牌化的效应。主流媒体不仅要讲好中国故事,更要致力于持续输出高质量的内容和产品,精心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构建“中国故事”矩阵,形成规模效应。通过一系列鲜活生动的案例和媒介精品,让中国故事得以接力传递,持续吸引国外受众的关注和兴趣。
湖南日报在国际传播领域,始终秉持着清晰的品牌打造主线逻辑,精心策划并推出“系列报道”“连续报道”“专题报道”等多种形式的内容。这些报道不仅相互呼应,也形成了紧密的联动效应。通过持续不断地输出高质量的内容和产品,湖南日报成功地以传媒精品在海内外收获了固定受众。
2023年6月29日至7月2日,恰逢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举办,湖南日报应时推出《出海记·走进非洲》大型融媒体报道,展示中非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该报道被翻译成英语、法语等多种语言,并在马达加斯加、南非、肯尼亚、莱索托、贝宁等多个非洲国家的电视台、报纸及网络平台上广泛传播,赢得了热烈的社会反响。在庆祝与多米尼加共和国建交5周年的系列报道中,湖南日报通过深度讲述湖南籍英语老师杜艳新与臧慧倩在多米尼加支教的动人故事,生动映照出中多两国自建交以来日益密切且充满活力的友好交流景象。这些报道成为两国友好情谊与文化交融的生动注脚。
结 语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湖南日报作为省级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未来,湖南日报将继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国际传播力,推出更多高质量的传媒作品,加强与海外媒体和机构的合作,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作者曹辉系湖南日报社文体频道总监、湘江副刊主编,高级编辑,湘潭大学特聘教授、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生导师;陈燚系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