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建设网络强国 | 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阔步前进

2025-02-05 09:30 阅读量:1.2万+

华人号:中华儿女
作者 | 韩喜平(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纪明(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成为了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不断推动产业技术、商业模式等实现革命性变化和突破性创新,重构并锻造着国家核心竞争力,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深远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管理、社会治理和人民生活。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为“网络强国”,他强调:“能不能适应和引领互联网发展,成为决定大国兴衰的一个关键。”网络强国战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近年来,我国网民规模持续壮大,互联网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6%;手机网民规模达11.05亿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7%;农村网民规模达3.13亿人,城镇网民规模达7.95亿人。互联网改变了经济社会的整体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与大众的生活方式,着眼于当前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面对世界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趋势和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基本状况,我国的互联网建设应坚持以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为指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因此,我国应当将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信息基础设施是网络强国之基石,网络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是网络强国之动力,网络安全是网络强国之阵地,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是网络强国之催化剂,网络人才是网络强国之保障。

信息基础设施是网络强国之基石

实现网络强国战略,最底层的设施建设是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是支撑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2021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深刻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在互联网尚未诞生的时代,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自互联网诞生之日起,与网络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成为美国具备网络领先地位的物质条件之一,谷歌、微软、苹果等网络巨头公司也崛地而起,并在几十年快速发展中对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全球每一轮新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有关国家相关技术制高点的竞技赛,也是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比拼。我国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但可以提升国家竞争力,在补足传统基础设施短板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同时让人民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

网络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是网络强国之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网络强国建设方面,网络科技创新是网络强国建设的加速器,直接关系着网络强国的建设进程。我国的网络技术创新,要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虽然,我国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国际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一些核心技术方面(例如核心元器件的研发和生产、信息资源共享能力等)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动了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引领服务经济蓬勃发展。”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培育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强大动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加持”。我国应当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网络安全是网络强国之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网络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深刻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各领域安全。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由此可见,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空间中,一些西方国家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不断宣扬自身的意识形态,甚至企图制造“颜色革命”,使网络阵地成为意识形态渗透与反渗透的前沿阵地。站在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权安全角度,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至关重要的。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安全环境,维护网络使用者的权益,我国应规范网络空间法治建设,不断推进网络执法、网络司法与网络普法。另一方面,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自然延伸,对外有效地防止本国互联网遭受外部敌对势力的攻击与侵入,对内则是维护国家自身的互联网事业,确保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监督与管理本国互联网事务。目前网络霸权正在损害发展中国家的网络权利、践踏发展中国家网络空间的公平正义。我国应当在积极捍卫自身网络主权的基础之上,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是网络强国之催化剂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网络空间越来越成为信息传播的新渠道、生产生活的新空间、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文化繁荣的新载体、社会治理的新平台、交流合作的新纽带、国家主权的新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世界多极化的背景下,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治理体系也因此发生了深刻变革。网络空间国际合作背景下,一方面中国应当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合作共赢。另一方面,我国在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方面也面临着挑战,例如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合作中互相制约、各国法律制度对跨国网络犯罪的认定存在差异等。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各个国家共同的义务与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全球范围内民主、透明的互联网治理体系,进而为全人类的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网络人才是网络强国之保障

2014年2月27日,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网络强国,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与我国互联网事业的迅速发展相比,我国的网络人才培养正处于不断成长、完善的过程中,应用型网络人才尤其是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缺口巨大。加快网络人才建设,不仅要明确网络人才培养原则,也要不断完善网络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仅要加快培养我国自己的网络人才,也要积极吸纳国际上的人才。人才要引进来,更要留得住,建立长效机制保证网络人才的培育及引进。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关键在于要打破僵化体制,建立起新的奖励机制与激励机制,让高科技人才尤其是网络人才在各个领域充分流动起来并发挥其优势;要重视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与壁垒,真正实现学科交叉与学科融合,进一步提升人才科研实干能力。与此同时,我国要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网络人才建设的有效经验,与我国网络人才发展的方向与趋势相结合,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人才培养体系。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建设网络强国 | 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阔步前进》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全球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中国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